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人对自然立法

人对自然立法

发布时间: 2021-12-31 06:34:27

① 什么是康德的人为自然立法

康德所谓的“自然”是指人的认识能力所认识的“自然”。也就是说,世界是人根据自己的认识条件所认识的世界。而这些用以认识的工具如楼上所说,如时空范畴等,这些是属于康德所谓的“知性”(也翻译为理智)的。

所以,确切地说,是人的知性为自然立法,换言之,是人根据知性认识了这个世界。 而这个世界或自然只有必然没有自因,换言之,一切都在因果律之内,没有自因,自因属于理性范畴。而理性主要涉及道德领域,道德领域不属于康德所谓“自然”的领域。 康德所谓的自然是一个机械的世界。

(1)人对自然立法扩展阅读

康德认为,人的知识有两个来源:感性和知性。这二者都是先验的能力,或者说是先天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就像人吃饭睡觉等等,都是与生俱来的能力一样。

感性能力提供感性直观的事物,康德哲学里称为直观的杂多,即杂乱纷多的式样。在康德看来,直观的杂多不过是时间和空间形式而已,只能作为知识的材料,本身不具备确定的意义,不能算作知识。

如同库房里的货物需要整理归类才能使用一样,感性的杂多,只有通过理性对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分析综合,形成概念,最后通过“判断”才够成知识。这种分类分析综合的概念规则,哲学上称为范畴。先验的知性作用就是提供范畴。

康德把研究感性先天形式的理论称为“先验感性论”。所谓“感性”,指人的认识的一种被动的接受性,也就是“直观能力”。

康德认为,当外在的对象刺激我们的感官时,在主体方面接受刺激印象的感受能力便开始活动,一切对象只有通过感性才能被主体接受,对象与主体感受能力处于一种直接的关系牛。因此,康德称这种认识是“感性直观”。

② “人为自然界立法”是什么意思

康德所谓的“自然”是指人的认识能力所认识的“自然”.也就是说,世界是人根据自己回的认识条件所认识的世界答.而这些用以认识的工具如楼上所说,如时空范畴等,这些是属于康德所谓的“知性”(也翻译为理智)的.所以,确切地说,是人的知性为自然立法,换言之,是人根据知性认识了这个世界.而这个世界或自然只有必然没有自因,换言之,一切都在因果律之内,没有自因,自因属于理性范畴.而理性主要涉及道德领域,道德领域不属于康德所谓“自然”的领域.康德所谓的自然是一个机械的世界.

③ “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与“自然为自己立法”的差异

人是理性的动物,当它为自己立法就是自己戒律自己,为自己设定标准,这是版一种自律。自然为权自己立法是我们生活的世界设定我们必须遵守的标准,这是一种他律。所以相比来说,第一种是一种积极意义上的自由,第二种是消极的自由。

④ 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出自哪里

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著作《纯粹理性批判》

⑤ 人为自然立法的观点属于什么

人为自然立法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论或主观唯心主义是一个哲学理论。其提出某主体的心灵,如其感觉、经验、意识、观念和或意志等是世界中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外部世界中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

中国陆九渊心学的“吾心即是宇宙”,英国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等观点,即是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

简介

应该说,“理念论”比“唯心主义”翻译得更为准确。如今学界将柏拉图形而上实体的“eidos”(forms),称为“理型论”,用以区别观念论的观念(ideas);柏拉图的理型,不是由经验而来的(先验的),因此,“理型”是比较适切的翻译。

哲学可分为两大派别,唯心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之一,它是与唯物主义对立的理论体系。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理念是世界的第一性质,物质是世界第二性质,即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

⑥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是什么哲学观点

这是主观来唯心主义观点自。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即规律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

主观唯心论或主观唯心主义是一个哲学理论。其提出某主体的心灵,如其感觉、经验、意识、观念和或意志等是世界中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外部世界中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

(6)人对自然立法扩展阅读

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形式之一。主观唯心主义把主体的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意识世界中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外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则是意识体的主观精神所派生的,它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

因此,在主观唯心主义者看来,主观精神是本源的、第一性的,而外部世界的事物则是派生的、第二性的。片面地极端的理解主观唯心主义会导致唯我论。主观唯心主义把外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看作是自我主观精神的显现和产物。

实际上就是认为外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由每个自我的主观精神决定,没有每个意识体自我的主观精神,也就没有外部世界上的事物,即客观世界依赖于主观精神而存在。

中国陆九渊心学的“吾心即是宇宙”,英国贝克莱的所谓“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等观点,即是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⑦ 哲学家康德说“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这一观点是

“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主要是指物自体通过刺激人的感官,而这种刺激的结果是混乱的,所以是人的自身中的先验原则使得这些混乱的认识成为知性,随后,人类的思想要上升到理性,认识上帝、物自体本身和灵魂,但是这是不可能的,康德通过二律背反的证明论证了理性离开感性,纯粹化后会分裂,而无法得出任何认识,所以他将客体分为物自体和现象界,人类只能认识现象界,而且对于现象界的规律认识也是来源于人类心灵中的先验原则,所以是人为自然立法。

⑧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意思是说“人的理性”主宰着整个自然界,为自然界划分秩序,规定着自然界的发展。这句话是哲学家康德所说的,这一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认为自然界的规律由人们的悟性规定。

康德认为人的理性是先验的,理性既为自然立法,也为道德立法。在康德的哲学体系中,理性就是完整的世界,自然的法则和道德的法则,是由人的理性确立的,不“应”是它们本身具有的。所以,在这个层面上理解,康德确实是主观唯心主义者,从而,“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作为康德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理论。

康德哲学理论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认为将经验转化为知识的理性是人与生俱来的,没有先天的范畴我们就无法理解世界。他的这个理论结合了英国经验主义与欧陆的理性主义,对德国唯心主义与浪漫主义影响深远。康德的道德哲学理论也十分著名。此外他还曾针对太阳系的形成提出第一个现代的理论解释,即康德·拉普拉斯假设。

⑨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是( )。

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也是 康德 的观点
康德(1724-1804)是德国著名哲学家
自然界的规律是由人内们的悟性规定的
1.一种因素容是知识的内容,即构成知识的材料。

2.另一个因素是由知识能力本身产生出来的,这些因素不能归于经验,而是根植于心灵本性之中,是人的认识能力本身所拥有的一些永恒的必然性法则.

还有就是这是
2008年考研政治马哲各章习题精选第二章第7题
多问题没有坏处,有问题才有答案,才有学习.大家都可以相互学习的,没什么不好.
参考资料:http://www.liuwang.cn/ArticleDetail.aspx?DetailID=303820

热点内容
断手的刑法 发布:2025-05-06 05:06:28 浏览:760
机电设备公司规章制度 发布:2025-05-06 05:06:27 浏览:354
工程造价咨询公司规章制度 发布:2025-05-06 04:47:58 浏览:26
法律援助是哪一组体的责任 发布:2025-05-06 04:47:22 浏览:468
违章占建的房产有什么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06 04:31:05 浏览:943
招投标文件的法律效力层级 发布:2025-05-06 04:26:42 浏览:946
社团组织登记管理条例 发布:2025-05-06 04:18:04 浏览:691
cpa经济法反垄断法思维导图 发布:2025-05-06 04:07:20 浏览:574
惠民工程实施方案法律援助 发布:2025-05-06 03:48:27 浏览:656
校车司机规章制度 发布:2025-05-06 03:14:11 浏览: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