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职业道德表现
Ⅰ 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表现有哪些
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表现有:
1、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言行的;
2、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突发事件时,不履行保护学生人身安全职责的;
3、在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管理、评价中不公平公正对待学生,产生明显负面影响的;
4、在招生、职务评审、教研科研中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的;
5、体罚学生的和以侮辱、歧视等方式变相体罚学生,造成学生身心伤害的。
教师的职业道德:
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教师职业道德
Ⅱ 职业道德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为了更好地理解职业道德,有必要掌握以下四点。
第一,在内容方面,职业道德总是要鲜明地表达职业义务、职业责任以及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它不是一般地反映社会道德和阶级道德的要求,而是要反映职业、行业以至产业特殊利益的要求;它不是在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而是在特定的职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因此,职业道德往往表现为某一职业特有的道德传统和道德习惯,表现为从事某一职业的人们所特有的道德心理和道德品质,甚至造成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在道德品貌上的差异。如人们常说,某人有“军人作风”、“工人性格”、“农民意识”、“学究气”、“商人习气”等。
第二,在表现形式方面,职业道德往往比较具体、灵活、多样。它总是从本职业的交流活动的实际出发,采用制度、守则、公约、承诺、誓言、条例,以至标语口号之类的形式,这些灵活的形式既易于为从业人员所接受和实行,而且易于形成一种职业的道德习惯。
第三,从调节的范围来看,职业道德一方面是用来调节从业人员内部关系,加强职业、行业内部人员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它也是用来调节从业人员与其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用来塑造本职业从业人员的形象。
第四,从产生的效果来看,职业道德既能使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职业化”,又使个人道德品质“成熟化”。职业道德虽然是在特定的职业生活中形成的,但它绝不是离开阶级道德或社会道德而独立存在的道德类型。
Ⅲ 不良思想有哪些具体表现
1.理想信念滑坡。有的公务员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幻想,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发生动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对社会现实的评价只看到消极的一面;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严重扭曲,欣赏和追求低级趣味,挖空心思往低级龌龊的场所里钻,有的则崇洋媚外,向往西方的花花世界。
2.宗旨观念动摇。一些公务员渐渐地疏远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淡薄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不能坚持执政为民。有的思想不纯,认为党的宗旨过时了;有的高高在上,当官做老爷,把为群众办事当成是自己的恩赐;对群众的呼声置若罔闻,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置群众生命于不顾。有的甚至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大搞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
3.创新精神淡薄。一些公务员受旧体制和传统观念禁锢较深,习惯于从过时的观念出发看问题,故步自封、视野狭窄,缺乏强烈的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有的不了解世界发展大势,坐井观天、妄自尊大,习惯于跟过去比,在小范围比,很少把本地本单位的工作放在国际国内大背景中进行思考、比较和谋划,常常自我感觉良好,盲目自满。工作求稳怕乱,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满足于守摊子,致使有的地方和单位工作长期低水平徘徊,多年来山河依旧、面貌不变。
4.责任意识不足。有的公务员信奉享乐主义,得过且过,生活上享乐为上,缺乏创先争优的锐气和闯劲。有的工作不负责任,有心思做官,无心思做事,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精神萎靡不振,办事拖拖拉拉,整天浑浑噩噩,缺乏起码的职业道德。有的对工作挑三拣四、对困难避而远之、对责任避重就轻,遇到难题不是竭思尽虑寻求解决之道,而总是推脱搪塞。
5.党性原则不强。有的公务员原则性不强、正义感退化、是否观念淡薄,信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有的对党忠诚度不高,表里不一、言行不一。有的法治意识、纪律观念淡薄,对中央政策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有的公务员对群众民主权利不尊重、不重视,习惯于命令、强制方式推进工作。
6.工作落实不力。有的公务员心浮气躁,作风飘浮,办事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不脚踏实地深入基层,不面对面地抓落实,而是说的多、做的少,安排的多、落实的少。有的接受任务时满口答应,工作落实中拖拖拉拉,甚至在抓落实的口号中使工作任务悄无声息地不了了之。有公务员的对工作抓而不紧、抓而不细、大而化之:会议多、文件多,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导致基层单位、基层部门疲于应付。有的公务员工作标准不高,抓落实力度不够办法不多,责任心不强,抓抓停停,难以见到成效。
Ⅳ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为哪些
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内准则、道容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属于自律范围,它通过公约、守则等对职业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规范。
职业道德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Ⅳ 职业道德的表现形式
1、稳定性和连续性。职业道德的特点,在于每种职业都有其道德的特殊内容。职业道德的内容往往表现为某一职业所特有的道德传统和道德准则。一般来说,职业道德它所反映的是本职业的特殊利益和要求,而这些要求是在长期的反复的特定职业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有些是独具特色、代代相传。不同民族有各具特色的职业生活方式,从事特定职业也有其特定的职业生活方式。这种由不同职业,不同生活方式长期积累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职业心理、道德传统、道德观念以及道德规范、道德品质,则形成为职业道德相对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像医生的宗旨是救死扶伤,军人是服从命令,商人则要诚信无欺,教师要为人师表,领导应以身作则等等,这些均已是约定俗称的社会共识,已流传上千年。一般来说进入这个行业、从事这一职业,首先要学习掌握这一职业的道德,要遵守行约、行规。只有认真、模范的实现这一职业道德的人,才是这一职业中的优秀人材。家政服务员作为新的职业,其职业道德、职业理念有一个创建形成的过程。家政服务行业、家政服务员都应为创建被社会称誉的职业道德而努力。
2、职业道德的专业性和有限性。道德是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体系。鉴于职业的特点,职业道德调节的范围则主要限于本职业的成员,而对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就不一定适用。这就是说,职业道德的调节作用,主要是一,从事同一职业人员的内部关系.二,本行业从业人员同其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
3、职业道德的多样性和适用性。由于职业道德是依据本职业的业务内容、活动条件、交往范围以及从业人员的承受能力而制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所以职业道德就是多种多样的,有多少种职业就有多少样职业道德;但是,每种职业道德又必须具有:具体、灵活、多样、明确的特点,以便职工记忆、接受和执行。并逐渐形成为习惯。
Ⅵ 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会带来何种不良后果
首先,违背职业道德,容易在内心深处给自己造成阴影。可能在很长的一段时回间不能自拔,最主要是能够答影响到你的心态,影响到你的生活,情感,甚至家庭和谐。
Ⅶ 职业道德缺失现象有哪些
近些年来,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种现象的产生致使我们的学校教育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当下,我们生活在一个浮躁的社会中。在这个社会中由于人们诚信的缺失,导致了一系列类似于“三鹿奶粉”造假事件的产生;也由于人们道德的缺失,导致了一系列类似于“小月月事件”的发生;更由于人们责任的缺失导致了一系列 类似于“死亡校车”事件的发生。而在这一系列事件发生的同时,教师——作为人类发展的导师也因职业道德的缺失成为社会谈论的焦点。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对教师事业的热爱程度不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二条规定,教师要爱岗敬业,即: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许多老师在学校上课期间总是敷衍了事,非常不积极,直接影响了中小学教学质量,而他们则一心扑在课外的“生意”上,开各种辅导班、家教和其他的盈利性质的活动上。
2、教师对学生关爱度不够。从我们的观察研究来看,许多老师都出现过或多或少的体罚学生的现象,任意打骂,这样师生关系就严重的不和谐,导致师生关系的紧张,比如说2010年9月17日晚,临溪一所财政学校的一名学生因受到老师变相体罚2个多小时而在21楼跳楼自杀.这些惨烈的悲剧摆在我们面前不得不让我们深思,思考这其中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
3、教师形象危机。长期以来,人们一提起教师就会联想到辛勤的园丁和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在人们心中教师就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们尊敬他,爱戴他。然而现在许多社会人士都对部分老师嗤之以鼻,这就是部分老师不注重自己三观的改造,比如说,2008年四川大地震的范跑跑,这种事件、这种人都让我们不寒而栗。
Ⅷ 导致不良职业道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新旧体制的交替和新旧矛盾的冲突,加上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片面强调物质利益,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其中既有体制转换过程中道德规范尚未成型带来的影响,更主要的是道德思想混乱和道德信义动摇而造成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对利益关系的重组不能正确看待,导致了人民思想道德观念的混乱。改革开放使原有道德观受到冲击,而新的道德观还未完全形成,但这时产生出许多反传统的似是而非的道德信条,如表现在职业道德领域的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等等。在错误的义利观引导下,过去一些受到批判的人生观、道德观死灰复燃,如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把本来只是经济领域应用的原则,如等价交换,扩大到政治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从而使人们的道德观念变得混乱不清,表现在职业道德观念上,就出现了重金钱、轻义利和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盛行,导致思想道德的沦落。
(2)对权力异化滋生的各种腐败现象缺乏正确认识,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职业道德思想。由于少数腐败分子贪污腐化、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败坏了社会风气。极少数人在道德言行上搞两面派,在政治道德上搞实用主义,国家政策和中央指示对自己有利的就执行,无利的就变通。一些单位集体领导、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被削弱,吹牛拍马抬头,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致使有些人丧失信念,意志衰退,忘了党的宗旨。作风上的官僚主义、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涣散人心的思想,离间了党群关系,也必然导致思想道德的滑坡。
(3)宣传舆论缺乏明确定位的正确导向,也是引起人们职业道德思想混乱的外部原因。允许一部分先富起来,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重要政策,然而,少数人都认为致富就可以不择手段。一些所谓的改革能人尽管道德品质恶劣、政治素质很低、生活作风腐败,只因为碰机遇、钻政策空子有了一点“成就”便受到各方面层层保护,舆论不加分析地大肆吹捧,给公众树立一个只要能捞钱,其他都是小节,不值得计较的形象。对炒股、炒房地产、炒明星的投机者取得的利益,媒体过度渲染,造成了部分人在收入分配上的不平衡心理,于是表现在职业道德上,产生一种畸形的道德价值观,只要能赚钱,管他是投机还是冒险,捞了钱就是硬本事,管他道德不道德。
(4)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教育滞后,使人们的社会道德责任失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这一手一直抓得紧、抓得多;但精神文明建设由于多方面原因,对如何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人抓得不实,加上舆论一度出现某些误导,高素质、低收入之间的反差,也构成了对讲理想、讲道德、守纪律的人的一种讽刺。对于这些不正常现象没有能及时澄清和纠正,导致在职业道德实践中,见利忘义,将社会主义的道德忘得一干二净。
Ⅸ 学校教师职业道德的不良倾向有哪几点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片面强调物质利益,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在职业道德建设上存在的突出的问题是:职业道德观念淡化、思想道德建设滑坡。其主要表现有:
(1)价值观念发生错位。在职业道德领域表现为拜金主义盛行、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抬头、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公肥私蔓延,吃、拿、卡、要等行业不正之风抬头。
(2)价值取向比较庸俗。在职业道德上,表现为部分人认为市场竞争就是金钱、利益的竞争,对“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等不道德现象见多不怪。特别是少数人认为只要有钱就要得,将人际关系庸俗化为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3)道德评判出现偏差。表现在职业道德上,评判是非的标准模糊,对那些靠钻政策空子而一夜暴富的人,一些人将其敬若神明,佩服得五体投地。
(4)社会道德心理失衡。表现在职业道德领域是部分教师对主人翁地位出现失落感,认为过去工人阶级领导一切,人们当家作主,现在则是单位领导是“老板”,“主人”,变成了雇工,没了地位,少了保障,现在还谈什么职业道德,还谈什么“先国家,后集体,再个人”。于是心里想的是趁着自己还在岗,不捞白不捞。在思想观念上,淡化了集体观念,忘掉了集体利益,导致了职业道德的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