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我国军事立法体制

我国军事立法体制

发布时间: 2021-12-13 16:10:46

『壹』 立法体系的我国立法体系简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改宪法,制定、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的补充和修改;解释法律。
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性法规。
较大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性法规,报批准后施行。
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授权决定,制定法规,在经济特区范围内实施。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批准后施行。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的规定,但不得违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不得对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专门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
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部门规章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地方政府规章。
中央军事委员会——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军事法规,在武装力量内部实施。
注:
1.较大的市是指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2.法的效力等级: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地方性法规>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的规章;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表示效力高于,=表示效力相等)
3.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对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的法律问题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司法解释与被解释的有关法律规定一并作为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处理案件的依据。

『贰』 什么是国防法规,简述我国国防立法的权限

国防立法主体,是指有权制定、修改和废止国防法律规范的国家机关。国防立法是国家立法的一部分,国家立法的一般主体,都可以成为国防立法的主体。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立法主体包括: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国家行政机关、民族自治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国家立法的一般主体,在国防立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国防立法所产生的国防法律规范,许多是调整军队内部关系的特殊规范,所以,军事机关自然成为国防立法中的重要主体。目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立法程序暂行条例)已对国防立法中的特殊主体,即享有国防立法权的军事机关,做出了明确规定。它们是;中央军委,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各军兵种,各军区。
国防立法权限,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制定、修改,废止国防法律规范的权力及其范围。根据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国防立法权的行使范围大致划分如下: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中的国防法律条款和基本国防法律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所以,宪法中的国防法律条款,是国防法律规范的最高层次是制定其他国防法律规范的根本性依据。基本国防法律的效力仅低于宪法,主要规定国防领导体制,武装力量的构成、任务、建设目标和原则,国防建设与斗争的基本制度,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基本国防权利与义务,对外军事关系等。在国防法律体系中,基本国防法律起着诠释,衔接宪法,统领其他国防法律法规的作用。
2,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国防法律
国防法律以宪法和基本国防法律为依据,其内容主要是国防和军队建设某一方面重要的原则、制度和行为规范,它们是宪法中的国防法律条款和基本国防法律的具体化。如已经制定的《兵役法》、《军官服役条例》、《军官军衔条例》、《预备役军官法,、(军事设施保护法》,《人民防空法》、《香港驻军法》、《惩治军人违反职责罪暂行条例9等,国防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主体广泛,立法程序严格,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3。中央军委制定军事法规,国务院单独或与中央军委联合制定国防行政法规
军事法规和国防行政法规以国防法律为依据,其内容主要是国防和军队建设某一方面中某一重要事项的原则、制度和行为规范。包括:一是国防法律规定需要由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或分别制定实施办法的事项,如《军事设施保护法9规定其实施办法由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制定。二是国务院、中央军委依职权需要制定军事法规和国防行政法规的重要事项。属于调整国防建设领域内的社会军事关系,但不直接涉及军队和现役军人的规范,由国务院单独制定,如《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退伍义务兵安置条例》等。属于调整军队内部基本活动、军人基本行为及相互关系的规范,由中央军委制定,如《司令部条例》、《后勤条例》、《战斗条令》等。凡属于调整国防建设领域,涉及军队、军人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相互关系的规范,则由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制定,如《士兵服役条例》、《国防交通条例》等。一般说来,由国务院单独或与中央军委联合制定的国防行政法规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体遵行的法律效力,由中央军委制定的军事法规在全军具有一体遵行的法律效力。
4。军委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军区制定军事规章,国务院有关部委单独或与军委各总部联合制定国防行政规章
军事规章和国防行政规章以军事法规和国防行政法规为依据,结合本系统或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做出具体规定,以保证实施军事法规或国防行政法规的贯彻实施。由军委各总部和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军事规章或国防行政规章在全军或全国一定范围内具有法律效力,如《单兵训练规定,、《兵员管理规定》、《牺牲、病故人员遗属抚恤的规定》等:由各军兵种、各军区制定的军事规章通常只本系统,本区域具有法律效力。
5。地方各级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出地方性国防法规和规章
地方性闸防法规和规章以国防法律和国防行政法规为依据,其内容是本地区国防建设的制度和行为规范,主要限于兵员征集,军人优抚及退伍安置、国防教育、军事设施保护等方面,如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广东省征兵工作规定》、北京市人民政府制定的《退伍义务兵安置办法》等。

『叁』 解释下我国的“一元、两级、多层次”立法体制是什么概念

我国的立法体制来为统源一的分层次的立法体制,简言之叫“一元两极多层次”。

“一元”是指全国只有一部体现人民根本意志的宪法,中央在立法权上实行统一领导。

“两级”是指中央一级的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具有立法权,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享有地方立法权。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相结合。

“多层次”是指中央和地方立法多类结合、多层并存。在中央,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包括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宪法和法律,国务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部委及其直属机关可以制定部门规章。

(3)我国军事立法体制扩展阅读:

我国法律法规的主要层级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宪法,由全国人大制定;法律,由全国人大或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一般冠以××法)。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一般冠以××条例)。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地方性法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民族自治州和自治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一般冠以××条例或××办法)。地方政府立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民族自治州和自治县政府制定(一般冠以××办法)。

部门规章:由国务院部委及国务院直属机关制定(一般冠以××办法或××规定)。

『肆』 我国的立法体制是( )。

选择D

我国是统一的、单一制的国家,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又很不平衡。与这一国情相适应,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集中行使立法权的前提下,为了使我们的法律既能通行全国,又能适应各地方千差万别的不同情况的需要,在实践中能行得通,宪法和立法法根据宪法确定的“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确立了我国的统一而又分层次的立法体制!!!!:

(一)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对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二)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较大的市(包括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施行。

(四)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全国人大的授权决定,还可以制定法规,在经济特区范围内实施。

(五)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大还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对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 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

(六)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

『伍』 我国的立法体制 什么是一元制二元制

立法体制是指国家关于立法主体的组织系统、立法权限的划分和行使制度。中国的立法体制就是“一元两级多层次”。
一元立法体制是指国家关于立法主体的组织系统、立法权限的划分和行使制度。中国的立法体制就是“一元两级多层次”。
一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的主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根据宪法62条和67条规定,全国人大的职权15项,其中立法权4项;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21项,其中立法权8项。这就是一元的含义。
两级
两级包括中央一级立法和地方一级立法。在国家行政结构上,分中央与地方,中央领导地方,地方服从中央,这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这一关系在立法体制上的表现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作为中央国家机关比地方人大及其常委和政府的政治地位高,处于领导地位。中央国家机关制定(立、改、废)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高于地方国家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不得同中央国家机关制定的宪法、法律(基本法和基本法以外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
多层次
立法体制的多层次表现是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主体从中央到地方宝塔式的设置,层次清楚,权限明确,相应它们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地位也是成为梯级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的主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根据宪法62条和67条规定,全国人大的职权15项,其中立法权4项;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21项,其中立法权8项。这就是一元的含义。
两级
两级包括中央一级立法和地方一级立法。在国家行政结构上,分中央与地方,中央领导地方,地方服从中央,这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这一关系在立法体制上的表现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作为中央国家机关比地方人大及其常委和政府的政治地位高,处于领导地位。中央国家机关制定(立、改、废)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高于地方国家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不得同中央国家机关制定的宪法、法律(基本法和基本法以外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
多层次
立法体制的多层次表现是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主体从中央到地方宝塔式的设置,层次清楚,权限明确,相应它们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地位也是成为梯级的。

『陆』 简述我国的立法体制!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国家的领导核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统一的单一制国家是历史形成的传统,这些因素决定我国的立法权限必须相对集中,不能过于分散,以利于维护法制的统一和国家的统一。

同时,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地情况很不相同,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我国正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需要不断完善法制,等等,这些因素又决定我国的立法权限不能过于集中,必须适应各种不同情况,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6)我国军事立法体制扩展阅读

宪法、立法法和有关法律在认真总结建国以来我国法制建设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各自权限范围,作了明确规定。主要内容是:

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大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对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1982年宪法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法律的权力,是我国立法体制的一个重要改革。30多年来,我国的多数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

『柒』 简术我国国防法制建设的前景

中国重视军事法制建设,把加强军事法制建设作为实现国防现代
化和军队正规化的基本途径和重要保障。国家为适应新时期国防和军
队建设的需要,确立了依法治军方针,全面加强军事法制建设,保障
和推动中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沿着法制化轨道前进。1982年后,中国在国家立法体制中进一步健全了军事立法体制,
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法律;中
央军事委员会制定军事法规,或者与国务院联合制定军事行政法规;
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军区制定军事规章,或者与国务院有关部门联
合制定军事行政规章。中央军事委员会发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立法
程序暂行条例》,从立法规划、计划到法规起草、审议及发布实施,
作了明确规定,实现了军事立法的规范化、制度化。十多年来,中国军事立法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
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人民防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中华人民共和
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驻军法》、《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服役条例》、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等12件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法律以及
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制定了《国防交通条
例》、《征兵工作条例》、《民兵工作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现
役士兵服役条例》等40多件军事行政法规。中央军事委员会制定了
《中国人民解放军司令部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中
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等70多件军
事法规;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军区制定了1000多件军事规章。中国
在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主要方面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初步建立起具有
中国特色的军事法体系。中国军事立法在坚持符合本国国情、军情的
同时,还注重与中国在国际军事领域已经加入的条约、协定相衔接,
使军事法的内容与国际法准则和惯例相一致。国家在国防建设领域,依法确立和健全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国防领
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了兵役制度、国防动员制度、国防科研生产
制度、国防资产管理制度、军事设施保护制度以及军人抚恤优待制度
等基本国防制度;在军队建设领域,依法确立了军队的性质、任务和
建设方针,实行了军人衔级制度、军事训练制度、司令部工作制度、
政治工作制度、后勤保障制度、警备勤务制度、军纪奖惩制度等一系
列重要制度,保障了国防活动和军队建设在法律的规范和调控下有序
地进行。为了保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军队的统一实施,国家在军队中
建立了军事执法体制、军事司法体制和军事法制机构、法律服务组织,
构成了比较完整的军事法制组织体制。军事执法体制,主要由负责军
事法实施的军队各级领导机关和职能部门构成,并在军级以上单位设
立了履行执法监督检查职能的纪律检查机构和财务审计机构,全国大、
中城市驻军建立了纠察处理违纪军人、违章军车的警备勤务机构。军
事司法体制,由国家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区级单位、军级单位的
三级军事法院和军事检察院构成,它们与军队各级保卫部门分别行使
法律规定的职权,依法办理军队内部发生的刑事案件。军事法制机构,
由中央军委法制局和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军区编设的法制机构或人
员组成,负责管理全军和军队各单位的法制工作。法律服务组织,由
军队各级设立的法律顾问处和法律咨询站组成,专门为军队各级领导
机关决策和部队官兵的涉法问题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1997年底,中
国军队中的法律顾问处达到240多个,律师1360多人,基层法律咨询站
达到4250多个,法律咨询员65700多人。中国重视在军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把法制宣传教育纳入部队教
育训练的轨道。为增强官兵的法律素质,根据国家关于在全体公民中
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的统一部署,1986年至1995年中国军队连续开展了
两个五年普法教育活动。1996年初,中国军队开始第三个五年普法教
育。

『捌』 我国立法体制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法权限、立法权运行和立法主体诸方面制度构成的有机整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经变化,逐步形成了现在的立法体制:(1)1954年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实行相当分权的立法体制。在中央,根据共同纲领和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制定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当时行使中央立法权的主要是中央人民政府,它享有制定和解释法律、颁布法令的权力,批准许多规范性法律文件。共同纲领和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没有规定政务院享有立法权,但实际上政务院也制定和颁布规范性法律文件,它还批准许多地方性法令、条例和法规。在地方,根据各地方政府组织通则,大行政区、省、市、县的政府可拟定法令、条例或单行法规;根据1952年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从最基层的民族自治乡往上,各级民族自治机关都有权制定单行法规。(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中国立法体制,变为实行中央相当集权的体制。根据1954年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有权修改宪法,制定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解释法律,制定法令;国家主席公布法律和法令。宪法除规定国务院有权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议案外,没有规定国务院有其他立法职权,但事实上国务院规定的行政措施,发布的决议和命令,被视为国家法规,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律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法令一起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规汇编》中。1954年宪法取消了一般地方享有法令、条例或单行法规的拟定权,仅规定民族自治地方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立法体制上相对的分权与集权,在当时都有其原因并都发挥过有益的作用。但开始时连县政府都有拟定法令、条例的权力,未免分权过甚;以后又取消民族自治地方以外的所有地方的立法权,未免集权过甚。(3)1979年后,中国立法体制在朝着完善化的方向发展的过程中有多次改革。首先是1979年地方组织法揭开中国立法体制改革的序幕,规定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享有地方性法规制定权。之后1982年宪法从多方面推进了这一改革,确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共同行使国家立法权,国务院行使行政法规制定权,并确定了国家立法权、行政法规制定权、地方性法规制定权、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制定权的划分、归属及其基本关系。接着1982年和1986年两次修改地方组织法,把地方性法规制定权逐渐扩大到省级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这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还多次授权国务院和有关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单行法规,形成了一个主要由国家立法权、行政法规创制权、地方性法规创制权、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创制权、授权立法权所构成的新的立法体制。同当代媒界普遍存在的单一的立法体制、复合的立法体制、制衡的立法体制相比,中国立法体制是独具特色的立法体制:(1)它实行中央统一领导,强调国家立法权属于中央并在整个立法体制中处于领导地位。国家立法权只能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行使,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要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不得与之相抵触。(2)它实行多级(多层次)并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一般地方,在立法职权上以及在它们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上有级别之差,它们并存于中国立法体制中。(3)它实行多类结合,即上述立法权同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权和有关方面享有授权立法权,有类别之差。中国立法体制中的各种立法权不是都可用“级”的概念表明它们的关系:其一,制定自治条例、单行条例与一般地方制定地方性法规不同,后者以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为前提,前者无此前提但须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或备案;只有省、直辖市和国家确认的重大的市的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构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可以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其二,行政法规一般能在全国有效,自治条例、单行条例不能在全国有效,因此行政法规比后者高一级;但后者不象一般地方性法规那样必须以行政法规为依据,有的还是经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在这点上又不能说比行政法规低一级;把两者看成平级更不妥。其三,根据授权而行使的立法权更不可能以“级”或“层次”来表明它们在中国立法体制中的地位及其与别的立法权的关系。当代中国这种立法体制,是中央统一领导和适当分权,多级并存、多类结合,相当灵活的民主集中制的立法体制。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宪法法律,统率全局、国务院有重大的规范创制权,但不得与宪法、法律相抵触;地方也享有相当大的规范创制权,但不得予宪法、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相抵触

『玖』 论述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

我国现行立法体制——一元多层次:

1、中央一级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及其所属机关(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议案;各部、各委员会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内发布命令、指示和规章);

2、地方一级 地方各级权利机关及其常设机关、地方各级行政机关 在以宪法为基础的统一的一元化的基础上,有中央和地方两个大的层次,在每个层次的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内部还有不同层次的机关制定不同的效力的法律、法规或规章。

热点内容
结婚后女方没有养孩子负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16 23:21:31 浏览:865
丹阳市法院朱 发布:2025-05-16 23:20:27 浏览:347
中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 发布:2025-05-16 23:20:15 浏览:411
货代公司法律法规 发布:2025-05-16 23:19:11 浏览:249
按摩受不受劳动法保护 发布:2025-05-16 23:06:48 浏览:495
2014法律法规清单 发布:2025-05-16 22:54:22 浏览:560
吉林省劳动法官网 发布:2025-05-16 22:42:22 浏览:897
村规民约具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5-16 22:18:37 浏览:753
企业选聘常年法律顾问的报告 发布:2025-05-16 22:18:34 浏览:481
展台法律法规 发布:2025-05-16 22:17:50 浏览: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