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吴建中
㈠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兼职教授
·王正发 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司司长
·叶峰 最高人民检察院外事局局长
·刘海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前任所长
·吴汉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
·吴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政策研究室前任主任
·张智辉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所长
·沈仁干国家版权局副局长
·陈明华西北政法大学前校长
·贾 宇 西北政法大学校长
·郎胜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刑法室主任
·胡云腾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
·郭明瑞 烟台大学校长
·顾肖荣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
·敬大力 最高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厅厅长
·甄贞 北京市检察院副检察长
·鲍遂献 公安部办公厅副主任
·谭世贵海南大学校长
·姜 伟黑龙江省检察院检察长
·石泰峰中央党校副校长
·王胜明全国人大法工委民法室主任
·杨桢 台湾东吴大学法学院前院长
·陈兴良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被聘为我院客座教授、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客座研究员
·张明楷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被聘为我院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曲新久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院长、教授
被聘为我院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陈子平 台湾东吴大学教授
被聘为我院客座教授
·虞平 美国纽约大学法学院教授
被聘为我院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水林彪 日本法律史学会代表理事(会长)、一桥大学法学院法学研究科教授
被聘为我院法律文化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罗克辛 德国慕尼黑大学教授
被聘为我院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巴瑞瑞德 教授
被聘为我院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格莱亭格尔 德国PAVIS专利代理协会董事会主席
被聘为我院客座教授
㈡ 请问一下中国现在法学界的权威和领军人都有那些
中国著名法学家大全——《当代中国法学名家》
法学理论
张文显 朱苏力 贺卫方 葛洪义 舒国滢 沈宗灵 孙笑侠 卓泽渊 李步云 刘作翔 付子堂 孙国华 信春鹰 郭道晖 郝铁川 吕世伦 石泰峰 王晨光 朱景文 李林 李龙 刘瀚 谢晖
法律史
曾宪义 张晋藩 武树臣 何勤华 陈盛清 范忠信 邱远猷 吴建璠 杨一凡 杨永华 俞荣根 韩延龙 怀效锋 霍存福 刘海年 倪正茂 高恒 蒲坚 朱勇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周叶中 许崇德 韩大元 胡建淼 胡锦光 江必新 姜明安 罗豪才 马怀德 陈云生 方世荣 张庆福 张树义 莫纪宏 浦增元 童之伟 王名扬 王叔文 吴家麟 肖蔚云 杨海坤 袁曙宏 张光博 朱维究
刑法学
高铭暄 马克昌 赵秉志 张明楷 陈明华 陈兴良 曹子丹 储槐植 顾肖荣 何秉松 梁华仁 罗大华 欧阳涛 曲新久 阮齐林 苏惠渔 康树华 张智辉 周道鸾 卢建平 王作富 何鹏 姜伟 孙谦
民商法学
江平 梁慧星 吴汉东 王利明 孙宪忠 王卫国 赵旭东 郑成思 魏振瀛 崔建远 刘春田 刘凯湘 石少侠 司玉琢 覃有土 顾功耘 郭明瑞 龙翼飞 吴焕宁 夏吟兰 徐学鹿 杨大文 杨立新 杨振山 马俊驹 沈四宝 巫昌祯 关怀 范健 尹田
诉讼法学
江伟 陈光中 徐静村 樊崇义 龙宗智 陈瑞华 陈卫东 卞建林 陈桂明 顾培东 景汉朝 刘家兴 沈达明 宋英辉 谭世贵 汤维建 田平安 汪建成 王国枢 王亚新 杨荣馨 张卫平 周国均 左卫民 谭兵 李浩 常怡 严端 崔敏
经济法学
杨紫烜 李昌麒 刘隆亨 刘文华 漆多俊 邵建东 史际春 徐杰 张守文 种明钊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吕忠梅
国际法学
韩德培 曾令良 梁西 余劲松 陈安 董立坤 龚韧刃 黄进 李双元 刘楠来 饶戈平 芮沐 张乃根 周忠海
军事法学
丛文胜 顾德欣 李昂 图们 张建田
世纪之交的中国法学家流派
(一)红派 所谓红派法学家,就是学术上走红,学术理论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政治上得到宽容,三十来岁就能当上博导的一批法学家。主要代表人物有中国人民大学的王利明、赵秉志、陈兴良,北京大学的武树臣,武汉大学的黄进,等等。
(二)黄派 所谓黄派法学家,就是能将法学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极有价值的改革建议,从而有力推动中国的政治、经济以及司法体制改革的的法学家。他们善于联系实际,善于运用法学原理进行现实批判,关注民生,力主改革。他们不仅著述丰富,而且分量沉重。在他们的代表作中,往往以黄金般的语言来表达他们的主要观点和主要主张。主要代表人物有:中国政法大学的江平,《中国法学》杂志社的郭道晖,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梁慧星,等等。
(三)紫派 所谓紫派法学家,是指那些比红派法学家更多一层红色的法学家。
紫派法学家的特点是,参与改革但不首倡改革,对已有的改革措施和改革理论常从较正统的角度进行解释、论证和宣传。在他们身上往往环绕着一层紫色光环。他们在政治上颇受重视,经常参与重要法律的起草;他们在学术上也很有地位,大多有博导、会长、理事长等等的学术职务,全国性的教材也常常由他们主持编写。 紫派法学家的另一个特点是,他们对于别人(尤其是青年人)的探索常持批评态度,而他们的批评往往又是以政治批评为主,以学术批评为辅。一九九六年的所谓“晓南风波”正是这一特点的重要表现。② 最有代表性的紫派法学家是张光博。 张光博是大连海事大学经济法律学院教授,主攻宪法学和法理学。
(四)灰派(经院派) 所谓灰派法学家,是指那些埋头于学术研究,不太关心现实生活,较少进行现实批判,不提具体改革建议的法学家。他们在法学界很出名,但在法学界之外的知名度明显不如黄派和彩派,甚至也不如蓝派和绿派。 灰派法学家学术功底深厚,著述甚丰。他们虽然回避现实政治问题,但他们的学术成果往往成为红派人物和黄派人物的学术依据。 北京大学的龚祥瑞早在八十年代初出版的《比较宪法和行政法》一书中,就认真地论述过法治和法制的区别,但由于他没有联系中国的实际进行现实批判,所以就没有产生多大影响。灰派与黄派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此。 灰派法学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北京大学的龚祥瑞,张国华,沈宗灵,赵震江,姜明安,等等。
(五)蓝派 所谓蓝派法学家是指那些竭力主张充分开放、充分借鉴和移植西方法律和西方法学的法学家。走向蓝天和大海是蓝派的基本特点。
蓝派法学家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思想活跃,思路开阔。他们倾心于中西法律文化的比较研究,对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有深刻的揭示和批判。他们大多出生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与红派法学家是同龄人。与红派不同的是,他们一般不考虑在学术界的社会地位问题,不重视博士、博导等头衔。与红派相同的是,他们一般也不进行太多的现实批判。
蓝派法学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南京大学的张中秋,苏州大学的周永坤,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梁治平,等等。 张中秋的代表作有《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法律与经济——传统中国经济的法律分析》,等等。梁治平的代表作有《新波斯人信札》,《法辨》,《法律的文化解释》,等等。
(六)彩派 彩派法学家是指那些同时具有多种色彩的法学家。 彩派法学家的代表人物有:南京师范大学的公丕祥,吉林大学的张文显,南京大学的范建,华东政法学院的曹建明,苏州大学的杨海坤,杭州大学的胡建淼,中共中央党校的石泰峰,等等。彩派法学家不仅学术成果丰富,而且学术组织能力十分突出,社会交往面十分宽广。他们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对所有的学派皆能宽容,也为所有的学派所宽容。因此,他们总是五彩缤纷的。在他们身上,黑派可以看到黑,红派可以看到红,紫派可以看到紫,蓝派可以看到蓝,灰派可以看到灰,黄派可以看到黄,白派可以看到白,雾派可以看到雾,绿派可以看到绿。 彩派与红派大体上也是同龄人,学术地位略次于红派,政治地位却强于红派,大多兼任高等院校的行政领导职务,不是校长,就是院长,至少也是个副院长什么的。
(七)黑派 黑派是指那些被认为是主张全盘西化,在法学界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在政治上犯过严重错误的法学家。近年来,他们很少发表论文或出版论著。主要代表人物有群众出版社的于浩成,北京大学的袁红兵,中国政法大学的陈小平,等等。
(八)白派 法学界的白派人物的主要特点有二:其一是头脑一片空白,在他们的著作和文章中,以及在他们的课堂上,没有任何属于他们自己的观点和理论,更没有改革或不改革的意见和主张;其二是以**为主要目的,白花花的银子不赚白不赚,赚了不白赚,学术、学位、职称等等,无非是**的手段而已。 但平心而论,白派法学家在普及法律知识方面还是有一定贡献的。
(九)雾派(变色派) 所谓变色派,就是无一定色彩,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变化的法学家流派。该派就象水蒸汽一样,一会儿灰色,一会儿白色,一会儿黑色,一会儿蓝色,一会儿发红光,一会儿五彩缤纷,什么时髦他们就变成什么。他们和彩派的区别是,彩派在任何时候都是五彩缤纷的,雾派只在极少的时候才是多彩的。雾派除了在不同的时候制造不同的声势以外,对法学研究和改革事业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理论贡献。 雾派和白派在外表上有些相似,但始终有实质性区别。白派的目的是经济,雾派的目的在于政治。
(十)绿派 绿派,也可以叫做草派。该派法学家就象绿草一样,一方面生机盎然,另一方面不引人注目,不被法学界重视。主要代表人物有中山大学的刘星(一正),江苏省行政学院的刘大生,等等。
草派的特点是,对古今中外的各种法律制度和法学理论一律采取超越的态度,不屑于参加各种“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的讨论和争论。
他们在学术上的追求是:哪里有荒漠,就向哪里挺进;哪里有废墟,就在哪里扎根。他们的文章在政治上不受器重,但也不受批判;在法学界很受冷遇,被认为无足轻重。中国权威的法学刊物从来不发表他们的文章。
㈢ 我国著名的法学家都有谁
法学理论
张文显 朱苏力 贺卫方 葛洪义 舒国滢 沈宗灵 孙笑侠 卓泽渊 李步云 刘作翔 付子堂 孙国华 信春鹰 郭道晖 郝铁川 吕世伦 石泰峰 王晨光 朱景文 李林 李龙 刘瀚 谢晖
法律史
曾宪义 张晋藩 武树臣 何勤华 陈盛清 范忠信 邱远猷 吴建璠 杨一凡 杨永华 俞荣根 韩延龙 怀效锋 霍存福 刘海年 倪正茂 高恒 蒲坚 朱勇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周叶中 许崇德 韩大元 胡建淼 胡锦光 江必新 姜明安 罗豪才 马怀德 陈云生 方世荣 张庆福 张树义 莫纪宏 浦增元 童之伟 王名扬 王叔文 吴家麟 肖蔚云 杨海坤 袁曙宏 张光博 朱维究
刑法学
高铭暄 马克昌 赵秉志 张明楷 陈明华 陈兴良 曹子丹 储槐植 顾肖荣 何秉松 梁华仁 罗大华 欧阳涛 曲新久 阮齐林 苏惠渔 康树华 张智辉 周道鸾 卢建平 王作富 何鹏 姜伟 孙谦
民商法学
江平 梁慧星 吴汉东 王利明 孙宪忠 王卫国 赵旭东 郑成思 魏振瀛 崔建远 刘春田 刘凯湘 石少侠 司玉琢 覃有土 顾功耘 郭明瑞 龙翼飞 吴焕宁 夏吟兰 徐学鹿 杨大文 杨立新 杨振山 马俊驹 沈四宝 巫昌祯 关怀 范健 尹田
诉讼法学
江伟 陈光中 徐静村 樊崇义 龙宗智 陈瑞华 陈卫东 卞建林 陈桂明 顾培东 景汉朝 刘家兴 沈达明 宋英辉 谭世贵 汤维建 田平安 汪建成 王国枢 王亚新 杨荣馨 张卫平 周国均 左卫民 谭兵 李浩 常怡 严端 崔敏
经济法学
杨紫烜 李昌麒 刘隆亨 刘文华 漆多俊 邵建东 史际春 徐杰 张守文 种明钊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吕忠梅 国际法学 韩德培 曾令良 梁西 余劲松 陈安 董立坤 龚韧刃 黄进 李双元 刘楠来 饶戈平 芮沐 张乃根 周忠海
军事法学
丛文胜 顾德欣 李昂 图们 张建田
㈣ 东南大学法学院的知名校友
女,1921年出生,湖北省应城县人。1938年在汉口参加全国第一届大学入学联考,为国立中央大学法学院法律系录取。然后偕王作荣转辗跋涉山川而至重庆于1939年报到入学,1943年毕业获法学学士后,旋即通过司法官高等考试。在此后的38年中她长期从事司法工作,从担任地方法院的推事起直至升迁至台湾的大法官 。
范馨香20多岁时起,先后担任过四川长寿、江苏镇江、桂林的地方法院及广西高等法院的推事。1949年去台湾后曾担任台湾高等法院民事庭庭长,台湾最高法院庭长。1972年以曾任最高法院推事10年以上而成绩卓著的资格,出任台湾司法院的大法官并连任三届,从事统一解释法令等工作,成为台湾最资深的大法官。
范馨香以能终身从事司法工作为荣,有丰富的司法实际经验,她务求判决公允,并严格遵守司法独立之精神,不受外界干扰。她常说:法官必须能拒绝一切外界物质的诱惑与人事的纠缠。如果我有什么座右铭的话,那便是我希望这个世界因我的到来变得更为美好,而非变得更为丑恶。
自1956年起她曾兼任台湾的东吴大学教授,并一度兼任台湾的政治大学教授,讲授商事法、民权、物权等课程。并曾多次赴日本、德国及非洲各国考察司法业务及参加国际妇女法学会议。
王作荣与范馨香从被中大录取即结伴赴重庆入学,四载同窗结下的不解之缘,1944年结婚后,伉俪情笃,合撰有《鲽情深》一书。
范馨香于1987年病逝台北市。90年代其夫婿王作荣以其伉俪名义在东南大学设立了奖学金。 著名法学家,法学教育家。1911年2月生于江苏如皋。193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39年考取中英庚款出国研究,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研究国际私法,获硕士学位。1942年转入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继续研究国际私法、国际公法、法理学等。
1945年,受时任武汉大学校长的著名国际法学家周鲠生之聘,回国任武大法律系教授兼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他在武汉大学历任校务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副教务长、法律系主任、国际法研究所所长、环境法研究所所长,还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评议组第一、二届成员、第三届特约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法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国务院经济法规研究中心顾问、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会长、中国环境资源法学会会长、中国国际法学会名誉会长、国际自然资源保护同盟理事、环境政策与环境法研究中心理事等。
早在哈佛大学求学期间,韩德培就撰写了颇有影响的评价庞德的社会法学派学说和凯尔森的纯粹法学派学说的文章,回国后,在40年代针对当时黑暗的社会,韩培德在当时著名的《观察》杂志上发表了我们所需要的法治一文,提出我们所需要的法治应该是建立在民主政治上的法治。解放后,韩培德将俄文《苏联的法院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法院》一书翻译出版,并发表了《要为法学上的争鸣创造条件》等论文,这些著作对于新中国的法制建设和法学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1957年,韩培德蒙受不白之冤,被错划为右派分子离开法学领域
达20年之久。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韩德培才重新回到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阵地,更加关注我国的法制建设。1980年赴荷兰参加了国际法律科学大会,在会上宣读了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论文,向外国学者们介绍中国政府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法学发展方面所作的努力及取得的成绩,增进了国外对我们推行改革开放后的法制发展的了解。随后,他与几位学者合作完成的《关于终止若干合同所涉及的一些法律问题》的咨询报告,使国家避免了重大的经济损失。韩德培还发表了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等论文,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韩德培被公认为是新中国国际私法的一代宗师。80年代,他主持编写了高等院校统编教材《国际私法》,并获国家级优秀教材奖和第一届全国优秀图书提名奖;1999年他主编的《国际私法新论》创立了现代国际私法学新体系;之后又发表了应该重视冲突法的研究国际私法的最近发展趋势等论文,颇受学者关注。1993年他在市场经济的建立与中国国际私法的立法重构一文中,提出了重构我国国际私法的基本思路。他对《示范法》的起草、定稿、译本等事项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韩德培还在环境法学教育和研究方面贡献甚多。他主编了我国环境法领域最早的较为全面系统的教材《环境保护法教程》,是我国迄今为止的唯一的全国高等院校环境法通用教材,1990年他又主编了《中国环境法的理论与实践》,该书被誉为开拓性的理论著作,为此1998年他荣获了地球奖。1999年,他被推选为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首任会长。
韩德培是一位诲人不倦的法学教育家,可谓桃李满天下,武汉大学法学院能成为当今全国最著名的法学院之一,尤其是已成为全国性国际法及环境法的重点基地,韩德培功不可没。韩德培是武汉大学法学院的一面旗帜,也是中国法学界的一面旗帜。 韩忠谟,字筱初。1905年7月28日生。籍贯江苏泰县。1934年夏,考入国立中央大学法律学系。受课之余,孜孜于法学暨刑法原理之钻研写作,且以为终身志业。
四十三年,国立台湾大学延聘为法学院法律学系副教授,而教授,继兼系主任,并历任训导长、法学院院长、教务长。任系主任时,广揽名师宿儒,增辟课程,充实图书设备,使法律系规模大具。
六十四年,出长铨叙部,持衡以清允见称。六十六年,出任司法院副院长。凡铨审及职系之厘订,审检分隶制度之推行,躬亲擘划,奠立法治宏规。七十年,应聘为台大名誉教授。七十一年,时人有以「异议分子多出自台大法律系,而其皆为韩忠谟学生,韩氏主持该系及法学院多年,思想必有问题」,毁之,因而忠谟未获出任台大校长,愤而辞职。
七十二年,中央研究院院长钱思亮以总干事一席相邀,力辞不获,而中研院直隶总统府,忠谟时任国策顾问多年,视同借调,当局仅允以代总干事名义,相助为理,六月,钱院长自美返国,旋卧病辞世,暂代院务半年。七十九年初,中研院组织法奉核准修正,新置副院长忠谟膺聘为首任代副院长,院长吴大猷先生深资倚重,并获充分授权主持院内一切事宜,积极进行组织法修法工作,使其适合及将来之需要,自起草至定稿,费时经年,经立法院通过,总统公布实施。继据之以修订各研究所组以规程暨相关子法,开展国家学术研究规模。
七十九年十月,忠谟街行受伤骨折,入院疗治,旋告痊愈,而自觉体衰,乃辞职,以读书自娱。又增润旧着刑法原理,重新刊行问世。八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忽感不适,入台大医院疗治,以肠癌宿疾复发,终至心脏衰竭。八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逝世,终年七十九岁。十月四日,总统明令褒扬。
㈤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研究生院 法学
■法律硕士(法学)(35人)
辛 昕 严天何 乔宇娟 陈 曦 张 政 赵 耿 夏 沨 田竹青
田 宇 景月版丽 李 庆 李 钊 王贤则 王 茜权 李灵雁 谢运莉
齐红丽 仇慧奇 董琳琳 张 扬 魏 鑫 方 畅 杨会娜 牛 颖
丛钰玲 黄煌星 李东阳 李晓佳 杨 桢 黄靖文 肖惠娜 刘 洋
邹 婷 杨 丹 柳曼妮
■法律硕士(非法学)(44人)
王 辉 王梦珠 刘子源 王雪儿 肖志威 王 爽 孙海琳 吴丽君
郭姗姗 张 伟 金 东 徐 文 徐来花 石 琳 陈 思 彭 军
吴喜圆 杨 莹 石庆山 张金泽 方艳婷 肖 晖 廖振刚 黄炎娇
潘 熙 叶 冰 吴 小 黄盛阳 栾存柱 刘 邢 赵双龙 陈安东
张家亮 汪玫瑰 王 冰 陈嘉玲 袁 博 陈远飞 郭小晶 洪 枫
柏彬彬 陈 鹏 刘尚华 黄 娜
这是复试名单,刚刚公布!
㈥ 山东大学吴健中教授法学院
吴建中
男,1966年5月出生,河北石家庄人。
讲师,山东大学法学院工会主席。
1988年 山东大学法律系本科毕业
1991 年获中国政法大学院法学硕士学位
研究领域 公司法 经济法
㈦ 法律中“应当”和“必须”的区别
与汉字的意思一致,即有以下的区别:
一、解释的区别
应当有三种解释
1、应该。
《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君病根深,应当剖破腹。”《百喻经·斫树取果喻》:“心生愿乐,欲得果食,应当持戒,修诸功德。” 宋梅尧臣《雷秘校入阙拟官时将登舟过辇下》诗:“闻道求为县,应当学种花。”
《再生缘》第四五回:“接口便称言得是,至亲同往正应当。” 冰心《三年》:“你是个得胜者,应当有得胜者的同情与宽大!
2、谓应事得当。
《淮南子·原道训》:“故得道者志弱而事强,心虚而应当。”
3、承当。
《元典章·户部十·不得打量汉军地土》:“其四顷田地,只养自家老小,犹不能赡,岂能应当如此重役。” 明 邵璨 《香囊记·起程》:“自古道远亲不如近邻。老娘忝为邻居,衣食稍为赢馀,日后倘有欠缺,都是老娘应当。
必须有俩种解释
1、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
2、加强命令语气。(‘必须’的否定是‘无须’、‘不须’或‘不必’。)
二、法律意义上的区别
应当用于法律条文用语时,带有必须的意思。但意思较浅。而必须意思强烈。
三、出处的区别
应当出自《水浒传》。
而必须三种含义的出处为
1、作一定需要,不可缺少意思时。
《东观汉记·冯衍传》:“将军所仗,必须良材。”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桑柘》:“春采者必须长梯高机,数人一树,还条复枝,务令净尽。”
清李渔《闲情偶寄·种植·木芙蓉》:“然水芙蓉必须池沼,‘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者,不可数得。”
2、作定要。表示事理和情理上的必要时。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后聚》:“ 河 北鄙於侧出不预人流,是以必须重娶。”
唐杜甫《覃山人隐居》诗:“予见乱离不得已,子知出处必须经。”
《西游记》第六回:“小圣来此,必须与他斗个变化。”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
3、作必定。表示判断或推论的确凿或必然时。
宋苏轼《相度准备赈济第一状》:“又本州须籴常平米二十馀万石,诸州亦各收买,似此争籴,必须踊贵。”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一》:“ 曾 曰:‘所至有捕盗者。从人单露,必须易败。’”
《水浒传》第十八回:“不知那六个是甚么人,必须也不是善良君子。”
㈧ 南京大学法学院 哪些教授
教授
宋晓 肖泽晟 方小敏 狄小华 范健 胡晓红 金俭 李友根 邱鹭风 邵建东 孙国祥回 王钧 王太高 吴建斌答 肖冰 徐棣枫 杨春福 叶金强 张淳 张仁善 赵娟 周安平 税兵 吴英姿 严仁群
副教授
邹立君 蔡琳 熊静波 张淼 岳卫 彭岳 吕炳斌 艾佳慧 汪萍 单锋 吴卫星 田芳 胡敏洁 张燕玲 张春海 秦宗文 杨辉忠 张理 黄秀梅 周长征 曾洋 解亘 李斌 何鹰 孙雯 张复友 李华 齐晓琨
㈨ 上海大学法学院的学校领导
单位 院长/主任 书记 副院长/副主任 副书记 复旦大学分校
政治系、政法系 王文升(1978-1982) 崔玉华(1978-1982) 徐逸仁(1978-1982) 复旦大学分校
法律系 徐逸仁(1982-1985) 陈有生(1982-1984,代) 陈汉生(1982-1985) 石峰(1982-1985) 邹瑞安(1984-1985,代) 邱国梁(1982-1985) 上海大学文学院
法律系 徐逸仁(1985-1986) 邹瑞安(1985-1986,代) 陈汉生(1985-1990) 石峰(1985-1986) 庄金锋(1987-1990) 虎世和(1987-1990) 陈大钢(1985-1986) 郑仲炎(1986-1990) 徐逸仁(1990-1993) 陈汉生(1990-1993) 邱国梁(1987-1990) 葛建华(1990-1993) 倪才龙(1990-1993) 翟建(1990-1993) 郑仲炎(1990-1993) 上海大学文学院
涉外经济法系 陈汉生(1993-1997) 石峰(1993-1998) 倪才龙(1993-1996) 李秀蓉(1993-1997) 陈剑平(1997-1998) 郑仲炎(1993-1994) 包远寒(1997-1998) 徐静琳(1993-1998) 陆建承(1996-1998) 包远寒(1996-1998) 上海大学
知识产权学院 方明伦(1994-2002) 程璞(1994-2002) 许瀛涛(1994-2002) 石峰(1998-2005) 陶鑫良(1994-2002,常务副院长) 张力央(2002-2005) 程璞(1994-2002) 周雅薇(1998-2002) 陶鑫良(2002-2005) 陈剑平(1998-2003) 王沁(2002-2005) 单晓光(2000-2003) 姚锷(2003-2005) 上海大学
法学院 王卫国(2005-2006) 张力央(2005-2008) 禄正平(2005-2006,执行副院长) 王沁(2005-2011) 赵万一(2006-2008) 胡建国(2008-2014) 陶鑫良(2005-2009) 刘劲松(2006-2008) 沈四宝(2008-至今) 吴仲钢(2014-至今) 姚锷(2005-2011) 傅新华(2011-至今) 李清伟(2011-2014,执行院长) 张秀全(2008-2014) 刘俊敏(2011-至今) 李凤章(2014-至今,主持工作) 许春明(2014-至今) (以上信息来自上大法学院 )
㈩ 我国著名的法学家都有谁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1.史尚宽先生是民国时期的著名的法学家,不仅从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的起草,担任了民国时期的"立法委员"、"考选部部长"等职务,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余复从事著述",涉猎的领域广泛,几乎包含了法学的大部分领域,其中主要有民法、刑法、宪法、行政法和劳动法等。 2.肖蔚云先生是中国著名法学家,1927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曾留学苏联4年。先后担任香港、澳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澳门基本法委员会委员,是北京法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3.商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法学家之一,同时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功臣之一。 4.张释之(生卒年不详),字季,汉南阳郡堵阳(今南阳市方城县)人。西汉廷尉,中国历史上著名法学家。公元前179年,被选为骑郎,后成为协助皇帝处理司法事务的最高审判官。他处理案件深究事理,不枉不纵,不偏不倚,敢于用法律去限制包括皇权在内的一切特权,提出了“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5.韩非: 河南新郑人,战国后期著名的法学家、思想家、散文家,法家的集大成者。 中国现代著名法学家 法学理论 张文显 朱苏力 贺卫方 葛洪义 舒国滢 沈宗灵 孙笑侠 卓泽渊 李步云 刘作翔 付子堂 孙国华 信春鹰 郭道晖 郝铁川 吕世伦 石泰峰 王晨光 朱景文 李林 李龙 刘瀚 谢晖 法律史 曾宪义 张晋藩 武树臣 何勤华 陈盛清 范忠信 邱远猷 吴建璠 杨一凡 杨永华 俞荣根 韩延龙 怀效锋 霍存福 刘海年 倪正茂 高恒 蒲坚 朱勇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周 叶中 许 崇德 韩 大元 胡 建淼 胡锦光江 必新 姜 明安 罗 豪才 马 怀德 陈 云生 方 世荣 张 庆福 张 树义 莫 纪宏 浦 增元 童 之伟 王 名扬 王 叔文 吴 家麟 肖 蔚云 杨 海坤 袁 曙宏 张 光博 朱 维究 刑法学 高铭暄 马克昌 赵秉志 张明楷 陈明华 陈兴良 曹子丹 储槐植 顾肖荣 何秉松 梁华仁 罗大华 欧阳涛 曲新久 阮齐林 苏惠渔 康树华 张智辉 周道鸾 卢建平 王作富 何鹏 姜伟 孙谦 民商法学 江平 梁慧星 吴汉东 王利明 孙宪忠 王卫国 赵旭东 郑成思 魏振瀛 崔建远 刘春田 刘凯湘 石少侠 司玉琢 覃有土 顾功耘 郭明瑞 龙翼飞 吴焕宁 夏吟兰 徐学鹿 杨大文 杨立新 杨振山 马俊驹 沈四宝 巫昌祯 关怀 范健 尹田 诉讼法学 江伟 陈光中 徐静村 樊崇义 龙宗智 陈瑞华 陈卫东 卞建林 陈桂明 顾培东 景汉朝 刘家兴 沈达明 宋英辉 谭世贵 汤维建 田平安 汪建成 王国枢 王亚新 杨荣馨 张卫平 周国均 左卫民 谭兵 李浩 常怡 严端 崔敏 经济法学 杨紫烜 李昌麒 刘隆亨 刘文华 漆多俊 邵建东 史际春 徐杰 张守文 种明钊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吕忠梅 国际法学 韩德培 曾令良 梁西 余劲松 陈安 董立坤 龚韧刃 黄进 李双元 刘楠来 饶戈平 芮沐 张乃根 周忠海 军 事法学 丛文胜 顾德欣 李昂 图们 张建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