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他跟你谈道德

他跟你谈道德

发布时间: 2021-12-14 04:51:09

A. 一个人谈恋爱时发生性关系和她的道德有关吗

没有紧密的关联。《红字》《巴黎圣母院》都说明了这些。道德是社会性的,与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关联最大。文化水平只起到辅助的,或者也有放大作用。文化水平高的话,会使道德高的人,更加完美;使道德低下者更缺德……

B. 要不要和没有道德的人谈道德

建议你完全可以与他们讲道德,但是千万不要太当真,讲完道德以后,用最快的速度去忘记你所讲过的道德

C. 一个男生和他的亲戚谈恋爱,违反道德吗

听说是父母方的和你好象要隔3代以上才能结婚,这样不影响孩子,我不明白你们的关系,只要对孩子没影响就行

D. 为什么一个人满嘴道德,不谈得失,我就不想和他说话了

因为一个人如果只谈道德,而不将道德放在实处,那么道德对于他或者对于事实而言就没有实际意义。道德不是悬挂于天上,只是让人观瞻景仰的,而应该是落在人们行为的每一个角落,得到实际应用的,具有实际意义的。一个人如果只是满嘴道德,丝毫不去谈及如何去行为实践,在具体行为当中如何去辨明道义与利益的区别,在道德和利益之间如何抉择,或者怎么样可以在基于道德的情况下去获取合理与应得的利益。而是去泛泛空谈,无论何时,我们都要去遵循道德。那这样的人,即便表面上大公无私,其实只是做样子给别人看而已,在面对利益的诱惑与道德的选择面前,说不定还不如一个真正做实事的人来得抉择坚定和果断。

道德不仅在于形,也在于实。它不仅仅在于我们表面上所看到的一种形式,也具有其实实在在的东西,是可以去约束与规范人们行为的东西。空谈泛谈,都是无稽之谈

E. 谈谈大家对道德的认识

“道德认识是指对于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其中包括道德观念、原则、信念与观点的形成,以及运用这些观念去分析道德情景,对人对事作出是非、善恶的道德判断。也可以把道德认识看作是对于行为中是非、好坏、善恶及其意义的认识。”

F. 你和讲民主,他和你谈国情,后面怎么说

你跟他讲道理,他跟你耍流氓;
你跟他耍流氓,他跟你讲法制;
你跟他讲法制,他跟你讲政治;
你跟他讲政治,他跟你讲国情;
你跟他讲国情,他跟你讲接轨;
你跟他讲接轨,他跟你讲文化;
你跟他讲文化,他跟你讲老子;
你跟他讲老子,他跟你装孙子!
你跟他装孙子,他跟你讲道理

G. 前段时间网络上流传的那句 你跟政府什么的谈这他跟你谈那 那完整怎么说的

你跟它讲法律,它跟你说国情
。你跟它讲国情,它跟你说接轨。
你跟它讲接轨,它跟你说政治。
你跟它讲政治,它跟你耍流氓。
你和它耍流氓。它和你讲法律
你跟它讲法律,它跟你讲河蟹。
你跟它讲河蟹,它和你讲官理。
你跟它将官理,它和你讲无赖。
你跟他讲无赖,他跟你讲稳定。
你跟他讲稳定,他跟你讲利益。

H. 你跟他讲法律,他跟你谈政治; 你跟他谈政治,他跟你讲民意; 你跟他讲民意,他跟你耍流氓; 你跟他耍流氓

他比你更流氓

I. 跟背叛了感情的人谈道德问题究竟还有没有用

感情的背叛,是不是有违道德?

当然是,如果这个问题都还要理论,那就真的没意思了。但是,背叛感情虽然有违道德,你却不能因此而来跟背叛者理论,说他们不道德!

所以,不要再试图与一个背叛感情的人,谈论什么道德,不然,只会令自己更加气愤与失望。

你可能会问:不谈道德,谈什么呢?

谈问题,谈如何处理问题。如果婚姻继续的话,那么,ta该做些什么,包括经济,对家庭的义务、当然也包括彻底结束背叛等等;如果离婚,直接谈怎么离、离婚的条件是什么就好。

J. 有一句古代名言,大意是说人民必须先吃饱穿暖,然后才可以和他们谈道德。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仲

两千六百多年前,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的大政治家管仲说过这样一段话:“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能知天之天者,斯可矣。”在管仲的治理下,当时的齐国经济得到了傲视其它各路诸候的飞快发展,为齐桓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民以食为天”也成为了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特别是在饥荒的年代,这句名言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而在改革开放几十年之后,饥饿与穷困逐渐离我们远去,“民以食为天”的现实意义也随之减弱。
汉朝司马迁在写《史记—货殖列传》时引用了管仲的另一段话:“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如今的形势之下,管仲这段有关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论述再次受到关注。有人面对社会上出现的许多怪现象与不良风气发出了“仓廪实未必知礼节,衣食足未必知荣辱”的感叹。
在《管子—牧民》的原文里,这句话是“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史记》在引用的过程中改动了一个字:“则”改成了“而”。古人惜墨如金,用词审慎,我们不要小看这个改动,这里面大有文章。
在管仲所处的时代,周王室建立起的政治秩序仍然存在,但正在走向衰微,而诸候蠢蠢欲动。当时仍然是一个井然有序的社会,社会公约仍然能够对各诸候国的民众形成有效的约束。当时全民的伦理观、道德观尚未受到有效的挑战,对各诸候国而言,“天下”的大环境是相似的,不同的是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所以管仲用了 “则”字阐述了“仓廪实、衣食足”与“知礼节、知荣辱”之间的联系。管仲敏锐的政治触觉使得齐国占得了称霸诸候的先机。
而在司马迁所处的西汉武帝时代,环境则大相径庭。经历了史上赫赫有名的文景之治,汉武帝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汉武帝元朔五年有个特别的诏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诏曰:“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今礼坏乐崩,朕甚闵焉。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
在西汉早期,有“一朝两制”的政体结构:即周朝“封国土,建诸候”的传统封建体制与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并存于汉。而到汉景帝时期,社会高层逐渐认可了中央集权制,着手改革并引发了诸如“七王之乱”的社会动荡。汉武帝时期尽管经济的发展已经达到了空前繁荣的程度,但旧的社会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还没建立起来,社会矛盾仍然是突出的。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自己也觉得当时仍然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我们不难体会汉武帝时期社会发展遇到的困惑:经济发展的势头乐观可喜,但整个社会看起来却总是很不和谐,横竖不对劲。
从这个诏书我们可以知道:汉武帝已经意识到“仓廪实、衣食足”与“知礼节、知荣辱”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必然的。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仓廪实、衣食足”是“知礼节、知荣辱”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份条件。也就是说“仓廪实、衣食足”只是个前提。
司马迁在写史记时改动了管仲的原话,用“而”字阐述了“仓廪实、衣食足”与“知礼节、知荣辱”之间的联系。从上至下,最高统治者与史官之间的默契反映了当时的高层形成的一种难得的共识,打造了一个至今仍然被人称道辉煌的时代。

热点内容
劳动法律师免费咨询 发布:2025-09-20 21:27:25 浏览:43
科塞社会安全法 发布:2025-09-20 21:18:38 浏览:85
做好一个公司如何规避法律 发布:2025-09-20 20:49:57 浏览:670
中国刑法准则 发布:2025-09-20 20:48:37 浏览:632
江苏开学条例 发布:2025-09-20 20:45:13 浏览:149
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的必备条件是 发布:2025-09-20 20:44:31 浏览:740
成都法院招考 发布:2025-09-20 20:41:59 浏览:51
商业法律与法规内容 发布:2025-09-20 20:36:39 浏览:24
分宜法院网 发布:2025-09-20 20:34:47 浏览:532
法学博士工资 发布:2025-09-20 20:33:27 浏览: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