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中国传统道德范式

中国传统道德范式

发布时间: 2021-11-28 08:45:07

1. 中国传统的道德范式

道德境界是中国传统道德哲学的精髓所在,也是中国传统的个人道德精神依托。在境界道德哲学的视野下,人的生活具有世俗性与神圣性,并且是合二为一,共存于一身的。

2. 中国传统道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一般来说,是指以古代儒家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并包括墨家、道家、法家等传统道德思想的精华。在2000多年的历史过程中,儒、墨、道、法各家伦理思想及佛学中的心性之说,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伦理传统。

(一)整体至上,“克己奉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中国传统伦理结构中,为国利民,“兴天下人民之大利”(《墨子·经上》)乃是道德的最高表现,是最大的“义”。坚持这个原则,以此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一切服从这一准则,乃是“仁人志士”的体现。从多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们一直倡导这种人生的境界。孔子曰:“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论语·雍也》),孟子曰:“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孟子·滕文公上》)。范仲淹主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杜甫咏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的秋风所破歌》);林则徐铭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观点、主张,都坚持从国家利益和整体利益至上的原则出发在个人对他人、对社会、对群体的关系上,“义以为上”、“先义后利”。考虑个人利益时应不违背道德原则,不得伤害社会和他人利益。所谓“义然后取”、“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论语·雍也》)。

(二)仁爱兼利的人际和谐原则

在中国传统伦理中,特别重视和强调对人的尊重和关心,提倡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关心,爱护和帮助,力图构建和谐亲善的温和气氛。孔子以“仁”作为自己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他将“仁”同“爱人”相联系,把“爱人”作为“仁”的根本要求。倡导“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仁”,“博施济众者,可谓仁矣”(《论语·述而》)。主张人与人相和,就从自己的欲望、情感、意志和利益的切身感受上,设身处地地为别人考虑,增强理解,彼此相互体贴,照顾,给对方以便利,特别是对有困难者以帮助和救济。墨子从人与人的朴素尊重的功利原则,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的伦理原则。他认为,人与人的矛盾、纠纷,都是由于“亏人而自利”的利己思想引起的,即“不相爱”,困此人应当“爱人若爱其身”,而爱人和被人爱是相互联系的。“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墨子·兼爱中》)。这种人际相爱不仅表现在心理上的同情与关心,更表现在实际生活中的互利互惠,使人得到实际利益。“兼和爱”而“交相利”,默家冲破了儒家“爱有等差”的等级观念,而倡行兼爱到利的普遍性。力争使之“广施周遍”、“广达四海”。

(三)“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与“厚德载物”的宽阔胸襟。

中华传统文化数千年的流变,化育而成中国人的人格精神,表现为相互联系而又相对而生的两方面:一曰“自强不息”,二曰“厚德载物”。在《易经·易大传》中,最早提出“刚健”学说,“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象传》)“刚健”表现为人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刚强不屈的性格,奋发图强的斗争精神,“刚健自强”的思想,历来被历代思想家所崇尚,成为人们激励斗志、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柱。而“厚德载物”则是中华传统伦理所孕育的人文情怀,也是实现刚健自强的现实途径。《易经·象传》中指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主张君子应象大地那样以博大的胸怀、孕育、承载与容纳万物,从而使自己成为博大精深的圣人。这一优秀的品质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以喜悦的情怀容纳别人,善待别人,善待人生,凡事多从好处看,在生活中 发现美,发现对人类,对自己有益的东西,与人相处,多发现共同点,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其二就是以谦逊的态度,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长处,取长补短,而克服自己的缺陷与不足,这种廉和态度促使人不断充实自己,从而使自己日益壮大起来。

(四)修身自律,躬行实践的道德修养原则

注重加强个人道德品质的修养,是中华传统道德中独具特色的伦理文化,在这个方面可资借鉴继承的精神遗产也最为丰富。

在中国古代各思想流派中都有关于道德修养的论述,而儒家一派在这方面的思想资料最为系统,儒家学派为人们构画着“三纲八目”的修养系统,“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三纲”,明确了个人道德品质修养的根本目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各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礼记·大学》)这里的“修身八目”详细地规划了个人道德品质修养的八个阶段,而且他们认为,道德修养是社会上所有的人们共同的立身之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儒家学派既概括了道德修养的完整体系,肯定道德修养的极端重要性。同时还为指导人们的道德修养,提出了许多具体可行的道德修养方法,诸如“立志”、“学习”、“克己

3. 中国传统的道德范式总结为八个字是哪八个字

地形特征可以归结为哪8个字可以归结为山河相间,种类分布。

4. 中国传统道德有哪些基本内容

我国传统道德具有悠久的发展史,传说尧、舜、禹、周公等都是道德的楷模。孔子整理《六经》,到汉朝传为《五经》,其中便包含了大量的道德思想。

孔子发展的学说,被称为儒家学说,以后儒家又将《五经》发展为《十三经》,这些儒家经典学说,成为我国道德的主要思想来源。尽管各个时代我国社会的道德观并不完全符合孔子的儒家思想,但儒家学说是历代我国社会道德观的重要依据。

道德具有普遍性,对整个社会的所有人,不论身份,全都适用,道德面前是人人平等。《大学》上说: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人之有阶级、等差,各国均不能免。他族之言平等,多本于天赋人权之说。吾国之言平等,则基于人性皆善之说。以礼之阶级为表,而修身之平等为里,不论阶级、等差,人之平等,唯在道德。

道德是人们评价一个人的尺度。一个人若违背社会道德,比如不仁不义、不忠不孝,那么人们就会给他负面的评价,造成他没有好的名声,从而对他形成一种来自周边人群的社会压力,约束他的行为。

另一方面,对很多人来说,道德是个人良心的自觉遵守,无需周边人群的社会压力制约。人们对一个人的道德评判,主要来自于这个人所表现出来的言行。一般来说,我国传统道德基本内容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5. 什么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八德

八德:含义主要表现为:忠是忠于事业,忠于职守,忠于民族,忠于国家;孝是孝敬父母,孝敬老人;仁是宽厚,具有仁爱之心,宽以待人,善于待人,不小肚鸡肠,不妒贤嫉能;爱是敬爱兄长,顺从长上。在事业中,尊重领导,服从组织,严守纪律;信是诚信。它作为伦理规范和道德标准,是指遵守承诺,言行一致,真实可信。义是正义。它是一种道德灵魂,也是一种道德的精神境界和价值导向;和是一种意境,简单地讲就是阴阳平衡,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平是指公平均衡,平等待人,谁犯法都要处罚,谁有贡献一样有赏。

“八德”从社会、经济、政治等领域,涵盖了个人与家庭以及社会的道德关系。一个人如果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具备了这八种品德,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不仅不会落后于时代,而且还会成为新世纪的强者。

6. 中国的传统道德观有哪几种

中国的传统道德观有5种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整体利益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提倡尊老爱幼,强调人伦价值
4、注重大义,讲求奉献。注重大义,讲求奉献,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又一重要方面。
5、注重道德践履,强调自我修养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道德观主要是指以儒家为正统的传统道德。其精华和糟粕并存,天下为公的道德理想,忠恕之道的道德原则,中庸之道的道德规范。迄今仍闪烁着礼仪之帮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辉。儒家要求人们按照中庸之道行事做人,不偏不倚谓之中、平平常常为之庸。中庸之道的道德规范迄今为止仍然是中国人的为人处世的准则。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任能,各得其所,各尽其力是儒家的道德理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实现其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的基本途径。

儒家注重人格气节,提倡仁义礼智的人格价值,认为人格气节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兴衰存亡,把仁义道德、礼仪廉耻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要求人们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忠恕之道的人际和谐思想是传统道德中人际关系的心理和行为原则。仁者爱人,和为贵,忠恕之道千百年来为统治者和老百姓所推崇。忠恕之道就是善待别人之道,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人与人也要和谐相处。

7. 中国传统美德有哪些

东汉时,张劭和范式一起读书,成为好朋友,他们学成归家后约定两年后的中秋节再次相聚。两年后的中秋,张劭杀鸡备饭,家人们都说,都这么久了,他不会来的。张劭不以为意,到了中秋节,范式果然千里迢迢赶来,两人把酒言欢。

在中国古代,传颂着许多这样的故事和人物,每每想起他们,都会心里一暖。

8. 中国传统道德伦理规范有哪些

孟子四德五伦(仁义礼智;父子有情,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9. 中国传统道德的内容

中国传统道德抄的内容:袭

第一部分是基本道德规范,有公忠、正义、仁爱、中和、孝慈、诚信、宽恕、谦敬、礼让、自强、持节、知耻、明智、勇毅、节制、廉洁、勤俭、爱物;

第二部分是职业道德规范,有政德、武德、士德、民德、商德、师德、艺德;

第三部分是家庭伦理规范,三个最主要的方面分别是关于亲子关系的规范,关于夫妻关系的规范,关于长幼关系的规范;

第四部分是文明礼仪规范,分别是尊老敬贤之礼,接人待物之礼,仪态言谈之礼,庆典婚丧之礼。

热点内容
华为不遵守劳动法 发布:2025-05-24 07:50:19 浏览:502
法制化与法治化的区别 发布:2025-05-24 07:36:13 浏览:221
台中地方法院 发布:2025-05-24 07:34:44 浏览:471
如何认识民商法 发布:2025-05-24 07:30:20 浏览:813
民事诉讼法第93条的规定是什么 发布:2025-05-24 07:26:32 浏览:293
按劳动法孕妇要上夜班吗 发布:2025-05-24 07:26:31 浏览:44
法院起诉要带什么 发布:2025-05-24 07:26:27 浏览:991
李永升刑法 发布:2025-05-24 07:26:22 浏览:25
劳动法法定每月正常出勤 发布:2025-05-24 06:55:41 浏览:610
2009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真题 发布:2025-05-24 06:51:32 浏览: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