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标道德者

标道德者

发布时间: 2021-03-04 04:14:28

道德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道德[ dào dé ]

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个人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主要通过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传统而发生作用。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之服务。

详细释义

1、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

《韩非子·五蠹》:“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於智谋,当今争於气力。”《后汉书·种岱传》:“臣闻仁义兴则道德昌,道德昌则政化明,政化明而万姓宁。” 唐 韩愈 《原道》:“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巴金 《家》三三:“他又一次夸张地感觉到自己的道德力量超过了这个快要崩溃的大家庭。”

2、老子 《道德经》的省称。

南朝 宋 鲍照 《蜀四贤咏》:“闭帘注《道德》,开卦述天爵。” 唐 杜甫 《冬日谒玄元皇帝庙》诗:“世家遗旧史,《道德》付今王。” 元 倪瓒 《康素子杂言》诗:“《道德》五千言,玄之又而玄。”

3、僧道修行的功夫、法术。

《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都讲闍梨道德高,音律清泠能宛转。”《水浒传》第五三回:“我等自是出家人,不曾恼犯了你,你因何夜来越墙而过,入来把斧劈我?若是我无道德,已被杀了。”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忽二女鬼现灯下,向僧作礼曰:‘师等皆饮酒食肉……烦师传语主人,别延道德高者为之,则幸得超生矣。’”

(1)标道德者扩展阅读

造句

1、同学们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他满口的仁义道德,却专干坏事。

3、虐待老人不仅违背道德,也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4、我们要做有知识、有理想、有道德的人。

5、随意对别人进行贬斥是不道德的。

6、占小便宜吃大亏,失去的是道德良知。

7、我们不但要努力学习知识,更要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8、抄袭别人的作品是不道德的行为。

9、拿别人的生理缺陷取乐是不道德的行为。

10、耻笑有生理缺陷的人,是不道德的。

⑵ 公民道德徽标的含义

徽标的设计者把公民道德首写汉字“公”,演变成“人”形和“心”形的组合。“人”回寓意公民,答是根本;“心”寓意良知、道德,是核心。这一徽标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天下为公的思想。徽标中白色镂空图样像“南通”的汉语拼音缩写“NT”组合图形,表示首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在南通举办;同时又像汉字“久”字,表示公民道德建设贵在坚持。徽标采用红白两种色调,圆角方形,似传统印章,显示公民道德论坛严肃、庄重。

⑶ 评判道德的标准有几种你最赞同那个 500字左右

道德评价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们,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价值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对他人或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善恶价值判断,以表明褒贬态度的道德活动。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总是在有意识和无意识之中,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进行着道德评价,通过在情感、言论和行为上的倾向性态度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根据道德评价主体的不同,道德评价可分为自我道德评价和社会道德评价。自我道德评价是指行为者本人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自己的道德品质、行为意向以及已经发生的行为及其后果的一种自我认识、评价和判断。其主要特点是行为者既是道德评价的主体,又是道德评价的客体。自我道德评价的目的是直接为行为者本人认识和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服务的。其道德力量来自于人们内在的道德心理机制,诸如道德责任感、道德义务感、道德良心和荣辱感,等等。社会道德评价又可分为自觉的社会道德评价和自发的社会道德评价两种形式。自觉的社会道德评价是一定的阶级、国家或社会组织有目的的行为活动,其目的主要是通过这种道德评价活动有意识地在社会层面向人们宣传、灌输某种道德原则规范,帮助人们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水平和道德判断能力。自觉的社会道德评价代表了一定阶级、国家和社会组织所倡导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要求,十分鲜明地向社会昭示着一定的阶级和群体最基本的道德主张和价值导向。自发的社会道德评价是人们凭借自己的善恶观念、生活经验或者传统习俗,对某一社会现象、事件和行为自发表达的看法和态度。自发的社会道德评价往往与一些偶然的行为事件联系在一起,因而带有很大的自发性和随意性。由于参与自发的社会道德评价的人各自的善恶观念和生活经验都不相同,因而往往对同一事物和现象会有自己不同的认识和看法,在评价的结果上就会经常出现毁誉参半、褒贬不一的情况。自觉和自发的社会道德评价,都会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某种道德舆论场,前者形成社会宏观的道德舆论场,后者形成社会微观的道德舆论场,任何社会个体都是同时身处于这两个舆论场之中,并同时受其影响。道德评价的舆论方向对行为主体的行为选择活动将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所以如何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活动予以科学、客观地道德评价就显得非常之重要。

⑷ 人品、素质、道德这三者有什么不同

人品:人品到底是什么,根据上下文,好像是个奇妙的东西,当你不顺不走运的时候就是在攒它,当你走运的时候就是在用它,攒的和用的是保持平衡的,也就是人品守恒定律。粗看来,人品守恒只是一个噱头,是BBS上的人为了搞笑提出这个定律,用来增加帖子的...
素质:基本素质分为5类:
1。道德素质,也就是你个人的修养素质。
例如一个有一定修养的人,不会乱冲红灯,不会乱抛垃圾、不会乱讲粗言烂语等等;
2。智力素质(或称为智能素质),也就是你个人的学问和能力。
例如你的人文素质和科学修养等等,或者你的艺术/创新能力、逻辑/数学能力、语言/文字能力;
3。身体素质(或称为身体素质),也就是你个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健康,以及所具有的体育才华。
例如健康的心理、健康的身体,以及能打几场羽毛球,跑得800米等等等;
4。审美素质,也就是指你个人的外表衣着是否得体和内心审美情趣是否高雅了;
5。劳动素质,也就是你个人的实践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了。可以说,劳动素质是现代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必定要拥有的,否则他她就很难独立和健康发展。
概括起来,就是——
德、智、体、美、劳,
辞典的解释是,素质是指“事物本来的性质”,相信是没错的,可是太过于抽象。比如说,对于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思想素质之类,这样的解释还勉强凑合。可是,当我们说“中国人的素质”如何如何时,这“素质”看来另有其意。
我以为,这里的“素质”,是指一个人“对于社会秩序遵守、维护的自觉程度”。梁漱溟先生认为中西文化的最大差异在于“中国人的社会性较差”。这里的社会性,我把它理解为我上面说的素质,只不过我力图使之具体化一点。
是什么样的社会秩序呢?我想,其表现形式或许千姿百态,但其“性质”却一:能够保障社会大多数成员的利益。人作为一个类而言,是通过我们称之为科学、技术的东西向自然界获取利益。但是,落实到具体的人,情形是我们向他人获利,或者,被他人获利——交易普遍地存在于社会成员之间。因为获利手段之不同,才有了道德的高低之判,甚至进而产生了法律。道德、法律本身并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还是人的利益:使人这样一个具有复杂社会性的类得以存续下去,因为某些获利的手段,如暴力、欺诈,如果失控的话,最终的结果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大家都遭殃。对这样一种社会秩序的遵守和维护,其自觉程度,就是“素质”,而我们常说“中国人的素质很差”,实际上也是在这个意义上作的判断。
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既然这样的社会秩序能够保障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什么大家反而不去遵守呢
道德: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的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贯串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社会公德、婚姻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等。它通过确立一定的善恶标准和行为准则,来约束人们的相互关系和个人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并与法一起对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起保障作用。有时专指道德品质或道德行为。
道德是对人的社会性的自我约束和心理约束意识。
不同的社会可以有不同的道德标准,但是任何一个社会的道德标准都是以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转秩序为目的。
对道德的维护,实际上就是对人的社会性的维护。需要从宗教、教育和国家机器的作用多方面来实现。
(一)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所特有的,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并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道德是社会物质条件的反映,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各种社会道德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而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其道德也必然居于统治地位。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又必然引起社会道德的变化。可以说,利益是道德的基础。

起源问题非常复杂。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只有发生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和整体利益关系,而且人们自觉意识到这种关系时,才会出现道德问题。

道德得以产生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是人类通过劳动形成的。

道德的特征及其作用特征:
1.把握世界方法的特殊性。
2.实施手段的特殊性。
3.主要是以个人为主体来认识和调节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的。
4.道德具有特殊的稳定性。
5.判断对象的特殊性
6.调节范围的广泛性。

(二)在中国哲学史上,“道德”指“道”与“德”的关系。孔子主张:“志于道,据于德。”(《论语·述而》)这里的“道”指理想的人格或社会图景,“德”指立身根据和行为准则。因儒家以仁义为道德的重要内容,故也以仁义道德并称。《老子》中的“道”指事物运动变化所必须遵循的普遍规律或万物的本体。“德”和“得”意义相近,指具体事物从“道”所得的特殊规律或特殊性质;对于“道”的认识修养有得于己,亦称为“德”。《老子·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认为“道”和“德”虽尊贵,却不是什麽主宰(“命”),而是一切任其自然的。韩非认为:“德者道之功”,把“德”释为道的功用。北宋张载提出:“德,其体;道,其用,一于气而已。”(《正蒙·神化》)认为“德”是气之体,“道”是气之用。

老子所写的《道德经》受全世界推崇,是相当出色的一部著作!

(三)合乎道德。例:这是不道德的行为。

其实道德是不是1个人追重要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

⑸ 道德包括哪几方面

道德包括:

一、一般欲望部分

行动方面的道德有自信和勇敢,不道德有鲁莽,迟钝和怯懦等。感情方面的道德有节制和自制,不道德有放纵和冷漠,病态和变态等。

二、特殊欲望部分

交易方面的道德有慷慨和节俭,不道德有挥霍,浪费和吝啬等。交流方面的道德有严肃和温和,不道德有暴躁和麻木等。交谈方面的道德有风趣和诚实,不道德有滑稽和乖戾,夸张和刻板等。交际方面的道德有大方和谦逊,不道德有骄傲,虚荣和虚伪等。交往方面的道德有博爱和公正,不道德有自恋和谄媚等。

三、理智部分

考虑方面的道德有周详和谨慎,不道德有繁琐,冲动和马虎等。

四、理性部分

思辨方面的道德有深刻和广博,不道德有肤浅和狭隘等。

(5)标道德者扩展阅读:

道德的起源为:

实践或活动起源于欲望,而非理性。理性只能分辨对错,而不引起任何活动,欲望正好相反,它能够引起活动。欲望能够服从理性,也能够反对理性。服从理性的欲望导致良好的选择,反对理性的欲望导致较差的选择,而道德正在于这种良好的选择,所以说道德从根本上起源于欲望和理性的统一。

进一步来讲,欲望是由感觉引起的,感觉又分为快乐和痛苦。快乐来源于爱好,痛苦来源于讨厌。凡热爱一事物者,该事物就能够给他以快乐,所以爱好道德者,道德也使得他快乐。因此,道德与快乐并非不可兼得。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道德

⑹ 人的基本道德标准是什么

1:有信仰(不一定非得是宗教);2:人生有目标;3:做事有原则;4:有点悲悯之心;5:尊重他人、诚实、负责。

⑺ 道德标准是什么

判断行为善恶的价值尺度。道德标准不是超历史、超现实、超人类的东西,在其直接意义内上,它是一容定社会、阶级或集团所倡导或实际通行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凡是符合这种原则、规范的行为,就被判断为善的行为,否则,就被判断为恶的行为。判断行为善恶价值的标准,归根结柢是从一定社会、阶级或集团的利益和需要中引申出来的。正因为如此,不同社会、阶级或集团往往有着不同的甚至根本对立的道德标准,有着不同的甚至根本对立的善恶观念。道德标准是不是科学的,主要看它所表达的经济关系和相应的利益需要,是否同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相一致,是否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热点内容
补休规章制度 发布:2025-09-29 14:42:09 浏览:341
烟台市莱山区人民法院 发布:2025-09-29 14:41:20 浏览:385
中华初级经济法百度云 发布:2025-09-29 14:38:24 浏览:292
国际法律责任的依据有 发布:2025-09-29 14:21:09 浏览:936
刑事诉讼法一审开庭程序违法 发布:2025-09-29 14:17:26 浏览:990
司法鉴定可诉 发布:2025-09-29 13:44:58 浏览:410
法治观念核心 发布:2025-09-29 13:33:18 浏览:568
最高检贯彻依法治国规定 发布:2025-09-29 13:28:59 浏览:266
王者战队的规章制度 发布:2025-09-29 13:01:52 浏览:103
哈尔滨市燃煤污染防治条例 发布:2025-09-29 12:45:01 浏览: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