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给人讲道德就是不道德

给人讲道德就是不道德

发布时间: 2022-01-06 15:34:28

❶ 为什么现在人只讲法律,不认道德

1、如果从证据看,律师认为有罪,则作有罪辩护,看有没有依法应当或可以从轻、减轻的情节,并向法院提出。
2、如果从证据看,律师认为无罪,则作无罪辩护。
3、如果发现有损害被告人利益的程序违法行为(如刑讯),则依法维护委托人合法权益。
4、如果自行调取到有利于被告的证据,或者发现检方证据的漏洞和错误,则向法院提出。
5、无论以上哪种情况,都不受热心网友舆论的影响,依自己的独立判断进行辩护。而且,此时根本不存在职业需要与道德感的冲突。
6、如果律师为了帮被告脱罪,而去指导或帮助被告伪造销毁证据、串供、行贿等,那才是违反道德的,而这种情况下毫无疑问同时也触犯了法律。所以同样不存在冲突。

❷ 人们常说做人要道德。请问什么是不道德,怎样才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简单说就是如果你借了别人钱你还了,但是别人借你钱你不借就是不道德。 还有就是我想得到你给的积分但是我还不想回答你的问题。

❸ 在现实生活中,讲道德的人可能吃亏,不讲道德的人可能占便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怎样对待这种现象

从短期 会获得眼前利益 从长远会吃亏的 如果不道德成为主流 那这个国家就会吃亏,现在的食品不安全就是例子。个人吃亏,人家不和你来往 不和你做生意。国家那。会你骗我 我骗你 其实大家都成了被骗者。并且被外国欺负

现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看法,讲道德的人吃亏。所以现在家庭教育里有时候培养孩子的狠劲,认为这个是生存术。其实在生活中,那些从来不管用,但是已经成为家长的普遍道德信念。前面我讲过,把利益做为追逐目的。但是反过来,为了追求利益,我就不讲道德。所以现在的社会,我们不是缺乏消费能力,我们是缺乏消费安全。有一次我看到一个报道,城里人还能吃什么?这个是用色素染的等等。

关键是经营者明明知道,他觉得不要紧,吃不死人的。利益的追逐战胜了道德的良知。第三是为了追求善报而不为善,善行本身不带有善性。那个行为本身是好的。比如好学生帮差学生补课等。但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利益。像这样的一些到西部去锻练是为了将来读研究生,这样的行为是不是道德的。我个人的说法觉得这种善行不带有善性。而且为了逃避恶行而为恶。作弊是中国教育界的第一恶行。一个学生不认为诚实地面对考试是一种美德,他不作弊本身是不是一种德行。如果他发明了对付考试更高明的方式,他可能去算。所以这里面有风险问题。在道德中,冒险,投机,计算是很多的。不是内心向善的,而是没办法,不能干,干了以后就倒霉了。当然,搞理论研究的喜欢把问题夸大,以引起关注。一部分人遵守道德只是害怕惩罚。这些不知道能不能解释当前的道德生活。这样一个价值逻辑可以看出人们没有理解道德逻辑。只要缺乏环境的监督,就是无效的。使得我们对道德的向往,追求变成了一种功利的追求。我个人认为这种逻辑是有很大缺陷的。

❹ 经常讲什么什么是不道德的人,自己的道德谁来讲

同理,别人在讲啊。所谓谁人背后无人议,谁人背后不议人。就是这个意思。不过我们所提倡的是,自我道德的修为,自己的道德自己讲。

❺ 为什么在台上讲道德的,往往是最不道德的人

首先这句话,一般是用来嘲讽伪善的人的,和“满口仁义道德,背后男盗女娼”是一个意思的,只是一种夸张的形容,而不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只适合一些特定场合的用语。
其次,(以下只是个人观点),个人感觉道德更多是情感驱动的或者说责任驱动的(意思做道德的事情是因为人本身的同情心,同理心等触发或者我应该这么做的责任感驱动去做的),所以,对于判断是否有道德或者说传播道德,更多/更有效的是看那人的行为,而将道德两个停留在表层(只是因为想表现的道德而去做道德的事)或者口头上的,一般来说都不是从内心想去做的。
最后,道德这种东西其实是社会选择的产物,大多都是包括了遵守规则,与人为善的举动。如果每个人都这么做,社会环境肯定要比每人都要勾心斗角的社会好。所以,去做道德的事归根结底是从长远来看符合自身利益的行为。从内心接受的去做,去传播就行了。心里清楚了,别人再怎么说也无所谓了。

❻ 道德是束缚人的还是帮助人幸福的讲道德的人是不是一定会吃亏你如何看待道德

中国人的文明礼貌,道德都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传下来的,所以说道德是帮助人幸福的,你帮他,他帮你待人和气可爱,这是做人的基本道理,讲道德的人不吃亏,所以说你只要道德好的人,谁都喜欢人人夸?这是实话

❼ 为什么说道德是人的本质人不讲道德,和牲畜有何区别

什么是道德,就是你有没有大小的概念,你有没有伦理,为什么我们跟老板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不能说话,除非他有问话,现在很多干部天天要当老板的老师,见面就要教训他,这是干嘛呀!老板问你,你要很婉转的说出意见,而且要变成他的意见,而不是直接了当的说,你这样不对,我这样才对,我们不能学魏征,死得快啊,忠言永远是逆耳的,我当干部,老板叫我做什么,我一定说是,对,但我心里头不这么想,我有困难我不会当场讲,因为当场讲他一定很气啊,你还没做就一大堆意见,我话还没讲完你就否定掉,你算什么干部。

你说你这个有困难,他说那我调整调整,你要让老板自己改变自己,你千万不能改变他,他自己改变,他改变的很有面子,你让他改变,他恨死你了,他一定找你碴,找你麻烦。

那就是你的大小分寸没有掌握好,儿子绝对不可以说爸爸的不对,但是你可以很婉转的让他知道,让他自己改变,他非常感谢你,爸爸抽烟,你说抽烟会得肺癌,他会非常生气,你这是在诅咒我,我本来不会得,你天天在那诅咒,最好的办法就是你也点根烟要抽,爸爸说你怎么也学抽烟,我是因为坏习惯没有改,你敢抽,是啊,人家都说抽烟不好,但是我想爸爸既然抽了,我应该也可以抽,所以我就试试看,爸爸说这个你不能学我,然后他会慢慢改,他知道你在劝他他听得懂,我们被父母拉拔长大,我们没有权利教训父母。

现在孩子大学毕业就开始教训父母,那天我看到一对母女,妈妈六十几岁,女儿差不多四十岁左右,女儿带妈妈去看病,你好好给我坐在这里,我去那里一下,你不要跑,我叫你不要跑,你不会听吗?回来坐好,我告诉你,你的女儿小时候你对她怎么样,她长大很快就对你怎么样,这叫因果报应,女儿长大对妈妈的口吻和小时候妈妈对女儿的口吻一模一样

二;分寸 就是小的事情自己去调整,大的事情是由老天在定,

三;是非 一个人没有是非你就糟糕透顶了,讲出来的是非叫惹是非,不讲出来的叫是非,中国人他心知肚明,他不大喜欢去说的,现在我们很喜欢把是非说出来,这个很不好,心知肚明,嘴巴要含含糊糊,一种是心里含含糊糊的嘴巴也含含糊糊,这种人最讨厌,一种是嘴巴清清楚楚,心里也清清楚楚这种人叫碎玻璃片,谁碰谁倒霉,都是被割伤的,一个人是非要放心里头,嘴巴要稍微缓和一点,你讲话给她面子,这个附带条件是非常有利的,对不起对不起这事我错了,没事啦,我也经常犯错,病是自己好的,不是医生让你好的,医生如果说,你这病我从来没碰到过,让我想想怎么治,你吓都吓死了,你还好的了,同样的药有人吃好了,有人吃活了。

总之,人要有道德,道德就是要有大小,分寸,是非,但是非只能放心里头,不能讲出来,所以请告诉你身边的人,你们做到了吗?

❽ 讲道德的人和不讲道德的人对这个社会有什么影响

一个人不讲道德对社会的危害也许不大,一个讲道德的人对社会的贡献也专许微不足道属,但是如果是这样的两个集体,就不一样了!
讲道德的人在维持一个社会的道德规范,让社会在道德里发展,不讲道德的人是在打破这种规范,破坏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但是有一点,不是所有的道德都是对的哦,道德是要与时俱进的,有时候确实应该打破过时的道德观念的约束!
现代中国社会的主流道德还是封建社会传承下来的,所以需要不断的与时俱进与改进才行噢!
一个社会在有利的道德的规范下,会和谐,会很健康的发展的,所以好的道德,应该大家发扬和传承才行!

❾ 道德的行为,不道德的行为,举例,举例,给人家举例嘛

道德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词,道德高尚的人是多么令人景仰啊!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就是这个意思吧。

我们的古人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十分强调“立德”,所谓“道德无根可树人”,古代有很多道德律令,什么“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等,也产生了很多道德榜样,什么“节妇”“烈女”“忠臣”“贤相”“孝子”“义士”等等,然而,今天看来,那些律令大多是一些摧残人性的枷锁,那些榜样只不过是一些愚夫愚妇而已。

现在,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封建统治者一方面利用道德来掩盖自己的丑行,另一方面又利用道德来愚弄百姓,实行对民众的精神控制。他们经常把自己打扮成道德圣人并充满道德义愤地攻击、谴责和训导其他人,他们自己从来不肯也不屑践行那些道德原则。而且,我们发现,越是专制政权越是需要道德伪装,越是热中于道德说教和树立道德楷模。每一个人内心都有本能的道德冲动和渴望,统治者极其聪明地利用这一点加以发挥和渲染,从而激发人们内心的道德热情,以致出现像“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样的道德迷狂。这样,人的其他冲动就被压抑下去了;但这些冲动并没有也不可能消失,道德圣人是不存在的。一方面渴望道德圆满,博取道德美名,获得政府表彰,像那些“道德标兵”一样;另一方面又常常陷于道德困境和焦虑之中:人格慢慢地扭曲了,各种悖理、矫情、虚伪、荒诞的事情都来了。

过分地追求“善”,而不以“真”为基础,势必导致“伪善”,这已经为封建社会的全部历史所证明了的。

什么是有道德的人?通俗的讲,就是好人,比如真诚待人,乐于助人,见义勇为,敬业奉献等等。为什么要做有道德的人?不是为了获得奖赏,不是为了猎取荣誉,而是为了自己!

我为什么要真诚待人?因为这是我自己的做人原则,我相信这也是最基本的做人原则,因为我希望别人同样真诚地对待我。我不这样做,就是丑化自己,就是跟自己过不去。同时,又会失去更多的真正的朋友。我为什么要乐于助人?因为我知道,凡人都是同胞,我们有着相同的命运,即使我们不互相为难,生活也已经够难的了,能帮助别人和能得到别人的帮助都是很幸福的事情。我为什么要敬业奉献?因为我认为在对事业的追求中我可以实现自身的价值,我在奉献中为自己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之,做有道德的人的最大奖赏和荣誉来自于自身,来自于内心,进一步讲,我不是有意在做什么好人,而是在做人,做真正的人。来自外部的对于好人的奖励,不但是多余的,而且是有害的,它会诱发虚荣心和各种虚伪的行为,这一点已经暴露得很清楚。

我们一生都在做人,有人做得好,有人做得不好,这就是最大的奖赏和惩罚。

热点内容
2016在职法律硕士招生 发布:2025-05-01 17:34:54 浏览:669
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有 发布:2025-05-01 17:30:38 浏览:503
google拼音输入法官网 发布:2025-05-01 17:29:55 浏览:816
北京市盛延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5-01 17:21:43 浏览:809
法院土地拍卖程序 发布:2025-05-01 16:58:13 浏览:452
法学院社会实践 发布:2025-05-01 16:58:08 浏览:241
江苏省劳动法劳动保障条例 发布:2025-05-01 16:57:29 浏览:50
保障农民工支付工资条例规定 发布:2025-05-01 16:35:55 浏览:536
2020年自考行政法学答案 发布:2025-05-01 16:26:41 浏览:968
劳动合同法42条5款 发布:2025-05-01 16:17:03 浏览: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