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教导

道德经教导

发布时间: 2021-11-27 09:55:30

道德经中父母对孩子的爱或是教导孩子要孝顺父母的是哪一章

你不会说的是 弟子规 吧

Ⅱ 老子 道德经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所处的位置最自然而不引人注目,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原来这句话是老子用水来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认为他们的品格像水那样,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争。最完善的人格也应该具有这种心态与行为,不但做有利于众人的事情而不与争,而且还愿意去众人不愿去的卑下的地方,愿意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他可以忍辱负重,任劳任怨,能尽其所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不会与别人争功争名争利,这就是老子“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著名思想。
最高的智慧就如同水这种能生万物,同时也能毁灭万物的自然力量,通过疏导、引导、合理使用和保护水资源,发挥它所有有利的能量,那么自然界和人类就可以达到平衡的目的了。但是,现在的人们不能发挥个人和社会能力中平衡的能量,好像当年需要大禹治的水,所以才会呈现出这样无道的愚昧状况。如果一个人或一个集体能将自己放在一个智慧或说是明智的位置,将心放在一个明智而对生活有着深刻体验、洞察力和为他人着想的位置,对人能以合适与体贴的态度,说话能有实际的信用,管理事物能中道而行,做事能多动脑子考虑周全、量力而行,有什么计划能够审时度世,那只有平衡的世界了,哪还有什么因为不平衡而起的争端呢?如果真能这样就没有什么值得痛苦和相互伤害的了。

一、自己活动,并能推动别人的,是水。
二、经常探求自己的方向的,是水。
三、遇到障碍物时,能发挥百倍力量的,是水。
四、以自己的清洁洗净他人的污浊,有容清纳浊的宽大 度量的,是水。
五、汪洋大海,能蒸发为云,变成雨、雪,或化而为雾,又或凝结成一面如晶莹明镜的冰,不论其变化如何,仍不失其本性的,也是水

Ⅲ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道德经》

我们常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所谓博大是无所不包,延伸至生活的方方面面;精深就是非常究竟正确直达根本。什么叫“究竟”,什么叫“根本”?好比开始时我们认为正确的事情,再过五年十年甚至二三十年,回头一看,原来却是错的。我们当初以为是对的其实是表面的、粗糙的,我们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却忽略了更远大深邃的层面,结果为以后埋下了祸因,这就不能叫“究竟和根本”,更不能叫“博大与精深”。

博大精深文化的根本是引导我们、引导宇宙万物走向生生不息,走向圆满美好。《道德经》正是揭示这宇宙颠扑不破真理的经典!

在世界上,人们对于中国的《道德经》非常敬仰和推崇,是全世界最畅销的书籍之一。西方人渐渐觉得中华文化真的非常悠久深远值得学习,他们慢慢了解中国理解中华文化,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给《道德经》。

现代的人读了很多书,以为道理懂了很多,什么都知道,可是我们却难辨是非。看看民主选举制度的国家就很清楚了,往往选出来的人都是会开支票的人,只管拉选票,寅吃卯粮,不管国家长远的利益的。看到这些,我们就要反省,难道我们真的有长远的让人民都走向更好的智慧吗?没有啊!

在《道德经》里,老子揭示着隽永的真理,揭示着让民众归于致远宁静、世界长治久安的道理。几千年了,我们现在去读,渐渐深入体会,发现老子讲的都是人生宇宙的真理!

当年孔子问礼于老子,学习大道的奥理,而后孔子提倡五常仁义。

孔子的《论语》教导的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做才是合乎大道的规则,文字相对浅显,往往我们就以为都懂了。而我们读《道德经》,却有一个观感,觉得老子神龙见首不见尾,会生出游龙之叹。

《道德经》共八十一章,里面每一章好像各说各都不相关,可实际上它们都有一个主轴贯穿于其间。虽然我们要经过长长的经历才有可能看到或有幸触碰到、把持住这个主轴,可当我们一章一章读下来,我们会浸润在圣贤的心胸气度里,秉受着圣贤的教导和熏陶,渐渐改变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对中华文化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回头看几千年人类发展的历史,一直以来人们一再地肯定《道德经》,惊叹《道德经》里面所昭示的道理之真,不断从中获益。

《道德经》点出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在根本处的不同点。譬如在《道德经》里有“绝圣弃智,民利百倍”之说,教导我们“后其身而身先”,这跟现在的西方教育不同。

现在西方的教育都要人们去表现自我,要拿第一名,强调我是最棒的,不断加强一个人的自我意识,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都是走这条路线。可一个人即使不断地拿第一名,也不能保证他能有快乐的能力,有为他人着想的存心,有为这个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能力。在这种教育之下,人们的内心只会越来越痛苦。

《道德经》却教导我们摒弃对第一的追求,貌似让我们不思上进,实际上是教导我们在内心无小我私欲的牵绊,心中有他人,把大众的利益放在前头,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后面,这样人们就能好好过自然美好的生活。

现在的人喜欢人定胜天,什么事都要跟天来争,但是《道德经》的看法却不一样,《道德经》有一句“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说很大很大的风没有吹一上午的,倾盆的大雨没有下一整天的,都是一阵子而已。以天地之大能,做这些事情都不能持久,更何况渺小的我们呢?

即使一个人很行,占据着高位,有钱有势,追求物质的占有、满足,如果以此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又能持住多久呢?“飘风不终朝”啊,得要回到平实里面才有隽永的安宁。

如果不懂得谦虚下来,不懂得回到“绝圣弃智”,不懂得“后其身而身先”,这样的盛状是不会长久的,这就是为人处世的大哲学,这些道理让我们一辈子有享受不完的益处,得到非常幸福满足安宁的心境,这些都可以从《道德经》里收获的。

《道德经》的这些道理,跟现在的西方不管别人死活、只管自己、为了自己的利益到处侵略霸占的理念完全不同。

我们要读老子的《道德经》,特别是乘着复兴中华文化的东风,好好来学习《道德经》,摆正我们的生活态度,恢复我们的天然纯良的心性,使我们的心灵得以提升,使得我们的生活、家庭更加的美满。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来学习《道德经》。

——本文来源:张庆祥讲《道德经》

Ⅳ 《道德经》秉持哪三种精神,是可以积攒人品的

道家思想作为中华文明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对国人的精神信仰有着深远的影响。由道家思想所衍生出的道教文化,一度被鲁迅称之为中国文化的根基。

讲个实在的例子,我们现在很多人在遇到一些未知事情的时候,都会说一句“顺其自然”。而且,很多迈入中老年的朋友,也喜欢追求宁静恬淡的生活旋律。这些心理活动,归根结底都是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

不敢为天下先,还可以认为就是不要大张旗鼓的去宣传自己,而是要在平静中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和阅历。就像最近网上传的那句话一样,你对这个社会有什么不满,不要一味的去指责,而是要用你的实际行动去改变。如果长夜漫漫,我们就是那唯一的火光!

事实上,慈、俭、不敢为天下先,说起来很是容易,但要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却需要时刻注意。这三宝,既是道家思想的三宝,同样也是我们每个人为人处世的三宝,只有能够始终秉持住这三种精神,才能够真正做到安身立命,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Ⅳ 易经,金刚经,道德经,这些都是说什么的,教导人什么_

《易经》指夏代的《连山》、商代的《归藏》及周代的《周易》,这三部经卦书统称为易经。其中《连山》、《归藏》已失传,传世的只有《周易》一本。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可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本经六种译本中,通常流通的是鸠摩罗什的初译。如印顺法师所说,此后的五译是同一唯识系的诵本,比如菩提流支、达摩笈多等,都是依无著、世亲的释本译出;只有罗什所译为中观家(般若系)的诵本。又如吕澄说,罗什传龙树的般若学,所以能“心知其意”;到玄奘新译般若经,《金刚经》其实已“面目全非”了。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被誉为万经之王

Ⅵ 老子《道德经》怎样教化管理者如何道治天下

《道德经》是中国文化瑰宝,学习它有助于我们学习中国文化、了解中国历史

众所周知,《道德经》是我国古代道家哲学的主要经典。作为一本伟大的哲学著作,其思想曾以各种方式渗透到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的各个角落,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被学术界称为中国哲学的主根、东方文化的瑰宝,被公认为学习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哲学的一本好教材,了解中国历史特别是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文景之治”等的文化背景的关键,并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推崇,是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学习《道德经》,不但可以使我们对道家哲学和道家思想有一个基本了解,为我们进一步学习中国文化打下基础,而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进而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2) 《道德经》是善人的哲学,学习《道德经》可以纯洁我们的思想、净化我们的心灵、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

作为一本专门提倡和指导人们修道修德,以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为目的的哲学著作,《道德经》可以说是善人的哲学。它以大部分内容劝告人们要慈善俭朴、谦虚处下、忍让不争、公正无私、淡泊名利、知足常乐;教导人们要诚实守信、和蔼可亲、和平相处、互相帮助、宽容大度、以德报怨、先人后己、舍己为人;鼓励人们无为守静、顺其自然、清心寡欲、修道修德;告诫人们不要发动战争、不要干预自然;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积极地面对人生……《道德经》处处都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句句都包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如果我们能认真学习、正确理解、真正领会,并用其来检讨我们的思想、规范我们的言行、增强我们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和紧迫感,那么必将使我们的思想更为纯洁、心灵得到净化、道德水平得到提高,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公民道德建设作出贡献。

3) 《道德经》的思想博大精深、内容全面丰富,学习《道德经》可以启迪我们的智慧、增强我们的为人处世能力

《道德经》尽管只有短短数千言,但其思想博大精深、内容全面丰富,涉及宇宙起源、天体运行、生态平衡、环境保护、治国用兵、内政外交、为人处世、祸福进退、名利得失、胜败智谋、自然规律、学习工作、仁义礼仪、修道养生等众多方面。哲学家可以用它研究哲学,政治家可以用它治国安邦,军事家可以用它指挥战争,企业家可以用它指导经营管理,科学家可以从中寻求新的思维方式,艺术家可以从中吸取精神养料……《道德经》的思想,一旦被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当代人所接受,与现代科学和实际生产(生活)相结合,其深邃的哲理,必将启迪我们的智慧,增强我们的处世能力,进而成为推动我们各项事业向前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现实力量。

4) 《道德经》是最早的自然主义哲学经典,学习《道德经》有助于我们处理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道德经》是世界上最早的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经典,它所提倡的“天人合一”的自然主义世界观,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经济理论的哲学依据,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赞同。学习《道德经》,可以增强我们爱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自觉性,发挥《道德经》在指导我们处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方面的积极作用,做到古为今用、中为洋用。

当然,不同的人,由于学习目的、方法和深入程度不同,最后获得的益处都不会一样。但是,不管什么人,只要用心去学,都会有所收获。

Ⅶ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李耳,除完成了旷世著作《道德经》外,还教导过哪些杰出的学生

在“以吏为师”的李耳时代,公职在身的李耳自然少不了“后生可畏”的追随者。但是首先排除与“老子”之名联系最为紧密的侍童徐甲、后学庄周,因为他俩都不符合“学生”的定义;其次,排除孔丘,因为孔丘与李耳打交道的内容不是学习,而是询问时事政局、请求馆藏图书、谋取治国方略、诉说流亡生涯等等。或者说孔丘相当于一位中学、小学教师,而李耳相当于一位大学教授、博士导师。

一是杨朱,即阳子居,他想追随李耳,但李耳觉得他不是可塑之才,阳子居是道家一支别学,也是道家显学一派。
二是庚桑楚,他“偏得老聃之道”,便自己回去经营一个庄园,三年而大获成功,于是遣自己的学生南荣楮担几百斤粮食答谢李耳。
三是倪然,就是《计然之策》的执笔者,《计然之策》是李耳“述而不作”的书,倪然的学生则是后来的大财富家范蠡。
四是李假,李假小时候跟着李耳住在洛阳,长大后当了函谷关令尹。李假是老子的第八代孙;古人称第八代孙为云孙,于是李假就称李耳为“众父”。拜众父为师,是有血缘关系的老师,因此又称“学父”。

Ⅷ 谁讲道德经 讲得好

老子讲的最好!

Ⅸ 道德经对现实人生有何指导意义

《道德经》抄内容涵盖哲学、伦袭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没有不受老子影响的,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 。

《道德经》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从侧面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

(9)道德经教导扩展阅读

耗散结构理论创始人,比利时学者、诺贝尔奖获得者普利高津:道家的思想,在探究宇宙和谐的奥秘、寻找社会的公正与和平、追求心灵的自由和道德完满三个层面上,对我们这个时代都有新启蒙思想的质。道家在两千多年前发现的问题,随着历史的发展,愈来愈清楚地展现在人类的面前。

日本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汤川秀树: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预见并批判今天人类文明缺陷的先知。老子似乎用惊人的洞察力看透个体的人和整体人类的最终命运。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翰·高认:(《道德经》)是一本有价值的关于人类行为的教科书。

热点内容
民法典哪有 发布:2025-05-25 18:50:14 浏览:638
教授法学院 发布:2025-05-25 18:48:46 浏览:240
梅芳法官 发布:2025-05-25 18:47:59 浏览:218
扰民法在哪里 发布:2025-05-25 18:33:32 浏览:525
关于固定法律咨询服务日通知 发布:2025-05-25 18:25:06 浏览:206
合同法未约定或约定不明 发布:2025-05-25 18:24:20 浏览:64
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证明责任是如何分配的 发布:2025-05-25 18:23:02 浏览:324
刘校逢刑法怎么样 发布:2025-05-25 18:04:17 浏览:495
新劳动法合同到期不续签 发布:2025-05-25 18:02:59 浏览:594
根据民事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 发布:2025-05-25 17:52:24 浏览: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