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性道德多样性

性道德多样性

发布时间: 2021-12-01 11:34:12

❶ 职业伦理的多样性是指什么

道德的社会性是指什么

事业单位考试中道德一直是一个重要考点,其中道德的特征在近年来考试中多次出现,这就需要大家在识记道德的特征的基础之上,理解道德特征这几个方面的具体含义:

第一,道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道德的社会性主要是指道德与人类社会共始终,道德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于各种社会关系和人们的一切思想行为之中。

第二,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各个阶级在社会经济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奴隶社会,奴隶主阶级认为买卖奴隶甚至处死奴隶都是道德的,而奴隶阶级则把反对奴隶主虐待、争取做人的地位看成是道德的。封建社会官僚地主则把维护封建制度的“三纲五常”作为他们道德体系的核心。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把剥削工人阶级的剩余价值看作是道德的。

第三,道德具有历史继承性和共同性。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作为意识形态的道德观念也存在着连续性、继承性和共同性。

道德的继承性是指道德自身发展的客观延续性,它所表明的是道德上前后相承的历史关系。道德不仅具有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殊内容,而且也包含着过去时代存在的一般内容。如“孝敬父母”这个道德规范,产生于奴隶社会,发展于封建社会,在社会主义社会仍然是一种美德。当然,对道德的继承,不是对历史道德原封不动的保留,而是“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道德的共同性是指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的道德之间,除了对立和差别之外,还存在一些不同阶级都承认的并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首先,同一个时代对社会各个阶层有相同的要求。因为,在同一个社会中,各个阶级都处于同一个社会统一体中,生活在同一个经济发展阶段,有着共同的历史背景,为解决必需的衣食住行问题,全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某些共同的生活准则,这就决定了各个阶级的道德有某些共同之处。其次,同一历史背景下社会不同的发展阶段,道德有共通性。由于文化的传承性,人们接受共同的文化熏陶,在人们的意识形态中已经形成并渗透到骨子里的带有本国传统文化色彩的道德观念,如中华五千年文化积淀下来的“仁”“善”“和谐”等道德观念,在中国历代都是人们共同的道德规范。最后,在社会和谐中,不同的国家虽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积淀,但也会有相同的道德准则。国家的交往如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只有遵守共同的准则,才能保证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人际交往的顺利进行。如“切勿盗窃”“尊老爱幼”等就是社会里各个阶层、阶级都要遵守的道德规范。现代社会中,爱护自然环境、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平衡、讲究公共卫生等已经成为所有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道德内容。

❸ 人性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分别是什么意思

道德伦理,分为三种,利己,恶毒,同情。

❹ 性心理学的性道德

⑴、多样性
⑵、一致性
⑶、继承性
⑷、双重性
①、理想期待与现实行为脱节
②、对男女的性行为道德评判不一致
③、旧时代和现代的不一致(矛盾冲突) ⑴、严肃性
①、婚姻内进行
②、双方爱情的表达
⑵、平等性
⑶、科学性
①、性医学
②、性生理学
③、性心理学

❺ 道德的特点有哪些

1、与实践和活动密切相关

凡是人的活动都是为了获得某种幸福,区别在于幸福的种类和完满的程度不同。道德的活动既然是一种活动,当然也不能例外,它也是为了追求某种幸福。

人类的灵魂可以粗略的分成三个部分,即营养和繁殖的部分,感觉和欲望的部分,心灵和理性的部分。道德既然与实践和活动密切相关,所以它的目的就在于追求人类灵魂中感觉和欲望部分的幸福。

2、民族性

民族性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个性特征,包括民族的精神、气质、心理、感情、性格、语言、风俗、习惯、趣味、理想、传统,以及生活方式和理解事物的方式等诸多方面。不同民族间道德的原则标准亦有所不同。

3、后天性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这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与之相反的主张则称为道德绝对主义。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


(5)性道德多样性扩展阅读

相较于西方文化自古希腊以来把道德视为一个独立分离的单元(哲学中的伦理学),中国古代并没有特别把道德领域(Moral)跟非道德领域(Amoral,异于指不道德的Immoral)切割开来(中文道与德两字经常并用,对真善美三者亦无明显区隔)。

两者之间界线模糊又经常融为一体(儒家理想的天下观即为一例,文史哲不分亦为一例,大体上是受到阴阳五行及天人合一思路的影响)。

希伯来、伊斯兰和印度文化中,道德附属于宗教,例如耶和华或安拉或法 (印度哲学),并不是独立的单元;原始部落中(非洲人、印地安人、澳洲土著、台湾原住民等),道德通常附属于传统习俗,亦非独立单元。

❻ 中国古代具有多元的,多民族的性文化、性观念、性道德和性理观对还是错

这个问题,得一分为二的看待。无固定答案。

❼ 性道德的核心有哪些内容

核心内容有:性道德标准、爱情观、贞操观、生育观。

1、爱情观

爱情是男女之间发自内心的相互爱慕并渴望对方成为终身伴侣的感情。性的吸引是爱情产生的自然前提。但爱情和性欲又有质的区别,爱情是人的一种社会感情,单纯的性欲只是动物的本能。

现代的性爱同古代的爱有着根本的不同:

第一,它以互爱为前提,妇女处于同男子平等的地位;而古代的爱情则不一定都要征得妇女同意。

第二,情爱常常达到强烈和持久的程度,如果不能结合而彼此分离,对双方都是难于接受的不幸。

爱情的特征表现为:

①对等性。双方以互爱为前提,情投意合,互相给予。

②专一性和排他性。爱情是一个男子与一个女子的爱慕关系,不允许第三者介入,因而是排他的。

③持久性。爱情是持久的感情生活,要求双方忠贞不渝,经得起人生道路上种种磨难的考验。

对待爱情的态度,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道德品质。

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应当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①事业高于爱情。没有事业的爱情是空虚的。事业和爱情并不矛盾,处理得当可以相得益彰。爱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生活的目的,人生最崇高、最重要的是事业。因此,必须坚持事业高于爱情,自觉做到爱情服从事业,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也会促进爱情。

②尊重对方自愿选择的权利。男女双方在从恋爱到结婚组成家庭的过程中,要通过合乎道德的方式求得相互了解,必须尊重对方自愿选择的权利,任何强迫、威胁、欺骗的手段都是不道德的。

③坚贞专一。这是爱情生活最重要的原则。恋爱双方要互相忠诚,互相信守,不可见异思迁。

④负责与自重。恋爱过程中,应该用符合道德要求的方式表达互相爱慕的感情,理智地驾驭自己的行为。恋爱期间,双方都应保持贞操,自尊自重,也应互相尊重对方。

2、性道德标准

双方自愿原则。自愿是以不违反社会公德为前提。

无伤原则。不伤自己,不伤对方,不伤后代,不造成精神污染。

爱的原则。躯体感受与心理感受有机融合。

婚姻缔约原则。圣经上有句名言“性交只有在结婚的床上才是合乎道德的”。

科学计划生育原则。

性禁忌原则。某些遗传病及家庭伦理道德都有性禁忌要求。

制约性道德的手段除法律手段之外,最主要的是依靠传统美德教育,包括:羞耻感,义务感,责任感,良心感,公德感及贞洁感。

道德约束下的性与爱,追求人类高层次需求的性与爱,才会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迷人的画,一首醉人的歌,一杯甘美的琼浆,是人生旅途上的一段美好时光。

人类调整两性性行为的社会规范的总和。为了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需要用这种规范来约束人们的性行为。

作为一种道德现象,性道德不仅表现为一定的观念、情感、思想,而且体现在具体行为和各种活动之中。

因此,通常可以把性道德的内容概括为:一个核心——性道德规范,三个性道德范畴——爱情观、贞操观和生育观,三种性道德关系——婚前性关系、夫妻性关系和婚外性关系,一个外部条件——性环境道德。

3、贞操观

指男女双方对爱情坚贞不渝的节操。是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历史性产物,也是对男女双方共同要求的一种美德。现代贞操观不反对爱人死后再娶或再嫁,不认为这是对以前爱情的不忠,恰恰相反,应该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贞操观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婚姻的缔结必须以爱情为基础,确认彼此具有共同的生活理想和志趣,具有共同生活的人格特征;确认婚后能自觉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能给双方带来精神上的愉快和生活上的美满。婚姻双方自觉维护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婚姻便是贞洁和合乎道德的。

如果缺乏爱情基础,而仅仅是基于金钱、地位、美貌而结合,则是不贞洁的,缺乏生命力的。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才有肉体接近的权力。

②贞操是双方对等的,并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现代贞操观结束了古代对女性的片面约束,成为对男女双方的共同要求,彼此要以正确的人生观对待两性关系,珍视和保持各自的贞洁,提倡两性关系的严肃性和对爱情的忠贞不二。

婚后不见异思迁,共同承担家庭责任,是互尊互爱,互谅互让,互相体贴,保持婚姻美满的基础。贞操观对维护家庭的幸福、培育子女、净化社会风气、保持社会安定,建设健康文明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4、生育观

指对于人类生殖和养育问题的总的观念。

生育观,一方面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另一方面又表明了人类自身生产是社会生产的一部分,对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当代中国生育观要求把生育的权利与义务统一起来,把生育的意愿同对社会、后代的责任统一起来。

具体包括:

①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树立“生育为公”的道德观念,要求生育者以社会的利益和要求作为生育动机,避免把生育单纯当做实现个人或家庭目的的手段。“生育为公”的道德观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人口再生产,从形式上看,生育活动是在每个家庭内部进行;从内容上说,所生育的子女绝不是个人的私有财产,而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个人的生育应从国家的需要出发,要服从国家利益。

“生育为公”的道德观是通过生育目的、生育动机和生育的结果反映出来的。

②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是生育道德的行为规范。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是中国的基本国策,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使人口的发展同物质资料的生产相适应。计划生育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控制生育的时间和密度,以达到有计划地生育子女。

具体内容包括:提倡和鼓励晚婚和节育;要求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子女。优生优育是采取人为措施,使出生的儿童具有优良的遗传素质,同时进行科学养育,以提高人口质量。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的道德规范对夫妻的性生活提出了相应要求:

首先,要求人们接受避孕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其次,为了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需要夫妻间性生活文明、科学与和谐。

③坚持晚婚晚育,是中国当代生育道德的一个重要内容。医学研究表明,青年人生理上的成熟,一般在23~25岁之间。如果过早结婚和生育,由于生理发育尚未成熟,不仅影响个人的身体发育和健康,同时也会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农村早婚早育、“早生儿子早得福”是生育为己的封建道德观念。要从科学道理上认清,早婚早育不仅有害于身体发育和健康,不利于后代的优生优育,而且还会导致人口增长过快,影响国家现代化进程,这是当代中国生育道德所不允许的。

(7)性道德多样性扩展阅读:

特点


多样性

不同社会文化、民族和地域的不同,道德评价可能相差甚远。为此,性道德更表现出他的多样性。

人类历史上的性文化分为三大类:反性欲文化、亲性欲文化和中间性文化。反性欲文化将性行为看作是罪恶,亲性欲文化放纵性行为,对风流事加以鼓励,中间性文化是选择地制止不良性行为。


一致性

人类的大多数群体,是把人的性行为限制在婚姻范围之内,这一点在全人类具有共同性。显然,这不但有利于种族延续,而且有利于财产的继承。


继承性

人类在进化的进程中,总是将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风格一代代保留下来,性的道德继承就是这一性质的继承。随着时代的发展,以人类自身发展的利益为参照系,决定保留和剔除哪些习俗行为。


双重性

理想期待与现实行为的脱节:理想化的性行为的控制和期待,提出有利于社会和人群的性行为标准,告诉人们怎么做。而在现实中,人们的行为并不是总是那么进行,人们有自己的参照系,参照点是怎样方便自己。

男女性道德评判不一致,不管是在旧时代文化还是主流文化,即使在现代社会,也依然存在。

❽ 道德的规范现象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和体系性这句话对么

判断:
道德的规范现象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和体系性。
这句话对。

❾ ()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实践性和具体性A职业道德 B社会公德 C集体公德 D家庭婚姻道德

B
社会是人类社交的载体,在社交的过程中,能够广泛地遇见道德

❿ 医生您好,心理学里面性道德的特点是什么

病情分析:您好,心理学里面
性道德
的特点是多样性,一致性,继承性,双重性,意见建议:

热点内容
童工法律知识 发布:2025-05-22 15:16:10 浏览:679
治疗性司法 发布:2025-05-22 15:14:45 浏览:402
泸州市环保局法规科 发布:2025-05-22 14:55:23 浏览:636
要法律援助找谁 发布:2025-05-22 14:54:13 浏览:356
洛阳高新区法院 发布:2025-05-22 14:51:49 浏览:819
肌筋膜的诊断与手法治疗 发布:2025-05-22 14:46:05 浏览:285
与经济法生活有关的案例 发布:2025-05-22 14:35:48 浏览:226
周建中律师 发布:2025-05-22 14:28:24 浏览:240
员工代打卡触犯劳动法么 发布:2025-05-22 14:21:26 浏览:425
购房法律法规哪些书 发布:2025-05-22 13:58:09 浏览: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