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法学家
① 世界近代史有哪些主要的法治思想家
影响世界的100位法学家——坎托罗维奇,H.Hermann Kantorowicz(1877~1940)
德国法学家,社会学法学派和自由法学派在欧洲的主要代表之一。1907年开始任教于弗赖堡大学。1923~1929年以专家身份参加德国众议院战争起因调查委员会工作。1929~1933年任教于基尔大学,在被纳粹政府解职后,先在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和纽约市立学院,继在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任教。主要著作有《为法律科学而斗争》(1906)、《法律科学和社会学》(1911)、《罗马法注释派研究》(与W.W.巴克兰合著,1938)和《法的定义》(写于1938年,1958年出版)。
坎托罗维奇的学说主要思想渊源之一是德国M.韦贝尔(1864~1920)的社会学。象E.埃利希、R.庞德等人一样,他积极把社会学与法学结合起来,倡导社会学法学派。在1911年召开的社会学家大会上作《法律科学和社会学》的报告时,称法学为关于价值的科学,社会学是关于事实的科学,指出二者应互为补充。在哲学上,他信奉I.康德的不可知论,主张价值的相对主义,与新康德主义法学派E.拉斯克(1875~1915)和G.拉德勃鲁赫交往甚密,但没有象他们那样提出系统的新康德主义法学理论。
1906年,坎托罗维奇以笔名发表《为法律科学而斗争》。在这本使他成名的小册子里,他反对当时在法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概念论法学,提倡自由法学―社会学法学派的一个支派。他认为概念论法学往往否认正义观念,忽视社会现实,以为法律仿佛是“自动售货机”,可以简单地通过抽象的逻辑推理,从现行法律中为任何案件获得答案。他主张法官在审理案件时不应仅仅适用法律,必要时还应当创造法律。除“正式法”(formal law)外,“自由法”(free law)也是法的渊源,其中包括习惯、判例理由以及法学家的权威论述。但是他仍坚持法官应当遵守法律,认为这是保障个人自由和法律安全的必要条件,法官创造法律的活动,应当只限于在法律出现漏洞等情况下进行。
坎托罗维奇的自由法学说与美国现实主义法学派的观点虽有共同之处,但他批评现实主义法学派在强调法官创造法律的权力方面走得太远,认为他们抱有社会学的或职业的偏见,而事实上,他们是根本不可能不顾法律规定而去研究社会现象的。因为过分强调法的社会决定论,并将法学完全当作经验主义的社会学,而否认法的规范性,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法学。
在《法的定义》一书中,坎托罗维奇分析了什么是法,特别是法与其他规范的区别。他为法下的定义是:“规定外部行为的并被认为应交付审判的规则的总和。”他对法制史、法律思想史和国际政治等学科也曾写过不少著作。
-----------影响世界的100位法学家——康德,IImmanuel Kant(1724~1804)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创始人之一。出身于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今苏联加里宁格勒)工匠家庭,曾任家庭教师。1755年起长期任教于柯尼斯堡大学。他关于法律思想方面的主要著作有《道德的形而上学》(1797)一书,第一部分《法学的形而上学原理》。康德哲学的基本特征是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方面承认有意识之外的“自在之物”,另一方面又宣称这个“自在之物”是不可认识的,人的认识只及于现象,而不能达到这个“自在之物”。他的的伦理学也以现象与“自在之物”的对立为前提。他的法律思想和伦理学是不可分的。
康德认为人属于两个世界:当他处于现象世界,其意志和行为服从因果律,是不自由的;但作为“自在之物”,其意志和行为是自主的,在道德上是可以自由选择的。道德上的自由意味着人们能够遵守铭刻在众人心中的道德律,而遵守这种道德律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不受外部感觉世界的任何影响的。最高的道德律是“绝对命令”: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守一种意志和行动的准则,这种准则也同时永远能够成为所有的人都奉行的普遍的立法原则或普遍的道德规范。康德认为,法是以自由为依据的一般法则,是一个人的任意可以和其他人的任意相共存的的条件的总和。权利有天赋权利和取得权利之分;天赋权利首先是指自由(法律上的自由),即个人不受他人的专横意志的控制,这种自由也意味着平等。任何人都无权将他人当作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法是一种相互强制的义务,国家的目的就是在强制性的法律下实现人的权利;国家是许多人以法律为依据的联合。这一关于国家的定义就意味着通常所讲的“依法治国”,从以上自由、平等的权利产生一系列权利,包括私有财产。
康德也认为,法可分为自然法和实在法,公法和私法。公法包括宪法和国际法。国家起源于原始契约,但其根据是理性观念,而不是历史事实。象J.-J.卢梭一样,他主张众人的意志联合为一个公共意志,主权属于人民;他也反对君主专制,要求代议制,要求实行“三权分立”,要求建立“纯粹共和国”。但在论述公民政治权利时,他又提出了“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之分;
② "有其法,尤贵有其人”是近代著名法学家伍廷芳的观点
不是吧,清朝修律大臣、法学家沈家本有句名言“夫法之善者,仍在有用法之人,苟非其人,徒法而已。……有其法者尤贵有其人矣。
③ 近代与法律有关的人
《近代中国的法律与学术》,作者是俞江 ,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描述的是本书的主要内容,选自作者近十年来公开发表过的有关近代中国法律史的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近代法律史中的法学发展与法学人物,第二部分是近代法律修订,第三部分是近代司法。这些论文是在不同时期完成的,反映了作者关心的不同主题。通过具体的事例或个案,展现近代中国的立法和司法状况。同时,通过法学语词、法学人物等不同角度,向人们介绍近代法学的发展历程。近代中国的法律与学术
编辑
本书的主要内容,选自作者近十年来公开发表过的有关近代中国法律史的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近代法律史中的法学发展与法学人物,第二部分是近代法律修订,第三部分是近代司法。这些论文是在不同时期完成的,反映了作者关心的不同主题。通过具体的事例或个案,展现近代中国的立法和司法状况。同时,通过法学语词、法学人物等不同角度,向人们介绍近代法学的发展历程。
俞江,法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近代中国民法学中的私权理论》。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法学研究》、《读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目录
编辑
法学与法学家
近代中国法学语词的生成与发展
一、感知阶段:1800年至1860年间的《五车韵府》与《各国律例》
二、整合阶段:1860年至1900年,以罗布存德氏《英华字典》为主线
三、改造和平衡阶段:1900年至1911年,中国第一批法律辞典及其他
四、近代中国法学语词发展过程的启示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权概念
一、“民权”小释
二、戊戌变法时期的“民权”概念
三、严复的民权观
四、小结
沈家本的人格平等观
一、平等:一个让沈家本回避的问题
二、形式平等:善恶与贫富之议
三、人格:西方的?抑或中国的?
四、结语:曲折的解释
清末修律中的吉同钧
简评礼法之争
一、劳乃宣的“反映论”
二、杨度的“进化论”
三、沈家本的“会通论”
四、结语
近代法学家关于“中国古代有无民法”的讨论
法律修订
两种清末宪法稿本的发现与初研
一、清末立宪史的研究现状
二、两种清末宪法草案稿本的发现及初考
三、两种清末宪法草案稿本的初步研究
四、两种清末宪法草案稿本的价值
附1 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末宪法草案稿本的后续说明
附2 关于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末宪法草案稿本再说明
《大清民律(草案)》考析
一、修订《清民草》的历史背景与肇因
二、民律修订宗旨的讨论及确立
三、《清民草》修订过程
四、《清民草》的内容及特点
五、对《清民草》的评价与再评价
《中华民国暂行民律草案》简析
一、问题的提起
……
司法改革
资料整理
④ 近现代支持保留死刑的法学家有哪些,他们有哪些说法
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最喜欢的一句是,有人说是普京讲的有人说是华盛顿讲的,也有人说是希特勒讲的,不一而论。“原谅他是上帝的事,而我的任务是送他去见上帝”。尽管他们都不是法学家。
⑤ 法制史有哪些法学家及法学历史书籍
法律思想史上的法学家
第一个要说是古希腊,苏格拉底和柏拉内图,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容法律是人们幸福的标准;柏拉图的著作有《理想国》、《政治家》和《法律篇》。第二个要说古罗马。古罗马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发源地,法学家有西塞罗、盖尤斯、保罗、乌尔比安、帕比尼安等。罗马法在查士丁尼时期空前发展,编纂了国法大全(四类),而其中就包括法学家著作,并明文规定,如遇疑难问题,成文法没有明确规定时,以五大法学家的著作来解决,观点不一致时,以多数法学家观点为准,相同者则遵照帕比尼安的学说。到了中世纪,主要有阿奎那的自然法观点。由于中世界后期教会与教皇权利的膨胀,出现了马基雅弗利和布丹提出的主权学说。紧接着就到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这一时期思想活跃,法学家众多,格老秀斯、霍布斯主张拥护君主专制政体;洛克杰弗逊则主张主权在民的共和制度,孟德斯鸠则主张君主立宪,介乎二者之间,是改良主义。19世纪的德国出现了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为主导的历史法学派。萨维尼和耶林则对他们的思想进行了发展。19世纪的英国,出现了以边沁为代表的功利主义法学,和奥斯丁为代表的分析法学。之后便进入了20世纪,可以参考相关书籍阅读。
⑥ 列举,著名古代法学家
中国:商鞅、韩非、李悝、张斐、杜预、长孙无忌、沈家本........罗马:盖尤斯、乌尔专比安、帕比尼安属、查士丁尼...........其他:荷兰的H.格劳秀斯、英国的T.霍布斯和J.洛克、法国的C.L.S.孟德斯鸠和 J.-J.卢梭、法国近代以来的法学家有居亚斯和朴蒂埃、马克思 、 恩格斯的法律思想,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法学、德国近代以来的法学家有萨维尼、耶林、祁克、布劳汉、美国近代以来著名的法学家有霍姆斯、卡多佐、庞德.............
⑦ 近现代有哪些革命法学家
这很多啊。。。。
⑧ 中国近代法学家有哪些
沈家本(1840—1913),字子淳,别号寄簃,清末官吏、法学家。新法家代表人物。浙江吴兴版县(今湖州权市南浔区菱湖镇竹墩村)人。历任天津、保定知府,刑部右侍郎、修订法律大臣、大理院正卿、法部右侍郎、资政院副总裁等。
⑨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法学家
1、史尚宽
史尚宽,安徽安庆桐城南乡,民国著名法学家,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的起草人,作为迄今为止独立完成"民法全书"的第一人,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余复从事著述",涉猎的领域广泛,几乎包含了法学的大部分领域,其中主要有民法、刑法、宪法、行政法和劳动法等。
2、肖蔚云
肖蔚云,1924年10月生生于湖南省祁阳县,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人大常委会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委员,澳门科技大学法学院院长。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1959年毕业于前苏联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获国家法副博士学位。
3、张释之
汉文帝时,张释之捐官出仕为骑郎,十年未得升迁,后经袁盎推荐,任为谒者,因向文帝陈说秦汉兴亡之道,而补任为谒者仆射,累迁公车令、中大夫、中郎将等职。后升任廷尉,严于执法,当皇帝的诏令与法律发生抵触时,仍能执意守法,以执法公正不阿闻名。
时人称赞“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汉景帝即位后,因张释之曾弹劾时为太子的景帝“过司马门不下车”,将释之谪为淮南国的国相。
4、商鞅
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
政治上,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军事上,统率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赐予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史称为商鞅。
5、韩非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这就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