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医护道德传统

医护道德传统

发布时间: 2022-01-03 09:41:25

A. 我国医学道德的优良传统有哪些

1、尊重和珍视生命的“贵人”思想

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内经·素向》中的《疏五过论》和《征四失论》篇也提到医生应避免五种过错、四种过失,告诫医生要从病理、心理等方面分析病因,这样才能为病人解除疾病。唐代孙思邈的“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的名言更说明了重视生命的珍贵和医德的重要性。

2、“医乃仁术”的行医宗旨

“医乃仁术”意为医学是施行仁道主义的术业,它是儒家的仁义与医学本质的完美结合。我国儒家文化一直强调要“先知儒理”,“方知医理”。“儒医”代表了一般伦理学与医学密切结合的结果,仁既是一般伦理学的核心,也是医学伦理学的核心。《孟子·梁惠王上》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历代医家皆以“医乃仁术”为行医宗旨、为医德的基本原则。唐代名医孙思邈强调医生必须“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明代龚廷贤在《万病回春》中的“医家十要”篇中说:“一存仁心,……二通儒道,……三通脉理,……四识病原,……十勿重利”。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中的“医家五戒十要”篇中,提出第一“要”为:先知儒理,然后方知医理。“医乃仁术”的命题即使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它提示医学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以人为本,要做到“仁”与“医”相结合,医患相互合作。

3、“普同一等”的行医原则

古代医家从“仁爱救人”、“医乃仁术”的道德观念出发,强调对病人一视同仁,“普同一等”,“一心赴救”。孙思邈提出:作为一个医生要做到“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明代医生闵自成仁而好施,丐者盈门一一应之不厌。医生赵梦弼赴人之急百里之外,中夜叩门,无不应者,七八十岁时“犹救以往”。朱丹溪是金元时代四大医家之一。他行医时,“四方以疾迎候者,无虚日”,先生“无不即往,虽雨雪载途,亦不为止”。仆人告痛,先生谕之曰:“病者度刻如岁,而欲自逸耶?”“窭人求药无不与,不求其偿,其困厄无告者,不待其招,注药往起之,虽百里之远,弗惮也。”宋代医生张柄,治病救人“无问贵贱,有谒必往视之。”元末明初的名医刘勉曾任太医,在他一生的医疗实践中,把“不分贵贱,一视同仁”作为自己的信条。他常说,“富者我不贪其财,贫者我不厌其求”。

4、重义轻利的道德观

传说“三国”时期江西名医董奉隐居庐山,居山不种田,日为人治病,亦不取钱,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载,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并以每年所收之杏,资助求医的穷人。至今医界仍流传着“杏林春暖”的佳话,以赞扬医生的美德。明代医生潘文元医术高明,行医施药从不计报酬。他虽行医30年,但仍贫得几乎没有土地。他去世后,当地百姓万人空巷为他送葬,以表示哀悼和永远怀念。“杏林春暖”的佳话和“万人空巷”的传说代表了我国古代典型的重义轻利的道德观。

5、清廉正派的行医作风

我国古代医家清廉正派的事例不胜枚举。如《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的医书中,就强调医生要品行端正,医风正派

6、尊重同道的谦虚品德
孙思邈在其名著《大医精诚》篇中论述了医生与同行之间的关系:“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

B. 如何正确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护理道德

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回要。现代化答的模式可以多种多样,但都不能脱离自己的民族性。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能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能够使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具有更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能够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地地发展;能够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形成适应时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
3.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人格完善的重要条件。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的根,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根,是一块永不磨蚀的“胎记”。

C. 我国古代和近代医护伦理有何优良传统及特征

摘要 亲您好,特征是(1)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显著:“仁爱救人”的行医学教;内省、慎独的医学道德修养方法:“推己及人”与“易地以观”的医学道德情感。

D. 我国古代优良传统医护道德的重要内容是什么

个人名誉。。。和对病人的保证

E. 中国古代优秀的医护传统美德有哪些

中国古代有抄许多优秀的医护道德传袭统,可以简要地归纳为以下几方面:(1)济世救人、仁爱为怀的事业准则。(2)普同一等、尽职尽责的医疗态度。(3)精勤不倦、博极医源的治学精神。(4)廉洁正直、不为名利的道德品质。——常识医学篇。

F. 试比较中国传统医德思想与国外医护道德的异同是什么

异是方法不同,同是理念目标相同。

G. 中国古代有哪些医护道德思想

)原始社会:已显现自我牺牲精神 伏曦尝百药 神农尝百草2)奴隶社会:周朝 :出现专业医生,建立我国最早医德制度。《周礼》用“十全”评价医生。战国:出现中国第一部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强调医者的责任和良心,已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医学人道主义开始萌芽。两汉:视医德重于技术。出现名医张仲景、华佗。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具有很高的医学和伦理学价值。唐朝 :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大医习业》是我国最早的系统医德专著。宋元时期:宋慈的《洗冤集录》提出法医道德。明清时期:著名的医德典籍有陈实功的《五戒十要》(与希波克拉底誓

H. 杏林春暖的典故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些医护道德思想

“杏林”体现的是一种医界的匠人精神和价值标准,体现的是“技精、德善”,一方面医术精湛另一方面医德高尚。
根据《太平广记‧卷十二‧董奉》上记载,“杏林”一词的来源,是出自三国时代名医董奉的故事。董奉是东汉末至三国时的东吴名医,医道高明,有妙手回春之术,并以高尚的医德修养闻名于世。董奉与华陀、张仲景同负盛名,被誉为“建安三神医”。
董奉后来到豫章庐山隐居。他住在山里不种田,每天为人治病,分文不取。重病的人被他治好,董奉就让患者种植五棵杏树,治好病况轻的,就种植一棵。这样经过了几年,已经有十万多棵,成了一片茂盛的杏树林。他让山中的鸟兽都在杏林中嬉戏,树下杂草不生,就像是故意把草锄光一样。当杏子成熟后,董奉用草在杏林里盖了一间仓房,还告诉人们︰“想买杏子的人,不用告诉董奉,只要把一罐谷粮放进仓房,就可以自己取走一罐杏子。”曾经有人放进仓房的粮食少,却拿走很多杏子,这时杏林里突然有一群老虎吼叫着追出来,那人非常害怕,急忙提着杏子逃跑,却在路旁翻倒了。回家一量杏子,剩下的杏子正好和送去的谷粮一样多,故又有“虎守杏林”之说。董奉每年卖杏得来的谷粮,全都用来救济贫穷人家,及提供给旅行在外缺少路费的人,一年能发出去两万多斛谷粮。
董奉有精湛的医术却不重名利,为人乐善好施,他崇高的医德被人们敬仰、传颂,成为千古佳话。因此,“杏林”也就成为医学界的代称了。

I. 祖国古代医护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是什么

医学道德的基本原则

1、医学道德基本原则的含义:医学道德的基本原则是指在医学实践活动中调节医务人员人际关系以及医务人员与社会关系的最基本出发点和指导准则,也是衡量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尺度。

2、医学道德基本原则的内容:我国医学道德基本原则的内容是“救死扶伤、防治疾病,实行社会主义的医学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其中“救死扶伤、防治疾病”是社会主义医药卫生事业的根本任务和对医务人员的要求,也是医务人员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途径和手段,体现了医学道德对医务人员的基本要求和医学的科学性与道德性的统一;“实行社会主义的医学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公德对医学职业的要求,也是医务人员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内在精神,体现了医学道德对医务人员的较高要求和医学道德的继承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是共产主义道德对医学职业的要求,也是“救死扶伤、防治疾病”和“实行社会主义的医学人道主义”的落脚点,体现了医学道德对医务人员的最高层次要求和我国医学道德的先进性。

综上所述,医学道德基本原则的三方面内容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也体现了医学道德不同层次的要求。

J. 我国古代和近代的医护伦理有何优良传统和特征

我国古代和近代的医护伦理有何优良传统和特征?
我国古代和近代的医护伦理有何优良传统和特征?
我国古代和近代的医护伦理有何优良传统和特征?
我国古代和近代的医护伦理有何优良传统和特征?

热点内容
法学讲的是什么 发布:2025-05-04 19:27:15 浏览:667
重庆大学非法学 发布:2025-05-04 19:27:11 浏览:319
涧西区法院法官 发布:2025-05-04 19:26:25 浏览:357
社会工作能力中的卡片法 发布:2025-05-04 19:20:22 浏览:45
城管条例处罚规定36条 发布:2025-05-04 19:15:25 浏览:751
地产公司投资并购的法律风险 发布:2025-05-04 19:15:21 浏览:25
行政诉讼法的由来 发布:2025-05-04 19:12:12 浏览:406
关于保障律师 发布:2025-05-04 18:53:19 浏览:41
深圳电信号码百事通法律咨询 发布:2025-05-04 18:51:09 浏览:336
钉钉用户条例 发布:2025-05-04 18:36:44 浏览: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