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武断性

道德武断性

发布时间: 2021-12-14 00:26:24

Ⅰ 不道德的行为有哪些

我觉得它是个很抽象的词。《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以善和恶、正义和非正义、公正和偏私、诚实和虚伪等道德概念来评价人们的行为和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作文网 home.sanwen8.cn在我们身边有形形色色的人,每天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从他们的所作所为中我们能看出哪些是有道德人,哪些是没有道德人。例如,拾金不昧、诚实守信、舍己救人等都是有道德的;而随地吐痰、见利忘义、坑蒙拐骗等都是没有道德的。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天,我跟着妈妈到市场买菜,看见卖烤肠的,便央求妈妈给我买一根。妈妈犹豫了一下,还是掏出五块钱,说:“我到前面买菜,你等会儿去找我。”我一边胡乱答应着,一边跑向卖烤肠的摊。到了那儿,问明烤肠价钱,便把钱递给那位叔叔,让他给我烤一根。叔叔很麻利,一会儿工夫,一根香喷喷的烤肠就做好了。我接过来,说了声:“谢谢叔叔!”就跑进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去了。终于在一个卖土豆的摊上找到了妈妈。妈妈问:“多少钱一根?”我一边吃着一边答道:“一元一根。”妈妈说:“我没零钱了,那四块钱正好够付土豆的钱。”我猛然醒悟:糟糕!刚才买烤肠没找钱。便对妈妈说了一声,拔腿向卖烤肠的摊奔去。我边跑边想:那个叔叔会认帐吗?如果他不承认怎么办?......我一路胡思乱想着,不知不觉地到了烤肠摊。我走过去,怯生生地对卖烤肠的叔叔说:“叔叔,刚才买烤肠您忘了找我钱了。”叔叔忙从放火腿肠的小箱子底下取出钱说:“刚才我低头找零钱,一抬头,你就已经跑得没影了。”说着,把四元钱递给了我。我觉得这位叔叔是个有道德人,作为小商贩,他诚实,不贪小便宜。 作文但有些商贩却不是这样,他们缺斤短两,以次充好,挂羊头卖狗肉。就拿那件事来说吧,有一次我和妈妈听见有人在市场吆喝 “一元一把”的油菜,妈妈便买了两把。结果回家洗菜时才发现,中间夹杂着野草烂菜,择了半天,两把油菜才挑出不到一把。这个商贩太没有道德了,他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败坏了自己的人品。 从小妈妈就教育我不浪费粮食,不撒谎,不说粗话,不随地乱扔垃圾。我想,做一个有道德人,应该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我觉得作为一名学生,应该做到: 作文1.在家里,尊敬长辈,主动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培养自理、自立的能力;不挑吃穿,不乱花钱,不盲目攀比,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在学校,尊敬师长,自觉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爱护公物,关心集体,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爱,养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好品德。 3.在社会,学习宣传礼仪知识,文明出行,礼貌待人,做"文明小使者"。 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讲文明、懂礼貌、有素质,文明社会离我们就不会遥远了。

Ⅱ 道德缺失 合法期望在哲学上什么意思

所谓“道德”是公共意志之体现是否具有集体无意识,还是个人自由意志的表达具有最大化的主观判断,这两类都是从认识论上无法解释的,所以“道德”问题本身具有多远性。罗尔斯的“道德武断”是说“道德对现实外部世界随经验世界的直接判断”。

Ⅲ 罗尔斯的“道德观念的武断性”是什么意思

道德观念的武断性
指的是个人道德观念树立后
以此为标志进行价值判断

Ⅳ 如何理解伦理,道德,伦理学三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人们大都把道德和伦理视为一个概念,其实,两者并非完全一致,对此进行界定,首先应该分别弄清楚它们的辞源意义和概念意义。

1、辞源涵义

从辞源上考察,在西方, “道德”(morality)一词源于风俗(mores),而mores则是拉丁文mos(即习俗、性格)的复数,后来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根据希腊道德生活的经验,从mores一词创造了一个形容词(moralis),指国家生活的道德风俗和人们的道德个性。英文的morality就沿袭了这一含义。

“伦理”或“伦理学”(ethics)一词源于古希腊的伊索斯(εˊθ0S)。该词在荷马时期表示驻地或公共场所,在早期古希腊哲学家中,这个词表示某种现象的实质或稳定的场所。后来专指一个民族特有的生活惯例,相当于汉语的“风俗”、“品质”、“品格”、“德性”等意思。

可见,在西方道德和伦理的辞源涵义相同:都是指外在的风俗、习惯以及内在的品性、品德。即一方面是外在的行为规范,另一方面是指内在的行为规范心理自我-个人的品德。

但在中国,道德与伦理的辞源涵义却有所不同:“道”本义为道路。《说文》曰:“道,所行道也。”引申为规律。所谓人道,指社会行为应该如何的规则,如《礼记》云:“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人道之大也。”“德”本义为得。《管子?心术上》曰:“德者,得也”。“德”是“外得于人,内得于己。”(《说文》)“道”与“德”的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中:“故学止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道”和“德”联系在一起的意思是:“道者,人之所共由;德者,人之所得也。”(《四书集注?论语注》)可见,中国“道德”的辞源涵义与西方相同,一方面是外在的行为规范,另一方面指内在的行为规范心理自我-个人的品德。

“伦”本义为“辈”。《说文》曰:“伦,辈也。”引申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国古代的“五伦”就是指五种人际关系: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理”本义为“治玉”。《说文》云:“理,治玉也。”引申为治理和物的纹理;进而引申为规律和规则。可见,中国的“伦理”就包括如下两个意思:一方面是外在的规范-行为应该如何;另一方面是人际关系的规律-行为事实如何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

2、概念涵义

我们是在如下意义上使用“道德”和“伦理”这两个概念的:“道德”指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和规范在人们身上形成的心理自我-品德:“伦理”指行为事实如何的规律和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

要正确理解“道德”与“伦理”这两个概念,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道德与伦理是“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的涵义

作为“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的道德与伦理是指社会制定或认可的关于人们具有社会效用的行为应该如何的非权力规范。

第一、关于道德和伦理“具有社会效用”

道德和伦理都是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应该”是道德和伦理的重要属性。但是,并不是它们的特有属性;因为 “应该”如何的行为规范并不都是道德和伦理。以吃饭为例,西方人习惯用刀叉,印度人习惯用手指,中国人习惯用筷子。这三种习惯都是应该如何的规范,但皆非道德和伦理。我们不能武断地认为使用刀叉或筷子,是道德的和合乎伦理的,而使用其他的手段是不道德的。

道德和伦理的“应该如何的行为规范”的关键在于具有利害社会的效用:道德和伦理是社会制定或认可的关于人们的对社会“具有利害效用”的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

第二,关于道德和伦理是“应该而非必须的非权力”规范

道德和伦理是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但法律也是“应该”的行为规范。这两种的区别在于什么?过去的观点一般认为是法律规范依靠“强制力量”来维系,而道德和伦理规范依靠“非强制力量”来维系。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所谓强制,就是使人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意志而服从他人意志的力量,强制包括肉体强制、行政强制和舆论强制。实际上道德和伦理也依靠“强制力量”维系,是依靠“舆论强制”。因为,舆论同样具有使人们不得不放弃自己意志而服从他人意志的力量。俗语道“唾沫星子淹死人”、“舌头底下压死人”,就是“社会舆论”强制力量发挥的作用。

因此,伦理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区别,不在于是依靠依靠“强制力量”,而在于是否依靠一种特殊的强制:权力。权力是管理者拥有且被社会承认的迫使被管理者服从的强制力量。法律规范是权力规范;伦理道德规范则是非权力规范。

(2)道德是“规范在人们身上形成的心理自我-品德”的涵义

Ⅳ 道德武断性是什么意思 道德缺失 合法期望在哲学上什

错误,这个你可以看公开课《公正课》,里面有一节是讲康德的.在伦理学里面康德的称为义务伦理学,是一种非结果论的道德哲学观. 很高兴为您解答! 有不明白的可以追问!如果您认可我的回答。

Ⅵ 对一个行为的道德评判应该主要依据行为人的动机还是行为造成的结果

在教育领域中,道德评价是指运用已有的道德观念对行为的是非、好坏、善恶进行评定和判断的过程。道德评价的过程,贯穿在道德认识发展的始终。道德评价能力的培养有助于道德信念的形成,也是对道德行为的一种积极的强化。

如果只是靠着自己的直觉和推测来判断这个人做出这个行为的动机继而用这个标准进行评测,未免也有些过于自我臆测了。那么我觉得要想来评判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最主要的还是要看这个行为本身所形成的一系列原因、结果、动机,用一套完整的体系对其进行评判地才好。

Ⅶ 语言的武断性指的是什么

是语言的随意性,也即语言的主观性。

Ⅷ 道德武断性是什么意思 道德缺失 合法期望在哲学上什么意思啊,,

“道德沙漠”和“合理期望”相对的概念。 “道德沙漠”是一个概念,在法律意义。 道德“,”道德应该得到的(财产,名誉,利益,奖励和惩罚,罚款等),也就是所谓的“公平”(“不义之财收益。“,可以被形容为”道德不当或在非道德的) “合理期望”(合理期望)符合法律或法律依据的期望的期望而获得的,这不就是一个大胃口的期望,所谓的“合理”。 “明智”和“合理”,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一致的,既合情,合理“(”君子爱钱以适当的方式“,大概就属于这一类。);不一致:”合理“而不是”合理的(法律)“,”合法“(合理的)不一定是”明智的“。即:“非法”或“法律”是同样的事情,“不公正”或“一”则是另一回事,因此,在做这样的概念上的区别。 “道德沙漠”被翻译成“道德当之无愧的”可能会更容易理解。

Ⅸ EQ/MQ/AQ/DQ/FQ/WQ/SQ/HQ/各指什么

1.德商(MQ):指一个人的道德人格品德。德商的内容包含体贴、尊敬、容忍、宽容、老实、负责、温和、忠心、礼貌、风趣等各种美德。

2.智商(IQ):是一种表现人智力高下的数目指标。也可以表示为一个人对知识的控制水平,反应人的察看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发明力以及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商(EQ):指治理自己的情感和处置人际关系的能力。

4.逆商(AQ):指面对逆境蒙受压力的能力,或蒙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

5.胆商(DQ):是一个人胆量、胆识、胆略的度量,体现了一种冒险精力。胆商高的人能够把握机遇,凡是胜利的商人、政客,都具有非凡胆略和气魄。

6.财商(FQ):指理财能力,特殊是投资收益才能。财商是一个人最须要的能力,但往往会被人们疏忽。

7.心商(MQ):就是保持心理健康、缓解心理压力、坚持良好心理状态和活气的才能。心商的高下,直接决议了人生进程的苦乐,主宰人性命运的胜利。

8.志商(WQ):指一个人的意志品德程度,包含坚韧性、目标性、武断性、自制力等方面。

9.灵商(SQ):就是对事物实质的顿悟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

10.健商(HQ):是指个人所具有的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和健康才能的反应

Ⅹ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道德是什么 为什么要做一个有道德 的人

可以用《至理贤文》回答你吗?

此书一半讲的是“处世之道”,也就是人生哲
理,智慧、及正确的学习方法。一半讲的是“为人
之德”,也就是做人根本,人之真情、良心。——《至理贤文》

道理即智
慧,有智方有才。德情即为人,做事先做人。——《至理贤文》

===========================================================

至理贤文摘选:

人若无德生而何益

读书不是为求成功略德思,一心学才只图钱。
教子教孙须教义,积善积德胜积钱。美德乃良心,
人有良知天地敬,胸存正气遐迩钦。虽然德主内在
修养,才主外在形象,二者缺一不可。但一个人更
应该注重自己的内在。

德胜才为君子,才胜德为小人。竞争纵然激烈
,但才华不能代表一切。人人读书则重才轻德,那
多才缺德的社会就会乌烟瘴气。因为缺德的人,学
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于是好心人总
易受骗上当,因而人人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所谓修心养德,顺心感恩自戴德,违心积怨必
报复。一个人在不惜一切追求外表光艳的途中,也
须时常关心一下,内心的德苗是否压弯?同情是一
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但毕竟活得顺心,才易生爱
;唯有爱心,方生怜悯。

处事待人诚为本,持家立业俭当先。善为至宝
深深用,心做良田时时耕。道德是做人的根本。而
若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
用处。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其道
德,不为穷困而改节。相貌不佳德可补,品德太劣
貌难遮。人若无德,生而何益

===============================================

【教子教孙须教义,积善积德胜积钱。】——教育
儿孙须教他们为人正直,多做善事,多积点德要比攒
钱好。

【人有良知天地敬,胸存正气遐迩钦。】--—一个
有良心天地都会尊敬他,一个人胸存正气远近的人都
会钦佩他。

【顺心感恩自戴德,违心积怨必报复。】-—活得顺
心,心中就有感恩之情,自然记得别人的好处;活得不
如意,心中就会积压怨忿,必然会产生报复的心理。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其道德
,不为穷困而改节。】——芝兰生长在幽深的林间,
不会因为没有人来欣赏就不散发芳香;有德行的人修养
道义建树美德,不会因为穷困潦倒而改变节操。

【处事待人诚为本,持家立业俭当先。】——为人处
事以真诚为基本,操持家务与建立事业,首先要节约。

【善为至宝深深用,心做良田时时耕。】——善良要
作为至宝深入使用,心要像良田一样时时刻刻细致耕耘。

【相貌不佳德可补,品德太劣貌难遮。】-—一个人
的长相不好,可用他的为人品德去弥补,但一个人的品
德太恶劣,用他的容貌是遮盖不住的。

=======================================================

热点内容
做好一个公司如何规避法律 发布:2025-09-20 20:49:57 浏览:670
中国刑法准则 发布:2025-09-20 20:48:37 浏览:632
江苏开学条例 发布:2025-09-20 20:45:13 浏览:149
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的必备条件是 发布:2025-09-20 20:44:31 浏览:740
成都法院招考 发布:2025-09-20 20:41:59 浏览:51
商业法律与法规内容 发布:2025-09-20 20:36:39 浏览:24
分宜法院网 发布:2025-09-20 20:34:47 浏览:532
法学博士工资 发布:2025-09-20 20:33:27 浏览:88
暨南大学法律硕士考研群 发布:2025-09-20 20:32:12 浏览:485
刑法第十二条 发布:2025-09-20 20:26:49 浏览: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