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立法重点

立法重点

发布时间: 2022-01-07 13:01:08

立法的基本原则有

立法基本原则可分,有社会经济政治原则、专门法律原则、立法方法原则等三方面。中版国社会主义立法权总的基本原则是:(1)社会经济政治原则(2)专门法律原则(3)立法方法原则。在坚持上述总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中国各方面的具体立法还坚持各自具体的原则。

(1)立法重点扩展阅读

以高质量立法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实现高质量地方立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立法工作必须遵循的重大政治原则和不断取得新成绩的基本经验。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有关加强党领导立法工作的文件要求,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到立法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

坚持重大立法问题和重要法规报请省委决定,建立健全常委会党组讨论协调立法工作重大事项制度。

二、实现高质量地方立法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实现良法善治,关键在于围绕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实际需要开展立法。浙江省人大常委会认真做好有关重点领域立法,出台了一大批人民群众关注、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地方性法规,为推进浙江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㈡ 政府立法的重点领域包括哪些

要加来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自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
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
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立法。
完善激励创新的产权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编纂民法典。
加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法治保障。
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
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
建立健全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文化法律制度,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
制定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
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
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法律制度建设。
依法加强和规范公共服务方面的法律法规。
加强社会组织立法。制定社区矫正法。
加快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抓紧出台反恐怖等一批急需法律。
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产权法律制度,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

㈢ 科学立法要注意把握的方面有哪些

科学立法要注意把握哪些的方面,有哪些注意保护的方面的话,这个要从各个方面的因素来进行具体的分析。

㈣ 2016年国务院将有哪些重点立法

比较、分析立法工作计划中的第一类“全面深化改革急需的项目”和第二类“力争年内完成的项目”,可以管窥国务院2016年立法工作的重点。必需项目中有进有退

同2015年比,2016年的第一类立法项目增加了8项,达到了28项。其中有10项内容是自2015年保留而来,比如“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政府投资条例”、“三资企业法(修订)”、“电力法(修订)”、“原子能法”等。

投融资等经济领域改革法制建设是这类项目的特点。2014年6月30日,证监会出台了《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这是一部国务院部门制定的部门规章。而2016年计划中的《暂行条例》则是国务院出台的行政法规,在法律位阶上高于前者。

㈤ 立法原则的重点环节

总结二十四年来的立法实践经验,为了更好地坚持立法原则,提高立法质量,在立法活动中需要正确重点处理好若干关系,比如: (一)立法与改革的关系
法律、法规的特点是“定”,是在矛盾的焦点上划杠杠,一旦定下来,全社会都要一体遵守。改革的特点是“变”,是突破原有的体制和规则。用特点是“定”的法律、法规去适应特点是“变”的改革要求,难度是很大的。那么,立法应该怎样体现、适应改革的要求呢?有人提出,要大胆改革,就要敢于突破法律“框框”,甚至敢于突破宪法“框框”。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如果这个人认为这个法要突破,那个人认为那个法要突破,谁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和权威就会荡然无存。
(二)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并不意味着减少政府的责任和作用。这里需要明确的问题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主要的方面是政府,关键在于转变政府职能,力求做到:一不越位,决不要再把那些政府机关不该管、管不了、实际上也管不好的事情揽在手里;二不缺位,该由政府机关管的事情就要把它管住、管好;三不错位,政府机关不能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四不扰民,该由政府机关管的事情,只要能把它管住、管好,办事手续越简便、越透明越好,以方便基层、方便老百姓。而做到这一点,首先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卸下两个思想认识上的包袱:一是,政府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等于把一切经济活动都由政府机关包揽下来;二是,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不等于把老百姓的一切事情都由政府机关包揽下来。总的来看,从发展趋势看,政府实施的是公共行政,政府是有限政府,而不是无限政府,它的权力、责任都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只有“有限”,才有可能“高效”。这个思想认识问题不解决,不可能转变政府职能。
(三)权力与权利的关系
转变政府职能,在立法活动中,特别是制定行政法、经济法,不可避免地会涉及行政权力同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的关系。按照传统法学概念,行政权力属于“公权”。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属于“私权”。在权力与权利的关系问题上,原则上讲,权利是本源,权力是由其派生的。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行政权力是人民通过法定程序授予的。但是,行政机关一旦取得行政权力并对管理相对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行使这种权力,它就居于“强者”地位。因此,正确处理权力与权利的关系,主要的方面应该是对权力加以规范、制约、监督。立法不仅是对行政机关的授权,而且是对行政机关的控权。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行政权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实行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先要依法治“官”、依法治权,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确保一切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正确行使权力,防止滥用权力。
(四)惩罚与引导的关系
法律规范是确定社会活动准则的。对那些严重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法律、法规当然应该规定惩罚手段、制裁措施,并且所规定的惩罚手段、制裁措施能够罚当其过、制裁得力,真正达到惩罚的目的,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保证法律、法规的实施。同时,又要看到,法律规范除了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制裁功能外,它本身又具有重要的引导功能。规范是为人们设定的社会行为预期,本身首先就是引导。立法应该根据行为人不同的行为方式来确立能够有效发挥法律规范引导功能的相应制度。在中国,法律、法规既然是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它就应该并且能够建立在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自觉遵守、执行的基础上,从而具有更明显的引导功能。因此,在立法活动中,需要重视法律、法规对人们的引导,从制度上预防、制止违法行为的发生。即使对违法行为设定必要的惩罚手段、制裁措施,也要考虑惩罚手段、制裁措施的多样化,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后果的不同,设定相应的惩罚手段、制裁措施。这就要求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积极研究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预防、制止、制裁违法行为的新机制、新措施、新办法。
(五)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党的十六大明确地提出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要求,这是总结古今中外治国经验所得出的结论。法律和道德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的重要方式。但是,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性质、功能是不一样的。法律规范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其实施主要(不是唯一)靠他律;道德规范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其实施主要(不是唯一)靠自律。调整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必须把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结合起来,使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些道德规范(如诚实信用等)与有关法律规范(如民商法律规定的诚实信用原则等)是相互融通的。如果法律规范背离了人们普遍认同的道德标准、道德要求,就会失去民众的诚服,在实践中就难以行得通;如果一切都依靠道德,就难以有效地制止、制裁那些破坏社会秩序、侵犯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也难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甚至会妨碍公共道德的形成。因此,立法必须重视法律规范的道德基础。看一个法立得好不好,在实践中能不能行得通,一条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体现了多数人认同的道德标准、道德要求。

㈥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政府建设是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对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具有示范带动作用,要率先突破。

依法治国实际上代表我们就是要走一条法治的治国之路,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之路。这实际上包括了公民的守法,国家的科学立法,政府的依法执政,司法的公正司法,再有就是加强法律监督,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依法治国的重点应该是重在治权,为了重在治权,我们既要强调权力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比如享有公权力的部门之间要互相的监督和制约。

全面依法治国的意义和作用: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第四,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五,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第六,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

㈦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

当前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是:
第一,在全社会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良好的法治意识。
深入开 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
第二,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 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三,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切实维护司法公正;深人推 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扩大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范围,强化司法公 开和司法民主,保证群众对司法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进一步提高基层一线干警执法办案、保障人权、维护稳定、促进 和谐的水平。
第四,推进依法行政,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加强 法治政府建设。
第五,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依法执政水 平。

㈧ 新形势下重点任务是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完善立法体制和什么

和法律的解释工作。

㈨ 《决定》提出要加强哪些重点领域立法工作

《决定》提出要加强哪些重点领域的立法?

答:要回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答、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

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

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立法。

完善激励创新的产权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编纂民法典。

加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法治保障。

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

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

建立健全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文化法律制度,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

制定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

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

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法律制度建设。

依法加强和规范公共服务方面的法律法规。

加强社会组织立法。制定社区矫正法。

加快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抓紧出台反恐怖等一批急需法律。

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产权法律制度,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

热点内容
经营风险包括哪些经济法 发布:2025-05-01 02:05:11 浏览:981
司法考试2016年改革 发布:2025-05-01 00:51:19 浏览:429
劳动法实习规定 发布:2025-05-01 00:05:48 浏览:168
法院合同法警 发布:2025-05-01 00:01:21 浏览:182
中国法官协会成员 发布:2025-04-30 23:32:23 浏览:141
法院办公室先进材料 发布:2025-04-30 23:26:23 浏览:272
环卫工人有劳动法吗 发布:2025-04-30 23:11:12 浏览:682
北大国际经济法大纲 发布:2025-04-30 23:10:58 浏览:137
司法局签名 发布:2025-04-30 22:23:56 浏览:124
街道机关规章制度总则 发布:2025-04-30 22:04:22 浏览: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