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伟法学
A. 李建伟为什么带着老师独立出来啊
很简单,他原来在万国拿到的利益没有达到他自己的标准。
他是双博士,管理学和法学,好像是民法的。对自己那肯定是相当的自信了,原来在万国他怎么说也功劳不小,不过估计能分到他手里的钱不会很多。分赃不均,自然就拉人出来自盖山头了哦~他找的那些老师很多也就是名气大,实际上讲的很一般,都出来讲了好几年了,都骄傲自满的很了。不信翻翻很多老师的讲义,都几年不变了。。。。
B. 司考民法钟秀勇和李建伟谁讲的好谢谢
李建伟的民法复60讲和钟秀勇制的讲义,我买过民法60讲,也浏览过钟秀勇的三校名师讲义,个人觉得都不错,两位都是有多年辅导经验的,确实是经典之作,个别考点两个人也有一些分歧。
至于缺点是两本书都很厚,不包括法条、真题,仅仅讲义就80多万字,内容很多,适合时间多、无法律基础的人用。很多考生买的时候唯恐书不厚内容不全,买完后却没有时间看完、也没时间消化完,
学习时间不多法律基础较好的考生推荐《司法考试名师讲义》《司法考试专用讲义》《教材一本通-民法》等比较简洁的教材。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C. 李建伟的出版司考图书
1999年,在法律出版社出版《律师资格考试历届真题分类解析》,开创按照历届真题所考知识点进行主题分类框架下的分类解析先河,是为作者的第一本司考辅导书。该书后在2000年、2001年连续再版。
2001年,在紧张的博士学习科研生活之余,与法律图书知名策划人李海周、法律图书工作室宏远法泰图书中心合作,联手袁登明、郑其斌等博士,在时事出版社推出以《重点法条解读》、《常考问题研究》等为代表的“律考导航系列”图书。该系列图书在2001年初一经上市即受到广大考生的热烈肯定与信赖,在2001年8月前即多次追加印刷。《重点法条解读》的写作基础在于:司法考试组织者公布的必读法律法规的数量惊人,构成了广大考生视为畏途的复习量,但实际上可能被考及的法条不足30%,事实上已经被过往的历届试题考及的条文不及20%,作为应对考试只需要达到国定分数线即可拿证的考生而言,只需要掌握上述20%足矣,于是该书仅仅对这20%的法条进行在主题基础上的归类与内容上的详细解读。读者认为《重点法条解读》在同期的考试辅导书中独树一帜,以其崭新的视角体例和内容编排一下子把繁复杂乱的巨大量的复习对象清晰化了,砍去了近80%的复习量,而且把剩余的20%强的复习对象的内容从应试的视角进行了贴切的解读,这样就揭去了司考复习的一层薄薄的神秘面纱,使得复习应考变成了一件轻松容易的事情。在过去的若干年里,许多知识程度较好的考生仅凭这一本书就轻松的通过了司考,可谓受益者无数。彼时恰逢原定的最后一次律考取消,第一次司法考试开幕的历史机遇,30多万人的报考使得2001年下半年《重点法条解读》等“律考导航系列”图书供不应求、一时洛阳纸贵,出版社一直在2001年年底还在加印。至今,该系列图书悄然已经出版了8版,先后在时事出版社你、宇航出版社以及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2005年以后固定在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该书体例的成功,导致了很多出版社与作者的追随,至今为止以重点法条/重要法条解读/导读命名的图书竟有十几种之多。
《国家司法考试最后冲刺模拟试题》(因其版式设计有一条红色腰封,考生亲切称之“红腰带”)在2002年初出版。这本书以其精良的高仿真的试题编排受到读者的信任,出版之时恰离第一次司考开考还有2个月,热销到考前一周。至今,这本书也已经连续再版8次了。
2002年首次司考考试结束后,曾经旁听过我的考前辅导课的人民法院出版社编辑部主任、法学博士林志农女士找我协商,提出一个创意:司法考试的命题特点在于考点的综合性很强,能否将各科的知识点集群化也即以一个专题为中心系统讲述所有有关的基本法理与中国现行立法内容。我认为这是一个极有创意极其符合司考命题现实的好思路,答应她试一试写出一个样本来。后经与她的多次切磋,终于形成清晰的思路。在2002年的暑假,也是在我博士毕业之后进入博士后流动站之前的间隙里,在北京的寓所每天写作11个小时,整整29天没有下楼,写出40余万字的《国家司法考试专题讲座民法66讲》初稿。当时我的打字速度还是极慢的, 所以全部书稿都写在用过的A4纸背面,看上去很厚的一沓书稿。林主任读后予以肯定并提出一些修正意见,我用了三天时间修正后即交给出版社审稿,同时交一份复印稿给袁登明博士看能否按此创意也写出刑法的专题讲座来。登明博士果然不负所托,在紧张的博士论文写作之余三个月后也拿出刑法专题讲座的书稿来。受此鼓舞,我认为各科都是可以照此创意写出专题讲座的,于是有了李奋飞博士、郑其斌博士、段庆喜博士、王小龙博士等优秀司考辅导老师的加入,在2003年初形成了涵盖司考十四个学科的“国家司法考试专题讲座系列”书稿,在2003年4月在人民法院出版社正式出版面世,以后每年修订一版,至今已有7版。这套图书出版后所获得的巨大成功此处不再赘言。只需要指出的是,7年间尽管由于迫不得已的原因部分学科的作者几经更换,甚至良莠不齐,但所幸的是,一则民法、刑法等主要学科的作者保持了稳定,二则这套书体例编排与内容写作要求一直得到了很好的贯彻,总体质量上一直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在2006年度,我所主持的司考辅导图书的最大成果,就是组织韩友谊博士等几位一线司考专家在人民法院出版社编辑出版了《司法考试历届真题分类解读(五卷本)》。历届真题在司考复习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此处不再展开论证,但现实情况是:许多考生手中拿到的真题解析版本内容质量良莠不齐、多个版本之间无论在答案选择还是解析内容上多有冲突,读者莫衷一是,导致极大的复习混乱。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各套图书的作者学术水平的不一;作者水平的学术观点差异;作者写作认真程度的差异;由于立法变动时过境迁导致的同一道试题在考试年份与考生复习应考年份的答案差异等等。基于此,这套图书的定位是:这套图书出版后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至今已经出版了3版。这套图书从定位预期到最终的市场成功给我的最大启示是:只要你认真做事,给读者提供精良的精神食品(质量优良的有实际功用的图书),就会获得读者的抬爱与市场的回报。
在2010年,中国部门注释法学系列教材。立足于中国现行立法体系,写出一套简明易懂的、适合于以应试司法考试为代表的、真正意义上的注释法学教材。这是我多年来的一个梦想,也是众合全体同仁的一个共同愿景,同时我先入为主的想也是我先入为主的想会极大满足包括司法考试在内的所有法律考试考生复习需求的一套教材。
关于今后的司考图书发展规划,最大的一个计划就是组织众合诸位教授、博士名师写出一套(包含司考十四门学科)真正的注释法学教材。总体上,这套教材体例编排、内容取舍与叙述详略,皆以突出“应试指导”的注释法学性质以及应用性、针对性为要。内容取舍以国家司法考试部门法学的大纲内容为依据,涵盖大纲的所有制度内容,但在形式与体例编排的先后顺序上又不完全拘泥于大纲,而是非常强调迎合和尊重我国现行立法体系。比之大学本科教材,在体制编排与内容取舍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创新尝试,以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注释法学教材之定位。
D. 李建伟和钟秀勇哪个好
你好,
我是即将参加司法考试的重庆工商大学大三的学员,前几天刚上完了新起点钟秀勇老师的民法,短短的4天半,我们就完全掌握了司法考试的民法重点,轻松+愉快,感谢您 老钟!前天和昨天我们又上了杨雄老师的刑诉,哎,不解释,也许是上课风格不同吧,与你授课的爆满,杨老师的就不敢恭维了,
其实我一直很想跟您说声(借用您上课时候经常说的经典语录)“老钟感谢您,因为每一个人都值得过一种有尊严的生活,所以我会怀着一颗金子般的心,强忍着悲痛,通过司法考试,嘿嘿。“
我很怀念您给我们上民法的时光,感谢您,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像您这样的话就好了,我为能做为您的学员而感到骄傲,老钟再见了,有机会您来重庆讲座,我们一定到!!!
E. 本人与因! 李建伟的民法课上提的这个“本人与因”不怎么理解,哪位法律界大咖能指点一二
这四个字组合在一起根本不明白想表达什么意思?本人语音?你可以把你看的文章段落发过来帮你看一下。
F. 李建伟的主要论文
0、《对我国商个人立法的分析与反思》,《政法论坛》2009年第5期,独著,1.4万字。
1、《制度建构:两大法系公司检查人选人制度及其借鉴》,《法商研究》2009年第4期,第一作者,1.2万字。
2、《论公司决议可撤销的适用事由——基于司法适用立场的立法解释》,《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第8期,独著,1.3万字。
3、《论股东知情权的权利结构及其立法命题》,《暨南学报》2009年第3期,第一作者,1.1万字。
4、《股东查阅权行使机制的司法政策选择》,《法律科学》2009年第3期,独著,1.3万字。
5、《论法律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与作用定位》,《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5期,独著,1.2万字。
6、《论人格信息财产权——附着于人格要素的经济利益的定位与保护》,《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第一作者,1.0万字。
7、《公司法人格否认规则在一人公司的适用——以《公司法》第64条为中心》,《求是学刊》2009年第2期。
8、《从严格限制到有节制的宽容:规制董事关联交易的制度演进——中国的经验与实践》,《庆熙大学法学研究》(韩国法学季刊),独著,1.6万字。
9、《正确发挥司法考试对本科法学教育的导向性作用》,《中国司法》2009年第1期,第一作者,0.9万字。
10、《马明哲天价年薪事件的法律命题:公司高管薪酬市场与法律的有限干预》,《证券市场法治评论》第1卷,1.7万字,法律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11、《美国证券私募发行豁免规则的修正及其启示》,《证券市场导报》2008年第9期,第一作者,1.1万字。
12、《瑕疵出资股东的资本充实责任》,《人民司法·应用》,2008年第17期,独著,0.9万字。
13、《论有限公司强制分配股利之诉》,《法律应用》2008年第8期,第一作者,0.8万字。
14、《高管薪酬规范与法律的有限干预》,《政法论坛》2008年第3期,独著,1.4万字,《中国学术期刊》(英文)全文刊载。
15、《公司治理中法律作用的局限性及其破解》,《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年第7期,独著,1.0万字。
16、《公司决议效力瑕疵类型及其救济体系再构建——以股东大会决议可撤销为中心”,载王保树主编,《商事法论集》2008年第2卷(总第15卷),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17、《法律在公司治理中作用的一般理论及其政策意义》,《证券法苑》(创刊号),2009年9月。
18、《本科法学教育对司法考试的影响》,《人民法院报》2007年9月12日。
19、独著:《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中国发展路径与有限合伙制度》,《证券市场导报》2007年8月号。
20、独著:《分清民营企业家的犯罪与原罪》,《公司法评论》第8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5月版。
21、独著:《公司关联担保规制的制度变迁与政策选择》,载《商事法论集》第11卷,法律出版社2006年12月。
22、独著:《尊重规则,敬畏法律》,《公司法评论》第3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01。
23、独著:《论母子公司战略管理与控制机制的关系》,《山西财经大学学报》总第163期,2005,11。
24、独著:《论上市公司股东的质询权及其行驶》,《证券市场导报》总第164期,2006,03,人大书报资料中心《投资与证券》2006,06转载。
25、《有限公司制度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的立法选择》,《公司法评论》第2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09。
26、独著:《公司制度异化的消解与公司自治 ——兼论公司法规范规定性与选择性的平衡》,《法大民商经济法评论》第2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
27、独著:《论董事会的职能定位与职权配置——理论、制度设计与运行》,“中国与世界:公司法改革国际峰会”提交论文。
28、独著:《论限制公司对外担保能力及其合理性——以公司法第60条第3款为中心》,《法大民商经济法评论》第1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29、独著:《论我国独立董事职能的定位》,《法大评论》第4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版。
30、独著:《论法律在公司管理中作用的有限性》,《民商法理论与实践——祝贺赵中孚教授从教五十五周年文集》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1月,
31、独著:《论公司对外担保能力的限制及其合理性》,《证券市场导报》总第138期,2004年1月。
32、独著:《论我国独立董事产生机制的重构》,《法律科学》2004年2期。
33、合著:《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效力》,《现代法学》2004年1期。
34、独著:《论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的完善——兼及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关系》,《法学》2004年2期。
35、独著:《选择独立董事的正确人选》,《现代管理科学》2004年4期。
36、独著:《论我国公司对外担保制度的完善》,《会计之友》2004年4期。
37、独著:《影响我国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的因素研究》,《中国法律评论》2004年3期。
38、独著:《论国有独资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及其完善》,载《中国软科学》2000年第11期。
39、合著:《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法律防范机制》,载《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12月。
40、独著:《论我国一人公司立法问题》,载《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41、合著:《论民事诉讼中的诚实信用原则》,《中国律师》2001年12月。
42、独著:《德、美、英固定转售价格的法律规制》,《经济与法》2000年第2期。
43、独著:《法国标准合同制度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湖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44、独著:《公平诉讼观与诚实信用原则》,《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45、合著:《海峡两岸公司法关于公司监督的比较研究》,《台湾法研究学刊》1998年第5期。
46、合著:《论我国确认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可行性》,《中国软科学》1998,09。
47、合著:《论建立我国律师继续教育制度》,《司法研究》1998年6期。
48、合著:《裁判与规范——对司法审判基本矛盾的法哲学分析》,《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年5期。
49、独著:《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初探》,《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3期。
50、独著:《论公司在股东代位诉讼中的地位》,《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年6期。
51、合著:《解决争议条款的独立性刍议》,《现代法学》1998年3期。
52、合著,《建设工程合同中的任意第三人利益保护问题》,《法论》1998年2期。
53、独著,《民事诉讼的目的论纲——从宪法基础的角度》,《研究生时代》1999年1期。
54、独著:《〈建筑法〉对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承包形式的立法完善》,《法苑》1998年1期。
55.第一作者:《股东大会决议不成立研究》,《民商法论丛》第39卷,法律出版社2008年3月版
G. 李建伟的个人专著
1、《公司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版。
2、《公司诉讼专题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3、《公司法案例——裁判经验与法理解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4、《关联交易的法律规制》,法律出版社2007年6月版。
5、《公司制度、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4月。
6、《独立董事制度研究——从法学与管理学的双重角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7、《国有独资公司前沿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5月版。
合著/译:
1、《合同法要义与案例析解--总则》(王利明主编,21世纪法学核心课程统编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版。
2、《企业家的企业法》,合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版。
H. 李建伟的人物简介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1992—1996),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1996—1999),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学博士(1999--2002)、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2002--2004),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法学院高级访问学者(2008)。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院聘教授、硕士生导师,商法研究所副所长。
主要研究领域:合同与担保制度、公司企业法学、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制度。
I. 李建伟的介绍
李建伟,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企业管理博士,美国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大学国际金融法博士后。具有律师执业资格、证券从业资格。中国法学会会员,上海市企业管理学会会员,《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ax Law Review》国际编委。在企业管理、资本运营、经济法、金融法等方面具备多年实务经验。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六项,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多项。
J. 李建伟为什么不讲众合民法了
截止至2021年9月,李建伟并没有不讲众合民法,他依旧在组织众合诸位教授、博士名师写出一套(包含司考十四门学科)真正的注释法学教材。
在2010年,中国部门注释法学系列教材。立足于中国现行立法体系,写出一套简明易懂的、适合于以应试司法考试为代表的、真正意义上的注释法学教材。
这是李建伟多年来的一个梦想,也是众合全体同仁的一个共同愿景,同时李建伟先入为主的想也是李建伟先入为主的想会极大满足包括司法考试在内的所有法律考试考生复习需求的一套教材。
学习及工作经历
1996—2002年,师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王利明教授研习民商法,其间参与公司法、物权法的修订论证工作。
2002—2004年,师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著名管理学家邓荣霖教授,开展公司治理专题研究。
1998年9月——1999年9月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从事公司法务工作。
2002年9月—2004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担任研究生教学工作。
2004年9月——,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担任民法、商法、公司与证券法的本科生与研究生教学。
2008年9月—2009年2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法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2013年04月—2014年03月,日本青山学院大学,法科大学院客座教授。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李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