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是啥成语

道德是啥成语

发布时间: 2021-12-04 00:00:32

① 有关道德的成语

德高望重
dégāowàngzhòng
[释义] 道德好;声望大。多形容老年人为人好;有名望。
[语出] 《晋书·司马元显传》:“元显因讽礼官下仪;称己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正音] 重;不能读作“重复”的“chónɡ”。
[辨形] 重;不能写作“童”。
[近义] 德隆望重 年高德劭
[反义] 无名鼠辈
[用法] 用作褒义;多用来称颂老人。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联合式。
[例句] 同学们都喜欢这位~的老校长。

② 关于道德的成语有哪些

一视同仁
一清二白
大义灭亲
大公无私
义无反顾
正气凛然
正直无私
执法如山
刚正不阿
冰清玉洁
克己奉公
严于律己
两袖清风
忍辱负重
奉公守法
表里如一
斩钉截铁
忠心耿耿
忠贞不渝
贫贱不移
高风亮节
涓滴归公
虚怀若谷
堂堂正正
深明大义
童叟无欺
谦虚谨慎
廉洁奉公
毅然决然
豁达大度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襟怀坦白
舍己为人
舍生忘死
舍生取义

③ 形容道德败坏的成语有什么

  1. 败德辱行

  • 【拼音】:bài dé rǔ xíng

  • 【解释】:败坏道德和操守。

  • 【示例】:从古到今,人们总是唾弃那些~的人。

  • 【语法】:作谓语、定语;用于责备人

2.伤风败俗

  • 【拼音】:shāng fēng bài sú

  • 【解释】:伤、败:败坏。指败坏社会风俗。多用来遣责道德败坏的行为。

  • 【出处】:唐·韩愈《论佛骨表》:“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 【示例】:纣王以为妲己好意,岂知内藏~之情,大坏纲常礼义之防。★明·许仲琳《封神演义》

3.伤风败化

  • 【拼音】:shāng fēng bài huà

  • 【解释】:指败坏社会风俗。多用来遣责道德败坏的行为。同“伤风败俗”。

  •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一回:“世人都把那淫欲之事当作‘情’字,所以作出伤风败化的事来,还自谓风月多情,无关紧要。”

  • 【示例】:清·无名氏《刘公案》第59回:“分明是~弄谣言!”

  • 【近义词】:伤风败俗、毁风败俗

  •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道德败坏的行为

4.道貌岸然

  • 【拼音】:dào mào àn rán

  • 【解释】: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岸然:高傲;严肃的样子。形容神态庄重;外貌严肃正经,一本正经的样子。现在常用来形容故作正经,表里不一之状的伪君子。

  •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成仙》:“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黄巾氅服,岸然道貌。”

  • 【示例】:因看见端甫~,不敢造次。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四回

5.恶贯满盈

  • 【读音】:è guàn mǎn yíng

  • 【解释】:贯:穿钱的绳子;盈:满。罪恶之多,犹如穿线一般已穿满一根绳子。形容罪大恶极,到受惩罚的时候了。

  • 【出处】:《尚书·泰誓》:“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 【用法】: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很坏。

  • 【示例】:

1 这个坏事做尽、~的歹徒,终于受到法律的制裁。

2 你今日~,有何理说。(元·无名氏《朱砂担》第四折)。

④ 描写道德的成语

爱民如子 旧时称赞某些统治者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
出处:《礼记·中庸》:“子,庶民也。”汉·刘向《新序·杂事一》:“良君将赏善而除民患,爱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若地。”
爱人以德 爱人:爱护别人;德:德行。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人。泛指对人不偏私偏爱,不姑息迁就。
出处:《礼记·檀弓上》:“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败德辱行 败坏道德和操守。
败化伤风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出处:参见“败俗伤化”。
败俗伤风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出处:参见“败俗伤化”。
败俗伤化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出处:《汉书·叙传下》:“侯服玉食,败俗伤化。”
秉节持重 保持节操,谨慎稳重。
出处:《后汉书·伏湛传》:“[伏湛]遭时反覆,不离兵凶,秉节持重,有不可夺之志。”
不挠不折 不弯曲,不屈服。形容节操刚正,意志坚强。
出处:宋·刘炎《迩言》:“夫观钱塘江潮,犹猛士之肝胆决裂,义士之怒发冲冠。观仙都天柱,犹直臣之气,不挠不折,社稷之佐,拓地擎天。”
才高行洁 才智高超,操行纯洁。
出处:汉·王充《论衡·逢遇》“才高行洁,不可保必尊贵,能薄操浊,不可保必卑贱。”
苍松翠柏 苍:青色。翠:青绿色。指四季常青的松柏。比喻具有高贵品质、坚定节操的人。
出处:清·萧执中《勉县定军山武侯墓楹联》:“古石幽香名士骨;苍松翠柏老臣心。”
草靡风行 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同“风行草偃”。
草偃风从 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同“风行草偃”。
草偃风行 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同“风行草偃”。
出尘不染 比喻身处污浊的环境而能保持纯洁的节操。
出处:宋·周敦颐《周濂溪集·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大节不夺 大节:临难不苟的节操;夺:丧失。指面临生死关头,仍不改变其原来志向。
出处:《论语·泰伯》:“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大逆不道 逆:叛逆;道:指封建道德;不道:违反封建道德。旧时统治阶级对破坏封建秩序的人所加的重大罪名。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汉书·杨恽传》:“为妖恶言,大逆不道,请逮捕治。”
导德齐礼 指用道德诱导,用礼教整顿,让百姓归服。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蹈节死义 蹈:履行,实行。坚守节操,以身殉义。
出处:《晋书·元帝纪》:“惟有蹈节死义,以雪天下之耻,庶赎斧钺之诛。”
道存目击 一个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人们只需一接触便能感受得到。
出处:《庄子·田子方》:“子路曰:‘吾子欲见温伯雪子久矣,见之而不言,何邪?’仲尼曰:‘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
道德文章 指思想品德和学识学问。
出处:宋·辛弃疾《渔家傲·为余伯熙察院寿》:“道德文章传几世,到君合上三台位。”
道高德重 道德高尚,很有威信。
出处:艾芜《回家》:“水元伯伯打发人来叫丁永森到他家去坐,丁永森知道定是讲这件不愉快的事情的,但因为水元伯伯是这村里道高德重的人,没法子违反他的命令,就只好硬着头皮去了。”
道义之交 交:交情,友谊。有道德有正义感的交往和友情。指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朋友。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三十八回:“道义之交,只此已足,何必更为介介。”
德薄才鲜 自谦道德修养不足,才能薄弱。
德高望重 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出处:《晋书·简文三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仪,称已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⑤ 形容道德 成语

[ 德高望重 ] dé-gāo-wàng-zhòng
释义: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出处:《晋书·简文三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仪,称已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⑥ 关于道德的成语有哪些

舍己为人、解衣衣人、拔毛济世、侠肝义胆、乐于助人、急公好义、好善乐施、救苦救难、一臂之力、成人之美、解衣推食、乐善好施、先人后己。

一、助人为乐

释义:帮助人就是快乐。

出处:近代·冰心《咱们的五个孩子》:“在我们的新社会里,这种助人为乐的新风尚,可以说是天天在发生,处处在发生。”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二、舍己为人

释义: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出处:孔子·春秋《论语·先进》:“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朱熹注:“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

译文:孔子长叹一声说:我和点的。朱熹注释:从来没有放弃自己为人的意思,而他胸中悠然,直接与天地万物上下一同流,各得其所之妙。

三、先人后己

释义:首先考虑别人,然后想到自己。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坊记》:“子云:‘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译文:孔子说:君子贵族而轻视自己,首先人然后自己。

四、拔毛济世

释义:指受轻微损失而能有利于世人。

出处:《列子·杨朱》:“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禽子曰:‘假济,为之乎?’杨子弗应。”

译文:禽滑釐问杨朱道:“拔去你身上的一根毫毛来救助世道,你愿干吗?”杨朱回答:“世道本来就不是一根毫毛所能救助得了的。”禽滑釐说:“假设可以救助,你愿干吗?”杨朱不理睬他。

五、乐善好施

释义:喜欢做善事,乐于拿财物接济有困难的人。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乐书二》:“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而好礼。”

译文:听到徵声,会使人乐于行善,喜欢施舍;听到羽声,使人端敬好礼。

⑦ 形容道德的成语

德高望重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重恩弘重:崇高、深厚;弘:通“宏”,大。道德高尚,恩惠广大。形容普施恩德。
厚德载物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道高德重

⑧ 关于道德的成语100个

德高望重*100,100遍

⑨ 形容道德的成语有哪些

1、爱人以德【ài rén yǐ dé】

爱人:爱护别人;德:德行。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人。泛指对人不偏私偏爱,不姑息迁就。

2、败德辱行【bài dé rǔ háng】

败坏道德和操守。

3、败化伤风【bài huà shāng fēng】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4、败俗伤风【bài sú shāng fēng】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5、败俗伤化【bài sú shāng huà】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6、抱德炀和【bào dé yáng hé】

抱:怀抱,引申为坚持;炀:熔化,引申为蕴育。坚持道德实质,蕴育和平气息。 指行仁政,搞团结。

7、草靡风行【cǎo mí fēng háng】

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

8、草偃风行【cǎo yǎn fēng háng】

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

9、超绝非凡【chāo jué fēi fán】

智力或精神道德状况或力量超群或超过常人。

10、摧志屈道【cuī zhì qū dào】

摧:摧折,放弃;道:道德。抛弃理想追求,失去道义节操。形容身处逆境,不能守操如一。

热点内容
社会与法普法栏目剧天窗上 发布:2025-05-21 10:26:51 浏览:494
漳州招聘法律顾问 发布:2025-05-21 10:26:45 浏览:74
莘县司法局 发布:2025-05-21 10:25:13 浏览:900
报假警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21 10:22:54 浏览:239
森田疗法治疗持续性注意 发布:2025-05-21 10:21:17 浏览:992
司法考试时长 发布:2025-05-21 10:15:34 浏览:794
全国各地劳动法工资 发布:2025-05-21 10:14:54 浏览:171
经济法的再分配 发布:2025-05-21 10:14:52 浏览:671
法律援助认识文章 发布:2025-05-21 10:05:24 浏览:415
着火后出租方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21 10:02:14 浏览: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