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最早把道德

最早把道德

发布时间: 2022-01-02 19:21:17

⑴ 人类社会最早的道德是如何产生的

作为人类最早的道德形式之一,婚姻和家庭道德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

劳动产生最初回的性禁忌,在从答事繁重而艰巨的劳动前,禁止参加劳动的男性与女性接触。这种性禁忌后来演变成婚姻和家庭道德。

婚姻是一定社会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结合的具体形式。婚姻是家庭的基础。

家庭是以婚姻为基础、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婚姻和家庭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过程。

第一种形式是同辈群婚和血缘家庭。禁止不同辈份的人发生两性关系。

第二种形式是族间群婚和普那路亚家庭。同胞兄弟姐妹之间禁止性行为,一个群体的兄弟(或姐妹)和另一群体的姐妹(或兄弟)互为夫妻,叫做普那路亚(夏威夷语“亲密伙伴”)。

第三种形式是男性走婚和对偶家庭。男女之间在较长的时间内有较为稳定的性伙伴。以女方为家庭中心,丈夫晚上到妻子家中幽会。我国云南纳西族的“阿柱(朋友)”之间的性关系属于这种婚姻和家庭形式。

第四种形式是宗法婚姻和一夫多妻家庭。男子可以三妻四妾,女子只能从一而终。

第五种形式是自主婚姻和一夫一妻家庭。夫妻双方相互忠实,反对婚外性行为。

⑵ 最早把道德联系起来用的是谁

要分析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必须先理解道德和法律的含义。笼统的说,一提起道德,人们毫无疑问的会将它与善良,美丽,正义,光荣等联系起来,道德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方式,通过社会风俗,人们的内心信念来实行。所以将道德理解为调整人与人之间和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法律通常是指由社会认可国家确认立法机关制定规范的行为规则,并由国家强制力(主要是机关)保证[1] 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社会规范)。
法律是维护国家稳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最强有力的武器,也是捍卫人民群众权利和利益的工具,也是统治者统治被统治者的专政机关--法院手段。法律是一系列的规则,通常需要经由一套制度来落实。但在不同的地方,法律体系会以不同的方式来阐述人们的法律权利与义务。其中一种区分的方式便是分为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两种。有些国家则会以他们的宗教法条为其法律的基础。
道德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根源于风俗和习惯,在原始社会,人们生活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氏族社会中,氏族成员之间主要靠风俗习惯调整的,从食物分配到婚姻缔结,都体现了风俗习惯的积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生活的复杂化,社会关系愈变得复杂,单纯的靠风俗和习惯已不可能完全调整,因此道德便产生了,所以道德的产生并不是抽象的来源于人们的内心,更不是来源于宗教神学,而是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产生的。哲学上将道德划入上层建筑,是维护本阶级经济基础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习惯风俗和道德去调整全部的社会关系已不可能,社会需要更有力,更广泛的标准和规范去调整,法律便应运产生。法律的出现,并不是意味着社会关系的调整不再依靠道德,法律在调整方式,调整范围上也有着局限性,道德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法律与道德彼此都对社会关系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
由此可见,道德与法律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道德的产生早于法律,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和最早来源,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还表现在内容上的趋同。最早的法律是由道德演化而来,现在,法律与道德相互独立,但法律仍然以道德为基础,法律将道德规范转变为法律规范,把积极的道德标准规定为法律应遵循的准则。如,民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以及前面论述到的商业中发不正当竞争原则,公平原则,尊老爱幼原则,这样原本体现在道德中的义务通过立法予以实现。同时,法律也将某些消极的道德义务通过立法的形式禁止,如禁止,作伪证,贪污受贿等,违反这些道德,也就违反了法律。因此,一般人仅凭道德常识就可以知道哪些是犯罪行为,哪些不是犯罪行为,不能总是以法盲来解释犯罪的原因,大多数犯罪更是道德沦丧。另一方面,某些法律规范反过来也是一种新的道德规范。如“不许闯红灯,禁止违章建筑,相邻关系等也是一种社会公德。法律禁止黑市交易,禁止不正当竞争,禁止出售假冒伪劣商品,遵守这些规定也是一种商业道德。

⑶ 道德最早是谁提出的

道德一词在汉文中最早是分开使用的。中国商朝的甲骨文中已有“德”字,但含义广泛。西周初年的大盂鼎铭文的“德”字,是按礼法行事有所得的意思。
道德
读音:[ dào dé ]
释义:社会意识形态之 一。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个人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主要通过教育和社会 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传统而发生作用。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 之服务。
出处:《后汉书·种岱传》:“臣闻仁义兴则道德昌,道德昌则政化明,政化明而万姓宁。”

白话译文:我听说仁义兴起时,道德也会昌盛起来,道德昌盛起来,政治也会圣明,政治圣明百姓就会安康。

⑷ 最早的道德经典著作是

考古学家发现的最早的版本是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甲乙两本帛书《老子》.这两本书是西汉初年的版本,《德经》在《道经》之前.现在可见的最早版本,是1993年在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老子》,版本最为原始、古朴.此本校注,参看丁四新著《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等书.

⑸ 我国历史上道德最早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道德一词在来中国古代是分开来讲自的。道字最原始的意义是表示道路或街道,引申开来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道德两个字连用是在战国之前、春秋末期。始见于《管子·君得》篇:“道德定而民有轨也”,以后庄子、荀子也把道德连用,《荀子·劝学》中说“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谓道德之极”。道德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同时也兼指人的道德行为,思想品质和修养境界,具有了我们今天所说的道德的含义。

⑹ 在我国历史上把道德二字连用最早是谁

老子 道德经
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在当时道与德是两个概念,并无道德一词。“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钱穆先生的注解:“本者,仁也。道者,即人道,其本在心。”可见,“道”是人关于世界的看法,应属于世界观的范畴。

⑺ "道德"这个词最早是哪出现的

道德一词在汉文中最早是分开使用的。中国商朝的甲骨文中已有“德”字,但含义广泛。西周版初权年的大盂鼎铭文的“德”字,是按礼法行事有所得的意思。

道德

读音:[ dào dé ]

释义:社会意识形态之 一。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个人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主要通过教育和社会 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传统而发生作用。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 之服务。

出处:《后汉书·种岱传》:“臣闻仁义兴则道德昌,道德昌则政化明,政化明而万姓宁。”

白话译文:我听说仁义兴起时,道德也会昌盛起来,道德昌盛起来,政治也会圣明,政治圣明百姓就会安康。

(7)最早把道德扩展阅读

道德的近义词:德行、品德

一、德行

读音:[ dé xing ]

释义:道德和品行。

出处:巴金 《寒夜》二六:“她虽然自夸学问如何,德行如何,可是到了五十高龄,却还来做一个二等老妈,做饭、洗衣服、打扫房屋,哪一样她做得出色!”

二、品德

读音:[ pǐn dé ]

释义:品质道德。

出处:老舍 《四世同堂》三六:“和平与刚毅揉到一起才是最好的品德。”

⑻ 古代最早提到道德的学著

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但,德的本意实为遵循道的规律来自身发展变化的事物。在当时道与德是两个概念,并无道德一词。“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钱穆先生的注解:“本者,仁也。道者,即人道,其本在心。”可见,“道”是人关于世界的看法,应属于世界观的范畴。

⑼ 最先将道和德联系在一起的是谁

最早将“道”和“德”连在一起使用的,或者说最早使用“道德”一词的:出自《荀子·劝学》: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热点内容
道德指衡量 发布:2025-05-05 00:53:34 浏览:724
案子在司法局 发布:2025-05-05 00:44:00 浏览:333
行政立法行政复议 发布:2025-05-05 00:32:14 浏览:693
眉县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5-05 00:27:23 浏览:773
中国政法司法文明 发布:2025-05-05 00:07:14 浏览:198
残疾人律师 发布:2025-05-04 23:57:47 浏览:792
法院审计 发布:2025-05-04 23:56:12 浏览:659
一般请个律师多少钱 发布:2025-05-04 23:45:46 浏览:946
姚立法江汉市 发布:2025-05-04 23:45:26 浏览:310
学校无法律责任原则 发布:2025-05-04 23:44:58 浏览: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