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教学特点

道德教学特点

发布时间: 2021-11-25 06:35:58

⑴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什么特点

一、教师职业道德及其基本特点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
1、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上述概念具有如下基本旨意:一是揭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独特性,说明了它是教师这一职业所特有的,是与教师这一职业密切联系的专门性道德。二是揭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说明教师职业道德不只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还包括教师对规范或准则中内得而成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
(1)、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专门性。指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善恶的专门体现性和对教育的专门适用性。
(2)、教师职业道德体现教书和育人要求的一致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师:“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3)、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它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规范、职业良心、职业作风、职业情操等。
(4)、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它包括职业工作的精神动力、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的调节、言行示范的自觉性等
二、我国当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基本规范
(一)、我国当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建构(1)继承性(2)时代性(3)全面性
(二)、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1)教书育人原则(2)乐教勤业原则(3)人格示范原则
(三)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1、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调整教师与教师职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思想前提。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教育爱内涵的思想特征:A、教育爱的广泛性󰀀 B、教育爱的引导性 󰀀C、教育爱的理智性和纯洁性 󰀀D、爱与严的结合
2、严谨治学。严谨治学是处理教师和教学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其基本含义是: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方法,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1)好学不倦,努力精通业务(2)把握规律,科学施教(3)严以律己,严格执教(4)不断探索,勇于创新
3、团结协作。团结协作是调节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领导等教育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1)关心教师集体,维护集体荣誉(2)克服文人相轻,相互学习配合(3)尊重同志,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4、尊重家长。尊重家长是处理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基本关系表现在:(1)社会地位的平等性(2)联系交往的互尊性(3)教育过程的配合性
5、廉洁从教。廉洁从教是调整教师与物欲诱惑之间的道德规范。其基本要求是: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求私利。古人云:“不受曰廉,不污曰洁” 廉洁公正是为师立教的根本。
6、依法执教。依法执教是调整教师劳动与法律制度之间的职业道德规范。其基本要求是: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
7、为人师表。为人师表是教育活动对教师个人言行的要求。其基本含义是:模范尊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意自省、自察、自纠。特点:表率性、律己性、统一性、真实性。
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道德人个不断发展完善的需要。󰀀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需要。
(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
1、坚持知和行的统一。󰀀2、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3、坚持自律和他律的结合。󰀀4、坚持个人和社会的结合。󰀀5、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结合。
(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1、加强理论学习,注意“内省”,“慎独” 󰀀2、勇于实践磨练,增强情感体验󰀀3、虚心向他人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 󰀀4、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
教师派祝您考试成功!

⑵ 教师职业道德特点是什么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版本一:鉴于教师劳动的特殊性,教师职业道德相应地呈现出如下特点:

1.教师职业道德标准具有高度的严格性

2.教师职业道德意识具有强烈的自觉性

3.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具有独特的示范性

4.教师职业道德影响具有潜在的深远性

5.教师职业道德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版本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意识水平高层性

2.道德境界高尚性

3.道德意识自觉性

4.行为举止示范性

5.道德影响深广性

6.道德内容先进性

版本三: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强烈的责任性;2.鲜明的继承性;3.独特的示范性;4.严格的标准性

版本四: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示范性;2.先进性;3.深广性;4.完整性

版本五: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针对性;2.导向性;3.性;4.自觉性;5.高层次性;6.时代性

版本六: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专门性

2.教师职业道德体现教书和育人要求的一致性

3.教师职业道德的性

4.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

(2)道德教学特点扩展阅读:

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一)促进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教育行为的调节主要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两种形式来实现。教师职业道德能够通过激发动力、评价优劣、调节行为来处理和调节各种利益关系,保证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教育任务的圆满完成,这是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的社会作用。促进功能分三种:分别是动力功能、调节功能、评价功能。

1.动力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的动力功能,是指教师职业道德体现着社会对教师的职业要求和作为教师应有的职业行为中,具有一种启动性的力量,激发、鼓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教师不断自我修养、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觉地做好教育工作。动力功能最关键的部分就是激励行为,所以在做题的时候可以把握住。

2.调节功能

调节功能主要用来调节教师的言行举止,保证其在教育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矛盾,选择正确的教育行为,保证教育行为的正常进行。因此它对教师职业行为具有调节作用。调节功能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它不仅指向教育过程,而且指向教师本身。它的关键词是应不应该做,同样在考题的时候可以把握住。

3.评价功能

评价就是带有对错性质的内涵了。教师职业道德是一定社会为培养与之相适应的人才而对教师工作提出的道德要求,这些道德要求既是规范教师工作进行社会价值判断的准则,也是社会、学校和教师自己对教师工作进行社会价值判断的准则之一。同样,师德是教师劳动的底线,是可以一票否决的,这个知识点小伙伴们要把握住。

(二)教育功能

教师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对学生具有不同的教育作用,这说明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现象具有教育功能。教师劳动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尽管青少年有自己的情感、意志和主观能动性,但是,由于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对是非、善恶、美丑等还没有成熟的观念和切实体验,因此,青少年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他们往往从教师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中汲取是非、善恶观念。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体现在教师职业行为的示范性特点上。

(三)示范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不仅体现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而且直接或间接地以各种方式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为了做好教育工作,必然要与社会及家长打交道,以实现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统一。当教师严格遵循教师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面貌出现在社会活动中时,他们的道德风貌、人格形象便会对社会各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些都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

(四)引导功能

加里宁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自身修养来说起着指明方向、矫正行为、保证修养、目标实现的作用。社会对教师整体素质的要求高于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教师在工作岗位上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道德水平,加强自身修养是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重要内容和应用要求。在教师自身修养过程中,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引导功能。

⑶ 教师道德的特点有哪些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及与一般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一是:在内容上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而这种稳定性和连续性表现在对一种文化精神的历史继承。至圣先师孔夫子在其“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学中就把“礼”当作教育的核心内容。他曾说:“不学礼,无以立”,认为不学周礼就不能在社会上做人。在六艺中,“礼”、“乐”、“书”三种是他“仁”的思想的反映,是以道德教育为核心的。孔子在教育中,提出了相当广泛的道德观念,如仁、义、智、恭、宽、忠、恕、孝、悌、敏、慧等,其中有不少观点为后代长期借鉴。而这些观念也就是作为教育家的孔子的职业道德的真实写照。比如钻研业务、精益求精以图“智”,热爱祖国、献身教育是为“忠”,谦虚谨慎可谓“恭”,团结合作便是“宽”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二是:在性质上有明显的无私性和利他性。而这种无私性和利他性又表现在教师兼具奶牛与骆驼的品质。人们给予奶牛的是草,它以乳汁回报人们;社会给予教师的是堂皇的誉美之词,蜡烛如粉笔一样终成灰烬。人们给予骆驼的是重负,却不愿想驼蹄下漫漫的黄沙之路有多长;教师是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但是否有人知道他却要忍受沙漠干渴的苦楚和太阳的炽烤。社会以两种眼光来评判教师与其他人,别人的职业道德如何似乎可以容忍,唯独教师不可。教师被社会推在高高的雕像底座上,众目睽睽,不可不端端正正、规规矩矩。如若谁想马马虎虎、随随便便的生活,那就不要当教师。病人躺在手术台上的时候,有的医生可以忘掉希波克拉底誓言;学生坐在课堂里的时候,绝没有教师会唆使他去拦路抢劫。基督教认为拯救灵魂的唯一途径是让肉体去经受磨难,拯救灵魂重于拯救生命,而教师正是拯救灵魂的人(从荀子的“性恶论”观点出发,塑造一个人灵魂的过程即是拯救一个灵魂的过程),所以教师的职责要比拯救生命的医生的职责大得多。因而救人一命不如塑造一个灵魂的意义大影响大,这就是对于
教师为什么处于一种特殊地位的最合理解释。所以,在道德意识上,教师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应有更高的水准;在道德行为上,教师道德要求教育工作者做“人之楷模”;在道德影响上,教师道德要比其他职业道德的影响更深、更广、更远。

⑷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及作用

1、教师职业道德标准具有高度的严格性。

2、教师职业道德意识具有强烈的自觉性。

3、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具有独特的示范性。

4、教师职业道德影响具有潜在的深远性。

5、教师职业道德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教师职业专业化;

(二)促进师生生命成长和人格完整;

(三)促进社会文明传承和发展。

(4)道德教学特点扩展阅读

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共六条,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征,“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知法守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4、“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⑸ 中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特点

学校更本没有道德教育

⑹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特点是

教师工作基本特点:
1.工作任务的全面性和艰巨性。教师的劳动不只是“单一”地传授知识,而是要从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出发,培养人的目的出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不仅教书,而且要育人,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将是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学科教学的知识,以一种恰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而且要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和学生的特点以及发展规律,了解不断发展的社会对人的不断发展的要求,并把它贯彻到自己的教学中去。这就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全面性和艰巨性。教师的工作包括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科研工作等。教师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必须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和其他相关的举措知识及其最新发展动态,了解学生的特点,钻研和革新教学方法。
2.工作方式的个体性和独立性。教师也要集体备课、相互学习,但其目的也是要使个人工作任务完成得更好,它不能代替教师个人的独立工作。学校的各科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一个个教师的个人工作来独立完成的,每个教师的工作方式都各有其特点。教师虽然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工作任务和教学内容,但是每个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序上取决于教师自己的自我要求,自我监督和创造性。教师的工作主要是脑力劳动,包括精神财富的占有和输出,这些都是由教师本人来完成的,带有明显的个体特点和独立性。
3.工作对象的主体性、多样性和发展性。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群体,每个学生都是有主体意识的个体,每个学生在身体、心理、智力水平和思维方式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学生可能获得的发展需要和发展潜力都有所不同,每个学生可能获得的发展也会不同。教师的工作必须针对这些不同有的放矢。教师的工作对象既不是没有生命的自然材料,也不是一般的有生命的动物而是一群有思想、意志、情感和性格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活生生的人。他们之间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差别,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而且正处于多变化的阶段,又都具有主观能动性,有主体存在,并要求得到别人承认的强烈愿望。一方面,在教育过程中,只有于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的活力配合默契时,才能真正实现其教育目的;另一方面,不仅要以其思想、知识和人格作用于教师,即所谓:“教学相长”。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随时了解不同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注意随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做到因材施教,因时施教。
4.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教师的工作过程是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是一个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不断转化、渐进的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的教育活动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一个学生从入学校到接受教育到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要经过十几年的时间。所以,教师的工作周期比较长。另外,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要把一定的科学知识教给学生,并且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品格,而且要排除多种因素的干扰,需要经历一个极其复杂多变的过程,同时社会在不断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社会对人的要求在不断变化,作为受教育的学生也在不断变化,这一切决定了教师工作过程的复杂性。
5.工作价值的迟效性和间接性。教师的工作价值就是学生的发展和对社会的贡献,这不像直接地创造物质财富的工作那样可以立竿见影。教师工作的价值最终转化为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但这种转化不能立刻显现出来,也不能直接显现出来。在学生未走向社会服务之前,教师工作的价值处在一种潜在状态,只有当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时,教师的价值才会显现出来,而且是通过学生的能力和创造性间接地表现出来的。
6.工作成果的集成性和社会性。教师工作的成果是指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方位的发展。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是不同教师共同努力、相互配合的结果,而且都需要在班级集体中形成。教师工作成果的社会性主要体现在:教师工作成果的要求是由社会决定的;教师的工作成果的出发点总是引导学生服务社会;教师工作成果的优劣最终取决于学生在社会中的表现。

⑺ 教学道德性是什么

教学的道德性主要是针对教学的科学性而言的一个概念。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更应该是一个教会学生与同学、老师甚至整个社会的人怎样相处、以及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的过程。相对于以前的“八股”教学而言,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注重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不知道的知识,更应该是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这个过程所符合的伦理程度。这就是我们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与教育伦理学的发展对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

“教学道德的建设,关系到我国教学改革和发展,关系到我国教学能否真正现代化,尤其在以人为本和以德治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教学道德状况已直接关系到以德治国方略的实施,关系到社会和谐,关系到学生能否作为‘人’成为教学目的,能否享有道德的学习生活,关系到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是教育伦理建设的重要途径。

⑻ 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学重点有哪些特点,教学难点主要体

1、
在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知识”目标
2、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不能走“形式”
3、创造互动式课堂不能丢掉“秩序”和“规则”
4、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不能轻视教师的作用

热点内容
合同法一本通pdf下载 发布:2025-05-26 11:52:41 浏览:116
部门的规章制度都包括哪些 发布:2025-05-26 11:52:00 浏览:58
法律硕士研究生招生 发布:2025-05-26 11:51:10 浏览:395
合同法案例分析题题库 发布:2025-05-26 11:48:49 浏览:875
经济法课程思政示范 发布:2025-05-26 11:48:14 浏览:191
香港结婚法律效力 发布:2025-05-26 11:18:55 浏览:832
涉及法律知识的文学作品 发布:2025-05-26 11:09:35 浏览:461
医院法律顾问服务方案 发布:2025-05-26 11:07:26 浏览:231
司法思想汇报 发布:2025-05-26 11:06:37 浏览:286
新婚姻法房产继承人 发布:2025-05-26 11:00:03 浏览: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