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关于道德的短文

关于道德的短文

发布时间: 2022-01-03 02:12:37

❶ 需要一篇关于社会道德方面的短文...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这是有目共睹的。在充分享受成果的同时,人们也在抱怨社会道德的缺失,不是说人性冷漠麻木,就是痛恨吏治腐败,还有假货满天搞得人人自危等等……
面对种种负面现象,有人将它归咎于改革开放,我认为这是一种大错特错的心理。不论是那一个政党执政,也不论是那一个国家,人的生存权始终是放在第一位的。人若因为贫穷而生存不了,其它的所谓权利就显得不重要了。三十年前的中国国情就是这样情况,国家经济落后,人民贫困潦倒。在这种情形下,生存实属不易,还能奢谈什么享受?因此,国家决定改革开放是非常明智和伟大的,正如邓小平所讲的,不改革开放那就是死路一条。的确如此,如果还按以前那一套走下去,不用说别的,国家根本就不需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民早饿死一半了。
当然,任何一件事都会有其两面性,何况关乎国家前途的大事。应该理智地看到,精神文明建设是很难与物质文明建设同步的,为了解决最重要的生存问题,物质文明建设先行一步尤为紧迫。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许多诸如上面所讲的不良现象。我想,这些问题的出现是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所不能避免的。有人曾经作过一个很好的比喻,开放改革恰如打开了家中的门窗,肯定会有苍蝇、蚊子飞进,但进入更多的则是清新空气,你能为了避免那些不良东西进入而永远紧闭门窗吗?不将你活活憋死才怪呢!道理其实很简单,只是我们不认真去想罢了。
人们在抱怨国家政策、抱怨社会、抱怨别人之时往往忽略了重要的一点,社会是由众多的人组成的,如果每个人都能遵从法律和严守道德,那么这个社会还会出现那些现象吗?可叹的是,一些人一边振振有词地指责这抱怨那,一边又带头做着违法缺德的事,你还有什么资格讲话。
不良的东西既然不可避免,重要的就是我们能认识它和努力去改正。现在国家高度重视,假以时日,精神文明建设必然有较大的发展,只是别忘了人人都要参与才行。

❷ 关于道德和谐的文章

我们可以把玻璃擦得明亮,但是往往除不掉心头的灰尘。有钱可以买来名声或荣誉,却买不到人格和品行。

市场经济是个既广袤又窄小的空间,来此逐利的人群三教九流,众人相挤,必有相争,正如古人所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几乎人人都被名缰利索牵动。这样一来,就难免有人要不大光明磊落,难免有人损人利己,难免有人坑蒙拐骗。

法律、政策、制度,自然都是约束和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但最根本、最能自觉约束和规范人们行为的却是道德。所以学校把德育摆在智育、体育之首;选拔干部也是德在才之先。从某种意义上说,道德水准往往是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的基石。

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级组织,任何一个家庭,都各有侧重地负有道德教育的责任。现在的好多事情,都倡导从娃娃抓起。道德教育更是一篇大文章,涉及到人生的方方面面;道德也是一篇长文章,童年要读,中青年要读,老年也要读,可以说应该活到老读到老。然而道德的启蒙教育又显得极为简单,例如长辈告诫子孙“不许说谎”,“待人要有礼貌”,“未经允许不能拿别人的东西”,“要右侧通行”,“要讲究卫生”等等。这一类教育实际上是向孩子们灌输最起码的道德知识,也是传授了最基本的做人原则。

然而这是很不够的。其说服力也极其有限。青少年也和成年人一样,他们的行为绝对不会仅仅以几条原则和书面道理为准绳,相反他们更多的是从成年人的实践,也就从成人的行为、生存活动方式,来认识社会,认识世界,认识道德的,总是先接受通行的事实,然后才承认道理和原则。这一点已经向成年人、向全社会敲响了警钟,成年人不仅要向青少年传授做人的某些原则,更要以自身的行为实践证实这些原则的严肃和不可动摇。古时孟子听到邻居杀猪,问他母亲,杀猪干什么?母亲未加思索便说,杀猪给你吃肉。话一出口,母亲才意识到这话属于欺骗孩子的性质,便赶紧到街上买了几斤肉,让孩子感到人说话是必须算数的。我们有些家长平常教育孩子要诚实,当他遇到某件具体事情时,有时却不太诚实,甚至很不诚实。一件这样的事实,可能会取代多少次的“苦口婆心”。胡长清似的领导自己手脚不干净,却在会上大讲廉洁奉公,就像一个嘴上叼着香烟的“瘾君子”,却说尼古丁有毒,号召众人戒烟似的,这只能引起人们的耻笑。事情就是如此,人格的魅力往往大于真理的魅力。

❸ 有关道德的文章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道德实践活动已在全国广大未成年人中开展。这项活动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际出发,遵循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动员全国城乡未成年人,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践行道德规范,增强道德意识,养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品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党和国家对广大未成年人的殷切期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努力。当代未成年人将承担起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把广大未成年人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任务,是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保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在广大未成年人中开展“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道德实践活动,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未成年人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根本利益所在。少年时期是长身体时期,也是思想道德观念形成时期,要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思想道德方面的健康成长不可或缺。“德者才之帅”(司马光语),思想道德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主导,关系到他们将来成为什么人,走什么路,能否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要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就要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在广大未成年人中开展“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道德实践活动,要贴近未成年人的实际,按照简单易行、切实可行、就近就便、力所能及的原则,组织未成年人在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在家庭、学校、社会参加针对性、参与性、实效性强的道德实践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深刻理解道德要求,增强道德观念,打牢道德基础。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也是亿万家庭对未成年人的心愿。亿万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发展,牵动着亿万家长的心,关系到亿万家庭幸福。为人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平安?而仅仅在生活上关心他们是不够的,还要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使他们提高鉴别力,增强免疫力,养成自制力,防止错误思想和腐朽文化的侵蚀,抵制色情、暴力、赌博、毒品等丑恶现象的诱惑,学会自我保护,远离危险,避免危害。为人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而仅仅让他们掌握知识技能是不够的,还要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让他们学会做人,与他人和谐相处,适应市场竞争,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自立于社会,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真正成为高素质人才。孩子有出息,家庭才幸福;家庭幸福了,社会才安定和谐。
jmd衷心的祝福你快乐

❹ 包含道理与道德的短文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在这个社会中,有许多行为规范约束着我们的一言一行,这就是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其实很简单,只要做每一件事都用心仔细想一想,多为他人考虑一点,道德就会伴随在你的身边.
有一次,我和妈妈到银行存钱,银行里人头攒动,我和妈妈排了很长时间的队伍才轮到我们.就在我们走向柜台时,一位70多岁的老人忽然跌跌撞撞地走了过来.我开始还认为他是有什么东西丢在那里要拿回去,可他还没站稳,就发话了:“请问一下养老保险怎么取?”
我可不高兴了,明明是我们先来了,怎么让他先办起业务呢?而且这么大人了,先来后到这点道理不懂吗?可妈妈却好像让着他一样,什么话也没说,而且还把身子往一边让了让.妈妈的举动,更让我惊讶和气愤,难道妈妈也不懂这点道理吗?妈妈好象看见了我表情的变化,就悄悄把我拉到一边,微笑着对我说:“你是不是有点不高兴啊?”我用劲地点了点头,气愤地说出了我的想法.妈妈的脸色立刻变得严肃起来,对我说:“你这就不对了.虽然先来后到是规矩,但是他毕竟是位老人啊!而且他跌跌撞撞,必然有重要的事情.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种道德的表现,所以我们必须要让着他,尊敬他.”我这才点了点头.妈妈的表情终于由严肃化为轻松,“如果你也是一位老人,你愿意为这么一件小事而和别人争吵吗?”我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这是,那位老人的事已经办好了,正招呼我们过去.他这时向我们解释:“刚才真对不起,我有点急事,让你们久等了!”我笑着说:“没关系!这不算什么!” 同时,我也看见了妈妈赞许的目光.
可见,道德还能让社会更加和谐,幸福,美满.
但是社会上还存在一些不道德的事情.

❺ 找一篇关于道德的文章

道德教育:创造与融合 作者:翟小宁 文章来源:摘自《人民教育》2005年第十期 点击数:984 更新时间:2005-7-20 题记 有两种事物,我们越思索它就越感到敬畏,那是天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道德的境界 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道德人格,塑造道德文化,造就道德生活。首先人格的理想境界是真善美。道德文化的理想境界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而不同,正大光明。道德生活的理想境界是和谐,即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的身心和谐。 道德的境界有层次之分,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本道德,二是高尚道德,三是圣贤道德。 基本道德的主要内涵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要人们独善其身,具有相应的责任意识。高尚道德要求人们在具备基本道德的基础上,还要有更高的道德素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在高尚道德之上是圣贤道德,这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圣贤有一颗仁爱众生、善利万物、兼济天下的心,是崇高道德和智慧的化身。他与天地精神相往来,透彻宇宙人生的真相;他站在人类精神的高地,思想泽被人间,人格流芳百世。 亚里士兵多德认为:教育要使学生具备基本的道德修养、底线伦理和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能力。道德教育要以培养基本道德为底线,以培养高尚道德为目的。基本道德是基础,高尚道德是提升。基本道德培养的是合格公民,高尚道德培养的是贤明君子。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基本道德和高尚道德,培育人格健全的人。圣贤道德的培养不是学校德育所能独立承担的使命,但圣贤的思想却是道德教育的宝贵财富。 道德教育的根本 道德教育的根本是正其心,关键是正其念,重点是致良知。 心正则行正,心美则身美。美好的心灵是一切美德的源泉。从美好的心灵中才能流出美德的泉水。育其心,动其心,正其心,净其心,美其心,是道德教育的根本。 正其心必先正其念。所谓正其念,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信念,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信仰是人生的灵魂,高尚的信仰是提升人生境界的根本动力。真诚,善良,美好,正义,尊重,宽容,大度,感恩,勤奋,质朴,勇敢,责任,爱心,优雅,文明……这些信仰普通而又珍贵,朴实而又崇高,外化为行动,涵养为美德,渗透在生活之中,是人生幸福的源泉,是世界美好的基石。 良知是我们心中光明的道德,是存在于灵魂深处的真善美。致良知,就是要在心中洒下光明的道德并使之发扬光大,在心田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并合之生根发芽;就是要像孟子所说的,启发人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由此生长出出仁、义、礼、智四种美好的品质。简言之,致良知就是要启发善良于心灵,播种美德于心田。 心灵是田地,良知是种子,信仰是阳光,美德是花朵,善行是果实。种花得花,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播种真善美,才能生长真善美。 道德教育的途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道德教育内涵深刻,涵盖深广,兼容人类、自然、家庭、社会、学校等各个方面,其途径多种多样,其方式丰富多彩,其方法不一而足,化用两句古诗来说,就是“不拘一格育人才,万紫千红总是春”。 我们应该不断探索,提炼出一切工作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如:启发道德智慧,陶冶道德情感,培养人文情怀,体验道德情境,树立人生榜样,建立人生准则,播种道德行为,养成道德习惯,铸造首先环境,尊重赏识激励,等等。在此仅撷取几点经略述之: 1、启发道德智慧。 道理,乃道德之理。不明白道德之理,就没有道德信念;没有道德信念,就没有道德愿望;没有道德愿望;就没有道德行为。“信、愿、行”三者中,信是基础。 信的前提是明理。明理方能启智。道德教育要使学生明白生活的道理,具备一定的道德智慧。 读书以明理。书中蕴含着丰富的道理。《易经》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两者相辅相成,水乳交融,构成君子品格的内在美质。涵泳体会,这两句话所带给人的启迪是非常深刻的。 读书可明理,感悟生活亦可明理。生活是最好的教科书,生活比之书本,它带给人的启发更多,赐予人的磨炼更丰富。总之,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读书思索,与人交流,感悟生活,感受人生,皆可明理。明理重在渗透,启智重在感悟。 2、陶冶道德情感 培养健康高尚的情感重在熏陶。浸润。净化。柏拉图说:“最好的教育就是那种使得体魄和心灵尽可能得到美的熏陶,尽可能得到完善的教育。”人的身心常受美的环境熏陶,不知不觉也会生出一腔美的情感,养出一种美的气质。 朱光潜先生谈到美学中的“移情”现象时说:“美感经验是人的情趣与物的姿态和往复回流。人不但移情于物,还要吸收物的姿态于我,还要不知不觉地模仿物的形象。所以美感经验的直接目的虽不在陶冶性情,却有陶冶性情的功效。心里印着美的意象,常受美的意象浸润,自然也可以少存些浊念。”(《谈美、谈文学》) 文学艺术在陶冶情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巴金先生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作用就是要人变得更好。” 3、培养道德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培养良好习惯,要从日常行为入手,经过一个长期的养成过程,让不良习惯远离自身,让良好习惯成为自然。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形成自我教育的人格。自主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莫为”,要让学生在自主教育中自觉地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文明的素养。要注重道德细节,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引导学生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时时处处文明自律,塑造健康文明、和谐向上的良好形象。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储蓄好习惯,就等于为将来的生活储蓄幸福。 文化即德育 生活即德育 “道德教育——心智向善的训练——涉及诸多方面。它涉及规则和戒律——在日常生活中,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也包括具体的指导、规劝和训练。亚里士多德写道:幼年时形成的良好习惯可以改变一生。道德教育还必须明确道德榜样的绝对重要性。有人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比默默无声的榜样的力量更有力,影响更大了…… 除了戒律、习惯和榜样外,道德教育的园地里还不能缺少另一种东西,我们把它叫做道德文字。要通过生动的文字让人们看到美好的道德是什么样的东西……” 以上是美国前教育部长、著名教育家威廉贝内特博士在他所编著的《美德书》序言中写下的一段文字。我之所以引用这段文艺工作者字,是因为它比较简明地概括了道德教育的几个要点。我还想借此说明道德教育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不管是规则的指导,还是习惯的养成;不管是榜样的垂范,还是文字的影响;不管是智慧的启迪,还是情感的陶冶……一切都离不开生活。离开了生活,道德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同样,道德教育也离不开文化的熏陶。不同的文化造就不同的人。离开了文化,道德教育也就成了无本之木。由此可见:道德是一种文化,生活是最好的教育。文化即德育,生活即德育。 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本体,吸取世界文化的成果,创造一种新文化;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为基石,融合世界文明的精华,创造一种新道德;以法治社会和道德社会的健全为基础,建设一种和谐的新生活——这是道德教育,特别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取得进展的重要前提。而道德教育,特别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成功,又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从而实现道德教育最终目的——培养道德人格,塑造道德文化,造就道德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创造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人间!

❻ 关于道德的文章

【编者按】 记得小学课本里有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个牧羊童经常高喊“狼来了”, 多次上当受骗的乡亲们在狼真正到来时却没有赶来,结果这个不诚实的孩子连同他的羊群一起被狼吃掉了。这个故事的寓意是教育孩子们要诚实守信,否则后患无穷。然而,就在我们苦口婆心教育下一代时,在成人社会中,却充斥着假冒伪劣、缺斤短两、坑蒙拐骗等不良社会现象。诚实守信作为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似乎正在离我们远去。伊斯兰教有着重视诚实守信的优良传统,如《古兰经》,要求穆斯林必须做一个诚实的人。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保障措施之一,就是使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在这里,“诚实守信”既是一种基础道德,又是一种时代文化,还是一种做人标准。从宏观上讲,诚实守信对于构筑以信用为准则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对于建设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对于个人而言,诚实守信应是立身之本,个人信用是人际关系最为根本的信用,也是社会道德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广大穆斯林和所有善良正直的人们一样,把诚实守信崇奉为高尚的品德,把不辜负信任,坚守信用,维护信誉视作为人处世的最佳形象。
其实,“诚实守信”的做人美德,是伊斯兰教优良传统的一个重要内容。伊斯兰教的最高经典《古兰经》强调要求穆斯林必须做一个诚实的人:“信道的人们啊!你们要敬畏真主,要和诚实的人在一起。”(第9章第119节)《古兰经》还告诫“诚实的男女”穆斯林,“真主已为他们预备了赦宥和重大的报酬”(第33章第 35节)。《古兰经》还一再要求穆斯林重视信誉,说话算数:“你们应当履行诺言,诺言确是要被审问的事。” (第17章第34节) “当你们缔结盟约的时候,你们应当履行真主的盟约”(第16章第91节);“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履行各种约言。”(第5章第1节)“信道的人们啊!你们为什么说你们所不做的事呢?你们说你们所不做的事,这在真主看来,是很可恨的。” (第61章第2至3节) “当你们卖粮的时候,应当量足分量,你们应当使用公平的秤称货物,这是善事,是结局最优良的。”(第17章第35节)
伊斯兰教的圣人穆罕默德以诚实作为穆斯林的楷模,在他身上体现出热爱和平、善良公正、廉洁宽容、勇敢坚忍、诚实守信等各个方面的美德。我们要成为一个虔诚敬畏的穆斯林,首先要以穆圣为榜样,培养诚实守信的美德,提高自己的人生修养,把自己的“伊玛尼”(信仰)装点得更为俊美。穆圣对诚实做人十分重视,他曾说:“的确,诚实能使人向善。正义引人于天堂,一个人诚实,那么在安拉的阙下被记为‘诚实者’;的确,谎言将诱人于罪恶,罪恶则致人于火狱。一个人说谎,同样,在安拉的阙下被记为‘说谎者’。” 穆圣又说:“舍弃令你疑虑不安之事,追求令你心安理得之事。因为诚实使人心旷神怡,而谎言让人忐忑不安。”穆圣还要求穆斯林“坦率、诚实、保持贞洁,接续骨肉。”关于维护信用,珍惜名誉问题,穆圣也有许多教诲,如“两面派有三个特征:(1)说话撒谎;(2)结约爽约;(3)被信托时死不承认(即使他们封斋,礼拜,自称是穆斯林)。”他说:“ 谁具备四大特征,谁就是地地道道的两面派。谁具有其中之一,谁就有两面派的嫌疑,除非放弃以下行径:①被信托时死不承认; ②说话撒谎;③结约爽约;④争辩时破口大骂。”
根据《古兰经》和穆罕默德的教诲,中国一些著名穆斯林学者在汉文伊斯兰教著译中也阐述过穆 斯林所崇奉的美德——诚实守信。如王岱舆在《正教真诠》一书《友道》篇中提出:“诳言者不可近 ,彼终朝欺哄,彼此皆伤。”意思是说,对说谎话的人不可接近,这种人整天进行欺瞒哄骗,彼此都 会受到伤害。他还在该书《较量》篇中指出:“正教修道工夫,无有穷尽,然其初入者,总于‘三品 ’、‘十条’,缺一不可”,“三品者,乃心间诚信”,“舌上定念”,“身体遵行”。虽然着重说 的是坚定信仰方面的事,但仍然包括了诚信为做人主要标准的内涵。另一位回族学者马注在其名著《 清真指南》卷五“格论”中论述道:“天经谕:‘失约一定拿问。’圣人谓:‘说谎不是我的教生。 ’大人不失其赤子之心,所以言真语实,外不欺人,内不欺己。今人一味爽约,不顾颜面羞耻,误己 误人,把以妈纳(信仰)黑暗无光,岂不是路上行尸,人中鬼祟?”“以妈纳之培养有十七条,其中 之一是‘同朋友,要信实’”, “板德有七层黑暗,作以思略目之幔帐:一、失信;二、谎言……是 兹黑暗,若宝瓶盛以臭水,名虽正教,从吉庆之门已远。”马注又在该书卷八中概括出必须作“讨白 ”(悔过)的110种表现,其中有一种就是“失约爽信”。
我们认为,为了使诚实守信这种美德成为全体穆斯林和所有公民的基本公德,一是要完善法制建 设和建立道德评价体系,对失信又触犯法律的,要依法严惩,对不守信用而违背公德的,则通过新闻 媒体来批评、谴责,鞭笞丑恶,启迪良知。二是要树立个人信用典型,加强全社会的诚实守信教育, 使诚实守信为美德,虚伪失信为耻辱的观念深入人心,从而提升素质,完善人性。

❼ 有关道德行为的资料(文章或短文(简短))

诚实可贵——读《退钱》故事有感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这是我读了《退钱》这篇文章后所领悟的。
这篇文章使我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光荣革命传统,从而帮助我们从小树立起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一篇值得一读的好文章。
这篇短文主要介绍了方志敏退钱的一个故事,他是一个诚实的人,是一个正气凛然,坚贞不屈的人,当牺牲是,只有36岁。
读了这篇短文,使我懂得了“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一直以来所推崇的一种美德,是一个人道德思想与道德行为的体现,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相互理解的亲和力,是沟通人与人心灵的桥梁,诗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
读了这篇短文,使我懂得了拥有诚实守信,就能战胜任何困难,取得应有的成就拥有诚实守信,世界会无限大,生活会无限美好。
读了这篇短文,使我懂得了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品质,它对我们的成长和成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从小就要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要以诚待人,以信对人。在答应别人的事之前,一定要慎重,认真地想一想,自己能够做到的再答应,一旦答了,就要千方百计地去做好,这样才能不失信与人,才能值得别人的信任。
让我们携手来精心呵护我们纯洁的心灵,一起来弘扬诚实守信的美德,以诚实守信为航标向着目标而努力前进吧!

❽ 关于道德短文50字 急急急!越短越好

道德,可追溯到老子《道德经》,“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德”指人世德性、品行、王道。现在,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热点内容
提出法治中国 发布:2025-05-04 21:11:04 浏览:658
市南司法局 发布:2025-05-04 21:04:53 浏览:852
辽宁师范大学的法律硕士是几年 发布:2025-05-04 20:51:11 浏览:891
双方具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5-04 20:51:10 浏览:903
民法典出台后什么时候实施 发布:2025-05-04 20:48:02 浏览:440
公职律师的法律援助 发布:2025-05-04 20:43:33 浏览:18
吴鹏行政法哪个机构 发布:2025-05-04 20:42:16 浏览:2
法治能见度 发布:2025-05-04 20:42:10 浏览:794
75周岁不用负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04 20:40:40 浏览:954
什么的欠条具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5-04 20:39:11 浏览: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