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的功德

道德的功德

发布时间: 2022-01-02 14:50:59

『壹』 社会道德

简称“公德”。人们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与“私德”相对。公德指与组织、集体、民族、社会有关的道德,私德指个人品德、作风、习惯以及个人私生活中的道德。社会公德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根据共同生活的需要而形成的,如遵守公共秩序、讲文明、讲礼貌、诚实守信、救死扶伤等。它对维系社会公共生活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公德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社会公德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我们的行为。只有遵守社会公德的人,才会被人们所尊重。那些违反社会公德人,将被人们所不齿。社会公德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历史的演变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为了更好的融入这个社会,处理好人际关系,我们必须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什么是个人修养呢?我认为,个人修养就是个体在心灵深处进行的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个人修养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我们的行为。只有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的人,才会被人们所尊重。当然,个人修养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实践活动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关于个人修养的讨论和研究,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古人曾经提出过“修身养性”,现在我国也把思想品德作为学生的必修课。
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这些传统美德深深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当然,我们也应当用与时俱进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公德,比如在当今社会,保护环境就应当成为每一个人的必修课。

『贰』 什么是道德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道德,是由思想行为所表现的,有一定标准的,社会、风俗,习惯回。美德,美就是美的答事物;德,古称之为得;合起来解释就是,美的事物可以吸引和得到社会中的一切。丑德不成其为德,所以,道德仅仅是一种表现形式,属于中性。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有五个方面: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
其中,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
助人为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
爱护公物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保护环境是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
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

『叁』 社会公德的含义

社会公德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社会公德是指反映阶级,民族或社会同共同利益的道德,它包括一定社会一定国家特别提倡和实行的道德要求。甚至还以法律规定的形式使之得以重视和推行,狭义的社会公德是指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

『肆』 个人品德在社会道德建设中具有什么作用

个人品德在社会道德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

1、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其中,加强个人品德建设是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正式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重视个人品德建设,有助于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这实际上也是要求领导干部加强个人品德建设。个人品德是“内在的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实现最终都要诉诸个人品德。

(4)道德的功德扩展阅读:

1、从人类的生存发展来看,社会公德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在传统的以家族、氏族为特征的共同体时代,缺少一个独立的、广泛的社会生活公共空间,社会秩序的实现更多地由个人品德修养来决定。

2、随着社会交往的扩大,特别是经济活动市场化、职业多样化、利益多元化、人际交往和社会关系的普遍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出现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分离,人们既在私人领域里享有其独特的私人生活,又在公共领域里享有与人共有的公共生活,相应地社会公德也就逐渐形成了。

『伍』 美德,道德,公德的区别

美德:在人格心理学内,美德的概念是指:凡是可以给一个人的自我增添力量的东西,包括攻击回,力量,答勇气,自信等
道德:指衡量行为正当与否的观念标准。一个社会一般有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只涉及个人、个人之间、家庭等的私人关系的道德,称私德;涉及社会公共部分的道德,称为社会公德。
公德:公共品德;公共道德方面的品质

『陆』 守公德的意义是什么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总结这些年的工作实践,客观看待成绩和经验,准确把握道德建设领域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科学分析新时代对公民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明确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任务要求,对于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一个新高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道德的功德扩展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立根塑魂、正本清源,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不断提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为弘扬,崇尚英雄、尊重模范、学习先进成为风尚,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大大增强,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不断提高,道德领域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

『柒』 什么是道德的含义

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实践的理性和思辨的理性不同,前者较为粗略,后者较为精密。思辨只有对错之分,没有中间状态,而实践的精髓正在于选择,并且中间状态就是最好的选择。

在中文中,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词,道是一种良好的选择,德是一种素养或习惯。二者合起来就构成它的定义,即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其中习惯是它的种,良好的选择是它的属差。道德属于伦理学范畴,其题材是人的活动或实践,其目的是人的幸福。

(7)道德的功德扩展阅读:

道德的准则

既然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像射箭一样有一个标靶,即人的幸福,所以也像射箭一样,需要在实践中根据感觉来调整和提高它的命中率。因此,说道德的准则是感觉当不为谬误。

有人说道德的准则是自由,而把自由又定义为既不压迫人,也不受人压迫。这话一半正确,一半不正确。因为相同人的幸福是相同的,不同人的幸福是不同的。对幸福一概而论,是智力不成熟的表现。

人的性格是有多样性的,有的人爱好思考,有的人爱好运动。即便同一个人,小时候和长大了的性格也有可能不同。因此,幸福和快乐也具有多样性。对待不同的人,幸福既然不可以一概而论,相应的道德也就不可以一概而论。

如果对象全都是自由人,那么既不压迫人,也不受人压迫诚然是一种道德,但是如果对象一方是自由人,一方是奴隶,那么道德就是一方压迫另外一方。不可以强求相同的人遵循不同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不同的人遵循相同的道德。

具体来说,不可以强求古人遵循今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小孩遵循成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女人遵循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穷人遵循富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发展中国家遵循发达国家的道德。

这种说法反过来也是正确的,不可以强求今人遵循古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成人遵循小孩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男人遵循女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富人遵循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发达国家遵循发展中国家的道德。

『捌』 什么叫做道德

道德是一种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人们的需求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它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往往流传较为广泛,形成共识。
必须与法律相分别,两者都是行为规范,但是法律是具有国家强制力保障的,而道德是一种心灵的契约,只能靠人们自觉遵守,所以约束力比法律弱很多,靠舆论来实现道德的力量。形成也不同,道德是在生活中逐步确立的风俗规则,法律则是有国家制定的。代表的利益有所不一样,法律一般是当权者管理的有力工具,而道德是群众在生活中的利益体现,有一定差距。
对人群来说,终极的道德应该是没有的,因为道德不具备法律的能力。有的话就只能是在人们的道德水平与法律结合而成为最终形态——法律。那也就不是纯粹的道德了。或者是个人的坚定的道德品质,也许勉强可看作最好的阵地。

『玖』 公德与功德的区别

公德,是指有关社会公众的安宁和幸福的行为,如不破坏公物;遵守公共品德;公共道德方面的品质 >摘自网络
----功德是佛法中非常强调的一个因素,什么是功德?它有什么用?其实功德就是善事善念,但是必须在菩萨面前许愿发心过的善事善念才是功德。平时我们的善事善念,如果没有在菩萨面前许过愿发过心,无论是自发的还是受佛法的影响,它就停留在自我表现的一个层次上。举个例子:一个人吃素,吃了好多年,但从没在菩萨面前发心许愿,那么即使十年吃全素,也只能是个人爱好。所以要在菩萨面前发心行善,乐善好施,帮助别人,连行孝父母、友爱兄弟姐妹都要发心。
而功德有什么用呢?大家都知道业障或孽障的危害,它们就像程序中的病毒一样潜伏在人的阿赖耶识,时间一到就激化成灵性,就开始对人产生作用,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突然之间从非常健康到病危抢救,或意外事故,或遭劫。》摘自师父 白话佛法一 11、善事和功德的区别
----功德是你用你的心来做某一件事情,就是功;如果做出来的事情帮助到人家,就是德。做任何事情都是从心里发出来帮助人家叫功德。
----学佛的人要有境界,功德要齐备。就是一个人功和德不能少一样。你就算是从心里整天想“哎呀,我要帮助她呀”,这个心中出来的是有功;但是不去做,从来不去帮助人家,就没有德。如果一个人一天到晚地帮助、照顾老人,但是她心中想着,“等到这个老头子死掉之后说不定会给我留下很多东西,会给我很多遗产”。好了,她的功没有了,就剩下善德了。对不对呀?所以一个人要懂得功德要齐备。如果轻视别人的人,本身就没有功德。如果这个人看不起人家,眼睛看都不看人家,不愿意跟人家讲话,这个人就没有功德。
----修自身的佛性是功。就是说修性要学会修自身的佛性。什么叫自身的佛性?就是自己的本性,自己善良的心,就是修自己的良心。用佛心来修自己的身是德。就是说经常用佛菩萨的要求来要求自己身体上做什么事情,那就是德。比如你偷了人家的东西了;比如你看见人家掉的钱,你拿起来了;比如你今天做了一件不好的事情了,你打人了、骂人了等等,这些事情的发生如果你不用佛菩萨的境界去衡量、去修它,你就永远没有德。》摘自白话佛法四 20、积功累德无我无
--您可以去我的网络知道简介看链接 也可以加联系方式 望有帮助

『拾』 谈谈公民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和作用

社会公德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最起码、最简单的行为准则,是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是适应社会和人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具有特殊且广泛的社会作用。

1、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

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场所正常秩序和安定环境、维护现实社会生活的最低准则,是人们现实社会生活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

2、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

社会公德发挥着维护现实的稳定、公道、扬善惩恶的功能,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起着强大的舆论监督作用和精神感召作用。

社会公德的这种作用体现在:一方面肯定、维护和促进一切有利于或有助于社会和个人生存、发展和完善的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否定、抑制和阻止一切有碍于或有害于社会和个人生存、发展和完善的思想和行为。

3、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的基石和支柱之一,社会公德对社会道德风尚的影响稳定而深刻、广泛而持久。社会道德又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从人们实践社会公德的自觉程度和普及程度,可以看出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状况。

因此,如果社会公德遭到了践踏和破坏,整个社会的道德体系就可能会瓦解,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也将被破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就不可能真正搞好。

(10)道德的功德扩展阅读:

1、内容要求

社会公德的内容是对公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提出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在我国现代社会中,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为:

2、文明礼貌

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相处,举止文明以礼相待。自觉杜绝说脏话、随便猜疑、欺骗他人等恶习。这是处世做人最起码的要求。

3、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是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交往中用以调整相互关系的最一般的行为规范之一。在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爱人者人恒爱之,信人者人恒信之。

4、爱护公物

爱护公共财物是社会公德极其重要的内容。尤其在公共场合更要注意这一点。要爱护国家及公共财产不受侵犯。

5、保护环境

为了保持社会公共生活的环境整洁、舒适和干净,保障社会成员的身体健康,每个公民都应当讲究公共卫生、保护生活环境,这也是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6、遵纪守法

法律是对公民行为的必要约束及规范,是对道德的补充。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纪律,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公共生活中人们要能顺利地进行社会活动,就必须要有规矩可循,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

热点内容
小蓝司法所 发布:2025-05-05 04:15:35 浏览:631
劳动法律法规常识 发布:2025-05-05 04:03:47 浏览:251
国务院制定的司法行政法规 发布:2025-05-05 03:48:38 浏览:635
依法治国依法治安 发布:2025-05-05 03:48:33 浏览:493
中级经济法很难学想哭 发布:2025-05-05 03:48:27 浏览:938
合同法临时用工合同 发布:2025-05-05 03:45:33 浏览:292
忻州法院录 发布:2025-05-05 03:44:02 浏览:21
广州法润理法律服务 发布:2025-05-05 03:36:43 浏览:225
专升本刑法知识 发布:2025-05-05 03:27:45 浏览:89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六章 发布:2025-05-05 03:27:41 浏览: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