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郭店本
① 《道德经》一共有几个版本
清代之前《道德经》版本有103种之多。
迄今为止,校订本共三千多种。
学术界较为重视的版本是王弼的版本。
长沙马王堆出土两个抄本,称为帛书甲本、乙本。帛书道德经,早王弼本400余年,但甲本缺字1400,乙本缺字600。
今天所见的最早《道德经》版本,是在湖北荆门郭店楚墓中出土的战国竹简本。
历史上流传最广的版本是汉代河上公注本和曹魏王弼注本。
其他重要的版本还有西汉严遵注本、唐代傅奕所校古本、唐代所刻《道德经》石幢等。
② 郭店楚简老子甲乙丙本什么时候出土的
《道德经》原抄名叫《老子》,后人袭改称了,具体的成书年代已不可考,不过可以稍微推算一下,老子出生约在公元前575年左右,而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中前期。战国从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也就是说,至少成书之时,老子已有100岁以上了
③ 郭店楚简《老子》与马王堆《老子》有何异同
1、书写用料不同
郭店楚简《老子》是用竹简记载的。
马王堆《老子》是帛书记载的。
2、字体不同
郭店楚简《老子》的文字是典型的楚国文字,具有楚系文字的特点,而且字体典雅、秀丽,是当时的书法精品。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本用篆书抄写,《老子》乙本用隶书朱写。
3、牌本不同
郭店楚简《老子》主要是《老子》甲组、《老子》乙组、《老子》丙组。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老子》共有甲、乙两本。
4、意义不同
郭店楚简《老子》:简本《老子》甲、乙、丙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所见年代最早的《老子》传抄本。它的绝大部分文句与今本《老子》相近或相同,但不分德经和道经,而且章次与今本也不相对应。
简本《老子》分见于传本《老子》的三一章,其内容有的相当于传本全章,有的只相当于该章的一部或大部。简本存2046字,约为传本的五分之二。由于墓葬数次被盗,竹简有缺失,简本《老子》亦不例外。故无法精确估计简本原有的数量。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老子》: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老子》两种抄本,篆书抄写的甲本比隶书抄写的乙本,据所避汉朝名讳,知甲本年代稍早。
特别是隶书乙本的发现,再次弥补了从秦上篆向东汉隶书演进过程中长期以来所存在的实物作品之匮之。
帛书隶书《老子》乙本,属子西汉前期隶书,书体虽然仍带有篆意,但用笔已从圆转向隶书方折转变,横画略右上方斜出,稍显波磔,远笔粗细、红重相兼,尤其是捺笔厚重有力,已具有早期隶书的古拙朴质风格。
而在字与字之间,分行错落,结字匀称,显示了良好的整体章法效果,堪称西汉前期隶书作品的佼佼者。
④ 何谓荆门郭店竹简《老子》
1993年10月,湖北荆门郭店出土竹简本《老子》,它的年代大约在战国中期(约公元前300年左右),比帛书《老子》大约提前一个世纪左右,为目前所见《老子》最古的本子。简本甲、乙、丙三组文句包含今本81章中31章的内容,共2046字,与今本和帛书有很大的不同,是一种节选本,不但其章次与今本全不相应,且缺帛书和通行本中关于“道”的理论阐述。同时,也大异于与它相连接的《韩非》与《庄子》。它不是原始抄本,也不是善本,存在大量的脱文、衍文等现象,应审慎对待。
⑤ 道德经哪个译文版本比较好,最好是原文和译文一起的那种
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不错。
还有陈鼓应的版本也好。
其实最推荐买本古文辞典,自己看。版
听说,学术界较为重视权的版本,是王弼的版本,和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两个抄本,称为帛书甲本、乙本。帛书道德经,早王弼本400余年,近些年许多学者推崇帛书,但甲本缺字1400,乙本缺字600。
千百年来,为《道德经》作注疏者不计其数。元代正一天师张与材曾说:“《道德经》八十一章,注本三千余家。”据学者调查,流传至今的《道德经》注本约有一千余种。
若要准点的 有文物出版社的《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本》
⑥ 道德经的郭店楚简本全文
郭店楚简本
甲本1组
绝智弃辩,民利百倍。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绝为弃虑,民复季子。
三言以为使不足,或命之或呼属。
视素保朴,少私寡欲。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以其能为百谷下,是以能为百谷王。
圣人之在民前也,以身后之。其在民上也,以言下之。
其在民上也,民弗厚也;其在民前,民弗害也。天下乐进而弗厌。
以其不争也,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罪莫厚乎甚欲,咎莫险乎欲得,祸莫大乎不知足。
知足之为足,此恒足矣。
以道佐人主者,不欲以兵强于天下。
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
果而弗伐,果而弗骄,果而弗矜,是谓果而不强。其事好。
长古之善为士者,必微妙玄远,深不可识,是以为之容。
豫乎(其)若冬涉川,犹乎其若畏四邻,俨乎其若客。
涣乎其若释,敦乎其若朴,沌乎其若浊。
孰能浊以静者将徐清,孰能安以动者将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尚盈。
为之者败之,执之者远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临事之纪,慎冬如始,此无败事矣。
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教不教,复众之所过。
是故圣人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能为。
道恒无为也,侯王能守之,而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夫亦将知足,知以静,万物将自定。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之。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丑矣;皆知善,此其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
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而弗居。
天唯弗居也,是以弗去也。
道恒无名、朴,虽微,天地弗敢臣。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也,以输甘露。民莫之命天自均焉。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也,犹小谷之与江海。
甲本2组
有状混成,先天地生。
寂寥,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
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勥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
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
国中有四大焉,王居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欤?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甲本3组
至虚,恒业。守中,笃也。万物方作,居以须复也。
天道圆圆,各复其根。
甲本4组
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
其脆也,易判也,其微也,易剪也。
为之于其无有也,治之于其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作于虆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
知之者弗言,言之者弗知。
闭其兑,塞其门,和其光,同其尘。
挫其锐,解其纷,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也?
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叛,民多利器,而邦滋昏。
人多智,而奇物滋起。
法物滋彰,盗贼多有。
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甲本5组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
螝虿虫蛇弗蠚,攫鸟猛兽弗扣。
骨弱筋柔而捉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怒,精之至也。
终日呼而不嚘,和之至也。
和曰常,知和曰明。
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失孰病?
甚爱必大费,厚藏必多失。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返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
天下之物生于有,生于无。
持而盈之,{不}不若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也。
金玉盈室,莫能守也。贵福(而)骄。自遗咎也。
乙本1组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早复,是以早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也。
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无为也,无为而无不为。
绝学无忧。唯与诃,相去几何?
美与丑,相去何若?
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
人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宠为下也。
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及吾无身,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乃可以讬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乃可以寄天下矣。
乙本2组
上士闻道,勤而行于其中。
中士闻道,若闻若无。
下士闻道,大笑之。弗大笑,不足以为道矣。
是以建言有之:明道若昧,夷道若纇,进道若退。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
广德若不足,健德若偷,质真若渝。
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
乙本3组
闭其门,塞其兑,终身不勤。
启其兑,实其事,终身不复。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盅,其用不穷。
大巧若拙,大赢若诎,大直若屈。
躁胜凔,静胜热,清清为天下定。
善建者不拔,善保者不脱,子孙以其祭祀不辍。
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
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博。
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丙本1组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安有不信。
犹乎其贵言也。成事遂功,而百姓曰我自然也。
故大道废,安有仁义。六亲不和,安有孝慈。邦家昏乱,安有正臣。
丙本2组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乐与饵,过客止。故道之出言淡呵其无味也。
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而不可既也。
丙本3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故曰兵者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弗美也,美之,是乐杀人。夫乐杀不可以得志于天下。
故吉事上左,丧事上右。是以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
故杀人众则以哀悲莅之;战胜,则以丧礼居之。
丙本4组
为之者败之,执之者远之。
圣人无为,故无败也;无执,古无远。
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人之败也,恒于其且成也败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众之所过。
是以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
⑦ 老子《道德经》
前一章是正确的,战国时期的文字习惯没有那么多“也”
⑧ 道德经哪个版本好
《道德经》在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很多版本。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道德经》版本,是在湖北荆门郭店楚墓中出土的战国竹简本。其次则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西汉帛书本。在历史上流传最广的《道德经》版本则是汉代河上公本和曹魏王弼本。 据统计,清代之前,《道德经》版本有103种之多。古书在上千年的传抄、刻印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因此,在不断地出现校订本,迄今为止,校订本共三千多种。目前,学术界较为重视的版本,是王弼的版本,和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两个抄本,称为帛书甲本、乙本。帛书道德经,早王弼本400余年,近些年许多学者推崇帛书,但甲本缺字1400,乙本缺字600。 千百年来,为《道德经》作注疏者不计其数。元代正一天师张与材曾说:“《道德经》八十一章,注本三千余家。”据学者调查,流传至今的《道德经》注本约有一千余种。 现在的 通行本有:中华书局《老子注译及评价》陈鼓应 著 饶尚宽 译注 《老子--中华经典藏书》朱谦之 撰 《老子校释--新编诸子集成》 兰喜并 著 《老子解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刘笑敢 著 《老子古今(上、下)》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李尔重 著 《老子》研究新编 西汉河上公的《老子章句》魏 王弼的《老子注》明清之际王夫之的《老子衍》 若要准点的 有文物出版社的《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本》
⑨ 郭店的道德经和马王堆的道德经的区别
郭店版的道德经是竹简的,分甲乙丙三种版本,字数与章节较少,两千多字,时间是战国初期,是目前发现最早的一个道德经版本。马王堆汉墓帛书版,字数与章节与通行版相似,时间是西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