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三层
❶ 道德所在领域的不同可以分为哪三个层面
第一是“本体”抄层次,实际上是对伦理道德的最初根源和最高理想的抽象认识,包括道、德、王、圣四个最基本的范畴。无论道家还是儒家或佛家,“道”无疑是最高的范畴,天道、天理成了万有的根源和原则。
第二是“工夫”层次,是对社会礼教和个人德行的基本原则的概括,包括“礼”和“仁”这两个最基本的范畴,其各自又分别在知行两个方面涵括诸多具体的德行概念。
第三是“本体-工夫”层次,这是对由工夫实现本体过程中的基本原则的把握。仁、义、礼、智、信这五德之间的关系,通常认为,仁为至德,而其余四德是对仁德的体现。正如程颢所言:“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
❷ 我感到道德经的意义不止字面以及理解2层,冥冥中似乎有恍兮惚兮的第三层甚至更多,请问那是什么
文字这东西最骗人,别把经书看的也太过骇人听闻,你不可能因为了解道德经白日飞升,得道成仙,那都是不现实的。毕竟人类文字能准确表达和呈现的东西都极其有限。人类的文字语言非常苍白,所以你即使读懂了也是需要自己来理解,不要刻意的停留在字面上。而且道德经基本上是属于哲学思想范畴的,是人对天地的理解和感悟。你慢慢看吧。
❸ 《大学》中道德修养的三层含义
《大学》提出了“慎独”的命题。自己独处之时,要严格地以高尚的道德情操约束自己,分明善恶之界限,不得有丝毫含混之处。
❹ 人们的道德境界可以划分为
你认为这世上有纯粹的善人和恶人吗?
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情况,对于善,就有不同的内涵与诠释。所以,善恶之争不可能有定论,也不一定要有定论。一个人是好是坏,关键在于他是否自省、自律、自强;人类社会发展得是好是坏,关键也在于人类能否理性、节制、自律。
人都是自私自利的,这不奇怪,世上也没什么纯粹的善人和恶人。只要一个人不但自己生存,也让别人生存,就是善;如果一个人只考虑自己的生存,不让别人也生存,就是恶;如果一个人能为社会、为他人、为集体着想,遏制自己的私欲、贪欲,他就是有道德的人。善心、善言、善行,三者统一,就构成了完整的善。
至于人的道德修养,则有五种境界:圣人界,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君子界,利人无己;常人界,利人利己;小人界,损人利己,或损人不利己;蠢人界,损人又害己。我们崇尚圣人,提倡做君子,至少做个常人,不能做小人,更不能当蠢人。我提倡的“大善铸心”,就是用圣人的善熏染常人的心,让常人的心一天天更柔软,一天天更博大,一天天更慈悲,然后变成君子之心,最后变成圣人之心。
现在很多人认为的善,还不是真正的善,因为它带有大量的偏见和局限。比如学科、文化、民族、宗教、政治理念的局限,等等。在这么多局限下,善文化很难形成普世共识。而且,善文化目前宣扬的,多是一种小善的东西,没能上升到大善的层面。就是说,现在有很多善文化的传播者,仅仅在传播一种行为,没能让它发挥影响人心的作用。例如,他们大多停留在物质化的捐赠、支援、资助等行为上面,没形成大善,还停留在小善、中善的阶段。
那么,什么是小善,什么又是中善呢?小善是让人得到金钱、物质的帮助,它停留在物质层面;中善是授业、解惑,已上升到精神的层面;大善则是传播真理,传播为人之道,上升到灵魂和信仰的层面。
小善也很好,然而,小善的行为一旦中止,影响力和效果就会中止。比如,一个贫困生接受了两千元的援助,如果他不理解其中的意义,或许就会当成一种“劫富济贫”,不用白不用。那么,两千元一旦用完,这种帮助的效果就会消失,还可能产生副作用——那捐助者可能会被当成“冤大头”,一旦停止捐助,接受捐助者就有可能产生怨恨,甚至将其体现在行为上。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小善带来的利益,有时反而会让人堕落。但大善不是这样。大善的作用,永远不会随着行为的中止而消失。
因为,大善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人们一旦明白了这种精神和文化,善的基因就会永远扎根在他们心里,影响他们一辈子。而且,明白人会把善的光明传递给更多的人,一代一代传下去。
——《慧心》节选
作者:雪漠
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
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第三层是什么
第三层次是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如:友情、爱情、性亲密
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关心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❻ 老子《道德经》中的道是什么意思
古代文言文表达的含义非常丰富,很简短的几个字就包含有大量的理解信息,一念之差也能造成理解上的差异。所以许多人对老子的道德经也有各种讨论说法,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在此讲一下个人看法,仅供大家娱乐。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的道,个人认为包括了天道、人道和修炼之道。
老子所说的修炼之道,其实就是道教弟子修炼的方法,这种方法在道教中就被称为“道”,也叫“修道”;这种修炼之道如果放到佛学里面来表达,就会被称为“法”,有时候也被称作“佛法”,即“修佛的方法”。自古以来便有“道法自然”一说,意思就是不管是道教所修的道,还是佛教所修的佛法,都必须遵循自然法则才会有所成就。
❼ 我一天中会遇到哪些行为规范(可以从法律、道德、校规校纪三层层面思考)。
从法律上讲,要遵守交通法规,不闯红灯。道德上,见到长辈或老师要问好,在校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旷课,有事情向老师请假。
❽ 伦理学的三层作用
当代哲学在过去的数十年间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从生物学的观点看”以及“从进化论的观点看”的兴起。可与这个现象相比的,可能是更早一点的“从逻辑学的观点看”。依照一种常见的、普遍接受的看法,相对于物理学和化学而言,生物学不是一门关于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基础科学,属于哲学家们所说的“特殊科学”(special sciences)。生物学的主题局限于生命界,生物学规律的有效性通常针对特定领域并常有例外,充其量只能说是余者皆同律(ceteris paribus laws)。就此而言,当看到生物科学的分支之一――进化生物学――侵入几乎所有的哲学核心地带,激起了对知识、信念、辩护、推理、本体论范畴、意义以及道德这些传统的哲学概念的再思考,人们不免会感到震惊。进化思维或进化探索业已成为今日哲学中的一个时尚,更不提它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和政治学这些社会科学中受追捧的热度了,而这些学科长期在渴望一种受尊重的研究范式。
本文关心的问题是,在经验或解释的层面上,进化思维在多大程度上揭露了伦理学的基础。这里需要对“经验或者解释的层面”做一点说明。这个层面通常与辩护的(justificatory)层面相区分。在说明一个信念的形成时,我们有时诉诸某些因素与该信念的形成之间的因果关系,有时诉诸某些因素与该信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大体而言,前一类说明属于经验的或者解释的层面,后一类说明属于辩护的层面。伦理学家对这两个层面的道德说明之间的关系有不同的看法。自主主义者,即相信伦理学有自主性的人们认为,辩护的层面是道德探究的根本所在,无论在解释的层面得到多少有意义的成果,它们都没有触及辩护层面上的问题。自然主义者则大多认为,解释层面的工作决定了或者至少影响到辩护层面的工作。这些争论不是本文关心的主要话题,我下面想要讨论的是如何恰当地理解进化生物学对人类道德现象的解释。
❾ 思想品德社交礼仪中的abc是什么意思
《礼仪展风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二框
作者及工作单位
刘龙刚 全椒县襄河中学
教材 分析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与沟通”部分。“内容标准”规定: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礼仪展风采》由两目内容组成。
第一目“因礼仪而优雅”。教材讲了三层意思:(1)关于礼仪一般。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着力点在对学生个体的要求。(2)个体礼仪的具体要求。(3)按礼仪要求去做。
第二目“社交礼仪ABC”。教材讲了四层意思:(1)社交礼仪一般。(2)社交礼仪的养成。(3)正确对待传统礼仪。(4)与不同民族的人交往的礼仪。
学情 分析
1、 本课教学,学生有很大的实践操作空间,因而要注重活动,淡化说教。要充分利用活动资源,在生动活泼的场景中让学生自主探究,从中感受和体验文明礼貌的魅力。
2、 礼貌与礼仪问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要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小事、平常事,从礼貌与礼仪的视角领悟其中的深刻道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活中基本的社交礼仪,知道礼仪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并懂得礼仪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演示和自我表演、角色体验等方法,并结合多种形式的活动,以形式探究,体验为主,以讲解为辅,使教学过程既生动活泼,又充满理性。在活动中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并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加以运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内心愿意做讲礼仪的人,并积极展示自己的优雅礼仪。
教学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懂得待人接物的一般礼仪及与中学生有关的礼仪规范,并能熟练掌握社交的一般礼仪。
2、 教学重点:理解礼仪的道德意义。
请采纳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敬请及时采纳,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
~~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
~~O(∩_∩)O,记得好评和采纳,互相帮助
❿ 权利的三个层次分别是什么马克思主义
权利的三个层次是:
一、强制
所谓强制,就是通过一种暴力手段,要求服从,在政府中通过军队、组织等暴力手段来实现,比如说较近一直争议较多的强拆,而在企业当中,职务本身就附有一种强制性,因此,在下级和上级意见不一致时,为了贯彻自己的指导方针,上级会利用此种权力,而强制性要求下级按照自己的思路行事。
二、控制
控制和强制不同,暴力机构只是控制的一种手段,此外,通过建立法律法规、行政管理、利用高科技技术进行监督等方式,可以将人民圈定在一个范围之内,而在企业当中,控制的范围自然就超过简单的职权,而延伸到公司的规章制度层面的内容,通过对整个业务流程的监控,从而实现企业的整体绩效。
三、影响
影响通过外部的因素,致使自身产生一种驱动力,从而依照影响者的行为行事。在政治上,就表现在通过利用媒体的宣传作用进行正面美化,通过各种亲民的主动来彰显人格的魅力,而在企业当中,影响力更多的来源于企业的文化以及职位上某个领导人自身的一种人格的魅力。
(10)道德三层扩展阅读:
有关权利的三种理论学说:
一、分析理论
权利的分析理论旨在研究权利的概念问题,弄清法律关系里所使用的权利语词,从而使法律问题的解决更容易,也更确定。如霍菲尔德认为“权利”一词可以囊括要求、特权、权力和豁免,进而他试图通过确定这四者在法理上的相对者和相关者来弄清法律关系。
又如,哈特与麦考米克之间关于意志论与利益论的争论也饶有趣味。对哈特来讲,权利是受到法律保护的选择;对麦考米克来讲,权利则是受到保护的某些利益。
二、价值理论
权利的价值理论构成了最近一百多年来权利理论最光彩夺目的篇章,它接引现代最好的哲学智慧,与正义理论密切相联,也因此在较大程度上受政治立场的影响。
如在自由主义阵营里,以诺齐克为代表的自由权论者( libertarian)以人权(如财产权利)的绝对神圣不可侵犯为前提,德沃金所采纳的自由主义观点则从平等关怀和尊重个人这个前提起步。
三、社会理论
权利的社会理论是随着最近几十年来法社会学的兴起而出现的,它强调从社会阐释权利,以权利阐释社会。主要研究权利的观念、体系和保护机制产生、发展和演变的社会条件、社会过程和社会机制。
同时,还把较多的注意力投向社会生活里的人们实际享有权利的状况。20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权利的社会学分析在权利与社会发展、人权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迄今还未形成比较成熟的权利社会学理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