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发展层级

道德发展层级

发布时间: 2021-11-26 12:49:50

『壹』 皮亚杰道德发展的四个阶段是什么

皮亚杰道德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段(2-5岁),该阶段儿童缺乏按规则来规范行为的自觉性,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价值判断等方面均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

第二阶段为“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6-7、8岁),该阶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绝对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

第三阶段为“可逆性阶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阶段(8-10岁),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他们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

第四阶段为“公正阶段”或自律道德阶段(10-12岁),该阶段的儿童继可逆性之后,公正观念或正义感得到发展,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人物贡献

促进了科学认识论的丰富与深化

皮亚杰采取系统的历史法,并吸收神经生理学、生物学、人类学、逻辑学、数理逻辑、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基础上,特别是把认识论和心理学紧密结合起来,创造了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将心理学成果引进认识论之中,提出活动中介论,主客体相互作用论和认识活动中的双向建构论,这些都揭示了认知形成的辩证运动规律,丰富原有认识论的内容,改变整个认识论的结构和体系,促进了科学认识论的发展。

引导了认识论发展方向

皮亚杰借助反省抽象和自我调节阐明认识无限发展的内在根据,这是关于认知微观运行机制的一种有益的探索。

它突破近代认识论仅仅研究认识结构和认识内容的共时性转换的缺陷,把传统认识论对认识的静态分析拓深为动态研究,使具体认识活动中认知结构-功能的共时性转换,被纳入到认知结构-功能演进的历时性建构框架,从而抓住系统思维的立体网络特征,实现对认识发展过程的多维度的审察,使认识发展规律获得更加全面的阐释。

这些研究成果的意义是重大的。可以说,当今没有一个关于认知发展研究不以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为理论基础或参考框架的。

『贰』 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道德发展四阶段

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阶段”专或前道德阶段(2-5岁属),
该阶段儿童缺乏按规则来规范行为的自觉性,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价值判断等方面均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
第二阶段为“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6-7、8岁),该阶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绝对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
第三阶段为“可逆性阶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阶段(8-10岁),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他们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
第四阶段为“公正阶段”或自律道德阶段(10-12岁),
该阶段的儿童继可逆性之后,公正观念或正义感得到发展,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叁』 简述个人道德发展阶段

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出生~3岁)。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3~7岁)。

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7~12岁)

第四阶段:公正阶段(11~12岁以后)。

科尔伯格的道德阶段包含如下的一些特征。

1、道德发展的各阶段都是一个“结构化了的统一体”,一个有组织的思想系统。

2、每一阶段的核心特征标志着阶段与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异。

3、这些阶段形成一个自然的连续顺序,在发展过程中,新的阶段从前一阶段中发展出来,因而是旧与新的综合体。

4、每一个体都是为建立他自己的综合体积极努力,而不是去接受一个社会文化所规定的现成模式。

(3)道德发展层级扩展阅读:

带有冲突性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适合于促进个体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儿童通过对假设性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能够理解和同化高于自己一介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拒斥低于自己道德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因此,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是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

德育也象智育一样,应该以促进儿童对道德问题和道德决策的积极的思维为基础。儿童的品德是一个发展过程,儿童是从道德判断和道德推理中逐渐理解道德的。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儿童道德推理的发展。

儿童道德成熟的标志就是能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具有形成自己的道德原则的能力,而不是服从周围成人的道德判断。

基于这一道德教育观点,科尔伯格认为,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应该经常给儿童提供生活中所遇到的道德两难问题,引起他们的讨论,激发他们向更高的道德阶段不断前进的愿望和动机。

『肆』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分为哪几个阶段

科尔伯格提出的二通道的发展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是按照个体道德判断结果的性质分类的)如下:
1.前习俗水平(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中年级)这以水平的儿童的道德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包括两个阶段:
(1)、服从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以惩罚与服从为导向,由于害怕惩罚而盲目服从成人或权威。道德判断的根据是是否受到惩罚,认为凡是免受惩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到批评、指责的行为都是坏的,缺乏是非善恶的观念。
(2)、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对行为的好坏的评价首先是看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有时也包括是否符合别人的需要,稍稍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把这种关系看成类似买卖的关系,认为有利益的就是好的。

2.习俗水平(小学中年级以上)

这一水平的儿童的特点是:能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意识到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舆论的希望和规范的要求,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包括一下两个阶段:
(3)、人际和谐(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
此阶段的儿童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对道德行为的平价标准是看是否被人喜欢,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是否会受到赞扬。为了赢得别人的赞同,当个好孩子,就应当遵守规则。
(4)、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此阶段的儿童以服从权威为导向,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守法。

3.后习俗水平

该水平的特点是: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为的基本依据。包括以下两个阶段:
(5)、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认识到法律、社会道德准则仅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大家商定的,是可以改变的,一般他们不违反法律和道德准则,但不用单一的规则去评价人的行为,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
(6)、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此阶段的个体判断是非不受外界的法律和规则的限制,而是以不成文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原则:如正义、公平、平等、个人的尊严、良心、良知、生命的价值、自由等为依据。

『伍』 道德发展6个阶段的理论

柯尔伯格的理论认为道德判断作为道德行为的基础,可以区分出6个发展阶段,这6个阶段属于3种水平:前习俗水平(1. 服从与惩罚定向;2. 利己主义定向 )、习俗水平(3. 人际和谐与一致 ,即好孩子定向;4. 维护权威与社会秩序定向即法律与秩序定向)和后习俗水平(5. 社会契约定向;6. 普遍伦理原则 即 原则与良心定向)。 ,每一个阶段都比前一个阶段对伦理困境的回应更为适当。 也宣称逻辑与道德发展贯穿各建构的阶段。 柯尔伯格认为道德经验重于道德环境。
下面是具体资料网址,这里因为字数有限就简略了。
希望能帮助到你ˆ_ˆ

『陆』 管理者道德发展要经历哪些阶段

一个人的管理道德发展存在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称为前惯例阶段,表现为只有当与个人相关的奖惩卷入时,才对正确或错误的概念做出反应;
第二个阶段称为惯例阶段,表现为道德价值在于维护传统秩序和受他人期望影响;
第三个阶段称为原则阶段,表现为个人做出明确的努力,摆脱其所属团体或社会权威,确定自己的道德原则。

『柒』 人类道德发展经历了那些阶段

阶段一:惩罚与服从阶段

本阶段儿童采纳的是自我中心的观点,不考虑他人利益或认识行为者与他人利益之间的区别,更不能把这两者联系起来。依据物质后果来裁判其行动。把自己观点和权威者观点相混同。

阶段二:个人的工具主义目的与交易阶段

本阶段的人采纳的是一种具体的个人主义观点。他能把自己、权威者和其他人的利益和观点相区别。认识到规则是可变的,每个人都是根据自己的利益来行事。所以对是相对的,个人只有通过等量的公平交换来满足各自需要,整合各种冲突。

阶段三:相互性的人际期望、人际关系、人际协调阶段

本阶段的人采纳的是与他人发生关系中的个人观。他意识到人所共同享有的情感、协议和期望高于一般的利益、按"金箴"即从动机和感情来评定行为,希望维持和谐的关系,但没有普遍性的"制度"。

阶段四:社会制度与良心维系阶段

本阶段的人的人际关系已与社会观点相分化。它采纳制度观,根据自身在制度中的地位来确定角色、规则和人际关系,强调尊重权威,维护普遍的社会秩序,否则就内疚。

阶段五:至上的权利、社会契约或权利阶段

本阶段的人采纳了一种超前的社会观,认为如法律不适社会,可以通过协商来改造,往往从人类价值上判断是非,但又力图通过契约来整合各种观点,因此处于遵守法律同维护自由和生命价值的矛盾冲突之中。

阶段六:普遍性伦理原则阶段

本阶段的人建立了一种用于社会治理的道德观。这是任何懂得德性本质、懂得尊重人是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这一基本道德前提的理性者所采纳的观点。

『捌』 管理道德发展的三个层次六个阶段是什么意思

三个层次:

1、前习俗水平

2、习俗水平

3、后习俗水平

六个阶段:

1、服从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2、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

3、人际和谐(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

4、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5、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

6、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玖』 皮亚杰道德发展四阶段及特点有哪些

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段(2-5岁),该阶段儿童缺乏按规则来规范行为的自觉性,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价值判断等方面均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

第二阶段为“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6-7、8岁),该阶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绝对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

第三阶段为“可逆性阶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阶段(8-10岁),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他们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

第四阶段为“公正阶段”或自律道德阶段(10-12岁),该阶段的儿童继可逆性之后,公正观念或正义感得到发展,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年8月9日—1980年9月16日),男,瑞士人,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成为了这个学科的典范,一生留给后人60多本专著、500多篇论文,他曾到过许多国家讲学,获得几十个名誉博士、荣誉教授和荣誉科学院士的称号。

皮亚杰对心理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把弗洛伊德的那种随意、缺乏系统性的临床观察,变为更为科学化和系统化,使日后临床心理学上有长足的发展。

热点内容
打架斗殴违反什么条例 发布:2025-05-26 00:07:51 浏览:717
广东省废止法律法规规章 发布:2025-05-26 00:03:20 浏览:889
浅谈非独立法人的实验室 发布:2025-05-25 23:58:26 浏览:172
八符格书法官网 发布:2025-05-25 23:57:44 浏览:529
克隆与伦理道德 发布:2025-05-25 23:50:40 浏览:763
任丘法院刘 发布:2025-05-25 23:50:27 浏览:262
行政法规哪里可以修改 发布:2025-05-25 23:39:58 浏览:500
屏南法官 发布:2025-05-25 23:38:19 浏览:554
劳动法旷工处理办法 发布:2025-05-25 23:28:21 浏览:157
有关中学生法律知识的意见 发布:2025-05-25 23:00:05 浏览: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