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法学阶梯名词

法学阶梯名词

发布时间: 2021-12-07 07:32:13

❶ 大陆法系和海洋法系的区别

两者区别如下:

一、法系本质形式不同

大陆法系是指欧洲大陆上源于罗马法、以1804 年《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各国法律,所以大陆法系也称罗马法系或民法法系。1896 年,德国以《法国民法典》为蓝本,制定了《德国民法典》,该法典以后为一些国家所仿效,故大陆法系又称为罗马一德意志法系。

海洋法系亦称“普通法系”、“英国法系”、“判例法系”、“英美法系”。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指英国从11世纪起主要以源于日耳曼习惯法的普通法为基础,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法律制度以及仿效英国的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

二、法系包含范围不同

属于大陆法系的除法国、德国两国外,还有奥地利、比利时、荷兰、意大利、瑞士、西班牙、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以及亚、非、拉部分法语国家或地区的法律。而法国法是大陆法系的代表, 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海洋法系包括美国、加拿大、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非洲的个别国家和地区。是西方国家中与大陆法系并列的历史悠久和影响较大的法系,注重法典的延续性,以传统、判例和习惯为判案依据。


(1)法学阶梯名词扩展阅读

大陆法系的基本特点:

1、在法律的历史渊源上,大陆法系是在罗马法的直接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大陆法系不仅继承了罗马法成文法典的传统,而且采纳了罗马法的体系、概念和术语。如《法国民法典》以《法学阶梯》为蓝本,《德国民法典》以《学说汇纂》为模式。

2、在法律形式上,大陆法系国家一般不存在判例法,对重要的部门法制定了法典,并辅之以单行法规,构成较为完整的成文法体系。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鼓吹的自然法思想和理性主义是大陆法系国家实行法典化的原因之一,

3、在法官的作用上,大陆法系要求法官遵从法律明文办理案件,没有立法权。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分工明确,强调制定法的权威,制定法的效力优先于其他法律渊源,而且将全部法律划分为公法和私法两类,法律体系完整,概念明确。

❷ 为什么罗马共和国的建立促进了法律的制定

为皇帝和元老院的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维护了奴隶制度,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巩固了国家的社会基础;还顺应经济的发展变化,对公民平等的权利予以理论上的承认,对私有财产加以保护,还建立了大量的自治市,把罗马法律和政治制度推向国家的每一个角落,进一步稳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❸ 请问古罗马法与其他国家的有什么不同

古罗马国家建立有意大利半岛上,原是半岛西部台伯河东岸的一个小城帮。当罗马国家的版图只包括意大利本土的时候,如隶主统治集团利用贵族共和制的形式维持自己的统治,和罗马奴隶制国家产生发展的同时,罗马法也形成并不断发展变化,它继承和发展了古化亚非国家和希腊国家的法律,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最终成了奴隶制国家最发达最完备的法律体系,对后世各国剥削阶级的法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所谓罗马法,指罗马奴隶制国家的全部法律,存在于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整个历史时期,奴隶主为了维护其阶级统治,将现行法规加以系统整理,并用汇编形式固定下来,借以维持其统治地位,当时先后编出《查士丁尼法典》、《钦定法学阶梯》、《学说汇篡》和《新律》等部汇编,中世纪称之为《国法大全》,其卷 浩繁,内容丰富,是历史上一部最完备的成文奴隶制法典,标志着罗马法本身发展到达最发达,最完备阶段,是研究罗马法的基本依据和极为宝贵的文献立法资料。

罗马法学家从不同角度,将罗马法划分为四类:公法和私法;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市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市民法和长官法。关于罗马法的种种分类方法,在历史上有可借鉴之处,发生过重大影响。其中罗马私法的基本制度最为完备,将罗马私法的结构和体系分为人法,物法和诉讼法三部份,人法是关于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人的法律地们,各种权利的取得和丧失以及婚姻家庭关系等方面的法律,人法的基本任务是巩固社会上各阶级的不同地位,确保奴隶主对奴隶的统治,同时也调整自由民内部的社会关系和财产关系。罗马法律中的人法将权利主体分为自然人和法人。在古化罗马,自然人的含义有二,一是生物学上的人,包括奴隶在内,二是指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主体,不包括奴隶,在法律上奴隶被视为物件,不是权利主体。古化罗马没有形成完整的法人制度,也没有产生法人的概念和术语,根据市民法的规定,法律上发生的关系均属个人关系。到了共和国时期,开始承认某些特种团体享有独立的人格,各种具有独立人格的团体大量涌现。

罗马法上的婚姻有两种,一种是夫权婚姻,一种是无夫权婚姻。上古时候,婚姻的家庭的利益为基础,以承祭祀和继血统为目的,涉及宗教和人事关系。古化罗马所称的家庭是指在家父权支配下的一切人和物的总和,包括家父、妻、子女、孙子女,奴隶和牛、马、土地等,其重要特点是以家父权为基础,对所属成员和一切财产享有管辖和支配权力。随着社会、法律的进步,所有权、夫权、主人权先后从家父权中分化出来,家庭组织日益缩小,仅限于家长支配下的家属。进入帝国主义时期,家父权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也负有一定义务,如法定抚养,为女儿出嫁资,立遗嘱时要给法定继承人保留特定份额等等。

物法在罗马私法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罗马私法的主体,实体法的核心,对后出民法的影响最大,物法由物权、继承和债法三部份组成。物权是指权利人得直接行使物上的权利,是由法律规定的,不是由私人 设的,只有法律上所规定的物权才受到法律的保护,物权在罗马有五种:所有权、役权、地上权、永佃权、担保物权,其中所有权是物权的核心,是权利人直接行使于物上最完全的权利,具有绝对性,排他性及永续性三个法律特征。继承被置于罗马法的物法中,充分体现出它的私有财产关系性质,是所有权的引申。继承方式有两种,即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罗马法上没有专门的表示债的名词,在立法文献和法典中有过债的定义,《查丁尼法典》给债下的定义是“债是依国法得使他人为一定给付的法锁”,所谓法锁就是指特定的双方当事人之间用法律来连接和约束的意思。与人法、物法相比,虽不如前两者那样发达完备,但它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许多方面的规定也比较详尽,提出的一些诉讼原则具有独特特点,对保证司法审判活动起了不少的作用。

罗马法将法分为公法与私法的同时,也将诉讼分为公诉和私诉,私诉是根据个人的申诉,对有关个人案件进行的审查。罗马国家制定了各种各样的诉讼程序,特别是在私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复杂的诉讼制度和程序。后来,随着奴隶制国家阶级斗争的日益加剧,时常发生值得保护的利益不能用一般的司法程序,方式来保护,于是,最高审判官又凭借其权力,发布强制命令来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或方法,而不能用一般的程序来进行审理,这种程序称为特别诉讼,它在罗马帝国后期成为唯一通行的诉讼制度。

罗马法适应罗马奴隶制社会相为发达的私有制和商品经济的要求,终于形成发达和完备的法律形式和完整的法律体系,维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保证了罗马国家机关的权力行以实现;罗马法的内容和立法技术也远比其他奴隶制法更为详尽,高速和发达,尤其是它提出的自由民在私法范围内形式上平等,契约以当事人同意为生效的主要条件及财产无限制私有等重要原则,对于后来欧洲许多酱主义国家的法律,特别是民法上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在整个中世纪占重要地位的教会法中也不乏罗马法的影响,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罗马法的影响超出了欧洲,遍及亚、非、南北美各国,形成具有世界影响的罗马日耳曼法系,德国、法国等资产阶级掌握政权以后,都以罗马法为基础,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先后制订了民法典。公元1804年法国民法典就是以罗马法《法学阶梯》为蓝本,从结构、体系、内容、基本原则到法律术语均继承了罗马法,1900年德国实施的德国民法典,同样渊源于罗马法,具有“现代罗马法”之称,其他如比利时、荷兰、意大利、波兰、瑞士等国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罗马法的影响,就是英美等胃也不能排除这种影响,英国的契约原则,遗嘱制度和信托规则均来源于罗马法,就连旧中国的立法也深受罗马法的影响。

总之,罗马法法理精深,内容丰富,体系完整,措词确切,结论清晰,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影响不仅在于它曾服务于罗马奴隶制社会,而且还通过各种形式间接的促进新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推动资本主义和货币关系户关系的发展,为后世调整和保护商品生产提供了贷鉴的现成形式。

❹ 公法、私法是什么

公法主要是指调整国家与普通公民、组织之间关系以及国家机关及其组成人员之版间关系的法律,权

私法主要是调整普通公民,组织之间关系的法律。

大陆法系国家普遍认为,公法调整国家或公共利益,它的一方主体应当是国家,与另一方主体一般是不平等的隶属或服从关系,公法否定私法自治,多以强制性规范为主。

而私法则是强调私人利益关系的法律规范,多以任意性规范居多,弘扬私法自治,以自治为其最高原则和精髓所在。公法与私法在调整范围,调整机制与其所维护的利益上存在本质区别。

公法与私法的最大区别在于其立法理念不同:公法强令服从,注重权力运作;而私法关注意思自治,平等等价,注重权利的形式和保护。

拓展资料

大陆法系是指欧洲大陆上源于罗马法、以1804 年《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各国法律,所以大陆法系也称罗马法系或民法法系。1896 年,德国以《法国民法典》为蓝本,制定了《德国民法典》,该法典以后为一些国家所仿效,故大陆法系又称为罗马一德意志法系。属于这个法系的除法、德两国外,还有奥地利、比利时、荷兰、意大利、瑞士、西班牙、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以及亚、非、拉部分法语国家或地区的法律。

❺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主要区别在于:

1、法律渊源不同。大陆法系是成文法系,其法律以成文法即制定法的方式存在。英美法系的法律渊源既包括各种制定法,也包括判例。

2、诉讼程序不同。前者的诉讼程序以法官为重心,具有纠问程序的特点。后者的诉讼程序以原告、被告及其辩护人和代理人为重心,具有抗辩式的特点,同时还存在陪审团制度。

3、法律适用不同。大陆法系习惯用演绎形式,英美法系习惯用归纳的形式。

4、法律分类不同。大陆法系分为公法和私法,英美法系分为普通法、平衡法,公法指宪法、行政法刑法以及诉讼法;私法主要是指民法和商法,英美法系的基本结构是在普通法和衡平法的分类基础上建立的。

5、法律编纂不同。大陆法系倾向法典形式,英美法系倾向单行法。当代英美法系虽然学习借鉴了大陆法系制定法传统,但也大都是对其判例的汇集和修订。

(5)法学阶梯名词扩展阅读:

两大法系的主要差异有:

第一,法律渊源。从法律渊源传统来看,大陆法系具有制定法的传统,制定法为其主要法律渊源,判例一般不被作为正式法律渊源(除行政案件外),对法院审判无约束力;而英美法系具有判例传统,判例法为其正式法律渊源,即上级法院的判例对下级法院在审理类似案件时有约束力。

第二,法典编纂。从法典编纂传统来看,大陆法系的一些基本法律一般采用系统的法典形式。而英美法系一般不倾向法典形式,其制定法一般是单行的法律和法规。当代英美法系虽然学习借鉴了大陆法系制定法传统,但也大都是对其判例的汇集和修订。

第三,法律结构。从法律结构传统来看,大陆法系的基本结构在公法和私法的分类基础上建立的,传统意义上的公法指宪法、行政法、刑法以及诉讼法;私法主要是指民法和商法,英美法系的基本结构是在普通法和衡平法的分类基础上建立的。

从历史上看,成文法代表立法机关(议会)的法律,普通主要代表审判机关(法官)的法律(判例法)。所谓衡平法是在普通法不能弥补损失的情况下所适用的法律,衡平法是对普通法的补充规则。

第四,法律适用。从法律适用传统来看,大陆法系的法官在确定事实以后首先考虑制定法的规定,而且十分重视法律解释,以求制定法的完整性和适用性;英美法系法官在确定事实之后,首先考虑的是以往类似案件的判例,将本案与判例加以比较,从中找到本案的法律规则或原则,这种判例运用方法又称为“区别技术”。

❻ 有什么是无形财产

主要是指知识产权,包括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等。

❼ 名词解释;巴伐利亚马克希米里安民法典

巴伐利亚民法典。这是欧洲在启蒙时期里最早的一部民法典。制定这部法典的目的是统一巴伐利亚境内的法律(各种都市法、地方法、采邑法),全称为《巴伐里亚马克希米里安民法典》(Codex Maximinaneus Bavaricus Civilis),公布于l756年。该法典以优士丁尼的《法学阶梯》为兰本,分为4编。第1编8章,依次为:自然法与正义、法的分类、与人的身份有关的权利与义务、家庭身份、父权、婚姻、监护、奴役。第2编有11章,包括所有权、时效、占有、抵押、地役权、用益权等。第3编是继承法。第4编有18章,包括各种合同、无名合同、准合同等[3]。这部法典的内容仅限于民法,已开近代民法之先河。

❽ 关于古代西方文化的名词解释

伊比鸠鲁认为对死亡的恐惧是非理性的。因为对自身对死亡认识是对死亡本身的无知。 伊比鸠鲁的学说并没有发展出科学的传统,但它自由思维的态度和反对迷信的实践,一直得到罗马帝国早期一些上层阶级成员的尊敬。
优帝的《法学阶梯》和《法典》。欧洲大陆法系的法典化传统来源于罗马法,来源于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优士丁尼进行的大规模法典编纂的时代。当然,优帝的法典编纂并不能说是严格意义上的真正的法典化,但他开创了将法律体系化、统一化的先河,他的法典编纂体例与技术一直成为近代大陆法系国家制定民法典的最重要的参照样板。

❾ 给<我的理想>的文章

我的律师
一、Why I want to be a lawyer?

首先,我想当律师的理想来源于从小对正义的追求?那么,什么是正义呢?正义是一种古老的观念,正如查士丁尼在他钦定的《法学阶梯》里指出的:"正义是给每个人以应有权利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罗马法则指出:"法律是善良公正的艺术。""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1)律师这门职业是以实现正义为职业价值取向的,日本《律师法》第一条即开宗明义规定:"律师以拥护基本人权、实现社会正义为使命。律师必须根据上述使命,诚实的履行职责,为维护社会秩序以及改善法律制度而努力。(2)"律师是以其专业知识向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自由职业者。当市场和社会主体,无论是个人、法人组织乃至政府机构,遭遇法律问题时,律师凭借其掌握的法律知识,受过的法律训练,形成的法律思维和恪守的职业伦理,能够在如一盘散沙的事实中梳理出清晰的法律逻辑,迅速的提出问题的法律解决方案,通过辩论和出具法律意见,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3)。可见,律师的执业过程,也就是实现正义的过程。如果没有律师,当事人将独力面对强势的公诉人和如狼似虎的警察,堆积如山的案卷,浩如烟海的案例,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个人的权利也就岌岌可危了,法律的正义又何从谈起呢?

其次,律师是一门非常吸引人的职业。律师的工作很有挑战性,对个人的能力要求很高,成为一个优秀的律师,无疑是自身发展、自我实现的标志。律师律师是社会中的精英,有很高的地位和声望。多数美国总统接受过不同程度的法律训练。据统计,在美国历史第一个百年中,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参议员,一般以上的众议员和超过一半的州长是律师出身。美国宪法的制定者中,几乎三分之二是法律职业者,宣扬"人人生而平等"的《独立宣言》即出自时任律师的Tomas.Jaferson之手,而在《独立宣言》上签字的26人中,有25个是律师。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托克维尔在他的《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在美国……律师构成了最高政治阶层和社会中素养最高的部分……如果有人问我谁是美国的贵族,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决不是那些没有共同纽带的富人,而是法官和律师。"在法治社会中,律师是个人权利的卫士,法治的捍卫者和社会的平衡器。当然还有与律师的能力和社会地位、声望相称的优厚收入(4)。律师是高收入行业之一。成功的律师意味着中产阶级,名车和豪宅。

二、The making of a lawyer

一个优秀的律师,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这是一个律师必备的、最基本、最明显的素质。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又分为辨和论,辨体现在和公诉人或对方律师在法庭辩论上的唇枪舌剑、口若悬河和雄辩滔滔中;论则体现在案情陈述和总结陈词之类的长篇大论中,能侃侃而谈,娓娓道来,有条有理,声情并茂,在关键时刻打动陪审团和法官。书面表达能力同样重要,在实务中律师要起草各种法律文书:精妙的诉讼请求,跌宕起伏的法律意见书,丝丝入扣和层层紧逼的代理词。书面文件如果没有恰当的表达方式,就会影响当事人的合法权利的实现。其次要具备优秀的法律专业素养。包括法学教育积累的基础法学理论知识,法律专业训练中形成的对法律原则法律条文的精确把握和合理运用,更重要的是在长期的法律文化熏陶下养成律师的思维方式。正如一位美国法学家所说:"Think like lawyers."究竟什么是律师的思考呢?律师应该是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呢?律师的思考应该有这么几个特点:律师的思考应该是严谨的、多元的、敏锐的、创造的(5)。只有专业知识是不足以成为一个成功律师的。在市场多元化、分工专业化、发展迅速的现代社会,法律服务的分工也越来越细,每个律师的业务都涉及一个具体的产业领域,如果不具备改产业领域的一些基本知识,是不可能开展业务的。有些领域对专业性、技术性的知识要求非常高,如海商、证券、保险、税务、外贸、知识产权等。一个优秀的律师,必然是恪守职业伦理的律师。其中最重要的是保持独立性。律师是向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自由职业者,是以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中介者的身份来提供服务的,从国家与社会相互和谐共处的角度来看,这种中介服务显得尤其重要,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国家和社会在政治上的紧张关系无所不在,律师的法律服务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一方当事人(尤其是弱势一方当事人)采取法律手段解决问题,而不是选择过激的甚至是两败俱伤的暴力手段。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律师是社会的缓冲器和平衡器。律师所具备的这个重要作用使得律师的独立性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律师必须在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之间保持独立,避免迁就任何一方的特殊利益,激化社会矛盾,以此维护社会的稳定,实现最大的社会正义。律师独立有三种类型:1、社团的自我管理。律师阶层享有自治的权利。律师协会可以自主的管理其自身的事务而不受外来干预。2、控制工作条件。律师自主决定代理哪个当事人和何种案件,怎样在当事人与其他事务之间分配时间,为了胜诉采取何种战略战术等等。3、政治独立。即在国家和当事人之间保持独立。独立于国家,即一种自由辩护观念。是指律师为个人权利辩护时,律师必须维护当事人的利益,而不受外界干涉,尤其是不受国家官员的干涉。自由辩护观念主张,法律应当允许律师特别是刑事辩护律师,为当事人的利益辩护。事实上,律师应当享有像一个封建男爵那样的封建权力中心。他们既不依附于执政官也不附属于法官,在某些方面,律师比公诉人或警察享有更广泛的权利。他们被希望甚至被鼓励利用法律的每一个漏洞,利用对手策略上的每一个错误和疏忽,以及利用对法律或事实的每一个解释为当事人辩护。这种制度的导向是,维系保护权利程序的完整性比定罪或执行实体法更为重要。"不应该担心政府政策的实现会受到阻碍而不为当事人争取利益。(6)"律师作为一个独立的阶层,既不能依附于强大的国家机器欺压孤立无援的个人,也不能为了自身的私利而甘愿成为当事人的附庸,甚至站在公共利益的对立面。律师应当独立于市民社会中的各种特殊利益,包括应当独力于他们的当事人的利益。当事人总是盲目而富于侥幸心理,一味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会考虑他所追求的利益是否合法,是否符合公共利益。因此。律师应当与当事人保持一种谨小慎微的独立关系,即与当事人的目的保持一定的职业距离,不要与当事人有感情联系,不要轻信他们陈述得每一件事,不要把他们的臆断当成诉由--否则,律师就会丧失客观的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一原则部分的是为了维护律师辩护的效果。如果律师与一方当事人的利益过分的保持一致,那么,他们在别的案件中为情况相反的当事人辩护时就不可信了。但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这一原则揭示了这样一种观念,尽管律师提供的服务是有偿的,但他们的人格和信仰则不然(7)。当事人用金钱换来的忠诚是有限的,因为律师职业人格中还有为公共事业作出贡献的成分。一个律师为当事人的利益辩护时,他是为自己追求正义的信仰而辩护,佣金只是一种副产品,律师也就不应该为了得到报酬而不择手段的实现当事人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律师的形象、社会地位和声誉。律师还应该懂得妥协。法律本身就是妥协的产物,运用法律为当事人提供的律师当然要掌握妥协的艺术。一个好律师还要有出色的交流沟通技巧。律师要跟各种人打交道,要处理各种事情和关系,没有过人的沟通方法就无法协调各种关系,把业务做好。

我的律师梦
作者: dreamor 出处:天涯社区 日期:2004-10-16 09:44:02

一、Why I want to be a lawyer?

首先,我想当律师的理想来源于从小对正义的追求?那么,什么是正义呢?正义是一种古老的观念,正如查士丁尼在他钦定的《法学阶梯》里指出的:"正义是给每个人以应有权利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罗马法则指出:"法律是善良公正的艺术。""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1)律师这门职业是以实现正义为职业价值取向的,日本《律师法》第一条即开宗明义规定:"律师以拥护基本人权、实现社会正义为使命。律师必须根据上述使命,诚实的履行职责,为维护社会秩序以及改善法律制度而努力。(2)"律师是以其专业知识向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自由职业者。当市场和社会主体,无论是个人、法人组织乃至政府机构,遭遇法律问题时,律师凭借其掌握的法律知识,受过的法律训练,形成的法律思维和恪守的职业伦理,能够在如一盘散沙的事实中梳理出清晰的法律逻辑,迅速的提出问题的法律解决方案,通过辩论和出具法律意见,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3)。可见,律师的执业过程,也就是实现正义的过程。如果没有律师,当事人将独力面对强势的公诉人和如狼似虎的警察,堆积如山的案卷,浩如烟海的案例,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个人的权利也就岌岌可危了,法律的正义又何从谈起呢?

其次,律师是一门非常吸引人的职业。律师的工作很有挑战性,对个人的能力要求很高,成为一个优秀的律师,无疑是自身发展、自我实现的标志。律师律师是社会中的精英,有很高的地位和声望。多数美国总统接受过不同程度的法律训练。据统计,在美国历史第一个百年中,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参议员,一般以上的众议员和超过一半的州长是律师出身。美国宪法的制定者中,几乎三分之二是法律职业者,宣扬"人人生而平等"的《独立宣言》即出自时任律师的Tomas.Jaferson之手,而在《独立宣言》上签字的26人中,有25个是律师。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托克维尔在他的《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在美国……律师构成了最高政治阶层和社会中素养最高的部分……如果有人问我谁是美国的贵族,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决不是那些没有共同纽带的富人,而是法官和律师。"在法治社会中,律师是个人权利的卫士,法治的捍卫者和社会的平衡器。当然还有与律师的能力和社会地位、声望相称的优厚收入(4)。律师是高收入行业之一。成功的律师意味着中产阶级,名车和豪宅。

二、The making of a lawyer

一个优秀的律师,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这是一个律师必备的、最基本、最明显的素质。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又分为辨和论,辨体现在和公诉人或对方律师在法庭辩论上的唇枪舌剑、口若悬河和雄辩滔滔中;论则体现在案情陈述和总结陈词之类的长篇大论中,能侃侃而谈,娓娓道来,有条有理,声情并茂,在关键时刻打动陪审团和法官。书面表达能力同样重要,在实务中律师要起草各种法律文书:精妙的诉讼请求,跌宕起伏的法律意见书,丝丝入扣和层层紧逼的代理词。书面文件如果没有恰当的表达方式,就会影响当事人的合法权利的实现。其次要具备优秀的法律专业素养。包括法学教育积累的基础法学理论知识,法律专业训练中形成的对法律原则法律条文的精确把握和合理运用,更重要的是在长期的法律文化熏陶下养成律师的思维方式。正如一位美国法学家所说:"Think like lawyers."究竟什么是律师的思考呢?律师应该是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呢?律师的思考应该有这么几个特点:律师的思考应该是严谨的、多元的、敏锐的、创造的(5)。只有专业知识是不足以成为一个成功律师的。在市场多元化、分工专业化、发展迅速的现代社会,法律服务的分工也越来越细,每个律师的业务都涉及一个具体的产业领域,如果不具备改产业领域的一些基本知识,是不可能开展业务的。有些领域对专业性、技术性的知识要求非常高,如海商、证券、保险、税务、外贸、知识产权等。一个优秀的律师,必然是恪守职业伦理的律师。其中最重要的是保持独立性。律师是向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自由职业者,是以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中介者的身份来提供服务的,从国家与社会相互和谐共处的角度来看,这种中介服务显得尤其重要,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国家和社会在政治上的紧张关系无所不在,律师的法律服务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一方当事人(尤其是弱势一方当事人)采取法律手段解决问题,而不是选择过激的甚至是两败俱伤的暴力手段。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律师是社会的缓冲器和平衡器。律师所具备的这个重要作用使得律师的独立性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律师必须在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之间保持独立,避免迁就任何一方的特殊利益,激化社会矛盾,以此维护社会的稳定,实现最大的社会正义。律师独立有三种类型:1、社团的自我管理。律师阶层享有自治的权利。律师协会可以自主的管理其自身的事务而不受外来干预。2、控制工作条件。律师自主决定代理哪个当事人和何种案件,怎样在当事人与其他事务之间分配时间,为了胜诉采取何种战略战术等等。3、政治独立。即在国家和当事人之间保持独立。独立于国家,即一种自由辩护观念。是指律师为个人权利辩护时,律师必须维护当事人的利益,而不受外界干涉,尤其是不受国家官员的干涉。自由辩护观念主张,法律应当允许律师特别是刑事辩护律师,为当事人的利益辩护。事实上,律师应当享有像一个封建男爵那样的封建权力中心。他们既不依附于执政官也不附属于法官,在某些方面,律师比公诉人或警察享有更广泛的权利。他们被希望甚至被鼓励利用法律的每一个漏洞,利用对手策略上的每一个错误和疏忽,以及利用对法律或事实的每一个解释为当事人辩护。这种制度的导向是,维系保护权利程序的完整性比定罪或执行实体法更为重要。"不应该担心政府政策的实现会受到阻碍而不为当事人争取利益。(6)"律师作为一个独立的阶层,既不能依附于强大的国家机器欺压孤立无援的个人,也不能为了自身的私利而甘愿成为当事人的附庸,甚至站在公共利益的对立面。律师应当独立于市民社会中的各种特殊利益,包括应当独力于他们的当事人的利益。当事人总是盲目而富于侥幸心理,一味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会考虑他所追求的利益是否合法,是否符合公共利益。因此。律师应当与当事人保持一种谨小慎微的独立关系,即与当事人的目的保持一定的职业距离,不要与当事人有感情联系,不要轻信他们陈述得每一件事,不要把他们的臆断当成诉由--否则,律师就会丧失客观的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一原则部分的是为了维护律师辩护的效果。如果律师与一方当事人的利益过分的保持一致,那么,他们在别的案件中为情况相反的当事人辩护时就不可信了。但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这一原则揭示了这样一种观念,尽管律师提供的服务是有偿的,但他们的人格和信仰则不然(7)。当事人用金钱换来的忠诚是有限的,因为律师职业人格中还有为公共事业作出贡献的成分。一个律师为当事人的利益辩护时,他是为自己追求正义的信仰而辩护,佣金只是一种副产品,律师也就不应该为了得到报酬而不择手段的实现当事人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律师的形象、社会地位和声誉。律师还应该懂得妥协。法律本身就是妥协的产物,运用法律为当事人提供的律师当然要掌握妥协的艺术。一个好律师还要有出色的交流沟通技巧。律师要跟各种人打交道,要处理各种事情和关系,没有过人的沟通方法就无法协调各种关系,把业务做好。

❿ 历史学家进,名词解释!!!

阿维农之囚:在路易九世时期(1226——1230年),国王实行司法、货币和军事改革,促进了经济统一与中央政府权力的加强。到腓力四世时期(1285——1314年),王权继续加强。腓力四世为夺取附属的城市伊兰得尔,推行战争政策,经常感到财政困难,他便向法国教士征收捐税,因此和教廷发生冲突。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在政教斗争激烈时死去,新教皇克力门五世是在法国国王直接压力下当选的。教廷从这时候迁到了法国阿维农城,总共住了七十年(1308——1378年),史称“阿维农之囚”。

采邑制:是中世纪在西欧实施的一种土地占有制度。最初是查理.马特在担任法兰克王国宫相时(735年左右)实施的,将土地及当地农民一起作为采邑制分封给有功劳的人,以服骑兵役为条件,供终身享用,但是不能世袭。采邑制这种形式对于提高国家的战斗力很有帮助,而且通过采邑制逐渐形成了一种封建等级制度.

德谟:德谟克利特(约公元前160年~约公元前370年),古希腊唯物主义者,在原子论的发展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的哲学家。据考证,他的著作几乎涉及人类知识的一切部门,但传于今世的仅有几百个片段。
种姓制度:以印度为主的南亚各国印度教居民中存在的一种彼此严格区分的社会等级或集团制度。梵语为瓦尔纳,意为色、种、质。中国古代的汉译佛经或旅印高僧的著作中,称为种姓或族姓。现在已逐渐废除。但在一些民族中依然存在。

五功:又称五善功,伊斯兰教五项基本功课的总称。也称“五桩天命”、“五常”。阿拉伯语“艾尔卡恩·赫姆塞”的意译,伊斯兰教法规定“五功”是穆斯林必须履行的神圣义务和功修制度,它是基本信仰付之实践的基石,旨在维系、坚定穆斯林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感情,表达对安拉的虔信和敬畏,通过功修达到认主归一。

军事民主制:指古希腊荷马时代(英雄时代)部落及其联盟的组织机构。包括有 议事会,由氏族长老组成;人民大会,由氏族成年男子组成;其军事首长,即“巴塞勒斯”,尚不享有阶级社会中国王的权力。古罗马人、日耳曼人、斯基泰人等,一般均经历过军事民主制,历史学上有时也用以指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一个阶段。

汉莫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王汉谟拉比,约在公元前1792—前1750年在位,因统一两河流域与颁行法典的历史活动而著称。对内推行缓和阶级矛盾、加强王权和发展经济措施,抑制债务奴隶制,使其在长期对外用兵中有相对稳定的后方,促成国家繁荣,巴比伦城变为西亚最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查士丁尼法典:公元526年2月13日,查士丁尼大帝颁布一项敕令,任命特里布尼厄斯组织一个由10名法学家组成的委员会,主席由“圣宫廷”的前司法长官约翰担任。委员会有权力用现存的所有资料,并可加以增删、修订,随后把这些敕令分别标上发布皇帝的名号,以及施行的对象与日期,再按内容分类,按时间先后排列。这部《敕法汇集》在公元529年颁布施行,也就是著名的《查士丁尼法典》。534年《查士丁尼法典》修改后再度颁布。《查士丁尼法典》明确宣布皇权无限,维护教会利益,巩固奴隶主的统治地位;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他的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以此达到巩固皇权的目的,并运用这个法典来为其挽救奴隶制的统治服务。《查士丁尼法典》虽然保留了奴隶法,但取消了父母可以把子女卖为奴隶以补偿自己对他人冒犯这一部分;法典肯定了妇女继承遗产的权利;法典强调了基督教的思想统治,确立了君权神授的原则,并详细规定了基督教生活的各个方面,强调了对异教徒的强行改信基督教和镇压的政策,甚至规定了教堂和修道院的规模和生活规则,强化了对隶农的统治;法典也用许多条文严格规定了奴隶与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他的主人,对不服从者处以重罚乃至死刑,只是由于隶农的反抗斗争才不得不写上释放奴隶的条文。

四大文明古国的起源: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文明是指在尼罗河第一瀑布至三角洲地区,时间断限为公元前5000年的塔萨文化到公元641年阿拉伯人征服埃及的历史。
古印度文明是公元前二十五世纪至公元五世纪古代印度的文化
古巴比伦文明是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250年是两河文明的鼎盛时期
古中国文明是夏朝(约为前2070年—约前1600年),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朝代。
世界上最早出现文明的地方有五个,也就是:埃及尼罗河第一瀑布至三角洲地区,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以及希腊的克里特岛。其中最早的是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

巴比伦王国:又称古巴比伦王国。古代两河流域的奴隶制国家。约公元前1894年,闪米特人的一支阿摩利人占据幼发拉底河中游东岸的巴比伦城后建立。在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约前1792-前1750),征服两河流域中南部地区(后称巴比伦尼亚),势力强盛,曾颁布《汉谟拉比法典》。前1595年被赫梯王国所灭。

丕平献土:公元7世纪至8世纪上半期,在意大利半岛上存在东罗马帝国的、伦巴德的和教皇的三种势力。751年,伦巴德入攻陷中东罗马帝国控制的意大利拉文那总督区,直接威胁教皇统治的罗马公国。此时,东罗马帝国的注意力集中于东方,且远离罗马,无力为教皇提供保护。于是,教皇便不得不在“蛮族”国家中寻求支持力量,他转向了当时比较强大的法兰克王国,要求与法兰克王国结成政治和宗教联盟。公元754年,伦巴德人入侵罗马,威胁到教皇领地,教皇亲往法兰克,向丕平求援。丕平出迎教皇于庞帝翁,让教皇乘马,自己徒步行走,教皇赐给丕平以“罗马贵族”的头衔,使加洛林王朝的君主成为罗马教皇的武力支持者。公元756年6月,法兰克王丕平应教皇的请求,出兵征服了伦巴德人,并把从伦巴德人手中夺回的土地——罗马城及其原东罗马帝国在意大利的拉文那总督管区划归教皇管辖,这便是教会史上称谓的“丕平献土”。

英法百年战争:百年战争是指英国和法国,以及后来加入的勃艮地,于1337年 - 1453年间的战争,是世界最长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116年。

十字军东侵:十字军东征是在1096年到1291年发生的八次宗教性军事行动的总称,是由西欧基督教国家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发动的战争。

城市行会:欧洲中世纪,由于商业与手工业的发展,在古代村落公社衰落的同时,从公元9世纪起,在自由城市与海滨等地,逐渐产生了一种新的联合组织―行会。行会是了保护本行业利益而互相帮助、限制内外竞争、规定业务范围、保证经营稳定、解决业主困难而成立的一种组织。

军区制改革:七世纪中期拜占庭帝国希拉克略王朝开始实行的一项改革。具体内容有:
⒈把北非、意大利实行的军区制移植到东方,设若干军区,以军区代替行省,军政合一,由主管军事的将军统治,实际是对全国实行军事管制;
⒉建立军屯制度,自由农民被编入军队,并分配以世袭份地,亦兵亦农,缴纳赋税,但不服劳役;
⒊对军队上层则进行土地分封,形成军事封建贵族,既作为帝国
阶级支柱,又加强帝国军事力量.军区制改革大大加强了帝国的经济、军事力理,使帝国得以继续存在。

群书摘要:拜占庭马其顿王朝时期的一部重要著作。其作者是佛提乌斯。

热点内容
近期的社会与法忏悔录 发布:2025-09-22 07:27:01 浏览:599
法官学院6号楼游泳馆 发布:2025-09-22 07:23:58 浏览:182
哈密宏建公司的规章制度 发布:2025-09-22 06:59:36 浏览:600
法学院故事 发布:2025-09-22 06:35:11 浏览:29
旅行社违反条例要负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22 06:30:43 浏览:597
行政处罚法律责任名词解释 发布:2025-09-22 06:30:42 浏览:622
行政法令 发布:2025-09-22 06:30:40 浏览:217
中国刑法重刑 发布:2025-09-22 06:29:57 浏览:150
道德实证 发布:2025-09-22 06:27:06 浏览:262
劳动法试用期员工提前3天 发布:2025-09-22 06:15:52 浏览: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