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问题的核心

道德问题的核心

发布时间: 2021-11-29 08:21:33

道德的核心是什么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这是因为: 一.社会主义道回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答,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说到底,道德建设的核心就是为谁服务的问题。不同类型的道德,其核心也就不同。一切剥削阶级的道德都是为维护剥削制度、维护少数剥削者的根本利益服务的,因此,其道德建设的核心就只能是为个人谋私利;而社会主义道德是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道德,是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服务的伦理体系,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决定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富裕为根本目的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都是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因此,客观要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而不能以为别的什么为核心。

㈡ 辨析题 道德的核心问题是“为什么人”的问题。

“为人民服务”五个字简明通俗,却有着深厚的理论根基和丰富的历史内涵。众所周知,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宗旨”就是最高标准、最高原则的意思。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把中国共产党的宗旨表述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从理论上看,这里所回答的正是一切道德价值观共有的核心问题——“为什么人”的问题。“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5]在道德价值观中,“为什么人的问题”就是确立道德价值体系的主体和标准问题:一是道德价值主体和客观标准,为什么人,就以他们为道德价值主体,以符合他们的根本利益为客观的道德价值标准;二是评价主体和主观标准,为什么人,就要以他们为评价主体,以符合他们的意愿为主观评价的依据。主体和标准问题在一切道德价值观中都居于统率和决定的地位,其他方面的原则和取向都由此确定。世界上各种对立道德价值观之间的根本区别,归根到底表在于究竟是为什么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从价值与评价、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高度,明确而完整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它反映了党和党的事业的性质,代表了党的道德价值观的最高原则。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建设进程中,中华民族无数忠诚的儿女聚集在党的旗帜下,坚贞不渝地奉行这一根本道德价值观,为人民解放和祖国振兴而前仆后继,从而也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巨大动力和精神保证。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虽然“为人民服务”的大旗猎猎作响,可是在一些地区、一些部门,背离“为人民服务”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在领导部门表现为重关系轻原则、重权力轻职责、重享受轻义务、重“政绩”轻百姓疾苦;在权力部门表现为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为了自家,害了国家;在管理部门表现为“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勒、拿、卡、压”;在执法部门表现为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甚至执法犯法,贪赃枉法,深受群众痛恨。以上背离“为人民服务”的现象,虽然只体现在一些地区、一些部门的少数干部身上,但其恶劣影响及蔓延之势,给党和国家造成了严重损失。

㈢ 道德建设的核心问题,实质上是"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说到底,道德建设的核心就是为谁服务的问题。不同类型的道德,其核心也就不同。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富裕为根本目的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都是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

㈣ 道德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道德的核心问题是人。

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实践的理性和思辨专的理性不同,前者较属为粗略,后者较为精密。思辨只有对错之分,没有中间状态,而实践的精髓正在于选择,并且中间状态就是最好的选择。

道德定律与自然定律或逻辑定律不同,它不是一个百分之百确定的定律,这是由于道德定律对应的题材本身的不确定性造成的,所以也有人因此怀疑道德定律是否存在。


(4)道德问题的核心扩展阅读:

既然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像射箭一样有一个标靶,即人的幸福,所以也像射箭一样,需要在实践中根据感觉来调整和提高它的命中率。因此,说道德的准则是感觉当不为谬误。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这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与之相反的主张则称为道德绝对主义。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

㈤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什么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内容是在无产阶级自发形成的朴素的道德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为指导,由无产阶级自觉培养起来的道德;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社会主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以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先进道德体系。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指社会主义道德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行为规范有机结合起来的整体。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指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体系,它由各方面的道德规范构成,如政治道德、商业道德、家庭道德以及各行各业都有自己具体的规范、具体的内容,各种规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体系。

另一方面是指社会主义道德的层次体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低到高存在着四个层次的道德要求。处于最低层次的、也就是最简单、最一般的道德要求,是社会主义起码道德要求,它包括社会公德和家庭道德两大部分。处于第二层次的是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具体概括为“五爱”,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处于第三层次的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特殊道德要求。

㈥ 道德的核心问题是“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

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的问题。

这是因为: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说到底,道德建设的核心就是为谁服务的问题。不同类型的道德,其核心也就不同。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富裕为根本目的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都是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

㈦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啥

为人民服务。因为: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客观要求。

㈧ 社会主义道德核心是()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A、为人民服务 B、尊老爱幼 C、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D、利已不损人 第2题 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是() A、集体主义 B、个人主义 C、平均主义 D、爱国主义 第3题 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其服务的() A、政治制度 B、文化传统 C、传统习惯 D、上层建筑 第4题 在现阶段,()是调节我国社会关系的主要道德类型,是对全体公民的共同要求 A、群众道德 B、资本主义道德 C、共产主义道德 D、社会主义道德 第5题 人民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对历史发展起()的阶级、阶层和集团的总称 A、阻碍作用 B、消极作用 C、推动作用 D、关键作用 第6题 道德的核心问题是()的问题 A、物 B、自然 C、人 D、社会 第7题 为人民服务包含着高层次的社会主义道德是()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C、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 D、遵纪守法,不损害他人利益 第8题 集体主义中的集体的本质意义表现为以()为核心的利益集团 A、资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中产阶级 D、无产阶级 第9题 ()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主要价值取向 A、国家利益高于集体利益 B、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C、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D、社会利益高于集体利益 第10题 以()为本位的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社会确立的价值目标 A、国家 B、社会 C、个人 D、他人 第11题 反映阶级、民族或社会共同利益的道德是() A、狭义社会公德 B、广义社会公德 C、高尚道德 D、法律规定 第12题 在一定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是() A、职业规范 B、职业行为准则 C、职业守则 D、职业道德 第13题 社会主义道德的基础主要是() A、社会公德 B、职业道德 C、道德品质 D、道德规范 第14题 衡量一个社会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 A、文化水平提高 B、社会道德风尚 C、生产进步程度 D、国际交往扩大 第15题 我国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是() A、诚实守信 B、办事公道 C、言行一致 D、奉献社会 第16题 我国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础是() A、爱岗敬业 B、办事公道 C、服务群众 D、爱心 第17题 个人道德发展的形成归根到底取决于() A、学校教育 B、家庭影响 C、心理习惯 D、道德实践 第18题 伴随道德认识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内心体验是() A、道德评价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习惯 第19题 人们在履行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过程中表现出的责任心和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精神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信念 第20题 道德品质的特征是() A、主观上的道德认识 B、客观上的道德行为 C、主观道德认识与客观道德行为的统一 D、主观道德认识与客观道德行为的区分 第21题 在人们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关系,是() A、人际交往 B、人际关系 C、社会关系 D、交往关系 第22题 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进行接触,在心理或行为上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是() A、人际关系 B、人际交往 C、社会关系 D、思想交往 第23题 人们在共同的社会实践中结成的一切关系的总称,是() A、交往关系 B、人际关系 C、人际交往 D、社会关系 第24题 在思想认识中形成的对事物的一种较为稳定的看法或观点是() A、思维模式 B、社会思想 C、认知模式 D、科学真理 第25题 互动双方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社会同一领域里与对方展开的竞赛争胜,这是() A、友谊比赛 B、参与竞争 C、阶级较量 D、生存斗争 第26题 学会宽容,善于原谅他人,这是() A、好坏不分 B、不讲原则 C、有失体面 D、一种美德 第27题 友谊来源于() A、人的不同性别 B、人的本能 C、人的情感生活 D、人的素质水平 第28题 正确的竞争应该是() A、你争我夺 B、竞赛争胜 C、尔虞的诈 D、互相践踏 第29题 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讲() A、实惠 B、互利 C、奉献 D、索取 第30题 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是() A、对立关系 B、统一的关系 C、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D、无关系 第31题 在社会生活中,个人()对社会承担一定的责任 A、必须 B、可以 C、酌情 D、不必强求 第32题 思想政治素质是人们从事社会政治活动的() A、理论基础 B、工作方法 C、指导方针 D、基本品质 第33题 ()是人们对美和美的事物的一种认识、一种感动、一种欣赏和评价 A、审美修养 B、审美教育 C、审美能力 D、审美 第34题 ()是指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仍能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 A、谦虚 B、谨慎 C、自律 D、慎独 第35题 在人才的能力结构中,其核心要素是() A、信息获取能力 B、分析判断能力 C、创造能力 D、社会活动能力 第36题 ()是现代人素质的灵魂 A、思想政治素质 B、科学文化素质 C、心理素质 D、生理素质 第37题 ()能保证人们有效地进行认识活动,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形成的认识方面的稳定心理特征的综合 A、知识 B、智力 C、能力 D、文化 第38题 个人的政治立场取决于本人() A、所受的教育和知识结构 B、所属的阶级在社会经济结构中的地位 C、一定的认知能力 D、一定的科学水平 第39题 人生的自我修养应该是() A、坐而论道 B、知行同一 C、闭门造车 D、养成习惯 第40题 道德修养的内驱力来源于() A、某种外在的压力 B、社会舆论压力 C、社会发展的道德需要 D、个人的内在道德需要

热点内容
合同法五十三条 发布:2025-09-23 17:52:36 浏览:389
武鸣区法律援助12348 发布:2025-09-23 17:46:23 浏览:352
行政法是由什么制定的 发布:2025-09-23 17:43:57 浏览:405
经济法调整一切经济关系对吗 发布:2025-09-23 17:39:34 浏览:469
民事诉讼法中专门管辖 发布:2025-09-23 17:34:04 浏览:258
我国民事法律责任制度的构成要件 发布:2025-09-23 17:11:23 浏览:360
公安有司法权吗 发布:2025-09-23 17:03:32 浏览:996
迈向和谐行政法 发布:2025-09-23 16:40:08 浏览:167
社区文明规章制度 发布:2025-09-23 16:34:27 浏览:241
包装买房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23 16:34:26 浏览: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