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道德灌输
『壹』 我不想讨厌我父母,因为社会总是给我们灌输道德观念,认为无论父母做什么都是为了我们好,但是我就是
你的父亲也许的确做错了。学校的问题,你可以去申请助学贷款。通过法院调解帮助你解决你和你父亲的问题。你可以去申请法律援助。
『贰』 对道德灌输的看法和理解
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啊。而且每个人的价值观都有所差别,所以从价值观角度对道德的理解当然也有所不同,所以每个人的理解和解释也不同了。
就我个人来说,我的价值观是建立在三个条件上的:
1)辩证法——事物皆有两面性,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只有变化是永恒的。
2)唯物主义——世界的运行是基于现实存在的事物,并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
3)广义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所以我对道德的理解也有三条:
1)道德是相对的。
即在任何地区、时代、人群都适用的“普世道德”、“绝对道德”是不存在的;不同人群的道德是不同的、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的。
所以不能不顾现实地遵循某些已经不适用的道德信条,需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因为它们很可能是有害的。
2)道德是是一定范围和时期的人群的共同想象。
道德本身只存在于人群的想象中,是唯心的。但道德又能通过人群的行为来间接影响世界,所以它也是“真实存在”的事物。
本质上,道德和宗教、文化、民族、国家、货币、党派等是一个性质的东西。
3)道德的存在对人群的生存与繁衍是有益的(或者曾经是有益的)。
因为某种道德信条如果对人群的生存与繁衍是有害的,那么持这种信条的人群就会逐渐在竞争中被淘汰掉。所以可反证现存的道德应该对人群的生存与繁衍是有益、或曾经是有益的。
『叁』 老师应注重知识灌输还是先灌输道德水平
同时。没有知识道德水平是空话,没有道德水平知识就会害人。
『肆』 道德灌输的国内外解释
作为大国崛起唯一不可或缺的无形要素,道德性崛起或国际道德价值体系的建构应该在什么时间段成为大国崛起的核心追求呢?笔者认为,大国的经济性崛起并不是、也不能保证其全面崛起。经济性崛起要成功转换为战略性乃至思想性影响,必须要有坚实的道德价值体系支撑;换句话说,在实现经济性崛起之后和军事性和制度性崛起之前,大国需要确保道德性崛起。建构国际道德价值体系的核心作用在于,使一国不断增长的经济能力的使用取得合法性或道德高地,其最理想状态是实现对合法使用国际暴力手段的垄断。例如,尽管有所反复,但在国际道德权威的地位得以确立之后,美国作为世界中“确保善的力量而行使恶的手段来维护和促进善”便是合理的,进而诸如贿赂外国官员、暗杀外国元首、推翻外国政府、实施军事干涉等便都成为合法的。[2]换句话说,拥有国际道德高地可赋予相应的大国垄断合法使用国际非道德力量的特权,如同国家垄断在国内的暴力合法使用权一样。建构中国特色国际道德价值体系的目的,如果不说是要实现对国际暴力合法使用的垄断,至少也应参与此类垄断。否则,中国的经济性崛起和军事性崛起只能被视为国际体系的威胁而非保证力量,中国特色国际道德价值体系的建构可为中国的最终崛起提供一种“再保证”,同时也向国际社会提供一种有关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再保证”。
『伍』 避免灌输与说教而大量使用道德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角色认知和主动思考的德育模式,除道德认知模式外
通过设置道德问题情境开展德育工作的德育模式有:道德认知模式、体谅模
式
『陆』 对道德灌输的看法和理解
灌输一种道德,其实是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的。
『柒』 向企业员工灌输的职业道德太多了,容易使员工产生谨小慎微的观念这句话对不对
首先谨小慎微是个好词,职业道德会增加员工的责任感,职业神圣感。当然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捌』 历史上有什么重道德的事例。
孔融让梨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弟弟比我小,我也应该让给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司马光砸缸故事
司马光有一次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厂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马光出了名,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广泛流传。
『玖』 所谓道德,是从小到大我们所受的教育,灌输给我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道德的,我们将所谓的对的道德顺延至今
我们都不知“道”,所以才会不懂“得”(德者得也)。还有,世界上还有一个叫做因缘的名词。我们或许也不懂。所以才有诸多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