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绑架对错

道德绑架对错

发布时间: 2021-11-26 11:14:40

Ⅰ 面对别人道德绑架应该怎么办

道德绑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都会经历过,它的可恶之处不是你想就可以不去做这件事情,而是你不得不、一定要去做的一件事情,可能没经历过的人真的不知道被道德绑架的痛苦,因为他们活在一个文明的世界中,而那些被绑架的人,真的是有苦不能说,有泪往心里流,很难受的一件事情。

自从那件事情之后,其实,当我们面对他人的道德绑架的时候,应该要有勇气说不,因为当别人想要用道德来绑架你的时候,你们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走到了分叉路口了,一次次的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那就赶紧摊开来说,与其自己委屈,不如来个心里痛快,管别人怎么看,相信,懂你的人一定会理解你的做法,并且会支持你,力挺你的,因为道德绑架的人就是有文化的流氓,我们只能来硬的了。

Ⅱ 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对孩子道德绑架是不是错了

有人说,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贫穷,不是争吵,而是养出不懂感恩的孩子。乍一听,头头是道,很有道理的样子。深入一想,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伟大。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更不能因为赋予了孩子生命,就认为自己是孩子的主宰——这实在大错特错。

日本教育家平井信义说过这么一段话:

我反复告诫一些刚当妈妈的学生,孩子叫你“妈妈”,并不是因为你有完美的人格,所以不要在孩子面前逞威风,必须学会谦虚……从现在起抛弃“父母总是伟大的”的想法吧。因为本来也没有那么伟大。

Ⅲ 什么是“道德绑架”!

简单来说,道德绑架,是指人们以道德的名义,利用过高的甚至不切实际的标准要求、胁迫或攻击别人并左右其行为的一种现象。
基本特征:在用圣人或超人的标准要求普通人,用美德来要求道德义务。
根源:群体思想觉悟低,资源分配不均匀所产生的不平衡心理。
具体原因:对方道德水平不高;争取资源利益;落差、心理不平衡;故意恶心……等。
人群范围:常见于亲戚、朋友、周边陌生人之间。
具体要素表现:亲情、孝道、对你好的善意、朋友标准、公共美德、个人付出回报不对等、个人愿望喜好、同辈群体对比(类似邻居家的父母、孩子)、假装弱势群体(小孩、老人、孕妇、残疾)、用集体利益(公共善)压制个体、用社会恶的反例压迫对方。
道德绑架在生活中很常见,比如插队,吐痰,乞讨的要钱,这类行为本身道德低下,人们本能会拒绝,但他们会以“急事儿”“弱势群体”“公德心”“别人都这样”等反驳,插队这个事,其实可大可小,大的话就是它侵犯的不是你个人的权利,而是集体的权利,道德就这个时候,就应该站出来,把不道德揪出来,公示于人。
道德绑架的两种界定:
一、如果对方道德水平低下,行为上触碰了道德底线,违背了道德标准(比如破坏公物,殴打老人欺负弱小,公共场合抽烟,违法行为等),损害了他人利益,这时候正义的人们应该理直气壮用道德批判、审判他,这种不是道德绑架,而是捍卫道德,让正义发光。
二、如果对方在道德标准范围之内,没有违背法律,也不损害他人利益或是为了保护自身利益的情况下的不作为,可以被理解和接纳(比如不让座、不下水救人等),但是应该在自我良心上受到谴责。
道德绑架的厉害之处。在于他用正义、道德、集体的力量“压制”个体,他的出发点无论对错,代表的都是正义的大多数,所以,一般个体在正面反驳时比较困难,只能默认、忍气吞声,进而失去辩解的机会和期望。
认清道德和道德绑架的本质——
道德是一种修养,它是对善与美的渴望与追求,不同于并高于法律,它本身不具备“责任”“义务”的属性,它只是一种评价标准,更多用来自律他律,不像法律一样具有审判功能和强制性质。在不违背法律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道德不必提供任何“义务”,不用担负任何“责任”,妄图用道德要求对方做点什么,犯了逻辑错误:道德是评判的,不是用来做点什么的。
道德绑架的几种混乱逻辑——
,强制一种因果关系,即道德就是义务,你就应该去做,去执行。
,用集体给人套上一层枷锁,这样就成了多数人对付少数人,而被绑架者往往会有口难辩。
,扣上罪恶或不道德的帽子,绑架者往往会利用这点,给当事人扣上“你这个人很坏,没道德,没素质,没同情心”等帽子。
那些擅长道德绑架的人对于不让座者或落水不救者,其态度就是:你不让座就是没道德,就是个大恶人,就应该受到集体的批判和社会的惩罚。其实每个人都愿意在力所能及范围内遵守道德或社会公德,让我们气愤的是那些拿道德做挡箭牌,攻击别人人格绑架别人道德的人。他们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更可耻可恨。
如何应对道德绑架?
,转移矛盾
如果有人对你进行道德绑架,你可以把矛盾或事件的焦点转移,比如把道德绑架者、事件的纠结之处引到其他人物或其他事件上,最好是无关轻重的小事上,以减少矛盾的激化程度,减低人们对自身的过度关注。
比如,不想让座可以装睡,可以拿行李做武装,这些是逃避战术。如果有人问,你咋不让座?我会反击说:整车该让座的人那么多,干嘛让我让?把矛盾转到整车人,以整体压制对方。还有就是父母逼婚,这种事父母往往会有孝道压制,干涉子女情感生活,如果你直接拒绝就会被认为是不孝,这种情况应该把矛盾点转移掉,不要纠结于孝顺与否,结婚与否与孝顺没有必然逻辑,只要绕过孝顺这个矛盾,很多问题就好解决了。再有就是朋友借钱(这个话题,哲学诗画一想到就一肚子苦水,算了,还是不说了),直接反驳
生活中我们不能把所有人都想成好人,那是很愚蠢的。对待道德绑架和恶意攻击,你要学会说no,最好是当场严词拒绝,然后绝地反击,拿犀利的语言和事实的铁证暴击对方,当场戳穿对方的那点伎俩,让他不攻自破的同时,还能使其感到无地自容,害怕你(有些人就得给点教训,不然他的欺软怕硬的性格就会冒出)。
比如,有些人插队,你说他时他反而说有急事,这种情况你就可以直接反驳说,大家都很忙谁不急呀!再比如,过年时有些亲戚总爱打听你的收入,你就可以直接说,最近闲着呢,没上班,在做自己喜欢的事,然后反问他或她:你有自己的追求或喜欢的事吗?如果他(她)说有,话题就岔开了,如果他(她)说没,那就给他(她)讲讲理想或梦想是什么样的。
,条件限制
有些情境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单线问题,答案只有是与否,这时候可以尝试条件限制法。就是在是与否之外加上限定条件,看看有没有其它可能性、替代性、限制性,具体做法是:我不马上回答,先给这个问题限制一些条件,满足为是,不满足为否,两利相衡取其重,两害相较取其轻。目的是为了抢先占领道德制高点。
比如,你正在充电,对方跟你借数据线,此情景,只有借与不借两种。不借对方说你小气,借吧,不知道对方啥时候还,如果提前要回来,对方仍可能说你小气,这时就要进行条件限制,以便有效遏制道德绑架。比如告诉他,我可以借给你,但只能借20分钟,或者让你充20%的电,能用就行等等。条件提前给他限制好,让他先有心理预期,有了这些,后续就会变得简单。

Ⅳ 面对别人的道德绑架,你会如何应对

在生活当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道德绑架,从我们进入校门的那一刻,老师就教导我 们要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很多人也在用行动履行着这句话,但是,有些人却利用这一点,做一些让人非常痛恨的事情,例如,在公交车上强迫年轻人给老人让座,面对孩子的无理所闹,他们只会说,他们是孩子,别跟他们计较,这些通通都属于道德绑架。

三、 如果实在忍无可忍时,一定要学会反驳

人和人之间,就应该相互尊重,给老人让座是一种爱心,不是一种义务,是否选择让座都是个人的选择,面对他人的道德绑架我们不能屈服,也不能让自己委屈,我们有权利反驳,用道理告诉他们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希望不要用“道德”为自己的无理取闹开脱。

Ⅳ 面对道德绑架可以不可以不要他们眼中的“道德”

面对道德绑架,有时候我们是可以摒弃这个道德的,那主要看事情的原因还有事情的对错了。在生活中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

Ⅵ 这种事谁对谁错B对A是不是道德绑架

应该是吧!!

Ⅶ 如何正确反驳道德绑架的语言或行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自己所不能接受的为什么要强加到别人的身。当然,道德专绑架能否成功还属得看个人。就施绑者而言,那个人必然是非常可恶之人,也许在他自己而言有不得已为之的苦衷。但这样就把罪责强加到别人的身上来获得自己一时的轻松,你内心能得到安宁?受绑者也是无知之人,明知是道德绑架为何不拒绝,要知能对你道德绑架之人必是不可交之人,那就直接拒绝,这样的朋友不要也罢。

Ⅷ 对于道德绑架你是怎样看待的

道德绑架的实质是以道德为砝码,要挟个人或众人不得不做某些事情,结果一内般是做了的也少容有自豪感,不做的则会在一段时间内感到忐忑不安。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社会是经常发生的。比如半强迫性的捐款、本不该进行的道歉等等。道德绑架之所以容易得手,是因为在强调群体和统一价值观的社会中,舆论具有足以杀人的功能。因而就出现了不自愿的捐款和满含委屈的道歉。中国是一个道德社会,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们对道德力量的恐惧有时候甚于对法的力量的恐惧。应该说具有西方现代文化理念的人,与传统的道德社会是格格不入的。我们每一个人的确会经常遭遇并难以承受许多道德的绑架,然而,这也不是说道德社会就一无是处,如果你适应了,还会去依靠它。而具体到某一事件,比如范美忠事件,又不能说公众对他或对教师群体进行了道德绑架。在任何时候,教师保护学生的利益,都属于公众正常的期待,也属于相关法规的正常要求。

Ⅸ 关于道德绑架

这算什么?
这算侵权案件而不是什么道德绑架
无论什么原因
你侵犯了他人的健版康权利
那么你至权少要承担民事责任
我国民法对于民事责任承担有明确的规定
适用于你的是
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
这个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谈不上什么道德绑架,这是你作为一个人要承担的责任

Ⅹ 如何对付道德绑架

现在我们遇到的道德绑架的事真的是越来越多了,上公交不让座就是没有礼貌,去赶车不给急的人让位就是没有同情心,总之就是怎么样都是你的错。针对这种道德绑架的情况,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应对。



就像公交车让座,大家都在指责的时候你要先示弱,然后说明自己不让座的原因,这样周围的人对你就会改变态度。如果你一直很强硬的说自己没错,那他们就会觉得你这人没有礼貌,还死不承认死不悔改,就更不会放过你了。

热点内容
不签公司规章制度会怎么样 发布:2025-09-24 08:20:46 浏览:474
新行政诉讼法对职业打假人的影响 发布:2025-09-24 08:08:55 浏览:821
民事诉讼法关于诉讼主体的规定 发布:2025-09-24 08:08:53 浏览:727
上市公司增资扩股法律规定 发布:2025-09-24 08:07:49 浏览:494
社会与法千万富翁被害谜案 发布:2025-09-24 07:58:25 浏览:302
婚姻法是否属于公法 发布:2025-09-24 07:11:10 浏览:248
美容的规章制度 发布:2025-09-24 07:05:24 浏览:856
如何提高法治工作能力 发布:2025-09-24 07:01:25 浏览:746
如何理解劳动法实施细则第六十一条 发布:2025-09-24 06:46:26 浏览:249
郑州市司法局局长 发布:2025-09-24 06:39:09 浏览: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