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名词
1. “道德”作为名词用英语说是用“moral”还是用
moral 和 morality 都可以作名词用,表示"道德",但具体用时,略有差异。moral 含有与性关系版相关的道德。如:权Young people these days have no morals. 这个no morals ( 没道德)指的是在性的问题上比较开放。再如:a woman of loose morals ( 一个放荡女)。
而morality ( 道德)就不含这种意思,而且还含有一种美德的意思。如:They saw the morality of equal pay.
当然,moral 还可以作形容词,但morality只能是名词。
2. 道德的名词名句
行不果 ————墨子
民无信不立 ————孔子
没有诚实哪来尊严 ————西塞罗
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 ————富兰克林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失信就是失败 ————左拉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 ————拉罗什富科
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才是长久之策 ————约翰·雷
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不再摇摆不定,天平立即稳稳地倾向一端。
诚信是一轮朗耀的明月,惟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
诚信是一道山巅的流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假,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 ————大仲马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 ————莎士比亚
隐瞒真实,就是骗自己。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坦诚是最明智的策略。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言而有信。
金口玉言。
君子说话,一言为定。
我要求别人诚实,我自己就得诚实。
两心不可以得一人,一心可得百人。 ————《淮南子·缪称训》
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 ————乔叟
实话可能令人伤心,但胜过谎言 ————瓦·阿扎耶夫
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 ————罗素
金钱比起一分纯洁的良心来,有算得了什么呢? ————哈代
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莎士比亚
真诚与朴实是天才的宝贵品质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法治长城始于一砖一石,诚信文明凝聚一点一滴。
今天付出诚意,明天收获信誉。
出局才懂诚信重,进‘宫'方恨知法晚。
播种诚信,你收获的就不仅仅是朋友的信任,还有可以信任的朋友。
诚信是在衡量自我得失时失去的。
诚信缺失乃人性之莫大悲哀,共铸诚信不妨从小事做起;法治健全是国家的坚实基础,推进法治务必要领导带头。
诚信是社会的支撑点,法治是社会的生命灯。
诚信是你的存款,信用是你的抵押,名誉是你的帐号,承诺是你的支票,假如失去了诚信 ,你将是一无所有。
立身须以诚为本, 治国必以法为基。
诚信以心为上, 法治以公为魂。
诚取天地正气问人间暖凉,法引规矩方圆律世间万象。
诚信在心,法治在行。
不讲诚信者必被社会所弃, 以身试法者必受国法严惩。
诚信凝聚力量,法治诞生希望。
诚信法治两手抓,共铸辉煌齐万家。
诚信是立身之本,法治乃安国之源。
诚信,人生最珍贵的无形资产; 法治,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
扬诚信风帆同度文明人生,树法制大旗共展和谐社会。
赏罚分明, 市场经济讲诚信假一罚十; 宽严适度,法制社会护稳定惩教结合 。
诚信是社会的通行证,法治是国家的座右铭。
诚信是现代文明的晴雨表。
诚信与高尚同行;法治与正义相伴。
诚信有法治保障才有号召力,法治有诚信支持才有生命力。
树诚信风尚,铸法治长城。
谎言浇不开诚信之花,虚伪结不出幸福之果。
行必诚,言必信;法必依,治必严。
无信则人危,无法则国乱。
你诚信我诚信人人有威信 ,讲法治护法治个个能自治。
诚信要靠法律维系,法律要靠诚信遵守。
社会是由诚信与法律组成的双轮车。
送东送西送出良心与理智,诚实诚信成就道德与文明。
信是为人之道, 法是强国之本。
心连心共筑诚信长城 ,手牵手齐建法制社会。
守法律己时时尽心报国,诚信待人处处竭力为民。
以诚待人,人人敬;以信办事,事事成。
诚信处世世界大,奸诈为人人格低。
没有诚信的坚强基石,法制便犹如是建在沙土上的高层建筑。
诚实是智慧之书的第一章。
个个互信,人人守法。
诚信走遍天下,法治和谐人间。
经常用诚信的尺子丈量自己,坚持以诚信的言行对待别人。
诚存人自乐,法正民自安。
法治与安定同在,诚信与文明共存。
手牵手,与法治同行;心连心,将诚信同铸。
倡导法治, 法治执根于社会;谋求诚信,诚信融汇于民心。
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助推器和安全阀。
立警为公执法为民长霞精神耀神州,与时俱进诚信俱佳玉儒形象映中华。
做人要诚信,做事要守法。
用诚信美化心灵,用法治规范社会。
法纪为天平,岂容人情充筹码;诚信作准绳,不许利欲乱曲直。
经营有法有道,交往以信以诚 。
生命因诚信而美丽,生活因守法而精彩。
诚信不能只挂在嘴上,法律不能只写在纸上。
铸诚信,万事兴;严法治,国必强。
人人参与,共铸诚信;个个努力,推进法治。
以诚取信心灵美,依法循规事业兴。
做诚信之人, 铸法治之国。
虚假呈一时之得,诚信享一世之裕。
做人以诚信为本, 治市以法律为基。
诚信提升城市品位,法治推动文明进步。
欺诈只能得逞一时,诚信才能受益一生。
信达于诚,方能勤政。法精于治,方能谐民。
诚信缔造和谐社会,法治铸就平安生活。
人生百年以诚为贵,国家兴旺依法则灵。
诚信三冬暖,失信三伏寒 。
诚信展现人格魅力,法治推进社会文明。
诚信与责任同在,法治与发展共存 。
手拉手共铸诚信,心连心推进法制。
吹响诚信号角,高举法治大旗。
诚信是面镜子,时刻照射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做人讲诚则灵,治国依法则兴。
诚信交得天下友,法治换得万家安。
法治造就和谐社会,诚信成就积极人生。
人无信不立, 国无法不安。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崇尚诚信,华夏春风暖;推行法治,神州正气扬。
诚信不可无,贪念不可有;做人莫忘法,做事莫违法。
守信万里还嫌近,无信一寸步难行。
诚信塑人,法治兴邦。
切勿丢掉诚信,当你回过头再去捡它的时候,它已失去了原有的色彩!
谁如果失去了金钱,他只是失去了他能再次得到的东西,要是谁失去了诚信,他就会失去了他再也不会得到的东西。
1、 诚信是人最美丽的外套,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
2、 诚信是你价格不菲的鞋子,踏遍千山万水,质量也应永恒不变。
3、 诚信像一面镜子,一旦打破,你的人格就会出现裂痕。
4、 诚信是道路,随着开拓者的脚步延伸;诚信是智慧,随着博学者的求索积累;诚信是成功,随着奋进者的拼搏临近;诚信是财富的种子,只要你诚心种下,就能找到打开金库的钥匙。
5、 诚信是做人之根本,立业之基。
6、 创起诚信校园,树起诚信学风,成为诚信学子。
7、 诚信为本,学做真人。
8、 诚信为荣,失信可耻。
诚信格言摘录
1、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孔子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
3、言必信,行必果。 ——子路
这个是吗?是诚信(道德)
3. 道德是什么
道德”这个词我们都很熟悉,每个人也都愿意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你要说某个人没有“道德”,他肯定会跟你急。并且每个人都觉得“道德” 在自己这边,没“道德”的全是别人,所以大家都喜欢用自己定的“道德标准”评判别人,现在的名词叫“道德绑架”,那究竟什么是“道德”呢?下面简单聊一下个人看法。
最早“道德”这两个字其实是分开的,“道”到“道”,“德”是“德”。
“道”指的是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大自然的次序关系,这个很容易理解,春种秋收,这就是道;苹果熟了自然落地,也是道;白天太阳升起,晚上月亮出来,这也是道。
“德”者“得”也,既然明白了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那就要随顺大自然的规律,按照自然规律去做人做事,这就叫做德,比如父母慈爱儿女,这就叫德;儿女孝顺父母,也叫德;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也是德。
“道德”这两个字最早连起来用,见于荀子著的《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从此人们就一直沿用下来,什么意思呢?那就是做人做事应该遵循自然规律,道德代表了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用以衡量人们行为是否正当合理,与法律相辅相成,共同起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但我们现在社会,道德的观念已经很模糊了,所以大家总觉得“道德”这个词很空洞,很虚,没什么固定标准,其实就是因为我们传统文化教育缺失太严重了。道德其实是有标准的,但你首先得了解这个“道”,不懂得“道”,当然就不知道什么是标准了。
道德一般是建立在宗教信仰的基础上的,没有信仰为基础的道德,是很脆弱的,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不堪一击。比如,孝顺父母这一条,就是随顺人的本性,就是道德,无论儒释道哪家,首先都是讲孝道,孝道是做人做事的基础;你孝顺父母,就是道德;不孝顺父母,就是违背道德。现在很多人不相信道德,就是因为缺乏信仰,缺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才迷惑茫然、浮躁不安。
我们平日经常说的“良心”,也是一种道德,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本性其实都是善的,所以我们做善事的时候,就会感觉很舒服,很喜悦,就是因为顺应了我们的自然本性:做恶事的时候,就会感到不安,做贼心虚,就是因为违背了我们的本性,这叫不道德。
4. 求“道德”的名词解释
【词语】:道德
【注来音】:自dào dé
【释义】: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的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贯串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社会公德、婚姻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等。它通过确立一定的善恶标准和行为准则,来约束人们的相互关系和个人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并与法一起对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起保障作用。有时专指道德品质或道德行为。
5. “道德”的定义是什么
道德,是由思想行为所表现的,有一定标准的,社会、风俗,习惯。美德,美就是美的事物;德,古称之为得;合起来解释就是,美的事物可以吸引和得到社会中的一切。丑德不称其为德,所以,道德仅仅是一种表现形式,属于中性。
(5)道德的名词扩展阅读
在历史和生活里,迫于道德压力而“自杀”者并不少见。道德虽不是生活必需品,可它对人的修养和身心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文明的人类是靠道德的建立来作保障的。道德的传承也同样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劳动和创造,以致分门别类地产生各自的要求和水准。——选自叶千华《心灵夜语》第348页“浅说道德法律爱情”。
“道德”离开了人类的群体性“公共”活动,也就不成其为“道德”。 “道德”是针对“人类整体”而言的; “道德”是针对各个国家和民族而言的;“道德”是针对各个国家内部的政府、政党、行业、企业、家庭等各层级组织和其人民等的“人群集聚体”而言的。
耿阁认为:“若能较为全方位系统的彻悟老子的思想理论的话其结论大慨(这里只能用“大概”一词)就是这样的,即:“说到永恒的这个“道”它常常是以与同时无间的德无间结合的方式表现为“有大行大为”的这个大德的道德之功能的同时而既所本然又所必然的所能达到的无所不能为无所不可为的那种地步或之境界的。”
这一句话的意思说的是:“道”和“德”之间的关系的问题。”“道”和“德”之间是一体的。“道”和“德”之间是不可分割的。“道”和“德”之间是整体无间的。无道是无德的。有道是有德的。无德是无道的。有德是有道的。“道”和“德”之间是“无间整体”“整体无间”之一体的。
6. 道德认识名词解释
道德认识 [ dào dé rèn shi ]
释义
对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以及处理这种关系的
原则和规范的认识。 查看网络
7. 名词解释道德观念
道德观念(moral idea),道德的主观方面。反映历史上变化着和发展着的道德关系,即人们在道德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关系以及如何处理这些关系的行为准则。与一般的反映不同。它包含特殊的道德论证,反映的并不只是行为的本身,而是包含着行为的品格和价值。其形成不仅意味着人们要了解社会上公认的道德行为准则是什么,而且更意味着人们对它们的承认,即切实体会到它们的正确性,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需要,从而才能用来评价别人和自己的行为。它使人们的道德行为变成了真正的自觉行为,保证了人们在是非、善恶之间能够进行正确的选择。
8. 名词解释:什么叫道德
就是用于约束人民行为规范的无形法律,靠舆论来约束。
9. 道德 名词解释
道德
[ dào dé ]
社会意识形态之 一。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个人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主要通过教育和社会 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传统而发生作用。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 之服务。
10. 道德的名词解释
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