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法治教育与传播研究专业
㈠ 河北大学传播学怎样细分的研究方向是要选一个去学吗下面的编辑出版方向是学什么的
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对策
前言: 国内出版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版社之间的垄断出书少了,竞争加强了,特别是今后,中国出版业走向国际化,在这种大趋势下,人才的竞争将是出版社发展的决定因素。因而,出版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不断加大。而出版专业人才的竞争包括选题策划、出版运作、营销策略、品牌意识等几个方面,其中选题策划是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而选题的成功与否则完全取决于编辑的战略眼光和敏锐的洞察力。编辑是出版社的灵魂,这是所有出版人的共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编辑在文化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显示出特有的重要性。尤其是近百年来,世界性的文化传播与文化交流,催生出大量的编辑从业者,创造着大量的书刊、报纸、影视和网页。20世纪20年代末,我国报纸与期刊分出不同的形态。30年代以后,报纸更加突出其新闻特性,期刊则大多已向专业化发展,只有部分继续保留深度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述内容。于是,报纸成为新闻记者与编辑共同创造的专门传播新闻的大众文化媒介,得以长足发展。到了90年代后期,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兴起,出版业开始强调如何进一步以高科技武装自己,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一、专业概述
1、专业介绍: 编辑出版学是研究国内外出版业运行规律并指导出版实践发展的一门应用学科。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编辑出版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能在书刊出版发行主管机关、出版单位、新闻宣传图书外贸部门、音像公司、电子出版机构及编辑出版科研和文化教育部门从事编辑、出版、发行的业务与管理工作以及教学与科研的编辑出版学高级专门人才。
2、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编辑出版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能在书刊出版、新闻宣传和文化教育部门从事编辑、出版、发行的业务与管理工作以及教学科研的编辑出版学高级专门人才。
3、专业主要课程: 编辑学概论、传播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基础写作、出版发行学基础、中国编辑出版史、图书学、出版美学(含装帧设计)、书业法律基础、报刊编辑学、出版现代技术、网络出版发行、知识产权法、广告信息学、市场调查与分析、世界书业概论、选题策划与编辑实务、出版经营管理、出版经济学等。
二、就业现状及就业前景
1、就业现状: 目前,中国的新闻出版业随着市场经济进行了改革,目的就是要建立新的出版方针,让出版走向市场化,当今的世界,奋斗和竞争渐成主流,出版要发展要繁荣,就必须如此,在这样一个大的前提下,各个出版社进行了机构改革,把人才提到了主导的地位,因而本专业毕业的大学生的就业现状的机遇很多,但竞争也十分激烈。
2、就业前景:
(1)就业方向:编辑出版工作是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以选择和加工为特征的社会文化活动。本专业多为培养出版社、杂志社、报社的记者、编辑、编务、策划、发行等专业人才,也有的到一些出版公司或网络公司做网络编辑,领域十分广泛。
(2)就业方向职业的岗位职责: 毕业生可以到出版部门从事编辑出版、书刊发行工作,也可以选择到文化宣传部门进行文化传播与创作,或是到党政机关从事文秘、宣传等工作,也可从事各类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工作。 毕业后到出版、新闻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编辑工作。 编辑分为很多种,工作内容差别很大,如书刊编辑、电台编辑、影视编辑等。同是编辑,你可以去:
出版社——做图书编辑;
杂志社——做刊物编辑;
报社——做专栏或版面编辑,也可能兼作记者;
文化、广告公司、网站——做内容编辑。
(3)就业方向职业的能力素质要求(任职资格):
①掌握编辑与出版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②掌握市场分析、选题策划、文字加工、宣传促销的知识与方法;
③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文字表达能力和初步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④了解我国有关编辑与出版市场营销的方针、政策、法规;
⑤了解有关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管理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基本知识。
(4)前景分析(包括节薪水、职业发展空间、竞争状况、专业人才的供求关系等):舆论新闻是宣传我们国家基本政策和法规的重要手段之一,因而文化部很注重编辑出版专业的发展,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加快高校的出版教育,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很重视该方面教育的发展,编辑出版学专业已初步形成了工科与文科结合,技术与艺术融合,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并明确表示本专业的就业政策是双项选择,单位在选择大学生的同时,大学生也在选择单位。这种就业政策的优点是摆脱了传统的硬性分配方式,让大学生自主择业,目的是真正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及内在潜质。
由于编辑出版学是一个崭新的学科,成立的较晚,短期内很难有知名人物,即便如此,仍有许多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得很好。目前国内已经有十多所大学设立了编辑出版学专业,建立了从本科到博士研究生的完整的教育培养体系,面向全国招生。随着我国出版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编辑出版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日益显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到目前为止,对这种专业高级人才的需求仍是“求大于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传统的出版方式将被打破,出版业将走向市场。在当今信息急剧变化,知识高折旧率的状况下,对专业编辑人才的需求也将越来越迫切。
三、与就业方向职业目标的差距
编辑出版学专业于我而言是跨专业学科,在专业不对口的情况下,我对该专业的学习程度也不够深入。再加上编辑出版学本身也是新兴学科,发展还不成熟,所涉及的面广,而且没有专业权威。再加上没有形成成熟的学科,信息相对闭塞,很难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国内外的新情况, 要求从业人员需注意专业的对口性和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出版行业也有很严格的细分工,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和对专业知识的深入了解。
而且我又是以一个理科生的身份考入偏文科性质的大学,对文字的分析和见解也相对与科班专业的学生还一定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对编辑与排版类工作模式的概念还不够透彻,也没有形成自己对编辑出版学的学习定式。光从兴趣和爱好的角度出发来选择自己将来的就业方向,是具有一定的冒险指数的,因此我距理想职位还有很大差距。但我始终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坚持自己所坚持的,就会逐渐缩短梦想与现实的差距。
四、我的对策
(1)学好本科专业的知识。我现在所学的专业虽然与编辑出版学有一定的偏差,但每个专业之间也或多或少的有相关联的方面。所以既然当初选择了现在所学的专业,那么就在现有基础上强化自身的文化素质,与此同时,通过旁听编辑出版学的课程,加深对该专业的认知程度;并结合自学和调查,全面透彻认识编辑出版学。
(2)加强自身的文字专业性。我作为一个理科生,更应该从日常的写作中丰富和完善自身对文字的敏感度。因为编辑往往本身既是编辑,又是记者,能编稿也能采写。而随着传媒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仅仅能编能采已经不能满足形势对现代编辑出版的要求了,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进而存活得好一些,就要求现代编辑出版人员能在整个编辑出版流程中的各个岗位上胜任,做一个“多面手”。
(3)提高自身对资讯的敏感度。编辑素质分为三大件:“信息触觉,资讯技术,媒体姿态”。其中信息触觉依赖先天的资质更多,资讯技术和媒体姿态则更依赖开始编辑工作后的职业素质培养。所以提高对咨询的敏感度是十分有必要的。事实上,大部分优质信息都处于化石一般的埋藏状态,只露出蛛丝马迹让你去嗅探。编辑得去像考古工作者一样发掘它们,或者像生物工作者一样小心翼翼地培育它们,甚至拿出百米冲刺的速度飞奔跟进。因此,增强对资讯价值的敏锐细腻的判断和对信息抱有十足的好奇心,也是我所要进一步培养和充实的素质。
(4)在网络社交中保持活跃。目前来说,网站的竞争逐步演化为资源的竞争。掌握资源不仅仅依靠网站的品牌优势,历史积累,同样也需要编辑的交际手腕。交际能力强悍的编辑更容易掌握额外的资源,也就能抢先得到更多的第一手内容。而信息资源作为编辑出版的材料,如何获取资源则成为我所要学习的一大课程,而我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而言,通过提高网络社交中的活跃程度,就可以时刻与资讯保持一致步调,从而能够及时准时获取资源。
(5)在总体上提升自身各类能力。想象力、逻辑理解能力、客观精神、诚实守信、责任感,条理性等都是编辑出版人员应该具有的能力,我也应该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锻造自己,通过潜移默化的改进自己,使自身得到全方位的素质提升。多看多读相关专业的书籍和材料,丰富专业知识的同时开阔自己的视野。
五、结语
通过对自己未来就业方向的展望与期待,我觉得要踏入编辑出版这一行业对于我来说,目前还是有很大困难的,但我始终坚信“有志者事竟成”这一句话,坚持自己所坚持的,再困难的事也会得以攻克的。有方向和目标的人,是不知疲倦的。因此,我要保持孜孜不倦的求学态度,以积极进取的心态去追逐自己的人生理想,挑战自己的人生高峰,充实自己的人生价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相信我自己定能在兴趣这一良师的指引与激励下,踏上理想的阶梯,再加上自己的努力与奋斗,最终可以将梦想照进现实!
㈡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新闻和传播法专业方向有什么特色
不会考,不过基本的法律素养肯定还是要有的。法大的新闻学优势就在法治新闻这块,人脉和实习单位什么的都比较好,所以如果你想走法治新闻方向的话,可以考虑一下。
㈢ 考研 华东政法 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与传播
您好,(转) 考研非法学要有360,法学350吧,这样子成功的概率才比较大。祝你成功。欢迎向158教育在线知道提问
㈣ 社科类包括哪些专业
社会科学包括哲学类、经济学类、法学类、教育学类、文学类、 艺术类 、历史学类、管理学类、政治学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新闻传播学类、社会学类、中国语言文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等多个学科的所有专业。
一、历史学类
历史学类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系统的专业基本知识,进一步培养潜能的史学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文 博档案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中国语言文学类
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中国语言文学,顾名思义,包括语言和文学两个大的专业。按照教育部对学科门类的划分。
它主要包括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对外汉语、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二级学科。
三、外国语言文学类
外国语言文学,是文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名称,设有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印度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1个二级学科专业。
四、政治学类
政治学以国家及其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范围涉及政治理论、政治制度、公共政策、公共行政和国际政治等领域国内高校的法学院一般都设有政治学系或政治学和行政管理学系。
五、新闻传播学类
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是一个培养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在新闻、出版与宣传部门从事编辑、记者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学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
㈤ 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院的专业介绍
2016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约1300名(含推荐免试生)。其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约710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约590名。
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公共管理、金融、社会工作、翻译等6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他为学术型硕士。 院系所研究方向就读校区001法律学院 长宁校区 030101法学理论 01法学理论 02法律语言学 03法律方法论030102法律史 01中国法制史 02中国法律文化03外国法制史04西方经济法制史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01中国宪法02行政法学03立法学04教育法学030104刑法学 030105民商法学 030106诉讼法学 01刑事诉讼法02民事诉讼法03法律逻辑04司法学002经济法学院 030107经济法学 01经济法02商法03金融法03010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03国际金融法律学院 ★0301J1法律与金融 004国际法学院 030109国际法学 01国际公法02国际私法03国际经济法030110军事法学 005国际航运法律学院 030109国际法学 04国际航运法006刑事司法学院 ★0301Z5公安法学 01犯罪学02侦查学03治安学★0301Z1司法鉴定 01法医02物证技术03司法会计04计算机与声
像资料鉴定 007知识产权学院 ★0301Z3知识产权 008商学院 松江校区020202区域经济学 020204金融学 020205产业经济学 020206国际贸易学 025100金融专业学位 009马克思主义学院 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0305Z1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与传播研究 012人文学院 ★1204J1文化产业管理 ★0301Z7传媒法制 013社会发展学院 ★0301Z4社会法学 ★1204Z1社会管理 035200社会工作专业学位 014外语学院 055100翻译专业学位 010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含政治学研究院) 030201政治学理论 0302Z1比较政治 120401行政管理 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 120404社会保障 ★1204Z2公共安全管理 125200公共管理专业学位 长宁校区011研究生教育院(法硕教育中心) 035101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 035102法律(法学)专业学位 招收各类博士研究生70名左右(含本校硕-博连读生和公开招考人数)。 专业代码和名称 专业招生计划
(其中定向生
招生限额) 导师 导师研究方向代码
和名称 030101法学理论 4(1) 马长山 01法治理论 苏晓宏 02法律方法 李桂林 03法哲学 何明升 04法社会学 030101法学理论
(法律方法论) 2(1) 陈金钊 05法律解释学 郝铁川 06法学方法论 刘风景 07法律修辞学 030102法律史 10(4) 何勤华 01外国法律史 李秀清 04比较法律史 王立民 02中国法律史 徐永康 03法律文化 龚汝富 02中国法律史 沈国明 03法律文化 苏彦新 01外国法律史 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
学(宪法学) 3(1) 童之伟 01宪法学 刘松山 01宪法学 朱应平
王月明 01宪法学 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
学(行政法学) 3(1) 章志远 02行政法学 沈福俊 03行政诉讼法学 魏琼
江利红 04经济行政法学
05比较行政法学 030104刑法学 9(4) 刘宪权 01经济刑法 郑伟 02比较刑法 杨兴培 03刑法史 卢勤忠 04刑事政策 林荫茂 01经济刑法 何萍 02比较刑法 孙万怀 04刑事政策 于改之 01经济刑法 030105民商法学 5(0) 高富平 01财产法 金可可 03民法基础理论 张驰 02民法债权 杨代雄 01财产法 李霞 04婚姻家庭法 030106诉讼法学 3(1) 叶青 01刑事诉讼法学 陈刚 02民事诉讼法学 崔永东 03司法学 030107经济法学 12(4) 顾功耘 01经济法03公司治理 吴弘 02金融法 罗培新 02金融法03公司治理 唐波 02金融法 陈少英 05财税法 肖国兴 06能源法 张忠军 04金融监管 沈贵明 07企业法 杨忠孝 07企业法08破产法 李伟群 02金融法 陈婉玲 01经济法09产业法 030109国际法学 12(4) 林燕萍 02国际私法05国际竞争法 丁伟 02国际私法07国际投资法 刘晓红 02国际私法04国际商事仲裁 王虎华 03国际公法06国际刑法 贺小勇 09国际金融法08世贸组织法 刘宁元 01国际经济法02国际私法 周汉民 01国际经济法08世贸组织法 於世成 10国际海商法 管建强 03国际公法 赵劲松 10国际海商法 李伟芳 03国际公法11国际环境法 杜涛 02国际私法 0301Z1司法鉴定 2(1) 杜志淳 01司法鉴定制度与管理
02法医学司法鉴定
03物证技术司法鉴定 0301Z2法政治学 2(1) 蒋德海 02法治与国家 林凌 03法政治传播学 姚尚建 04法治与政府 0301Z3知识产权 5(2) 黄武双 01知识产权法 何敏 01知识产权法 王迁 01知识产权法 王莲峰 01知识产权法 孔祥俊 01知识产权法 0301Z4社会法学 1(1) 董保华
田思路 01社会法基础理论
02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0301Z5公安法学 1(1) 邱格屏
王永全 01犯罪学
㈥ 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专业都有哪些
产业经济学、政治学理论、国际关系、外交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
广告学、传媒经济学、编辑出版学、国际新闻学、舆论学、传媒教育、语言传播、艺术史论、传媒艺术学、音乐学、戏剧戏曲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播音主持艺术学、美术学、设计艺术学、动画艺术学、数字媒体艺术、互动艺术与技术、艺术与科学、计算数学、应用数学、物理电子学;
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工程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行政管理、文化产业、新媒体、新媒体、互联网信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艺术硕士 电影领域、艺术硕士 广播电视领域、新闻与传播硕士、出版硕士、工程硕士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 集成电路工程领域;
工程硕士 计算机技术领域、工商管理硕士(MBA) 、英语笔译、日语口译、法律(法学) 。
(6)社会主义法治教育与传播研究专业扩展阅读:
中国传媒大学,位于首都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语言艺术类行业特色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入选高校,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发起单位。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195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升格为北京广播学院。2004年8月,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学校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0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0个专业硕士类别;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传播学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
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
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动画学
博士后流动站: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中国语言文学、信息与通信工程 。
㈦ 传播学考研有哪些方向就业前景如何
播学专业考研方向1:新闻学
专业介绍
新闻学是新闻传播学专业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新闻事业与社会的关系,各种新闻媒介的特性、功能及其运用,新闻事业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规律,新闻事业的管理等。
研究方向
1.新媒体研究;
2.应用传播学;
3.电视与新媒介叙事研究;
4.电视新闻节目研究;
5.电视专题新闻研究。
就业方向
因为新闻传播学既具有理论的成分,又很实务,因此就业的前景也非常广阔,其属新兴学科正处于迅速发展之中,极缺高校教师,因此研究生毕业后即可进入高校教书,或者科研咨讯机构进行理论研究。
传播学专业考研方向2:新闻与传播
培养要求
新闻与传播专业是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特征的新闻传播专门人才的专业,使其具有从事新闻媒体、舆论宣传、出版发行、文化管理和教育科研等部门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培养目标
新闻与传播专业培养具备一定的网络新闻传播理论知识与技能,遵守网络新闻传播的基本道德与法规,能从事网站建设,信息采集、编辑和传播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启道教育建议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各类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站、图片社以及广告、公关、出版发行等部门从事新闻文字、声像、图片的采写、编辑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也可在国家机关、文化团体、企事业单位和教育科研等部门从事文化传播、管理和教学科研等工作。
传播学专业考研方向3:传播学
专业介绍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简言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有宽厚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掌握传播专业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国际交流和使用现代传媒技术能力,富于创新精神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就业方向
传播学专业可在新闻媒体机构、出版机构、中央和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广告公司、教育部门、农业技术推广等部门从事编导、记者、主持、制作、广告与文化经济活动策划、计算机网络课件开发制作等工作。
㈧ 传播学专业分哪些研究方向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简言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传播学又称传学、传意学等。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传播学研究传播过程,即传者、媒介、受者、传播内容、传播效果。传播学研究的重点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传播过程、手段、媒介;传递速度与效度,目的与控制,也包括如何凭借传播的作用而建立一定的关系。
主要包括:内向传播、人际传播、公众传播、大众传播和组织传播。而其中又以大众传播为主。
研究传播学其实就是研究人:研究人与人,人与其它的团体、组织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研究人怎样受影响,怎样互相受影响;研究人怎样报告消息,怎样接受新闻与数据,怎样受教于人,怎样消遣与娱人。首先了解人与人怎样建立关系。
传播学研究体系的构建可以首先从它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上找到依据和坐标。因为,它的构建,同众多相关学科对它的哺育和催动是分不开的。
传播学与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语言学、语义学等众多学科都有交叉,研究范围非常广泛。传播学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在培养的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两个方面的培养。学生不仅要学习具备传播学、新闻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还强调其他社会学科知识的教育。
㈨ 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院的各专业报考、录取比例
2015年我校报考人数为5130人,录取1300人,录取比例为3.95:1。各专业报考人数录取比例依次为:区域经济学0.8:1,金融学1.73:1,产业经济学0.92:1,国际贸易学2.6:1,法学理论3.12:1,法律史4.26:1,宪法学与行政法学5.28:1,刑法学6.28:1,民商法学7.67:1,诉讼法学5.44:1,经济法学5.84: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4.08:1,国际法学4.98:1,军事法学3.17:1,法律与金融3.42:1,司法鉴定2.17:1,知识产权4.6:1,社会法学3:1,公安法学3.9:1,政治学理论1.8:1,中外政治制度1.1:1,思想政治教育1.14: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1.75:1,社会主义法治教育与传播研究1.57:1,行政管理3.16:1,教育经济与管理1.75:1,社会保障1.67:1,文化产业管理2.8:1,社会管理0.75:1,公共安全管理1.43:1,法律硕士(非法学)5.21:1,法律硕士(法学)3.08:1,公共管理硕士2.88:1,金融硕士0.31:1,翻译硕士0.57:1,社会工作硕士0.1:1。
㈩ 公务员考试 新闻传播学类包括哪些专业
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国际新闻、数字出版等专业。
1、传播学
传播学专业具有鲜明特色,特别是在农业科教影视领域具有独到的优势。为了适应21世纪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本专业还设置了影视传播和传播理论与实务两个专业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兴趣选择相关专业方向深入学习。
本专业培养有宽厚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掌握传播专业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国际交流和使用现代传媒技术能力,富于创新精神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2、广播电视学
广播电视学专业培养具有广播电视新闻学基本理论和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能在广播电视新闻宣传部门,从事编辑、采访、节目主持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传播学高级专门人才。
3、编辑出版学
编辑出版学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编辑出版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能在书刊出版、新闻宣传和文化教育部门从事编辑、出版、发行的业务与管理工作以及教学科研的编辑出版学高级专门人才。
4、国际新闻
国际新闻是与新闻学共生的新闻学分支,自产生以来已经形成了一个蔚为大观的庞大系统。
本专业方向的研究范围锁定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流新闻媒体的研究;国际新闻流动和走向的研究;
以及国际新闻报道研究,研究国际新闻的报道方式,报道方法,研究各主流媒体的优势和特点,并密切关注国际新闻的最新发展的动态和趋势。
5、数字出版
数字出版专业是建立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新型应用性学科,也是当今媒体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媒体融合是平面、影像、网络等在数码技术平台上融合到一起,形成多元化交互式的新媒体传播形式。
该专业培养具有系统的现代编辑出版理论知识与技能、较为宽厚的人文与社会知识及科学知识,熟悉我国编辑出版的法规与政策,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能在网络传播、出版、宣传以及企事业单位、军队等行业与部门,从事书刊策划、编辑、发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新闻传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