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学家
❶ 我国著名的法学家都有谁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1.史尚宽先生是民国时期的著名的法学家,不仅从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的起草,担任了民国时期的"立法委员"、"考选部部长"等职务,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余复从事著述",涉猎的领域广泛,几乎包含了法学的大部分领域,其中主要有民法、刑法、宪法、行政法和劳动法等。 2.肖蔚云先生是中国著名法学家,1927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曾留学苏联4年。先后担任香港、澳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澳门基本法委员会委员,是北京法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3.商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法学家之一,同时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功臣之一。 4.张释之(生卒年不详),字季,汉南阳郡堵阳(今南阳市方城县)人。西汉廷尉,中国历史上著名法学家。公元前179年,被选为骑郎,后成为协助皇帝处理司法事务的最高审判官。他处理案件深究事理,不枉不纵,不偏不倚,敢于用法律去限制包括皇权在内的一切特权,提出了“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5.韩非: 河南新郑人,战国后期著名的法学家、思想家、散文家,法家的集大成者。 中国现代著名法学家 法学理论 张文显 朱苏力 贺卫方 葛洪义 舒国滢 沈宗灵 孙笑侠 卓泽渊 李步云 刘作翔 付子堂 孙国华 信春鹰 郭道晖 郝铁川 吕世伦 石泰峰 王晨光 朱景文 李林 李龙 刘瀚 谢晖 法律史 曾宪义 张晋藩 武树臣 何勤华 陈盛清 范忠信 邱远猷 吴建璠 杨一凡 杨永华 俞荣根 韩延龙 怀效锋 霍存福 刘海年 倪正茂 高恒 蒲坚 朱勇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周 叶中 许 崇德 韩 大元 胡 建淼 胡锦光江 必新 姜 明安 罗 豪才 马 怀德 陈 云生 方 世荣 张 庆福 张 树义 莫 纪宏 浦 增元 童 之伟 王 名扬 王 叔文 吴 家麟 肖 蔚云 杨 海坤 袁 曙宏 张 光博 朱 维究 刑法学 高铭暄 马克昌 赵秉志 张明楷 陈明华 陈兴良 曹子丹 储槐植 顾肖荣 何秉松 梁华仁 罗大华 欧阳涛 曲新久 阮齐林 苏惠渔 康树华 张智辉 周道鸾 卢建平 王作富 何鹏 姜伟 孙谦 民商法学 江平 梁慧星 吴汉东 王利明 孙宪忠 王卫国 赵旭东 郑成思 魏振瀛 崔建远 刘春田 刘凯湘 石少侠 司玉琢 覃有土 顾功耘 郭明瑞 龙翼飞 吴焕宁 夏吟兰 徐学鹿 杨大文 杨立新 杨振山 马俊驹 沈四宝 巫昌祯 关怀 范健 尹田 诉讼法学 江伟 陈光中 徐静村 樊崇义 龙宗智 陈瑞华 陈卫东 卞建林 陈桂明 顾培东 景汉朝 刘家兴 沈达明 宋英辉 谭世贵 汤维建 田平安 汪建成 王国枢 王亚新 杨荣馨 张卫平 周国均 左卫民 谭兵 李浩 常怡 严端 崔敏 经济法学 杨紫烜 李昌麒 刘隆亨 刘文华 漆多俊 邵建东 史际春 徐杰 张守文 种明钊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吕忠梅 国际法学 韩德培 曾令良 梁西 余劲松 陈安 董立坤 龚韧刃 黄进 李双元 刘楠来 饶戈平 芮沐 张乃根 周忠海 军 事法学 丛文胜 顾德欣 李昂 图们 张建田
❷ 中国当代法学家有哪些
一、梁慧星
主攻学科:民法学
专属别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之父
标志学说:民法解释方法
代表著作:《民法解释学》、《民法学说判例与立法研究》、《法学学位论文写作方法》
主编丛书:《民商法专题研究丛书》、《民商法论丛》
公共事件: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专家建议稿》
二、陈兴良
主攻学科:刑法学
专属别称:中国刑法哲学开拓者
标志学说:刑法哲学
代表著作:《共同犯罪论》、《刑法哲学》、《刑法的人性基础》、《刑法的价值构造》
主编丛书:《刑事法评论》、《刑事法判解》
公共事件:出具刘涌黑社会案专家法律意见书
三、朱苏力
主攻学科:法律社会学
专属别称:波斯纳的中国头号粉丝和传人
标志学说:法治的本土资源
代表著作:《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制度是如何形成的》、《送法下乡》、《道路通向城市》、《也许正在发生》
主编丛书:《波斯纳文丛》
公共事件:制造甘德怀考博事件
四、贺卫方
主攻学科:司法制度
专属别称:生在美国极有可能竞选总统的中国法律人
标志学说:具体法治
代表著作:《司法的理念和制度》、《具体法治》、《运送正义的方式》
主编丛书:《司法文丛》
公共事件:发表法学随笔《复转军人进法院》
五、龙宗智
主攻学科:刑事诉讼法学
专属别称:跳跃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中国刑事法律学人
标志学说:相对合理主义
代表著作:《相对合理主义》、《理论反对实践》、《刑事庭审制度研究》
主编丛书:《西南政法大学学子学术文库》
公共事件:出任和辞去西南政法大学校长。
❸ 谁是当代有名的法学专家
法学家,一般是按照法律部门分类的,分为:理论法学、法律史学、回宪法学与行政法答学、刑法学、民商法院、诉讼法学、军事法学。刑诉法学属于诉讼法学的一个分支。
按照《当代中国法学名家》所载,诉讼法学较为专业的学者有:
“卞建林 常 怡 陈光中 陈桂明 陈瑞华 陈卫东 程荣斌 崔 敏 樊崇义 顾培东 江 伟景汉朝 李 浩 刘家兴 龙宗智 沈达明 沈德咏 宋英辉 谭 兵 谭世贵 汤维建 田平安 汪建成 王国枢 王敏远 王亚新 徐静村 严 端 杨荣馨 张卫平 周国均 左卫民 孙长永 李昌道”等人。
❹ 民国时期比较有名的法学家有哪些
宋教仁(1882~1913),桃源县人,字遯初,号渔父。曾入日本东京法政大学研究各国宪法和政治制度。1899年与胡瑛、覃振、瞿方书、孙迪卿、田荆华等人由杨吉陔、陈犹龙主盟,加入会党组织 “富有山堂”。1904年与黄兴等在长沙创立华兴会。1905年加入同盟会。1905年后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民报》等刊物。1906年,前往东北运动马匪,策划东三省革命。在东北期间对间岛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写成《间岛问题》一书,以确凿证据证明延吉为中国领土。当时中国政府正为延吉的归属问题与日本政府进行交涉,苦于缺乏证据,该书为谈判获胜提供了极大帮助。1910年至1911年,与谭人凤等组织中部同盟会,策动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武装起义。辛亥革命后,参与筹建临时政府,系《临时约法》的主稿人。1911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任法制院院长、农林总长等职,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后任代理理事长。坚持“责任内阁”和政党政治的主张。1913年2月4日,参、众两院复选结果,国民党获392席,占绝对多数。宋教仁希望以多数党的地位,成立责任内阁,约束袁世凯专权。在正式国会开会之前,他亲到长江流域各省宣传演说,为建立责任内阁,实现民主政治大造舆论。1913年3月20日,国会召开前夕,被人刺杀于上海火车站,时年31岁。其著作有《间岛问题》、《宋教仁集》。
覃振(1885~1947),桃源县人,字理鸣,原名道让。1904年留学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次年加入同盟会,后就读于早稻田大学法律系。1908年归国,准备发动起义,事泄,被捕入狱四年。辛亥革命时获释,任湘、桂联军督战官,继任湖北军政府秘书。 “二次革命”时,到湖南策动讨袁(世凯),失败后逃亡日本。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任湘支部长。后参加护法运动。1921年,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时命覃振兼任总统府法制委员。1924年被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25年参加北京西山会议,与邹鲁、谢持、居正等人组成“西山会议派”,坚持反共。历任国民党政府立法院副院长、立法院代理院长、司法院副院长等职。作为民国政府法律方面的主管官员,1934年发表了《司法改革意见书》,提倡组织法律改造委员会,提前修改民、刑诉讼法,试办陪审制度,提高法官待遇,试办巡回审判,法官制服之改正,限制律师资格,酌采流刑,监狱整理等司法改革措施。并为废除领事裁判权做了大量工作,1937年2月19日,以覃振牵头共四人在中国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正式提出《对于撤废各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应由政府向有关各国交涉早日实施以维我法权之完整案》。1947年年4月18日,覃振病逝于上海,终年63岁。弃世时家无余蓄。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颁国帑为之治丧,国葬于长沙岳麓山。
黄右昌(1885~1970),石门县人,字黼馨,笔名凄江子。1899年就读于湖南时务学堂。1902年入日本岩仓铁道学校,后转入法政大学。归国后,历任湖南省私立及公立法政学校民法教授。民国成立后,任湖南省湖南省立第二法政学校校长。1918年4月,当选国立北京大学法科学长,兼任法律门主任。五四运动后,撤科改系,出任北京大学法律系第一任系主任,至1922年4月。同时兼本系教授,主讲民法、罗马法等课程,与王世杰等主编《北大社会科学季刊》。又兼任国立清华大学政治学教授、国立北平大学法学院讲师等职。1930年至1947年,出任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1948年9月至11月,任国民政府司法院大法官,后回湖南大学法律系任教授。著作丰富,有《罗马法与现代》、《民法诠解》、《民法诠解继承论》、《民法释义亲属论》等。1949年8月,他参加了程潜、陈明仁和平起义宣言的签名。新中国建立后,他继任湖大教授,后应国务院周恩来总理之聘,任中国文史研究馆馆员,1970年病逝于北京,终年86岁。
戴修瓒(1887-1957),常德县人,字君亮。日本中央大学毕业。著名法学教授,历任国立北京法政大学教务长、京师地方检察厅检察长、河南司法厅长、国民政府最高法院首席检察官、上海法学院法律系主任、中国公学法律系主任。1931年9月来国立北京大学法律系任教,1933年7月继何基鸿为法律系主任,直至抗战爆发。长沙临时大学时期,被选为法律教授会主席。1938年初,西南联合大学成立,仍被推选为法律系教授会主席。但迄是年7月,戴先生仍未到校。联大常委会议决,改任燕树棠先生为法律系教授会主席。先生长期执掌国立北京大学法律系,擘画经营,多有兴革。抗战前曾在法律系主讲债编总论、法院组织法、票据法、保险法等课程。长沙临时大学及西南联大期间,同时身兼数门课程,如公司法、票据法、海商法、保险法、债权分论、刑事诉讼法等,爱育英才,不遗余力。任国民党南京最高法院法官时,曾为“七君子”辩护。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有《民法债编总论》、《票据法》、《刑事诉讼法释义》等。
陈瑾昆(1887~1959),常德县人。1908-1917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法律系。归国后曾任北洋政府奉天省高等审判所推事和庭长、修订法律馆纂修、大理院推事、最高法院院长。1933年曾任国民党政府司法官。1919-1938年间,任北京大学、朝阳大学等校教授。1946年去延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曾就职于中共中央法律委员会和任华北人民政府委员兼华北人民法院院长。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第一、二、三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央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政治法律学会理事,最高人民法院委员、顾问等职。曾参加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订工作。他主张新中国应加强刑法的制定,司法工作应坚持审判独立;并在犯罪因果关系问题上主张“意思自由论”,即犯罪是意思作用之结果,应有罪必罚。主要著作有:《刑法总则讲义》(1934)、《刑事诉讼法通义》(1930)、《民法通义总则》(1930)、《民法通义债权总论》(1930)、《民法通义债权各论》(1931)等。主要译著有:《民事审判实务学》(日文版)和《公证法及实务学》(日文版)等。是享誉中外的著名法学家。1959年去世。(高杉整理)
❺ 中国刑法法学专家有哪些
中国刑法法学专家有张明锴、高铭暄等。
1、高铭暄
高铭暄1951年从北京大学法律系(本科)毕业,1953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刑法研究生班毕业,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荣誉一级教授 ,兼任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荣誉委员、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国际刑法学协会名誉副主席暨中国分会名誉主席。
高铭暄是当代中国著名法学家和法学教育家,新中国刑法学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中国国际刑法研究开创者。中国刑法学专业第一位博士研究生导师。高铭暄教授与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马克昌教授合称为中国刑法学界“北高南马”。
2、张明楷
张明楷教授主要从事刑法学领域的教学与研究。独著《犯罪论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刑事责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刑法的基础观念》(中国检察出版社1995年版)、《市场经济下的经济犯罪与对策》(中国检察出版社1995年版)、《未遂犯论》(法律出版社&成文堂1997年版)、《刑法学》(法律出版社1997年第1版、2003年第2版、2007年第3版、2011年第4版,2015年将出版第5版)、《外国刑法纲要》(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2007年第2版)。
曾独立承担了多项科研课题,参加过联合国预防犯罪委员会科研项目,并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国家重点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400余篇。
(5)道法学家扩展阅读
研究对象
刑法学主要分为以下类型
1、规范刑法学,是指以本国的现行刑法为研究对象,主要采取注释方法揭示法条的内容,并加以评注而形成的刑法规范知识体系。
2、理论刑法学,是指采用思辨方法,对蕴含在法条背后对法条起支撑作用的法理加以阐述而形成的刑法知识体系。在理论刑法学中,按照其内容又可以分为刑法法理学与刑法哲学。
3、比较刑法学,是指采用比较方法,研究各国刑法,探求其立法思想和原理的异同,阐述其特征而形成的刑法知识体系。
4、国际刑法学,是指对国际刑事法律规范(包括刑事实体法规范和刑事程序法规范)进行研究而形成的刑法知识体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高铭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张明楷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刑法学
❻ 当代中国十位法学家的法学格言
法律的真谛,就是没有绝对的自由,更没有绝对的平等。——我国著名法学家郭道晖
民众对权利和审判的漠不关心的态度对法律来说,是一个坏兆头.——庞德
在一个法治的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铭是什么?那就是“严格地服从,自由地批判”.——边沁
以党治国的观念,就是国民党恶劣传统反映到我们党内的具体表现.——邓小平
以后的世界是要以礼乐换过法律的——梁溯溟
法之修也不可不审,不可不明.而欲法之审、法之明,不可不穷其理.——沈家本
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苏撤
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无.——傅玄
法律是通过影响人们的行为而实现对社会关系的调整——张文显
从社会的角度看,法是一种社会现象
从文化的角度看,法是一种文化要素——梁治平
法学:
法学又称法律学、法律科学,是以法律、法律现象以及其规律性为研究内容的科学,它是研究与法相关问题的专门学问,是关于法律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
法学,是关于法律的科学。法律作为统治阶级制定的强制性规范,其直接目的在于维持社会秩序,并通过秩序的构建与维护,实现社会公正。作为以法律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其核心就在对于秩序与公正的研究,是秩序与公正之学。
法学是世界各国高等学校普遍开设的大类,也是中国大学的十大学科体系之一,包括法学、政治学、公安学、社会学四个主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上,业余人士和普通老百姓习惯将法学专业称之为法律专业。
❼ 我国有哪些比较有名的刑诉法学家
法学家,一般是按照法律部门分类的,分为:理论法学、法律史学、宪法学与行政法专学属、刑法学、民商法院、诉讼法学、军事法学。刑诉法学属于诉讼法学的一个分支。
按照《当代中国法学名家》所载,诉讼法学较为专业的学者有:
“卞建林 常 怡 陈光中 陈桂明 陈瑞华 陈卫东 程荣斌 崔 敏 樊崇义 顾培东 江 伟景汉朝 李 浩 刘家兴 龙宗智 沈达明 沈德咏 宋英辉 谭 兵 谭世贵 汤维建 田平安 汪建成 王国枢 王敏远 王亚新 徐静村 严 端 杨荣馨 张卫平 周国均 左卫民 孙长永 李昌道...”等人。
❽ 中国古代的法学家有哪些
1、李悝
李悝(前455年—前395年),嬴姓,李氏,名悝,魏都安邑(今山西夏县)人。战国时期魏国大臣、政治改革家,法家重要代表人物。
早年师从子夏,魏文侯以为相国,主持变法事宜。经济上,推行“尽地力”和“善平籴”的政策,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强产量。国家在丰年以平价购买余粮,荒年以平价售出,以平粮价;主张同时播种多种粮食作物,以防灾荒。
政治上,实行法治,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奖励有功国家的人,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强国。汇集当时各国法律编成《法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现已失传。
2、士匄
士匄(gaì),祁姓,士氏(按封地又为范氏),名匄(范匄),谥号宣。范文子士燮之子。又称范宣子。中国春秋时代晋国法家先驱,军事人物,政治人物。
出生于晋国名臣大将之家,受到了良好的家庭熏陶,家族的门望也为他的仕途铺平了道路,使这位历史名臣在晋悼公时就较早地登上了晋卿之位,担任中军佐,为悼公建立霸业起了重要的作用。
3、赵鞅
赵简子,春秋时期晋国赵氏的领袖,原名赵鞅,又名志父,亦称赵孟。《赵氏孤儿》中的孤儿赵武之孙。晋昭公时,公族弱,大夫势力强,赵简子为大夫,专国事,致力于改革,为后世魏文侯李悝变法、秦孝公商鞅变法和赵武灵王改革首开先河。
他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改革家。战国时代赵国基业的开创者,郡县制社会改革的积极推动者,先秦法家思想的实践者,对春秋战国的历史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与其子赵无恤(即赵襄子)并称“简襄之烈”。
❾ 我国著名的法学家都有谁
法学理论
张文显 朱苏力 贺卫方 葛洪义 舒国滢 沈宗灵 孙笑侠 卓泽渊 李步云 刘作翔 付子堂 孙国华 信春鹰 郭道晖 郝铁川 吕世伦 石泰峰 王晨光 朱景文 李林 李龙 刘瀚 谢晖
法律史
曾宪义 张晋藩 武树臣 何勤华 陈盛清 范忠信 邱远猷 吴建璠 杨一凡 杨永华 俞荣根 韩延龙 怀效锋 霍存福 刘海年 倪正茂 高恒 蒲坚 朱勇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周叶中 许崇德 韩大元 胡建淼 胡锦光 江必新 姜明安 罗豪才 马怀德 陈云生 方世荣 张庆福 张树义 莫纪宏 浦增元 童之伟 王名扬 王叔文 吴家麟 肖蔚云 杨海坤 袁曙宏 张光博 朱维究
刑法学
高铭暄 马克昌 赵秉志 张明楷 陈明华 陈兴良 曹子丹 储槐植 顾肖荣 何秉松 梁华仁 罗大华 欧阳涛 曲新久 阮齐林 苏惠渔 康树华 张智辉 周道鸾 卢建平 王作富 何鹏 姜伟 孙谦
民商法学
江平 梁慧星 吴汉东 王利明 孙宪忠 王卫国 赵旭东 郑成思 魏振瀛 崔建远 刘春田 刘凯湘 石少侠 司玉琢 覃有土 顾功耘 郭明瑞 龙翼飞 吴焕宁 夏吟兰 徐学鹿 杨大文 杨立新 杨振山 马俊驹 沈四宝 巫昌祯 关怀 范健 尹田
诉讼法学
江伟 陈光中 徐静村 樊崇义 龙宗智 陈瑞华 陈卫东 卞建林 陈桂明 顾培东 景汉朝 刘家兴 沈达明 宋英辉 谭世贵 汤维建 田平安 汪建成 王国枢 王亚新 杨荣馨 张卫平 周国均 左卫民 谭兵 李浩 常怡 严端 崔敏
经济法学
杨紫烜 李昌麒 刘隆亨 刘文华 漆多俊 邵建东 史际春 徐杰 张守文 种明钊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吕忠梅 国际法学 韩德培 曾令良 梁西 余劲松 陈安 董立坤 龚韧刃 黄进 李双元 刘楠来 饶戈平 芮沐 张乃根 周忠海
军事法学
丛文胜 顾德欣 李昂 图们 张建田
❿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法学家
1、史尚宽
史尚宽,安徽安庆桐城南乡,民国著名法学家,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的起草人,作为迄今为止独立完成"民法全书"的第一人,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余复从事著述",涉猎的领域广泛,几乎包含了法学的大部分领域,其中主要有民法、刑法、宪法、行政法和劳动法等。
2、肖蔚云
肖蔚云,1924年10月生生于湖南省祁阳县,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人大常委会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委员,澳门科技大学法学院院长。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1959年毕业于前苏联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获国家法副博士学位。
3、张释之
汉文帝时,张释之捐官出仕为骑郎,十年未得升迁,后经袁盎推荐,任为谒者,因向文帝陈说秦汉兴亡之道,而补任为谒者仆射,累迁公车令、中大夫、中郎将等职。后升任廷尉,严于执法,当皇帝的诏令与法律发生抵触时,仍能执意守法,以执法公正不阿闻名。
时人称赞“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汉景帝即位后,因张释之曾弹劾时为太子的景帝“过司马门不下车”,将释之谪为淮南国的国相。
4、商鞅
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
政治上,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军事上,统率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赐予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史称为商鞅。
5、韩非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这就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