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道
㈠ 道德 道义的道怎么解释
道 声母:d 字头:道 四笔号码:8144 注音:dào 摘要: 笔画:12画 部首画:03 部首:辶部 释义:1.路:街~|铁~|~听途说|羊肠小~。 2.水流的通路:水~|河~|溢洪~|黄河故~。 3.方向;途径:同~|门~|治国之~|志同~合。 4.方法;技艺:生财有~|医~|棋~。 5.道理;事理:公~|天~|无~|坐而论~。 6.道德;正义:~义|人~|厚~|古~热肠(表示待人诚挚热情)|得~多助,失~寡助。 7.用言语表示:~谢|~歉|~别|说长~短|指名~姓。 8.以为;认为:你~是谁,原来是跑堂的上楼来。 9.线条细长的痕迹:横~儿|铅笔~儿|硬在玻璃上划出~来。 10.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传~|修~|孔孟之~|安贫乐~。 11.中国古代的一个思想流派:~家。 12.道教的简称,也指道教徒:~观(guàn)|~袍|~士|~姑|老~。 13.中国历史上的行政区域名。唐代分全国为十道,相当于后来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府以上设道。 14.某些国家的行政区域的名称。 15.量词。①用于某些长条的东西:万~金光|一~~水,一~~山。②用于门、墙等阻隔物:两~门|一~防线|一~高墙。③用于命令、题目等:两~难题|下一~死命令。④相当于“层”“次”:省一~手续|一共四~菜。 部首查询:03辶部 补充:不同字典里的‘道’ [编辑本段] 道:道教教义的核心 道:中国历史上的地方行政或监察区划 道:中国哲学的主要范畴之一 [编辑]补充 拼音 dào 释义 (一)道路。【例】地道|铁道|下水道。 (二)途径;方向。【例】志同道合|请你指条道儿。 (三)道理;正当的事理。【例】头头是道。 (四)方法,办法;技艺。【例】门道|医道|生财之道|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五)德行;封建伦理纲常。【例】道义|大逆不道。 (六)思想学说或宗教教义。【例】孔孟之道|传道|修道。 (七)道家。我国古代的一个思想流派,以老聃(老子)和庄周为代表。道,可道,非常道。 (八)道教(我国主要教派之一,创立于东汉时);道教徒;属于道教的。【例】道士|道姑|道观。 (九)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例】一贯道|会道门。 (十)说。【例】道白|说东道西|一语道破。 引申为用话表示情意。【例】道谢|道歉。 (十一)历史上的行政区域。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下设道。 (十二)线条;细长的痕迹。【例】画了一横道儿。 (十三)量词。【例】一道沟|两道题|裂了一道缝儿。 【道德】 dàodé 一种社会性的意识,是人们共同生活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例句〗遵守公共道德,是人们和谐生活的基础。 【道理】dàoli ①事物的规律:老师在讲新陈代谢的道理。②情理;理由:他的话有点儿道理。 〖例句〗父亲经常给我讲如何做人的道理。 【道貌岸然】 dào mào àn rán 道貌:庄严的外貌。岸然:高傲的样子。多指假装一本正经,实际表里不一的人。 〖例句〗他道貌岸然地出现在人们面前,使大家心里觉得很不舒服。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道<名> 形声。从辵,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同本义 道,所行道也。――《说文》 一达谓之道。――《尔雅》 道坦坦。――《易履》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老子》五十三章 道听而途说。――《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 道渴而死。――《山海经海外北经》 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又如: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
求采纳
㈡ 道和德区别是什么道德中的道和德分别指什么意思
道德经中的道和德分别是什么意思的终极答案
耿阁(鸣天士君)著
道德经的道和德分别是什么意思的终极答案兼论武全先生对道德的见解有待商榷
耿阁(鸣天士君)著
题记:
录武全先生对道与德的个人见解的原文原貌: 回答 武全2345LV.172018-04-08
“道”是老子勉强对宇宙最本质的一种称呼,有点像是一种源动力和法则。“德”是老子把这种法则运用到人类身上的规则,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通常“德”会跟“道”一起使用,就是宇宙的法则需要我们必须做的事情,合称为“道德”。
附:【耿阁:语】:
老子的“道”是什么?答曰:“老子之“道”就是“无之宇宙之无极”。或之曰:“就是“无之无极之宇宙”。或之曰:“就是“无之无极之宇宙的之其宇宙道德”。这是铁律定论。老子的“德”是什么?答曰:“德也者唯道是从”。“德者也道之居所”。老子的道与德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曰:“答曰:道与德之间的关系是:“道德整体道德无间”之“整体无间无间整体”。“道人德身之道身德影”。“道长啥样德啥样之德长啥样道啥样”。(世界上所有的比喻都是有缺陷的,美中不足是趋向於无限之美的。不平衡到或然平衡至达平衡是整个宇宙物质运动运行始终行为的并之是整个人类事物发展变化始终因果的总规律总道理总天理的之其道理·是其宇宙的真谛·是其宇宙的法则·是其宇宙的实质·之是其宇宙的本质·是其宇宙的本来面目”。!!!!!)
本文正文:
老子先生和世俗对道的认识认知认为认定的境界状态:
(一):“从来都是清晰无比的”。!!!!!
(二):“始终都是坚定不移的”。!!!!!
(三):“绝然都是斩钉截铁的”。!!!!!
(四):“本然都是毫不含糊的”。!!!!!
(五):“断然都是精确至极的”。!!!!!
(六):“常然都是没有勉强的”。!!!!!
(七):“综然都是论欠彻悟的”。!!!!!
(八):“总然都是解老有误的”。!!!!!
(九):“定然都是圣言自谦的”。!!!!!
(十):“鉴然都是不能乱来的”。!!!!!
耿阁:著於2019年9月6日早上7点16分。关于对老子先生对道的认知的问题,有史以来总有那么一小部分的世俗论道者们转了九百九十九个狗尾巴圈都得回到那个误解了老子先生数千年的那个什么总认为老子先生自谦式所说的那种:“吾也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名之曰大”的话语的意思中总是倾向于误认为的老子先生是勉强曰道,也有的人认为老子先生真的不知道道是啥?道名是啥?道谛是啥?也有人认为老子先生没有把道解释清楚等等的那些个怪诞不经的荒谬无际的甘愿自丑式的浅识陋知式的那种见识低劣的鬼域魔圈之中·好像永远永远的都不能自拔超越似的,好像永远永远的都不能正解正悟似的”;其实人家老子先对道是啥?德是啥?名是啥?天道地道人道圣道万事万物万情万理的所有的规律是啥是什么意思的道理都讲完了并都彻底的讲清楚讲透彻了!老子先生他自己所著写的《道德经》他还能不知道“道”是什么吗?他所说的:“吾也不知其名”的“自谦自讥”式的自应反诘之语只不过是为了更贴切更自然更有力更顺心更有序的论证自己的思想理论观点而已罢了。!他绝对不是不知其名,而是精准精确到了无以复加的那种知其所以然·知其所必然·知其所定然的那种层次层级的之其境界境态了”。!!!!!我耿阁所著写的:“文章三千诗万首”的千万言的文字中有很多的篇幅是在论知老子先生的《道德经》的有关问题的之其问题的”。君)著
㈢ 什么是道德什么是道什么是德
俗语有云;道义有道,维道本意是为己,德乃高尚也。道德也可分家而论,也可随心而论,哈哈,见笑啦。自己高兴就行,古人不云吗,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吗
㈣ 道德中的道主要指
道德中的道主要指人道。
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
㈤ 道德的‘道’指的是什么
其实道德,道者,说白了,也就是大部分认同的观念,形成的当时的主流观念;德者,德行;这是本人理解的道德观念的解释。
㈥ 何为“道”何为“德”,“道德”的含义是什么
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钱穆先生的注解:“本者,仁也。道者,即人道,其本在心。”可见,“道”是人关于世界的看法,应属于世界观的范畴。在当时道与德是两个概念,并无道德一词。“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意为风俗和习惯。
道德是以文明为方向,以礼义廉耻忠孝节悌为核心内容的一种社会主流价值观下的非强制性约束法则。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顺理则为善,违理则为恶,以善恶为判断标准,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 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道德作用的发挥有待于道德功能的全面实施。道德具有调节、认识、教育、导向等功能。与政治、法律、艺术等意识形式有密切的关系。 中华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以仁义为基础的道德。
㈦ 道德经中的道是什么意思
道:起点。道的甲骨文金文象形是开始挑水掘土修建道路,引申为起点。
德:心行、行为。德的甲骨金文象形有目有心有行。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译文:
「博学的起点,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行为,使人改邪归正,以臻圆满善境。」
《大学》起始的「道」只有一种翻译:「起点、出发点」,即「从头开始行走到尾」。
《道德经》现在可见的最早版本,是1993年在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郭店楚墓竹简》中的《老子》篇章,该版本最为原始、古朴,也是最接近原文的,在内容、章节顺序上与其他版本有很多不同,与现在的通行本差别更大,可以断定现在的通俗通行本是经过了不同朝代不少人的增删修改之后形成的版本。
以通行本老子《道德经》第十九章(引自网络)为例:“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对其中“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的各家解读可谓是多如牛毛,然而在最早的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对应的第一简中根本就不是“绝圣弃智,民利百倍”这几个字,
《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第一简
从通行本与《郭店楚墓竹简》的诸多对比中可发现,文字内容已被改得面目全非,一字之差即会导致意思全变,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有的甚至完全变成相反含义,可见通行本已发生了很大的流变,与原本的老子思想已没有多少关系,现代人以通俗通行本为基础解读出的老子思想乃是后人以老子之名创造出来的一个伪老子思想,它是建立在幻影基础上的空中楼阁,是以玄解玄、故显高深的自娱自乐;如果想要了解真正的老子思想,从郭店楚墓竹简中的老子篇章入手是最好的,可惜需要有很好的甲骨文基础才能正确误读,也因此,能真正了解老子思想的永远是少数人,正如一句名言所说:真理往往只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
㈧ 道德经的道和德,分别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8)道德的道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
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
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函谷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