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道德规范
『壹』 医务人员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第一条 为加强卫生系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改善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特制定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以下简称“规范”)。
第二条
医德,即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思想品质,是医务人员与病人、社会以及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总和。医德规范是指导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活动的思想和行为的准则。
第三条 医德规范如下:
(一)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
(二)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对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
(三)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病人;
(四)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
(五)为病人保守医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病人隐私与秘密;
(六)互学互尊,团结协作。正确处理同行同事间的关系;
(七)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第四条 为使本规范切实得到贯彻落实,必须坚持进行医德教育,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认真进行医德考核与评价。
第五条 各医疗单位都必须把医德教育和医德医风建设作为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作为衡量和评价一个单位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
第六条 医德教育应以正面教育为主,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效,长期坚持不懈。要实行医院新成员的上岗前教育,使之形成制度。未经上岗前培训不得上岗。
第七条 各医疗单位都应建立医德考核与评价制度,制定医德考核标准及考核办法,定期或者随时进行考核,并建立医德考核档案。
第八条 医德考核与评价方法可分为自我评价、社会评价、科室考核和上级考核。特别要注重社会评价,经常听取患者和社会各界的意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第九条 对医务人员医德考核结果,要作为应聘、提薪、晋升以及评选先进工作者的首要条件。
第十条
实行奖优罚劣。对严格遵守医德规范、医德高尚的个人,应予表彰和奖励。对于不认真遵守医德规范者,应进行批评教育。对于严重违反医德规范,经教育不改者,应分别情况给予处分。
第十一条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院、诊所的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医技科室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也要参照本规范的精神执行。
第十二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和各医疗单位可遵照本规范精神和要求,制定医德规范实施细则及具体办法。
第十三条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贰』 护理道德规范含义是什么
满意答案大鹏4级2011-03-21 护理道德规范的内容,具有协调性和进取性两个内方面: 所谓协调性,就是通过行为规范容的要求,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即协调护理人员与患者、协调护理人员与其他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协调护理人员、医疗卫生事业与整个社会关系,使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围绕一个轴心促进患者健康的恢复,实现救死扶伤、防病治病的目标。 所谓进取性,是指道德规范的要求,总是高于一般人的思想和行为要求。 社会主义护理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在护理人员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要求护理人员具有崇高的理想,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在自己的护理实践中,一言一行都力求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为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而献身。 追问: 谢谢你的详尽的解答,但我想知道的是它的含义。
『叁』 医学道德的规范体系包括
一、不伤害原则最先提出"不伤害原则"的西方医学家是希波克拉底
不伤害原则指在诊治过程中专不使病人属的身心受到损伤,这是医务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一般地说,凡是医疗上必需的,属于医疗的适应证,所实施的诊治手段是符合不伤害原则的。相反,如果诊治手段对病人是无益的、不必要的或者禁忌的,是有意或无意的强迫实施,使病人受到伤害,就违背了不伤害原则。
二、有利原则
有利原则要求医务人员的行为对病人确有助益,必须符合以下条件:病人的确患有疾病;医务人员的行动与解除病人的疾苦有关;医务人员的行动可能解除病人的疾苦;病人受益不会给别人带来太大的损害。
三、尊重原则
尊重原则是指医务人员要尊重病人及其做出的理性决定。自主性、知情同意、保护隐私和保密
『肆』 医疗机构有哪些主要的职业道德规范
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医疗卫生法律。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的法律文件。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
『伍』 如何树立良好的医疗道德风范,规范自己的行为
首先要想有良好的医疗道德风范要软硬兼施,一方面大力宣传医疗道德风范,从意识上加强良好的道德观念。二是严厉打击违规违纪,加大处罚力度,让意志薄弱,道德低下滴医者望而却步。 三是加强监督,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社会各界共同监督,加大监督者的权利和受理部门的处理效率。作为医者要严于律己,洁身自好,时刻以医者即仁者的思想观念提醒自己,自己监督与机制监督相结合。将病人当作亲人。(其实那个规范自己滴行为还得全靠良心呀!)
『陆』 医疗相关法律法规都有哪些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乙类传染病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可以按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措施。非典、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这三种传染病虽然只被纳入乙类,但由于其传染性强、危害大,如果先要报批、公布才能实施,难免贻误时机,导致严重后果。
2、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是为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制定。
3、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是为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制定。
4、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是为了加强医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医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保障医师的合法权益,保护人民健康,制定的法规。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1998年6月26日修订通过,自1999年5月1日起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是由总理朱镕基于2002年8月4日颁布的第36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现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自 2002年9月15日起施行。
『柒』 医务人员应遵循哪些职业道德行为规范
医德规范如下:
1、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
2、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对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
3、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病人。
4、 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
5、 为病人保守医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病人隐私与秘密。
6、 互学互尊,团结协作。正确处理同行、同事间关系。
7、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医务人员可分为医疗机构、预防机构的医务人员(母婴保健法实施细则规定保健机构应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故已不存在保健机构的医务人员)。
只有医疗机构或依法处于医疗机构地位的其他机构的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过失致人身体损害的,才可构成医疗事故。预防机构的医务人员从事本机构业务范围的活动,不是医疗活动,不能成为医疗纠纷的主体。
(7)医疗道德规范扩展阅读
医生的特征:
全人类性
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是为人类的健康服务,因此,医务行业职业道德具有全人类性。这是医务行业职业道德的最基本特征,是人道主义的重要体现。
严肃性
医生对病人的诊断及药品的质量都关系着人民的健康,因此,医务人员对病人做诊断、开药方,发放、出售药品都必须认真、严肃,否则,将给人民造成难以弥补的后果。
平等性
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要求从业者对患者一律平等,一视同仁,无论患者职务高低,何种身份都必须平等对待。平等性是医务行业职业道德的显著特点。
『捌』 医疗器械行业员工道德规范
可以参考临床里面的赫尔辛基宣言。不过这种东西形式而已,没良心的人照样不遵守。关键看执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