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经穴按摩和穴位贴敷法治疗

经穴按摩和穴位贴敷法治疗

发布时间: 2022-01-01 02:10:50

① 穴位贴敷法的原理和特点

穴位贴敷法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通过皮肤组织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因而具有双重治疗作用。经皮肤吸收的药物极少通过肝脏,也不经过消化道,一方面可避免肝脏及各种消化酶、消化液对药物成分的分解破坏,从而使药物保持更多的有效成分,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因药物对胃肠的刺激而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所以,此法可以弥补药物内治的不足。除极少有毒药物外,穴位贴敷法一般无危险性和毒副作用,是一种较安全、简便易行的疗法。对于衰老稚弱者、病药格拒、药入即吐者尤宜。

② 穴位贴敷疗法练习题

穴位贴敷(疗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治疗疾病依据祖国医学的经络学说。选取一定的穴位贴敷某些药物,起到腧穴刺激和特定药物在特定部位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作用。它属灸法的延伸。药物组方多选生猛燥烈,具有刺激性及芳香走窜的药物,如“消喘膏”等制剂,具“天灸”、“发泡疗法”特征。常用于咳喘、痹症、腹泻、喉喑、口疮、小儿遗尿等病症。
基本操作方法
辨证选穴用药
腧穴选择及配伍:
选择离病变局部器官,最近、最直接的相应穴位敷贴。局部选穴如,肾衰外敷方,取肾俞、关元穴。
选择阿是穴贴药 阿是穴是指病变的局部或内脏病理现象在体表的反映,也称病理反应穴。
选择针灸学中的传统有效经穴 这些传统的有效经穴,是前人在实践中发现并验证有效的穴位。如肺俞、风门、膈俞等穴治疗咳嗽、哮喘;神阙、足三里治肠炎、痢疾、腹胀、腹痛等。
取穴施治 药物外敷取穴,与针灸取穴法相同,需辨证选用,灵活掌握,因其施药范围略大,所选取之穴是一个片而不是点,即使选穴不十分准确,也同样有利于药物吸收。
远端取穴 根据上下相引的原则,上病下取,下病取上,如鼻衄、口疮取涌泉,脱肛取百会穴等。
敷贴法选药规律(药物组方):
(1)气味俱厚的选药特点
多选气味俱厚之品,一则易透入皮肤起到由外达内之效;二则气味俱厚之品经皮透入,对穴位局部起到针灸样刺激作用;其三是所含芳香性物质,能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也即起到皮肤渗透促进剂的作用。有人作过研究,用离体皮实验表明,芳香性药物敷于局部,可使皮质类固醇透皮能力提高8-10倍。《理瀹骈文》中的膏药处方,几乎每方都用姜、葱、韭、蒜、槐枝、柳枝、桑枝、桃枝、风仙、菖蒲、木鳖、山甲、蓖麻、皂角等气味俱厚之品,含上述药物的处方约占97%以上。
(2)多效联合的组方特点——广略以取胜
敷贴药常以药不止走一经治一症,用多味药物汇而集之,以一膏统治多种病,疾病虽有多种,而其病机则不外气滞血凝及阴有寒湿,阳有燥热而已,关键在于把握其要害,而把握要害的方法,可用一个“通”字概括,“理通则治自通”。
(3)辨证加药的穴位配药特点
外治穴位贴敷疗法是以单验方外治形式而问世的,但后来辨证施治治疗原则逐渐渗透于这一治法中,经这一治法赋以辨证施治的选药思想,使其疗效更加肯定。在临床应用时,常需辨证论治、三因制宜,而在临症灵活加入糁药,一般要求加药与膏药相应,膏统治而加药专治,重症还可加入劫药如巴豆等,所加糁药物原则上选用治疗这一病症的主要药或选效验方和单方为主以提高疗效。如治热秘除用膏敷贴外,常在膏上糁以芒硝、大黄等,再贴于脐腹部。
(二)贴敷方法
1.贴法:将已制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然后外裹胶布粘贴;或先将药物置于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腧穴进行粘贴。巴布剂、硬膏剂可直接将巴布剂或是硬膏中心对准穴位贴牢即可。适用于膏药、巴布剂、丸剂、饼剂、磁片的腧穴贴敷。
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敷在穴位上,外复塑料薄膜,并以纱布,医用胶布固定即可。适用于散剂、糊剂、泥剂、浸膏剂的腧穴贴敷。
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胶带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三)贴敷时间
根据疾病种类、药物特性以及身体状况而确定贴敷时间。一般情况下老年、儿童、病轻、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宜短,出现皮肤过敏如瘙痒、疼痛者应即刻取下。
刺激小的药物每次贴敷4-8小时,可每隔1-3天贴治一次。
刺激性大的药物,如蒜泥、白芥子等,应视患者的反应和发泡程度确定贴敷时间,约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多在1-3小时);如需再贴敷,应待局部皮肤基本恢复正常后再敷药,或改用其他有效腧穴交替贴敷。
敷脐疗法 每次贴敷的时间可以在3-24小时,隔日1次,所选药物不应为刺激性大及发泡之品。
冬病夏治腧穴贴敷从每年夏日的初伏到末伏,一般每7-10天贴1次,每次贴3-6小时,连续三年为一疗程。

③ 穴位按摩治疗原则有哪些

穴位按摩治疗原则穴位按摩治疗疾病需采用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具体说来可以概括为:一,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表现;二,根据身体不同的部位;三,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四,根据季节变换。

穴位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复正祛邪”,“重在治本”,“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顾”,“补虚泄实”。

复正祛邪是指恢复机体内的正气,驱除导致疾病发生的不利因素。疾病恢复的快慢,一方面同身体的抗病能力有关,另一方面同治疗的效果有关,穴位按摩治疗是通过调动机体的抗病能力来实现治疗的。

辨别标本是指分清疾病的标本,通常说来,旧病为标,新病为本;表症为标,病因为本。在临床治疗中需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在按摩临床治疗中,大多数病人的病情不是很急,可以重在治本,标本兼顾。比如头痛病人,经诊断属于阴虚肝阳上亢型,头痛为标,阴虚为本,治则平肝潜阳治头痛,同时兼顾补阴以治本,这样治疗头痛治愈后就不易复发,这就是以治标为主,标本兼顾的治疗方法。

补虚泄实是指患者属虚症则补之,属实症则泄之。通常说来,人体经血等物质不足为虚,或者脏腑、器官、组织的某一功能低下为虚。脏腑、组织、器官的某项功能亢进为实,或者外感邪气为实症,穴位按摩通过不同的手法作用于人体的部位,使气血、津液、经络起到相应的变化,补虚泄实,达到治疗的目的。

选穴处方原则穴位按摩的临床实践表明,“循经取穴”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病在某个经络,选取该经的穴位进行治疗的方法。如肠炎和菌痢等病,病在肠胃,可以选择大肠经上的穴位,心脏疾病可选择心包经上的内关和背部的心俞等穴治疗。

选穴处方是按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某些征候选取其经络上的一两个穴位,就能达到很好的疗效,如头痛取手上的合谷穴,腹痛取腿上的足三里穴进行按摩,即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当然,有些征候需要取组穴才能取得一定的疗效,如脑血管后遗症。

④ 穴位贴敷法的操作方法

1.方药的选择
凡是临床上有效的汤剂、方剂,一般都可以熬膏或为研末用作穴位贴敷来治疗相应疾病。但与内服药物相比,贴敷用药多有以下特点:
(1)应有通经走窜、开窍活络之品。现在常用的这类药物有冰片、麝香、丁香、花椒、白芥子、姜、葱、蒜、肉桂、细辛、白芷、皂角、穿山甲。
(2)多选气味俱厚之品,有时甚至选用力猛有毒的药物。如生南星、生半夏、川乌、草乌、巴豆、班蟊、附子、大戟等。
(3)补法可用血肉有情之品。如羊肉、动物内脏、鳖甲。
(4)选择适当溶剂调和贴敷药物或熬膏,以达药力专、吸收快、收效速的目的。醋调贴敷药,而起解毒、化瘀、敛疮等作用,虽用药猛,可缓其性;酒调贴敷药,则起行气、通络、消肿、止痛等作用,虽用缓药,可激其性;水调贴敷药,药,专取药物性能;油调贴敷药,可润肤生肌。常用溶剂有水、白酒或黄酒、醋、姜汁、蜂蜜、蛋清、凡士林等。此外,还可针对病情应用药物的浸剂作溶剂。
2.穴位的选择
穴位贴敷疗法的穴位选择与针灸疗法是一致的,也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辨证选取贴敷的穴位,并力求少而精。此外,还应结合以下选穴特点:
(1)选择离病变器官、组织最近、最直接的穴位贴敷药物。
(2)选用阿是穴贴敷药物。
(3)选用经验穴贴敷药物,如吴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小儿流涎;威灵仙贴敷身柱穴治疗百日咳等。
3.贴敷方法
根据所选穴位,采取适当体位,使药物能敷贴稳妥。贴药前,定准穴位,用温水将局部洗净,或用乙醇棉球擦净,然后敷药。也有使用助渗剂者,在敷药前,先在穴位上涂以助渗剂或助渗剂与药物调和后再用。
对于所敷之药,无论是糊剂、膏剂或捣烂的鲜品,均应将其很好地固定,以免移动或脱落,可直接用胶布固定,也可先将纱布或油纸覆盖其上,再用胶布固定。目前有专供贴敷穴位的特制敷料,使用固定都非常方便。如需换药,可用消毒干棉球蘸温水或各种植物油,或石蜡油轻轻揩去粘在皮肤上的药物,擦干后再敷药。
一般情况下,刺激性小的药物,每隔1~3天换药1次,不需溶剂调和的药物,还可适当延长至5~7天换药1次;刺激性大的药物,应视患者的反应和发泡程度确定贴敷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如需再贴敷,应待局部皮肤基本正常后再敷药。
对于寒性病证,可在敷药后,在药上热敷或艾灸。

⑤ 穴位贴敷治疗贴有用吗

中医传承,穴位贴敷疗法:1、经皮给药:避免了口服给药的“首过消除”及“胃肠灭活”效应,提高了有效成分的生物利用度,有效成分到皮肤上后,会从贴剂中释放出来,透过表皮进入到内皮,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2、经穴给药:有效成分与穴位两者配合,相互协调,相互激发而产生整体效应,可以获得单纯用药或者针灸所不能达到的疗效. 3、加倍激活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系统:经穴对药物具有外敏感性和放大效应,穴位局部神经丰富,呈网状分布,与相应的脏腑属同神经节段支配,通过刺激这些穴位、神经传入中枢,兴奋交感神经,降低迷走神经的紧张度。4、双向调节:经穴给药,刺激穴位可引起皮肤温度波动,双向调节相应神经、肌肉、内皮调节血管紧张度

⑥ 穴位贴敷疗法是怎样治疗疾病的

穴位贴敷疗法属于传统的中医外治法,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念和辨证回论治为答原则,根据经络学说,在病体相应的腧穴上,选用适当的药物进行贴敷,以达到减轻患者痛苦,治疗疾病的目的。即将中草药加工成药泥、药丸、药粉、药膏等不同制剂,贴敷在选定的穴位上,靠穴位的刺激作用和药物的吸收作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由于穴位贴敷疗法简单易行,安全而无副作用,且治疗各科疾病确有良好的效果,故临床应用较广。报道最多还是支气管哮喘的穴敷治疗,疗效喜人。肾脏疾病发病跟支气管哮喘一样,与免疫机制关系密切。理论推证,加之临床实践证明,穴位贴敷疗法可以通过其独特的疗法,扶正祛邪、燮理阴阳、调整气血、疏通气机

⑦ 什么是穴位敷贴疗法麻烦告诉我

穴位敷贴疗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外治法。它与针灸一样,是在中医理论,特别是经络学说的指导下,对人体穴位给予外用药物刺激的一种治病方法。就其施治部位和治疗原理来讲,属于针灸学的范畴,实际上是一种独特的穴药结合的治疗方法。
【用药特点】
不是所有的中药成方制成膏药,皆能外治而有效。可供外用贴敷的药物多有以下特点。
⑴ 走窜开窍、通经活络——多选择含有挥发油、刺激性较强的一些药物,如冰片、麝香、丁香、薄荷、细辛、白芥子、姜、葱、蒜、皂荚、穿山甲等。
⑵ 厚味力猛、有毒之品——选择生南星、生半夏、乌头、甘遂、巴豆、斑蝥、砒霜、轻粉等。
⑶ 选择适当溶剂调和敷贴药物,以达吸收快的目的。如酒调敷贴药,有行气、通络、消肿、止痛的作用,醋调敷贴药,可解毒、化瘀。
【药物剂型】·泥剂这种剂型多用单味药,是将鲜生药捣碎如泥状,直接贴敷穴位上。
·散剂将药物研成细末,进行穴位贴敷。
·糊剂是把散剂用生姜汁、白酒、米醋、鸡蛋清、白水等调成糊状,进行穴位贴敷。
·丸剂是将药末用水或乳汁等调和制成小丸,把丸药用普通膏药或胶布固定在穴位上。
·膏剂是在常温下为固体、半固体或半流体的制品。
【注意事项】
(1)注意患者是否对所用药物有过敏反应,若发现过敏现象,应立即停止贴敷,必要时进行脱敏治疗。
(2)贴药前应用温水或酒精将皮肤局部擦净,使药物容易吸收。夏季要擦干汗液,将药膏固定好,以免药物移动或脱落。
(3)所用药物不可存放过久,以免失效。要调熬的药物,每次不可调制过多,用多少调多少,现用现调。
(4)颜面部不宜贴敷,特别是有刺激性、毒性药物更不能用。

⑧ 穴位贴敷法的适应范围

穴位贴敷法适应范围相当广泛,不但可以治疗体表的病症,而且可以治疗内脏的病症;既可治疗某些慢性病,又可治疗一些急性病证。
治疗病症主要有:感冒、咳嗽、哮喘、自汗盗汗、胸痹、不寐、胃脘痛、泄泻、呕吐、便秘、食积、黄疸、胁痛、头痛、眩晕、口眼斜、消渴、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脱垂、乳痈、乳核、疮疡肿毒、喉痹、牙痛、口疮、疟疾、关节肿痛、跌打损伤、小儿夜啼、厌食、遗尿、流涎等。此外,还可用于防病保健。

⑨ 穴位补肾,通过穴位贴膏药来补肾的办法,有效果吗

效果因人而异的,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用。要了解自己的身体才能很好的针对一些病患。

热点内容
海城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5-05 21:59:17 浏览:122
乱扔垃圾刑法 发布:2025-05-05 21:59:06 浏览:733
以正道德经 发布:2025-05-05 21:58:29 浏览:829
立法法九十五 发布:2025-05-05 21:57:35 浏览:51
法律服务行业诚信建设 发布:2025-05-05 21:57:33 浏览:420
现代行政法的基本理论 发布:2025-05-05 21:56:07 浏览:627
发法学论文 发布:2025-05-05 21:55:05 浏览:199
2月22日演的社会与法 发布:2025-05-05 21:53:05 浏览:227
如何建设好法治中国 发布:2025-05-05 21:45:02 浏览:579
法院救助申请 发布:2025-05-05 21:44:19 浏览: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