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微课堂
A. 把法制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什么课程
法治教育进课堂 将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人民网北京12月4日电 (熊旭
实习生胡内少雄)昨日下午,由中共容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主办的“12.4”国家宪法日主题教育活动在清华大学举行。来自三里河三小、国际关系学院等学校的学生,通过童谣、微视频等方式展示了今年北京市各级学校的法制教育情况。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黄兴胜表示,要鼓励教师积极讲法,学生们自觉学法,积极构建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校园氛围。宪法教育是法治教育的重中之重,从青少年抓起,从学校抓起,让2亿多中小学生普遍知晓宪法,牢记宪法的基本原则和核心内容,为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宪法的理解,增强并巩固宪法意识奠定基础。
据悉,教育部正在抓紧研究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置法治知识课程的实施方案;抓紧研究在高等学校加强法学基础理论研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具体举措。将从教材编写、课程安排、教学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抓紧完善宪法和法治教育的保障机制;抓紧研究将宪法及基本法律内容纳入升学考试的办法,进一步突出宪法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B. 为什么初中要学习《道德与法治》微课、课件
这是因为中学生也要学习一些政治法律知识的,推出的微课、课件也是原本《道 德与法 治》这门课程 的配套微课、课件,为了老师更好将这些知识教给学生,学生也更能理解。
C. 求电视《法眼》栏目或福州数字青少年宫网观看5期法制系列教育专题片,写一篇1500字的观后感!
当我观看完:。。。时,那一幕幕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个未满18岁的少年,被关押在监狱里的悲惨画片。我那伤感之情油然而生,心中久久不能平静。那些年龄跟我差不多的少年犯,因一时的疏忽,不听老师父母长辈的话,跟着一些坏人学坏,慢慢地走向了犯罪的道路。 小荷作文网 有的人,出现性早熟现象,做出非法行为,观看黄色书刊。影碟。学了一些不好的东西觉得非常好奇,也想去试一试,结果,就这么的走向了强奸罪的道路……有的成天上网,着迷上瘾,难以自拔,网络游戏迫使他们荒废学习;有的还吸上了毒品,不可自拔,耗尽家中的钱财,最终铤而走险,出去抢劫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有的是缺少父母的关爱,没有和父母沟通,翻了一点点的小错误,没有及时改正,越走越坏…… 小荷作文网 这些少年犯罪于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也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平常我们应当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事情,尊重长辈,倾听长辈的教诲,努力学习,时时约束自己,积极向上,多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锻炼坚强的意志;当自己出错时,应当找出自己本人的原因,及时纠正;而不是职责父母,责怪师长。平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应该得过且过,要多培养自己独立。自立。善于思考的习惯;多读一些对我们有利的书。书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轻松,变得多姿多彩。他不但会有爱的帮助我们了解缤纷的思想。情情和时间,还会教导我们尊重别人和自己;他更会以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我们的智慧和心灵。 我相信,最终大家都会开出灿烂的鲜花,来证明自己是祖国的接班人,也是祖国的希望! (1)成长之惑之躁动的青春:一直以来性教育一直是一个禁区,青少年、家庭、学校对于性教育经常出现“谈性色变”的局面。正是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导致他们对于性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片子通过一名服刑人员的故事,了解青少年的性心理,对症下药进行正确的性教育。 (2)成长之惑之“瘾”型人: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我国未成年网民就有1650万,目前这个数据还在不断的增加。而这些未成年人中的百分之十四点八,他们不仅爱上网,而且着迷上瘾,难以自拔,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片子讲述了一名典型的网络成瘾的少年是如何一步步从痴迷网络最终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 (3)成长之惑之罂粟花的诱惑:吸毒和犯罪是一对挛生兄弟,吸毒者在耗尽个人和家庭钱财后就会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片子讲述了几个年轻人由于结交不良朋友,经常出没于各种娱乐场所,好奇等种种原因,最终陷入毒品的泥沼不可自拔,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4)成长之惑之拯救迷途“羔羊”: “花朵”为什么凋谢?“羔羊”为何迷途?当我们耳闻目睹一幕幕由未成年人导演和制造的悲剧,我们的心如此沉重。片子结合案例,采取访谈教育专家、心理老师、未成年人管教所工作人员的形式,揭示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并就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展开一系列讨论。 (5)成长之惑之爱成伤害:家庭是青少年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子女的天然的启蒙教师和引路人。良好的家庭环境、健全的家庭结构能促进子女健康成长。反之,就会潜伏下青少年犯罪的危机。片子借助两个典型案例,与广大家长一起探讨:作为启蒙老师的父母,应该如何正确给孩子上好第一堂课呢?
古人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都是教育我们要注意生活中的小细节,不要认为那些事没什么,须知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以学生的学习为例。可能刚开始时有一次不交作业,如果不引起重视,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在这个时候如果仍然不把老师的要求当回事,自己也没有警觉起来,只是认为不交作业挺轻松的,那么就会渐渐地不写作业,进而成绩逐步下降,最后什么也不会。再想学习想把成绩提高那可真是难上加难了。此时就产生了一个质变的过程。即:本来你可能是一个中等程度的学生,慢慢就变成了一个“学差生”,最终成了老师们所说的那种“破罐子”,只好破摔下去了。
怎么样才能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呢?我想一个词语就可以说明了,那就是“防微杜渐”。对于第一次发生的事情,切不可掉以轻心,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要想让这些事不出现第二次,那么就一定不要有第一次。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第一次不交作业?不要给自己找什么借口,一定要强迫自己,牢记这次不交作业的可怕,今后绝对不可以发生再一次的情况。许多老师(包括我在内)对于学生犯的第一次错误都很紧张,正是这个原因。因为如果第一次犯错时轻轻放过,那么就可能会有第二次第N次,以至最终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所以“防微杜渐”是我们需时时提醒自己的重要环节。
那么如何做到“防微杜渐”呢?我想孔子说的一句话就可以的了:“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做一个检讨式的反观自省,看看这一天有哪些事做的不太合适,今后要多加注意,倘能经常这样作,那么虽不敢说离圣人不远,但至少你会成为一个正直、善良、品德高尚、得到大家认同与尊敬的人。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年啊,这是多么可怕的数字啊!同时学生中发生的一些不良好的现象,也不能有令人担心,使一大半的学生,要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比如:打架、偷东西,甚至抢劫,更可怕的还有杀人,有时候只是一念之差。就毁了自己的一生,毁了父母、老师对我们的希望!
D. 《道德与法治》每个微课、课件有哪些内容
有课件和视频、在线训练题三种内容,老师、学生、家长都能用。课件是PPT形式的,可供老师课堂讲解、下载。学生的话看看视频、做做题目。
E. 请问《道德与法治》微课、课件都有哪些内容
据官方说明,是课件(PPT)+视频+训练题,还蛮丰富的,所以一看就是老师学生都能用的。包括课堂内外、预习复习和能力测试。
F. 法制教育教案
下面是一个法制教育教案。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
授课内容: 同学们!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
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
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1)旷课、也不归宿;
(2)带管制道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9)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例一:湖北某缔结连发胜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经侦破,着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这些人有的从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优劣机,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
例二、北京曾处理过一个8人抢劫、流氓团伙,平均年龄不足14岁,他们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作案15起。这8个人也都是从小很小就不良习气缠身,行为不端,劣迹斑斑,有的不到及时矫正,最终也走向犯罪。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二、防未成年人犯罪要冲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1、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 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 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
2、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教育无小事;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中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中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以高尚道德。
祝每一位同学都成为遵纪守法,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G. 谁有免费的《道德与法治》微课和课件
免费的?官 方有提供啊,老师没跟你们说嘛,登录教材给的错题管家的网址学习微课,或者下载课件,老师的课件还说不定就是上面来的呢。
H. 全面依法治国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微课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如何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这一论断,是我们学习十九大精神时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从历史看,中国的国家治理并非法治而是人治。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人治尤其是宽仁厚爱的仁君之治、明君之治还是很好的。就是在绝对值的意义上讲,它也比暴君之治好。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评价一个社会的上层建筑,根本的是要看它与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包括经济基础是否相适应。中国的人治传统本身就是中国农业社会的产物,它所依赖和体现的是仁君之治、明君之治是很正常的。农业经济、自然经济的经济基础也决定了它的国家治理方式必然是人治,最好的也就是仁君之治和明君之治。只是到了近现代,我们的经济逐步地过渡到工业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情形就大不一样了。这时还固守仁君之治、明君之治,也就当然地落后了。
从未来看,中国的国家治理必须法治化。未来,中国的生产力只能是现代工业、现代商业、现代市场经济。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我们的国家治理必须也只能是法治。市场经济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其实就是自由、平等、法治。这也是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再者,我们未来的政治是什么?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作为与民主政治相匹配的国家治理方式,也只能是法治。人民的意志通过什么来表达,通过什么来统一?回答,只能是法律。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民主政治的逐步建立都对中国提出了急迫的法治要求。
从现实看,中国的国家治理正在法治化。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应该近法治而远人治、用法治而弃人治。再过两天,就是中国独创的节日“光棍节”。它实际上是一些青年人和电商有意无意地“合谋”而产生的节日。这个节日在去年一天的网购销售额高达2000亿元人民币。它由无从数计的合同和法律关系构成,一旦发生了矛盾纠纷,恐怕只能是通过法治化的方式包括诉讼等方式来解决。这就是生产力的伟大作用,也是生产关系的伟大作用。全面依法治国是我们党确立的治国方略,也是对我们党和国家的考验。我们不能不接受这个考验,而且必须在这一考验中获得良好乃至优秀的成绩。这是党的要求、是人民的要求,也是法治的要求。
从历史、未来、现实的三个维度来考察,全面依法治国必然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我们只能急流勇进,积极投身这场革命,才不会落伍,才能迎头赶上。中国的依法治国的事业,才会因为我们的努力而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