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赵
❶ 道德经与真草千字文分别是赵孟頫何时书写
应该是元代,具体哪一年就不好说了。赵孟頫(fǔ)(1254—1322),字子昂,号松回雪,松雪道人,又答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宋太祖赵匡胤的第11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嫡派子孙。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诗人、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1]
❷ 道德经 的内容是什么是什么意思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罗振玉曰:敦煌辛本“知”作“智”。
武内义雄曰:“善者不辩”二句,敦、遂二本在“知者不博”二句之后。
谦之案:严、顾二句与敦、遂本同。傅、范“善者不辩”二句“者”并作“言”。
俞樾曰:按此当作“信者不美,美者不信”,与下文“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文法一律。河上公于“信者不美”注云:“信者,如其实。不美者,朴且质也。”是可证古本正作“信者不美”,无“言”字也。
陶鸿庆曰:案俞氏据河上注,知经文两“言”字皆当作“者”,与下文一律者也。今按王注云:“实在质也,本在朴也。”但释“信”与“美”之义,而不及“言”,以其所见本亦作“者”也。
谦之案:俞、陶之说非也。文心雕龙情采篇曰:“老子疾伪,故称‘美言不信’。”是刘勰所见老子本作“言”字。河上于此句注云:“滋美之言者,孳孳华词。不信者,饰伪多空虚也。”又成玄英开题序诀义疏题此章为“信言”章。疏云:“信,实也。美,浮艳也。言上德之人……所说言教,实而不华,……浮艳之言,……既乖至理,所以不信。故庄云‘犬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也。”可证河上本与碑本同。王注六十二章“美言可以市”句云:“美言之,则可以夺■货之贾,故曰‘美言可以市’也。”此章注:“实在质也,本在朴也。”义亦正同。虽未及“言”,而言在其中,何由证其所见本必作“者”乎?又“善者不辩”二句,焦竑考异曰:“古本作‘善言不辩,辩言不善’。”又庄子齐物论“大辩不言”,语亦同此。知北游篇“不知深矣,知之浅矣”,与“知者不博”二句语意亦似。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严可均曰:“既以为人”,御注作“与人”。
罗振玉曰:御注、景福二本“为”作“与”。
谦之案:邢玄、庆阳、磻溪、楼正均作“与”。二“愈”字,邢玄作“逾”,范作“俞”。“俞”古字,作“逾”误。碑本五章“愈”亦作“俞”。又“圣人不积”,严、彭、傅、赵、高并作“无积”,范作“无积”,河上公、王弼作“不积”。作“无积”是也。战国策魏策一引老子曰“圣人无积,尽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不积”亦作“无积”。“既以与人”句,庄子田子方篇引同。“既以为人”句,“既”字可据魏策改为“尽”字,与“既”字为对文。又“积”有藏义,楚语“无一日之积”,注:“积,储也。”庄子天道“运而无所积”,释文:“谓积滞不通。”天下篇称老聃“以有积为不足……无藏也故有余”,无积即无藏也。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罗振玉曰:敦煌辛本无下“之”字。
谦之案:赵本作“人之道”,无“圣”字。“人”与“天”对,文胜,然非老子本谊。
【音韵】此章江氏韵读无韵,诸家并同。惟高本汉以信、善为韵,武内义雄以积、有、多为韵,皆误。此章实以信信、善善、知知各首尾为韵。又知、积、多韵,知、积,支部,多,歌部,此歌、支通韵。
右景龙碑本五十七字,敦煌本、河、王、傅、范本同,河上题“显质第八十一”,王本题“八十一章”,范本题“信言不美章第八十一”。
❸ 柳,颜,欧,赵分别指谁
柳指柳公权、颜指颜真卿、欧是指欧阳询、赵指赵孟頫
最佳答案赵孟頫是一代书画大家,经历了矛盾复杂而荣华尴尬的一生,他作为南宋遗逸而出仕元朝, 对此,史书上留下诸多争议。“薄其人遂薄其书”,贬低赵孟頫的书风,根本原因是出自鄙薄赵孟頫的为人。 尽管很多人因赵孟頫的仕元而对其画艺提出非难,但是将非艺术因素作为品评画家艺术水平高低的做法,是不公正的。鉴于赵孟頫在美术与文化史上的成就,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以赵孟頫的名字命名了水星环形山,以纪念他对人类文化史的贡献。散藏在日本、美国等地的赵孟頫书画墨迹,都被人们视作珍品妥善保存。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在绘画上,山水、人物、花鸟、竹石、鞍马无所不能;工笔、写意、青绿、水墨,亦无所不精。他在我国书法史上已占有重要的地位。自五岁起,赵孟頫就开始学书,几无间日,直至临死前犹观书作字,可谓对书法的酷爱达到情有独钟的地步。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赵孟頫传世书迹较多,代表作有《干字文》、《洛神赋》、《胆巴碑》、《归去来兮辞》、《兰亭十三跋》、《赤壁赋》、《道德经》、《仇锷墓碑铭》等。著有《尚书注》、《松雪斋文集》12卷等。
颜真卿唐中宗景龙三年(公元709年)——唐德宗贞元元年(公元785年),终年77岁,琅邪临沂(山东临沂)人。字清臣。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代表人物,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遭劲舒和,神彩飞动。他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了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幅,称为“颤体”。宋欧阳修评论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宋朱长文《续书断》中列其书法为神品。”并评说:“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鲁公是书史上居承先启后地位的伟大人物,他的正书,向以博厚雄强着称,「锋绝剑摧,惊飞逸势」,以颜世家庙碑为代表;至于摩崖大家,气势磅礴,以大唐中兴颂最着;至最高境界,表现冲和淡远之韵致者,则推李玄靖碑。行草道劲秀挺,古意盎然,以祭侄稿为第一。
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唯一能和大书法家王羲之互相抗衡,先后辉映的,就是颜真卿了。他的书法,以楷书为多而兼有行草。用楷书所写之碑,端正劲美,气势雄厚。他生于楷书流行之际,与王羲之之典型相对,导开书法新风气。
颜真卿是进士出身,他是在任平原太守时始闻名于世。安禄山起兵范阳时,河北各郡皆降服,唯有颜真卿固守平原城,为义军盟主,为唐朝尽力。最后他奉德宗之命,前往叛将李希烈处劝降,不幸遇害。而他一生忠烈杯壮的事迹,更是提高其于书法界的地位。颜真卿的字宛如其人,自始至终均用正锋,因此所谓颜法的定型化笔法其艺术价值较少,但此笔法却能充分发挥男性的沉着,刚毅。
中唐以后,由于藩镇割据,兵连祸结,旧有的制度已经呈现瓦解之势。颜真卿起而建立楷书新典范,正是重建新秩序的一种心经呈理反映。但是,规矩森严的楷书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毕竟是有距离的,因此唐末以后,书法艺术的发展便集中表现在行草书方面,古典的典范终于让位给个人主义的抒情作风了。
颜真卿的书法,号称颜体,有他独特的风格和笔法。他所留下的碑帖很多,后世的书法家认为从他的一些碑帖中可以找到「圆笔」的痕迹,和其他书法家的「方笔」不同。
颜真卿被使用圆笔的书法家奉为开创者。他和使用方笔的王羲之,都对后世产生既深且远的影响。
颜真卿现存的书法作品有: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祭伯文稿……等。他和唐诗另一位以楷书成名的书法家柳公权,被人合称为「颜柳」。
他的书迹作品众多,据说流传下来的有130多种。为后人重视的楷书有楷书《多宝塔》、《东方画赞碑》、《麻姑仙坛记》、《郭家庙碑》,《颜勤礼碑》等,这些碑刻楷书,有个性,有特点,有正面不拘,庄而不险的气势,但笔画横细竖粗及捺脚空腹过大之处,在学习时应求其神韵,不应单纯追求形似。他的行书《祭侄季明文稿》是怀着悲愤的心情创作出来的佳作,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行书还有《争座位帖》、《裴将军帖》等。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楷书,岑勋撰文,徐浩题额。字体匀称,丰腴。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公元725年)四月立。碑存陕西西安碑林。
柳公权,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终年88岁。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宫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他初学王羲之并精研欧阳询、颜真卿笔法,然后自成一家。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穆公为之改容,如其笔谏也。宋朱长文《墨池编》中说:“公权正书及行楷,皆妙品之最,草不夫能。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家。”他初学王羲之笔法,以后遍阅近代书法,于是极力变右军法,学习颜真卿,又溶汇自己新意,使他的字避免了横细竖粗的态势,而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后世学书者不少以柳字为楷模。
他二十九岁进士及第,在地方担任一个低级官吏,后来偶然被唐穆宗看见他的笔迹,一时机为书法圣品,就被朝廷召到长安,那时,柳公权已四十多岁。他的为人既有骨气有一丝不苟,同样地,他的字也显露了他这部分的特质。也因为如此,提高了他在长安的声望与地位,一般王公贵族都不惜钜金争相请他。
晚唐书法经历盛中唐之后,盛极而衰,柳公权虽号一时中兴,但与颜书相比,仍略有高下之分。唐代书法隆盛一时,至此已见式微。柳公权的楷书参有欧阳询的笔法,往往将部分笔画紧密穿插,使宽绰处特别开阔,笔画细劲,棱角峻厉,虽用笔出自颜真卿,而与颜真卿的浑厚宽博不同,特别显得英气逼人。
柳公权享年八十岁,一共臣事七位皇帝,最后以太子少师死于任上。
他的传世书迹很多,影响较为突出的有《玄秘塔》、《神策军碑》、《金刚经》等。
1、《神策军碑》:楷书,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立。是柳公权的代表作之一,较后世熟知的《玄秘塔》书体风格更有特色,结体布局平稳匀整,左紧右舒,也是较好的临写范本。
2、《柳书金刚经》:楷书,唐长庆刚年(公元824年),四月刻。原石毁于宋代。有甘肃敦煌石室唐拓孤本传世,一字未损,今在法国巴黎博物院。评论家认为楷书金刚经,具备了钟(繇)、王(羲之)、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陆(东之)各体之长,有很高艺术价值。
3、《玄秘塔碑》:楷书。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上二月立,原碑现存陕西西安碑林。此碑在传世的书迹中,最为著名。是历来影响最大的楷书范本之一。
❹ 练习硬笔书法我想直接临摹赵的道德经,可以吗
练习硬笔书法我想直接临摹赵的道德经,可以硬笔书法是书法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版璀权璨的奇葩。它的书写工具包括钢笔、圆珠笔、蘸笔、铅笔、塑头笔、竹笔、木笔、铁笔等,以墨水为主要载体,来表现汉字书写技巧。具有携带方便、书写快捷、使用价值广等特点。它与毛笔的区别在于变软笔的粗壮点画为纤细的点画,去其肉筋存其骨质。
❺ 练钢笔楷书,是临灵飞经好,还是赵的道德经比较好
一看哥们你练得就是庞中华的我建议你直接用钢笔临摹古代小楷字帖专给你推荐几个著属名的zhongshaojing《灵飞经》,王羲之乐毅论,王献之洛神赋赵孟頫道德经,文征明的小楷也很好看我个人喜欢灵飞经和文征明的小楷我们今天看到古人的小楷都是原大的,古人也就写这么大,和今天的钢笔字差不多大正好符合我们临写另外不要贪多,找典型的字样先临摹,之后就会触类旁通
❻ 赵甲第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一、身份
赵甲第的真实身份是北方最大枭雄赵鑫之子、金海集团的太子爷.,其师父为陈平安。
二、作品介绍
《老子就是癞蛤蟆》作者为墨客烧人。简介:“老子就是癞蛤蟆,怎么着,这些天鹅肉还不都给老子吃了!” 某一天,李二狗站在整个帝国最高的天庆大厦的楼顶,看着身边几位顷世红颜,一阵狂笑,指着天大声吼道...然后双手紧紧地抱着后脑勺...“二狗,怎么了,头又痛了?”一旁的黄春花连忙说道。 “妈的,老娘这就去把黄广深那个混蛋鞭尸。”赵玉珍杀气腾腾地说道。 李韵兰看了众人一眼,“算了吧,如果不是黄广深,二狗也不会有今天的一切。”.然后,没有然后了。
❼ 四大书法家的赵指谁
欧阳洵、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指的是楷书四大家。。。其中的赵那当然是赵孟頫了咯。。。
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宋太祖十世孙。他是中国文艺史上少有的全才,大概只有宋朝的苏东坡、明朝的董其昌可以和他相提并论。除书法外,他还擅长绘画,精通文学,通晓音律,熟谙道释。是他,最先将“诗、书、画”三绝合为一体。
赵孟頫的书法,成就最高的是楷书和行书。传世的楷书名作有《胆巴碑》、《湖州妙严寺记》、《仇锷碑》等;小楷有《汲黯传》等;行书作品不少,如《洛神赋卷》、《道德经》(局部)《汲黯传》 《赤壁二赋帖》、《定武兰亭十三跋》等。
❽ 选自《老子》“公孙龙在赵之时,谓弟子……”的原文及译文
是这个么:
公孙龙在赵之时,谓弟子曰:“人而无能者,龙不能与游。”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臣能呼。”公孙龙顾谓
弟子曰:“门下故有能呼者乎?”对曰:“无有。”公孙龙曰:“与之弟子籍!”后数日,往说燕王。至于河上,
而航在一汜。使善呼者呼之,一呼而航者来。
翻译:公孙龙在赵国的时候,对弟子说:“没有才能的人,我公孙龙不会和他交往的。”有个穿粗布衣服用绳
索当衣带的访客求见并说:“我善于呼喊。”公孙龙问弟子说:“我的门下原来有善于呼喊的人吗?”回答说:“
没有。”公孙龙说:“给他弟子的身份吧!”数天以后,(公孙龙)前往游说燕王。来到河边,但是渡船在对岸。
让善于呼喊的人呼叫渡船,一叫就让渡船过来了。
❾ 练钢笔楷书,是临灵飞经好,还是赵的道德经比
这两个范本都可以。
灵飞经,含蕴一些,笔画形态讲究弹性,故而秀美。
道德经,方折显力,笔画硬朗些,故以笔力胜之。
❿ 赵孟頫小楷道德经有多少字
是鞍马人物画的代表作
但是
赵孟頫的书法,成就最高的是楷书和行书。学李内邕而以王羲之容、王献之为宗,所作碑版甚多,圆转遒丽,人称“赵体”。传世的楷书名作有《胆巴碑》、《湖州妙严寺记》、《仇锷碑》等;小楷有《汲黯传》等;行书作品不少,如《洛神赋卷》、《赤壁二赋帖》、《定武兰亭十三跋》、《道德经》、《玄妙观重修三门记》、《四体千字文》等。
他最牛的是书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