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
A. 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哪个重要,今晚辩论会,求破
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回德共同发挥作用答。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B.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区别与联系
一、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区别:
1、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德治属于思想建设;
2、法治强调权威性和强制性,德治注重感召力和劝导力。
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联系:
1、依法治国是最根本的治国方略,以德治国是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2、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二者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属于不同范畴。前者属于思想建设、精神文明,后者属于政治建设、政治文明。
3、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互促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充分实现,有利于社会主义道德的推行,社会主义道德水平的普遍提高又必然促进社会主义法治的有效实现。
C. 辩论:以德治国比以法治国重要
为什么说以德治国比以法治国更重要。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在提以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因为我们觉得发达国家都在实行法治,而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就是因为人家法律制度比较完善,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我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不重要,不应该实行以法治国,而是不能为了建立法制国家就把以德治国放在一边。一个国家能否发达,不在于法律制定了多少,而取决于这个国家公民的道德水平。因为一个浅显道理是“法靠官来行”,如果我们的法官业务能力不错,但道德水平不高,换句话说私心严重,那法律实行的结果可想而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便只能是一句空话,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法律越来越健全的今天,冤假错案反而越多了。回顾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最繁荣的要属唐朝了,而唐朝时期也正是儒家思想(儒教)的鼎盛时期。而儒教影响了周边的许多国家,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也就在于此。而现在我们却有被西方发达国家日趋同化的危险,一些传统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受到了挑战。我们在儒教的继承上远不如我们邻居日本和韩国,而两个国家只所以有今天,是与国家推崇儒教分不开的。我们不能在学习别人长处的时候,而抛弃了自己的优良传统,马列主义不能使中国复兴,盲目学习西方会迷失自己,只有把儒家思想发扬光大,实行以儒教为核心的德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实现。
D.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
(1)依法治国需以以德治国为基础。这首先是因为道德是立法的基础,重要和基本的道德规范是法律规范的主要来源之一,先进的道德规范是法律规范的主要价值目标之一,良好的道德规范是评价法律规范善恶的主要标准之一。其次是因为道德是执法的基础,法律规范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能否公正地、准确地把握立法宗旨,取决于执法者的素质;执法者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能否恰当地运用这一权力,则取决于执法者的素质;执法者不可避免地具有证据采信方面的自由心证权,能否恰当地运用这一权力,则取决于执法者的素质。再次是因为道德是守法的基础。大多数人对法律的认同和信仰是法律存在的基础;权利是现代法治的核心,如何将法定权利兑现成为现实权利取决于公民的自觉和自愿意识;与权利意识相对应的义务意识也与公民的自觉和自愿意识相关联。(2)以德治国需以依法治国为补充与保障。以德治国着力于通过提高人的内心觉悟和建设人的动机文明,来端正人的文明行为;依法治国则着力于通过约束人的外部行为和建设人的行为文明,来开掘人的内心文明。以德治国着力于建设个体文明,通过榜样的力量促进社会主义群体文明水平的提高;依法治国则着力于建设群体文明,通过群体文明的提高,防范、震慑个体的越轨行为。以德治国着力于强调人的义务意识、责任意识,依法治国着力于维护人的权利,强调人的权利意识,两者相得益彰。
E. “人治或是叫以德治国”与“法治或是叫依法治国”哪个更重要
“人治或是叫以德治国”与“法治或是叫依法治国”哪个更重要?
一样重要.
F.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哪个更好
我国现在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想结合的方式,我国道德补充并促进法律的贯彻实施,法律体现并维护社会的道德,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但以我的观点,依法治国更重要,
G.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哪个重要
在以德治国还没达到以前,依法治国还是需要的,不能说哪个更重要,应该两个同等重要,二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转!
H.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是什么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1、依法治国是最根本的治国方略,以德治国是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2、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二者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属于不同范畴。前者属于思想建设、精神文明,后者属于政治建设、政治文明。
3、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互促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充分实现,有利于社会主义道德的推行,社会主义道德水平的普遍提高又必然促进社会主义法治的有效实现。
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通通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
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民当家做主根本保证。
以德治国:
以德治国,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建设为落脚点,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配套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并使之成为全体人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