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不避法治
⑴ 超执行紧急任务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的,依法处以多少罚款,记几分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消防法》规定,消防车执行紧急任务时,其他车辆和行人应当让行,不得穿插超越。
在《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三条中具体规定为: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执行紧急任务时,可以使用警报器、标志灯具;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驶路线、行驶方向、行驶速度和信号灯的限制,其他车辆和行人应当让行。根据规定,不避让执行任务车辆、超越执行任务的特种车辆,依法处200元罚款,记3分。
⑵ 在法律中,紧急避险是什么意思
在法律中,紧急避险是指为了维护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利益,面对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侵害损失较小利益一方的利益的行为。通俗上的意义就是在两个利益相关群体之间进行衡量哪一方比较小,就选择适当违背小利益集团而保证总体的利益。其实笔者认为,紧急避险大多情况下,是指在交通事故当中,因为前方发生了危险,而紧急改变自己的行驶轨迹,达到避险的目的的行为。
紧急避险虽然是出于一种衡量,但是责任人主观上是并不想这种损害行为发生的,如果有的人打着紧急避险的旗号,而故意造成一些事故的发生,那么这是一定会要承担法律责任的。谁也不能打着,维护大利益集体的利益的旗号,而刻意发生损害小利益集体的行为。这种有目的的损害行为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清楚,这个紧急避险什么是紧急,避又是什么危险。
⑶ 你怎么看待,在应急法制状态下,公民个体权利需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生命重于一切,所以在应急情况下,确实有从权处理这样一说,比如说紧急避险或者正当防卫,只要在对价,或者合理区间内,那都是完全要被理解的,所以公民个人的需要在这一方面毫无疑问是要受到一定的限制的。
⑷ 紧急状态下不可克减公民权利的内容
(一)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也是公民享有其他权利的基础。如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都得不到国家的维护,我们可以断定这个国家绝对不是一个法治国家。即便这个国家在宪法和法律给予规定可以随意剥夺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根据现代法治国家的题中之意,一个国家制定的法律违反基本人权,任意践踏公民的生命和健康,这样的法律是恶法,公民可以对此种法律给予抵制。要不然的话,这种法律所造成的社会动荡和损害要远远大于一般紧急状态下国家所受到的损害。早在希特勒时期颁布过这样的一些法律,这些法律对犹太人给予极大的贬低,甚至法律明文规定可以直接对犹太人给予剥夺生命,给犹太人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大量的犹太人死于希特勒的屠刀之下,造成了震惊世界的种族灭绝的悲剧。为了防止这种悲剧的重演,我们一定把尊重人的生命健康权放在最根本的地位。所以,在紧急状态法里首先应该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并把此项权利作为公民不得克减的权利范围之内,使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神圣不可侵犯,除非是依据善良之法律的规定,依照法定程序给予剥夺。
(二)平等权
我国宪法第33条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同时,我国又在宪法第3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条是对我国宪法第33条第2款所规定平等权的补充。外国的法律一般同样给予明确的规定,正如前文所涉的俄罗斯联邦紧急状态法第
28条第2款特别规定:紧急状态不应引起对个别人或居民群体的歧视,特别是对性别、种族、民族、语言、出版、宗教态度、信仰、社会团体属性及其他情况的歧视。该国法典明文规定了公民的平等权是不得克减的。其实,早在美国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中就明确了人人生而平等,它既是资本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武器,也是形成资本主义的基本的价值观的根基,几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把平等权写入宪法,所以,平等权也是基本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在紧急状态下,这种权利也是不能克减的。
(三)人格尊严权
我国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式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这是总结文革惨痛的历史教训,并参照国外宪政主义的经验所作出的一项
规定,具有重大的意义。[8]
文革的历史悲剧在中国不能重演。在国外,一般学者把人格尊严看作是人
权的最基本原则之一,它是不可以任意被剥夺的,也是不可以转让的。人格尊严是人享有的、区别于其他物种的一种权利。人的人格尊严一旦丧失,人的其他权利也就无从而谈。所以,人格尊严也应该纳入到不得克减权利的范围之内。
(四)司法救济权
尽管在紧急状态下,法院在发挥权力救济功能方面将会受到限制,在英美法系国家,法院的司法审查权行使同样受到极大的制约,但是,行政紧急权力的行使难免形成对公民权利的侵害,在完备的危机管理法制体系中,救济制度仍然不可或缺,因为司法救济具有终极性,如果公民的此项权利被剥夺,那么,政府在行使行政紧急权力的时候,就有可能为所欲为,给公民的其他权利造成灾难性的打击,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也是为我们所极力反对的。1955年的法国紧急状态法规定:部长会议宣布某一个或者几个地区进入紧急状态后,内政部长、省长可以采取措施对公民权利进行限制,但是,公民仍然可以通过复议和诉讼的途径获得救济。法院可以撤销行政当局作出的行政紧急措施,或者通过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裁决的方式,使紧急措施失去效力。
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平等权、人格尊严权、司法救济权,是公民不得克减权利的重要内容。国家在制定紧急状态法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公民的这些权利不受行政机关的侵害。值得一提的是,以上所列公民的权利,只是公民不得克减基本权利的内容的一部分,国家应当从保护基本人权的角度来规定公民不得克减的公民的基本权利。
⑸ 法治格言以格言警句,积极向上为形式和主调,兼顾反面警醒,不超过50字,紧扣主题,立意新颖,语言精练
正义从来不会缺席,只会迟到——休尼特
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孟德斯鸠
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康德
法律是一切人类智慧聪明的结晶,包括一切社会思想和道德。——【古希腊】柏拉图
任何人无义务控告自己。
婚姻的结合要求夫妻双方都要忠实,忠实是一切权利中最神圣的权利。——【法】卢梭
一件事不能判两次罪
紧急时无法律(紧急避险)
刑罚的威慑力不在于刑罚的严酷性,而在于其不可避免性。——贝卡利亚
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法谚
要理解法律,特别是要理解法律的缺陷。——【英】边沁
公正不是德性的一个部分,而是整个德性;相反,不公正也不是邪恶的一个部分,而是整个邪恶。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法律研究的目的是一种预测,即对公共权力通过法院的工具性的活动产生影响的预测。——【美】(官)霍姆斯《普通法》
法律不保护权利上的睡眠者--法谚
契约是当事人间的法律
任何人均不得因其不法行为而获益
法院不得对于未向其诉求的事项有所作为
当事人给法官事实,法官给当事人法律
举证之所在,败诉之所在。——古罗马法谚
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则把水源败坏了。——【英】培根《论司法》
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
法律不强人所难
法律没有禁止的,都是公民的权利
不知事实可以作为借口,但不知法却不能开脱(罪责)。
任何人不因思想受处罚(Nemocogitationis poenam patitur ; Cogitationis poenamnemo patitur)。——罗马法法谚
无犯意则无犯人(Non reu nisi mens sitrea)——英国法谚(即不能对不具有犯意的行为进行刑事处罚(如意外事件、精神错乱、年幼无知等均不能归责于行为人)
刑为盛世所不能废,而亦盛世所不尚。——【中】《四库全书·政法类·法令之属按语》
程序是法治和恣意而治的分水岭。——西方法谚程序先于权利。——英国法谚
法官不得因没有法律拒绝裁判。
为了不使刑罚成为某人或某些人对其他公民施加的暴行,从本质上说,刑罚应该使公开的,及时的,必需的,在既定条件下尽量轻微的,同犯罪相对称的并由法律规定的。——贝卡里亚
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国王,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 ——卡尔.马克思
私有财产的真正基础即有占有,是一种事实。一个不可解释的事实,而不是权利。只是由于社会赋予实际占有以法律的规定,实际占有才具有合法占有的性质。 ——马克思
任何人在被证明有罪前,皆应被视为无辜。
任何人无义务控告自己。
存疑时有利于被告(in bio prereo)。
警察是法庭的仆人。——英美法谚(就主要是指警察必须根据法庭传召出庭作证)
证明责任是诉讼的脊梁。
素朴的绝对的正义感,往往却是证据法则最大的杀手。
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林 肯
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麦克莱
呆板的公平其实是最大的不公平。 ——托马斯·福勒
一份不公平的合同也好过一场冗长的官司。——德国谚语
正义从来不会缺席,只会迟到——休尼特
迟来的正义即非正义(Justice delayer is justice denied)。 ——西方法谚
法官乃会说话的法律,法律乃沉默的法官。 [美]爱德华·S·考文
一切违背人的自然感情的法律的命运,就同一座直接横断河流的堤坝一样,或者被立即冲垮和淹没,或者被自己造成的漩涡所侵蚀,并逐渐地溃灭。[意]贝卡里亚
好的法律应该提供的不只是程序正义。它应该既强有力又公平;应该有助于界定公众利益并致力于达到实体正义。 [美]诺内特 塞尔兹尼克
在我看来,失手杀人其罪尚小,混淆美丑、善恶、正义与不正义,欺世惑众,其罪大矣。[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
法律的制订是为了惩罚人类的凶恶背谬,所以法律本身必须最为纯洁无垢。[法]孟德斯鸠
人与人是不相同的,人们不能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解成平等就是一视同仁、人人相等。[奥]路德维希·冯·米瑟斯
任何人不得通过损害他人的方式为自己获利
行使自己权利以不损害他人权利为限
不得推定任何人遗弃自己的财物。
契约胜法律。The agreement of the parties overrides the law.
避免损害者较取得利益者为优先。
债务证书在债务人之手中时,推定该债务已清偿。An evidence of debt found in possession of the debor is presumed to be paid.
法理乃法律之精神。The reason of the law is the soul of the law.
人民之安宁乃最高之法律。The safety of the people is the supreme law.
法是关于人世和神世的学问,关于正义与不正义的科学。---《法学阶梯》
法律解释者都希望在法律中寻获其时代问题的答案。
——拉伦茨
立法者三句修改的话,全部藏书就会变成废纸。
——基希曼
法律的真理知识,来自于立法者的教养。
——黑格尔
解释法律系法律学之开端,并为其基础,系一项科学性工作,但又为一种艺术。
——萨维尼
法律是人类为了共同利益,由人类智慧遵循人类经验所做出的最后成果。
——强森
法治意味着,政府除非实施众所周知的规则,否则不得对个人实施强制。
——哈耶克
没有信仰的法律将退化成为僵死的教条,而没有法律的信仰将蜕变成为狂信。
——伯尔曼
法治概念的最高层次是一种信念,相信一切法律的基础,应该是对于人的价值的尊重。
——陈弘毅
法律职业的社会地位是一个民族文明的标志。
——费尔德
尽量大可能把关于他们的意志的知识散布在人民中间,这就是立法机关的义务。
——边沁
在世界各主要文明中,中国是距离法治最为遥远的一种,甚至与欧洲形成了两极相对的反差。
——滋贺秀兰
法律显示了国家几个世纪以来发展的故事,它不能被视为仅仅是数学课本中的定律及推算方式。
——霍姆斯
宪法创制者给我们的是一个罗盘,而不是一张蓝图。
——波斯纳
法律提供保护以对抗专断,它给人们以一种安全感和可靠感,并使人们不致在未来处于不祥的黑暗之中。
——布鲁纳
民众对权利和审判的漠不关心的态度对法律来说,是一个坏兆头。
——庞德
在一个法治的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铭是什么?那就是“严格地服从,自由地批判”。
——边沁
一项法律越是在它的接受者那里以恶行为前提,那么它本身就越好。
——拉德布鲁赫
无论何人,如为他人制定法律,应将同一法律应用于自己身上。
——阿奎那
真想解除一国的内忧应该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机会。
——亚里士多德
宪法是一个无穷尽的、一个国家的世代人都参与对话的流动的话语。
——劳伦·却伯
法律的基本原则是:为人诚实,不损害他人,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
——查士丁尼
法律是一种不断完善的实践,虽然可能因其缺陷而失效,甚至根本失效,但它绝不是一种荒唐的玩笑。
——德沃金
法发展的重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学,也不在司法判决,而在社会本身。
——埃利希
自由是一种必须有其自己的权威、纪律以及制约性的生活方式。
——李普曼
有理智的人在一般法律体系中生活比在无拘无束的孤独中更为自由。
——斯宾诺莎
自由就是做法律许可范围内的事情的权利。
——西塞罗
由于有法律才能保障良好的举止,所以也要有良好的举止才能维护法律。
——马基雅弗利
⑹ 跪求青少年法制顺口溜
守法纪 爱生命 游戏室 不要进
录象厅 不涉足 更别沾 黄赌毒
防溺水 不玩火回 危险事 不能做
交网友答 不痴迷 陌生人 要远离
放学后 即回家 迷信事 不参加
好与坏 要分清 小公民 人人敬
⑺ 对于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自助行为三者各自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本题考查私力救济的种类和各自的特征。我国《民法通则》明确规定的自我保护措施只有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两种自卫行为,在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民事立法中,尚认可自助行为,所以A项错误。
只有自助行为是完全为了保护自己的请求权的实现而采取的措施,而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都可以是为保护他人财产或者人身,以及国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而采取的措施,所以B项错误。
自助行为和正当防卫都具有针对性,都是针对不法侵害的行为人或者债务人的人身或者财产而实施,但是紧急避险一般只是对第三者或者紧急避险人造成损害,不会损害不法侵害者本人,会产生合法利益对合法利益的冲突,所以C项错误。
现代法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权利受损失失衡时,由私力救济向公力救济转换,在两者的关系上,都采纳推崇公力救济抑制私力救济的态度,这有利于防止当事人因为采取个人行为很难把握准确的界限,从而有可能伤害到人们的财产权或者人身自由,阻止当事人间暴力冲突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所以D项正确。
⑻ “法不阿贵” ,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法令不偏袒权贵,墨绳不迁就弯曲。惩罚罪过不回避大臣,奖赏功劳不漏掉平民。
这句话出自《韩非子·有度》
原文片段:
夫人臣之侵其主也,如地形焉,即渐以往,使人主失端,东西易面而不自知。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峻法,所以凌过游外私也;严刑,所以遂令惩下也。
威不贰错,制不共门。威、制共,则众邪彰矣;法不信,则君行危矣;刑不断,则邪不胜矣。故曰: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上智捷举中事,必以先王之法为比。故绳直而枉木断,准夷而高科削,权衡县而重益轻,斗石设而多益少。
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辟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缪,绌羡齐非,一民之轨,莫如法。厉官威名,退淫殆,止诈伪,莫如刑。
译文:
臣民入侵君主,就像地形时的道路,从附近,地形梯度,使君主失去方向,东和西改变,但他不知道。于是,第一国王设置了导向工具来判断事物的方向。
因此明军不让他的朝臣在法律之外乱造主意,在法令的规定范围内寻求利益,此举并不违法。严格的法律被用来禁止犯罪和排除欲望,严格的刑法被用来执行法令和惩罚朝臣。
智慧是分不开的,权力是不能分享的。智慧的力量与他人分享,卖国贼会公开活跃,法令不坚定,君主的行为是危险的,惩罚不是决定性的,它不能打败邪恶。
因此:工匠目视检查是符合油墨线的,但必须首先以规则为标准,敏捷的高智商符合要求,必须以第一国王为基础的佛法。
所以墨线直,木条会被切割直,探测器是平的,高的将被压扁,称具拎起,,就有必要减轻重补轻,量具设置,有必要减多补少。因此,法令治国,不过是制定下来进而推行下去罢了。法律不偏向于有权有势的人,水绳不迁就弯曲。如果法律受到制裁,智者是逃不掉的,勇敢的人不敢战斗。
惩罚罪不会回避大臣,奖励也不会忽略平民。因此,要纠正上述过错,要追求以下的罪恶,治理混乱,判断错误,削减多余,纠正错误,统一人民的规范,没有与法律的比较。要纠正官员,震慑人民,消除猥亵的懒惰,禁止欺诈和虚伪,没有比执行更好的了。
(8)紧急不避法治扩展阅读:
简介
《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著作,共二十卷。韩非(约公元前280~233年),战国时期韩国人,为韩国公子,与李斯同学于荀子,喜好刑名法术之学,为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全书由五十五篇独立的论文集辑而成,里面的典故大都出自韩非,除个别文章外,篇名均表示该文主旨。其学说的核心是以君主专制为基础的法、术、势结合思想,秉持进化论的历史观,主张极端的功利主义,认为人与人之间主要是利害关系而仁爱教化辅之。
强调以法治国,以利用人,对秦汉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建立产生了重大影响。该书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思想犀利,文字峭刻,逻辑严密,善用寓言,其寓言经整理之后又辑为各种寓言集,如《内外储说》、《说林》、《喻老》、《十过》等即是。
⑼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法治观念
在日常生活中应当相信法律、信奉法律,树立崇尚法律、信仰法律的牢固观念,增强对法律的信任感、认同感。对法律常怀敬畏之心,常思敬重之情。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
⑽ 应急管理“一案三制”具体是指什么
“一案”是指制订修订应急预案;“三制”是指建立健全应急的体制、机制和法制。
中国政府应急管理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2004----预案建设
第二阶段:2005----体制建设
第三阶段:2006----机制建设
第四阶段:2007----法制建设
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的重要基础,是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
应急管理体制: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应急管理机制:是指突发事件全过程中各种制度化、程序化的应急管理方法与措施。
应急管理法制:在深入总结群众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订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形成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并且最终上升为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使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基本上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10)紧急不避法治扩展阅读
应急管理预案包括事故应急的4个逻辑步骤:预防、预备、响应、恢复。
四类四级
总体预案所称的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总体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成4类:
1、自然灾害
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2、事故灾难
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3、公共卫生事件
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
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等。
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总体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级,即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