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治到仁治
『壹』 中国是什么时候从人治走向法制的
应当说现在的中国正走向法治的国家,而且中国从来不是什么纯粹的人治和内法治,而是人治和法治两种容力量互相此消彼长。
一个国家要从人治发展到法治,不仅是制度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转变。
只有大部分人观念上真正转变了,才能从制度上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贰』 法治和人治,法治和法制的区别
法制、法治以及人治是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
首先,从约定俗成的意义上说,法制和法治两个概念的用法历来不同。
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它是相对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以及其他各种制度而言的。
法治则是与人治相对的一个概念:主张法治意味着否定人治,赞成人治则意味着反对法治。
法治和人治被人们在对立的意义上加以使用,在中外历史上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思想家政治家如孙中山等也倡导以民主政治和法治取代封建专制政治和人治,并有精辟论述。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历任领导人中,也同样是在与人治相对的意义上运用法治一词。
其次,法制与法治两个概念的内涵不同。法制的基本内涵是指法律以及与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相关的各种制度(如立法制度、司法制度等)。法治的基本内涵是与人治不同甚至对立的一种治国理论和治国方略或原则。作为一种治国理论,法治和人治探讨的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兴旺发达的关键问题。“法治论”认为,关键在于要有一套良好的法律制度,并予以充分实施;“人治论”则相反,认为关键在于国家领导人是不是贤明,“法律只能作为办事的参考".主张法制并不意味着否定领导人可以发挥巨大作用,而是认为领导人贤明与否不应成为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所在。作为一种治国原则,“法治论”主张法律应有极大甚至无上的权威,不能听任个人和组织的权威凌驾于法律之上;“人治论”则相反,它主张或默认组织和个人的权威高于法律的权威,权大于法。
再次,虽然法治与法制具有内在联系,即实行法治必须要有法制。但我们不能说有了法制就必定有法治。从人类的政治法律实践看,任何国家在任何时期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法制,但却不一定是在实行法治,如当年希特勒统治的德国和蒋介石统治的中国也有法制,但都不是在实行法治。
最后,即使在动态意义上理解“法制”,也与现代意义的“法治”相去甚远。“法制”的动态含义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简单地说就是有法可依,依法办事。对此,我们可以提出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有什么法?“恶法"还是“良法”?二是如何才能保证做到“依法”?“依法”的程度如何?显然,这些都是动态意义上的“法制”概念所不曾也无法回答的。与此不同,现代“法治”与民主政治密切相关,它不局限于形式或逻辑意义上考虑问题,不单纯以“有法”、法律完备为满足,还要求在价值层面上考虑法律的好坏,而且,作为现代“法治”的一个鲜明特征,它还强调《宪法》和法律应该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因此,现代“法治”要求在法律制定和实施的各个环节上贯彻民主原则,实行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分离和互相制约,严格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体现法律的正当程序原则。
『叁』 法治与人治的关系
人治与法治最大的区别在与是不是具有民主性,人治是建立在专制的基础上的,特点是君主专制,体现的原则是个人主义.法治是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的,具有民主的特点,体现的是大众意志,少数服从多数!
法治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从人治走向法治。
『肆』 什么是人治,什么是法治
【人治】
就是个人或少数人因历史原因掌握了社会公共权力,以军事内、经济、政治、容法律、文化、伦理等物质的与精神的手段,对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其他成员进行等级统治的社会体制。人治是儒家学说倡导的一种的治国理论,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法治】
指根据法律治理国家。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大到国家的政体,小到个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运行。与“人治”相对。
法治与人治的区别:
①两者基础不同。人治建立在个人专断与独裁基础上,而法治是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之上。
②两者特点不同。人治呈现出随意性、多变性的弊端,造成社会的不稳定。而法治具有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的特点,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能有效地制裁违法行为,保证社会的稳定和有序发展。
③二者体现的原则不同。人治体现不平等的原则,而法治体现平等的原则。
『伍』 企业管理如何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
上海注册公司需要多少钱呢?很多创业者估计都会问到这个问题。全民创业时代,有了项目之后,多数的人都会选择注册该公司通过经营获利,然而上海注册公司,有两个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
第一,手中根本没有多少的启动资金话,要想成立一家注册资金在100万元的公司,如何筹集资金?
第二,一开始准备在家开启经营,家庭住宅无法完成工商注册,怎么办?
公司注册资金问题分析其实,自2014年3月1日,国家已经开始从政策上进行调整,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度,即使是没有启动资金,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来注册公司。新政策中,取消了对出资方式、出资期限、出资额等等的限制。国家此举是为了鼓励创业,即使是你没有一分钱,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轻松的注册100万元的公司,未来在经营中,赚到钱之后,将注册资金补充上就可以了。
那么抛开注册资金,在上海注册公司费用都包含了哪些方面呢?志浩为你进行了整理,在公司注册的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工商登记、刻章、办理税务登记证的花费,和公司后续经营税务申报、纳税人、注册地址的费用。
一、 工商登记费用。在国家的政策中,工商登记是不需要花费资金的,免费。
二、 公章刻章费用。完成工商注册,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取得公章,公章刻章费用是50元/套,这是必要花费。
三、 办理税务登记证费用。该项费用是免费的。
四、 办理行业许可证、食品卫生许可证费用。如果公司需要办理这些证件,是可能会产生相应的费用的。
五、银行开设公司基本账户。银行开户,每一个公司收取的费用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别,一般费用是在500元以上。
六、购买发票的花费。公司经营中,需要购买税卡、专用打印机、开票软件等等,此项费用加起来大概是2000-3000元。
七、如果需要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开增值税发票,花费还是会提升一些的。 如果企业是经营进出口贸易,在进行进出口备案手续办理的时候,是有行政收费项目的,大约费用是在2000元左右,
八、如果是委托代理公司去办理,注册100万公司上海注册公司费用其实并不多,但是在注册公司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大量繁琐的事务需要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寻找代理公司来代理完成注册,是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的,总代理费用大概是在500元。
简单来说在上海工商注册流程如下:
核对名称——网上登记——交工商设立资料——拿营业执照—— 刻章——办组织机构代码证——办税务登记证——开基本户(纳税户)。
详细步骤及周期为:
1、核准名称,一次最好按喜好顺序提交3-5个公司名称,防止重名,如再次提交,审批的时间较长。核名需要公司名称、股东姓名、身份证号和出资比例;1-3天
2、名称核准后,填写齐所有交件资料,预约,到工商局交件;7天
3、七天后取得营业执照后,办理税务,代码、刻章。7天 证件办齐
『陆』 法治与人治的区别主要有哪些
法治与人治的区别如下:
1、代表性不同
法治是多数人之治,法律是大家合意的表示,全民意志的表示;而人治是一个人的意志,凭批示,领导要怎么办就得怎么办,这就是人治。
2、先后不同
法治是按照事先建立的法律规则进行法律适用,“十二铜表法”,“商鞅立信”,都是事先立了规矩,向社会宣告颁布,令出必行。包括立法者自己,也要坚决遵守,这都是事先立法。而人治是事后立规,便宜行事。发生事件之后,再随机出台处理原则,随势而为,政策治国,跟着社会状况,随时变化。
3、管理不同
法治是将矛盾带上法庭,理性管理国家。让国家按照秩序,以法治的渠道来解决,稳妥而恒定。而人治是搞运动,像到处游行,把嫌疑人拉到广场上宣判,公开处理,一下子从重打击,一下子从轻放过。
4、立场不同
法治国家,主权在民。人民掌握国家主权并由人民授权立法,立法既要遵循民主程序又要以符合人类文明公理为原则。人治国家,主权在王。君王既是国家的主权者,也是国家的立法者,法律制度不过是君王施行统治的工具而已。
(6)从法治到仁治扩展阅读: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大到国家的政体,小到个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运行。对于现代中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才是真正的法治。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才是真正的依法;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才是真正的法治。无论是经济改革还是政治改革,法治都可谓先行者,对于法治的重要性,可以说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网络—法治
『柒』 中国近代法治史 从"人治"走向"法治"是人文素养类课程吗
人治,法治的对立概念。指依靠个人权威性和个人崇拜的作用来管理政权实行政治统治。法治强调以法治国、法律至上,法律具有最高的地位。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总称。统治阶级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方式管理国家事务,并且严格依法事的原则,也是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权力建立的用以维护本阶级专政的法律和制度。人治,是依靠统治者个人的权威治理国家的一种政治表现形式。在中国人治定义来自于孔子。他认为“文武之政、布在方策。为政在人、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在西方,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曾提出哲人治国论,主张建立哲学王统治,这也属于人治的一种政治思想。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大到国家的政体,小到个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运行。对于现代中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才是真正的法治。什么是法治?英国思想家洛克说:个人可以做任何事情,除非法律禁止;政府不能做任何事情,除非法律许可。法治,是给公民以最充分的自由,是给政府以尽可能小的权力。法治社会的真谛在于:公民的权利必须保护,政府的权力必须限制,与此背离的就不是法治社会。“法制”我国古代已有之,在现代,人们对于法制概念的理解和使用是不一样的。其一,狭义的法制,认为法制即法律制度。详细来说,是指掌握政权的社会集团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政权建立起来的法律和制度。其二,广义的法制,是指一切社会关系的参加者严格地、平等地执行和遵守法律,依法事的原则和制度。其三,法制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它不仅包括法律制度,而且包括法律实施和法律监督等一系列活动过程。任何国家都有法,但并非有法制。法制在不同国家其内容和形式不同。在君主制国家,君主之言即为法;在资本主义国家,虽然排除了奴隶制、封建制国家法制的专制性质,但资产阶级受阶级本性的局限,当有的法律规定不符合本阶级的利益时,就加以破坏。只有彻底消灭剥削制度,实现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法制。
『捌』 法治与人治的区别是什么
所谓人治,就是按照人的意志及其对利益的要求来行事的。这是人治的广义概念。但人治有少数人的人治与多数人的人治之分。少数人的人治是按照少数人的意志及其对利益的要求来行事的。这种人治,类似我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人治。按照少数人的意志及其对利益的要求制定的制度,就称之为少数人的法治,这种法制,类似我国封建社会的君主政治。
“法治”与“人治”的本质区别在于国家权力是否严格依法运作.法治国家要求树立“法大于权”的观念,创设“法大于权”的制度.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应当把民主与法治紧密结合在一起,“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逐步清除“人治”和“权治”等遗留下来的不良影响。具体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法治”与民主相容,“人治”与专制相合。“法治”是与市场经济、工业文明相适应的一种治国方式.现代民主政治建立在法治基础之上.法治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现代化的重要指标.
“人治”是与自然经济、农业文明相适应的一种治国方式,君主专制是人治国家的主要统治形式.在人治国家中,一切人只服从拥有权力的人及其意志。
第二,“法治”强调“权自法出”,人治强调“法自权出”。“法治强调权自法出,即所有的公共权力都应当具有合法性根据,没有合法性基础便不得行使任何权力,即使人们在法律之外行使了相关权力,也不发生法律效力.‘合法性’这个概念可以在两种意义上使用,其一是政治哲学所使用的合法性概念,在一定程度上讲,它与合理性概念有内在关联;其二是法学上所使用的合法性概念,事实上,它所讲的就是合法律性.”
第三,“法治”强调“法大于权”,“人治”强调“权大于法”。“法治”强调一切公权力都应当服从法律,法律是最高的公共理性,也是公权力的产出之所.没有法律根据的一切权力均为非法.即便是紧急状态下政治权力的运用也要遵循依法行使的原则.[vi]所以,以法律为治的治理活动服从既定的规则,而不取决于统治者头脑的一时聪明或其他什么智慧.这种治理方式可以免受统治者个人的性情及好恶的影响,防止政治权力的滥用和个人独裁的灾难。
“人治”是最高统治者不受法律约束的“权治”.最高统治者的权力大于法律.谁拥有国家权力,谁就主宰国家和民众.在人治国家,官本位观念盛行,人们普遍地崇拜权力,漠视法律.因为掌握政治权力是发财致富、光宗耀祖的一条捷径.正所谓“一人当官,鸡犬升天”.中国古代自汉武帝以后的历代皇朝尊崇儒学,倡导“以德治国”,隋唐以后还采用了科举考试.但是,“人治”的“家天下”罗织了巨大而又严密的权力关系网,法律和道德在权力的冲击下荡然无存,其结果是官场政治黑暗腐朽,贪官污吏大行其道.所以,中国古代历代皇朝始终跳不出“政权兴亡的周期率”。
第四,“法治”强调法律至上,“人治”强调领袖至上。“法治”强调法律至上,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和任何其他规则相比较,法律在治理社会活动中,在规范人们交往行为中具有至上性和首选性;其二是与任何组织和个人相比较,法律是至上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因此,法治国家要求执政党和国家领导人与普通公民一样遵守法律.
“人治”强调的领袖至上,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掌握国家权力的领袖的意志高于法律,他可以一言立法,也可以一言废法;其二是掌权国家权力的领袖决定国家的重大事务.他依靠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把自己的意志贯彻到整个社会并使之得以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