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委依法治国
Ⅰ 十八大以来,我国反腐工作取得哪些成就并简述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反腐败呈现高压态势
从陈柏槐、郭有明到许杰、戴春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后,不到半个月时间,四名高级领导干部相继落马,反腐败持续挥出重拳。
据统计,今年前9个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初步核实处置反映问题线索12.9万件,同比增长13.5%;立案11.8万件,同比增长10.1%;结案10.2万件,同比增长12.6%;处分10.8万人,同比增长7.6%。
当前,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和部位仍然呈现易发多发的特征,反腐倡廉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党解决这些问题充满期待。
为此,我们党表明了惩治腐败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一年多来,惩治腐败一直保持高压态势,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
一年多来,李春城、周镇宏、刘铁男、倪发科、郭永祥、王素毅、李达球、蒋洁敏、季建业、廖少华等人因严重违纪违法接受调查或已被查处。
一年多来,有案必查,有腐必惩,通过有效严肃的查处,纪检监察机关的反腐震慑力得以发挥,中央惩治腐败的决心得以彰显,腐败蔓延的势头得以遏制。
一方面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一方面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对反映党员干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谈话提醒、诫勉、函询、教育,防止小错酿成大错。上半年,各地认真核实有具体线索的群众举报,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作出组织处理4226件。
落实八项规定,坚决纠正“四风”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一致同意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如今已实施满一年。
中央纪委发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截至今年10月31日,各地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共计17380起,处理19896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675人。
违规公款吃喝,工作日午餐饮酒,大办婚宴收取礼金……今年3月至今,中央纪委分3次集中通报了22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也集中通报了一批当地查处的典型问题,起到了警示震慑作用。
一年间,细化八项规定的政策措施不断出台:各级党政机关5年内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新建楼堂馆所;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坚决刹住中秋国庆期间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出台会议费管理新规,狠刹会议费支出;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物品、严禁元旦春节期间用公款购买赠送烟花爆竹、烟酒、花卉、食品等年货节礼。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在全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将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进而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一年间,党风政风带动了社风民风的好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逐步成为社会各界和广大百姓的共识。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反腐败走向科学化制度化
10月28日,中央纪委发布消息,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廖少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组织调查。
当时,党的十八大后中央第一轮巡视工作刚刚结束,廖少华案件就是由中央巡视组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线索移交给中央纪委的。
巡视是党章赋予的重要职责,是从严治党、维护党纪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目前,中央第二轮巡视正在进行,10个中央巡视组已全部进驻被巡视单位、地区开展巡视工作。
继续全面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深化腐败问题多发领域和环节的改革;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面对腐败问题,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在制度层面、机制层面、立法层面采取全方位行动,规范约束权力,强化监督,这是反腐败的治本之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持续推进——
5月,《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及《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对外公布,迈出了用制度约束权力的重要一步;
8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提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
11月,《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发布实施。
Ⅱ 中共贵州省委常委龙长春逝世,任职期间对当地有何贡献
1月22日的时候贵州省电视台的新闻媒体发表,贵州省常委龙长春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2021年1月22日永远地离开了,享年58岁。而决定在1月24日的时候对龙长春同志进行遗体告别仪式,其实关于龙长春患癌症这个事情在2019年的时候就有相关的文章介绍,他因为身体患有癌症,不能够完成高强度的工作,所以将他调回省里工作。
而广大领导干部为了脱贫攻坚,任务也是非常繁重的,需要仔细调查当地的贫困人口,还需要对他们进行脱贫指导,这其中也有很多干部像龙长春同志一样被累倒,但是他们无怨无悔,他们就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大功臣,是人民心中的英雄。
Ⅲ 贵州省委书记的职级是
贵州省省委书记的行政级别是正部级,相当于正省级。
省部级正职是行政级别正部级广泛称呼。举例;中共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中共中央纪委常务副书记,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的机构和部门的正部级领导;
国家正部级各人民团体(党组)正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人大常委会、政协的正职领导人(省部级正职),国家正部级企业正职领导,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职,最高人民检察院常务副职,民主党派中央委员会正职。
(3)贵州省委依法治国扩展阅读:
名称由来
省委书记,从中共十二大起(1982年),中国共产党的一个省的委员会的一号人物的称谓,省的第一领导人。完全的说法是:中国共产党某某省委员会书记。如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员会书记。
此前,有一段时间,并不直接称省委书记。那时,一个省委员会的领导人,依序为:第一书记,第二书记(有时还有第三书记),副书记(若干人),省委第一书记为省的一号人物。一个省的省长均为该省中国共产党的委员会的排在第一位的副书记。
省长一般为省委副书记,是省政府的一号人物,是省委的第二领导人。
Ⅳ 贵州省委书记是谁
截至2020年12月,贵州省委书记是谌贻琴。
2020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谌贻琴同志任贵州省委书记。 11月24日,贵州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在贵阳举行。会议表决通过关于接受谌贻琴同志申请辞去贵州省人民政府省长职务请求的决定。
谌贻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四位女性省级党委书记。此前三位分别是原河北省委书记吕玉兰、原江西省委书记万绍芬,和分别于2009年担任福建省委书记和2012年担任天津市委书记的孙春兰。
(4)贵州省委依法治国扩展阅读:
个人经历
1999年2月,谌贻琴履新贵州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2001年12月任贵州省黔南州委副书记(保留正厅级) ,1年后任铜仁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2007年4月,48岁的谌贻琴跻身省委常委。
此后,谌贻琴先后担任贵州省委宣传部部长(5年)、贵州省常务副省长(3年),2015年4月晋升为省委副书记,并兼任政法委书记(2年)。
2017年9月,谌贻琴履新贵州省代省长,2018年1月去代转正,在此番调整前,谌贻琴担任贵州省省长已经2年多。
2020年11月,担任贵州省委书记,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省委党校校长(兼),省法学会会长(兼)
Ⅳ 贵州省委书记谌贻琴字怎么念
shèn
1995年8月至1998年8月,先后任贵州省委党校副校长、党委委员,贵州省委党校(贵州行政学院)副校长(副院长)、党委委员(其间:1995年9月至1996年1月,贵州省委党校中青班学习);
1998年8月至1999年2月,任贵州省委党校(贵州行政学院)副校长(副院长)、党委副书记;
1999年2月至2001年12月,任贵州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1998年9月至1999年7月,中央党校培训部一年制中青班学习;
1998年9月至2001年7月,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班经济学专业学习);
2001年12月至2003年1月,任贵州省黔南州委副书记(正厅级);
2003年1月至2007年4月,任贵州省铜仁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
2007年4月至2007年5月,任贵州省委常委,铜仁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
2007年5月至2007年6月,任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铜仁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
2007年6月至2007年8月,任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2007年8月至2012年5月,任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省社科联主席(兼)(其间:2009年9月至2009年11月,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培训班学习);
2012年5月至2012年6月,任贵州省委常委、副省长(分管政府常务工作),省社科联主席(兼);
2012年6月至2012年7月,任贵州省委常委、副省长(分管政府常务工作)、省政府党组副书记,省社科联主席(兼);
2012年7月至2014年5月,任贵州省委常委、副省长(分管政府常务工作)、省政府党组副书记;
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任贵州省委常委、副省长(分管政府常务工作)、省政府党组副书记,省委金融工作委员会书记(兼);
2015年4月至2015年5月,任贵州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副省长,省维稳办主任(兼);
2015年5月至2015年10月,任贵州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省维稳办主任(兼);
2015年10月至2015年12月,任贵州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2015年12月至2017年4月,任贵州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省法学会会长(兼);
2017年4月至2017年9月,任贵州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省委党校校长(兼),省法学会会长(兼);
2017年9月,任贵州省委副书记、副省长、代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省委党校校长(兼);
2018年1月,当选贵州省省长。
2020年11月,任贵州省委书记、省长。
谌贻琴同志是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九届中央委员,九届贵州省委候补委员,省委九届九次全会递补为省委委员,十届、十一届、十二届贵州省委委员。
首赞
+1
平台声明
Ⅵ 贵州省委提出的“三场革命”是指什么
提出了贵州振兴农村经济深刻的产业革命:是要在转变思想观念上来一场革命、是要在发展方式上来一场革命、是要在转变作风上来一场革命。孙志刚说,贵州要通过这一场产业革命,发展壮大一批竞争力强的农业企业,培育造就一支庞大的创新力强的职业农民队伍。
让一批绿色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风行天下,让贵州农民尽快富起来,这是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贵州省代表团团组开放日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说,贵州必须采取超常规的带有革命性的举措来促使全面变革。
(6)贵州省委依法治国扩展阅读:
在产业带动下,全乡贫困发生率快速下降,2016年为41.78%,2108年减至18.54%,目标是今年底实现整体脱贫。郑锐说,“越到最后,骨头越难啃,但我们也要坚决啃下来!”除了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和“四场硬仗”之外,全力配合实施新市民计划。
促进搬迁群众“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意味着,从列入极贫乡以来,到提前实现全面同步小康,鲁容仅仅用了3年。一千多个日夜,让四分之一的人口搬迁进入县城居住区,让四成贫困人口脱贫,这确实了不起。
贵州取得的成绩,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鲁容,则是贵州成绩的一个缩影。
Ⅶ 贵州省委省政府今年提出的三个建设年是指什么拜托各位大神
贯彻落实《中共 贵州 省委 贵州 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作风 建设 年 、环境 建设 年 、项目 建设 年 的 决定》 这貌似就是三个建设年的意思。
Ⅷ 法治贵州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建设“法治贵州”是一个渐进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一项长期任务。
力争用五年至七年时专间,推进依法治国属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地方立法更加完备,公共权力运行更加规范,各类社会主体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公民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普遍提高,经济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努力实现涉农地方法规规章制度更加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更加完善,乡村执法质量明显提高,乡村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更加精准有效,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明显提高,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
到2035年,乡村法治可信赖、权利有保障、义务必履行、道德应遵守,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社会和谐稳定开创新局面,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法治乡村基本建成。
健全完善与贵州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涉农法规体系,根据《土地管理法》的修改情况,加快推进我省土地管理方面法规制度的研究工作。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重点就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乡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等立法研究。
依法开展涉农规章的立法后评估工作,提高农业农村领域立法科学性,促进相关规章有效实施。
Ⅸ 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意见》全文
我也想要!找不到!
Ⅹ 贵州省省委“四要十不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四要”的具体内容包括:要遵守工作纪律,切实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要抓好工作落实,忠于职守、勤奋敬业;要提高服务水平,秉公办事、务实清廉;要端正会纪会风,维护会议秩序、提升会议质量。
“十不准”的具体内容包括:不准无故迟到,早退和擅自脱离岗位;不准在上班期间上网聊天、玩游戏、炒股票、外出逛街购物、打麻将和到休闲娱乐场所活动;不准在工作日午间、执行公务和值班期间饮酒,借调研之名到下级或其他单位吃喝、消遣;不准拒不执行组织决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政令不通;不准办事拖拉、不讲效率,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平时不抓紧、忙时乱应付;不准拒不履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对服务对象和前来办事的人员不管不问、不理不睬,态度冷漠生硬、傲慢无礼、言语不文明、作风粗暴;不准以工作正忙、还有要事等为由,拒绝前来办事的人员合理、正当的服务要求,或故意刁难、设置障碍、吃拿卡要、以权谋私;不准召开主题不清、拖沓冗长、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会议,会前不精心准备、在会上不着边际的发言;不准随意派人代会、无故缺席或迟到、早退;不准在会场随意走动、交头接耳、大声喧哗、打瞌睡、随意接打电话和让手机乱叫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