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与法治政府建设关系
Ⅰ 请从建设法治中国的角度简要回答法治在民法典产生过程中有哪些要求
法治中国建设是当前及未来的重要课题。无论是官方文件还是学术论著,都对这个主题进行了反反复复的论述。从相互联系的认识论出发,笔者认为,要理性地推动法治中...
Ⅱ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三者关系密切其中法制国家是建设法治政府的什么
改革开放以后,法治建设工作日益受到重视,我国法治建设从法制老十六字方针、专依政策办属事向依法办事和依政策办事并重过渡、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两个坚持”以及法治中国的法治发展历程来看,我国的法治建设是一个由点到面的过程,是共产党对法治建设不断深化的过程,法治中国具有历史继承性和发展的阶段性。另外从法治中国的构成要素来说,其应该是一个能够包含“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严格守法”法治环节,以及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的转变和两个坚持的建设路径。从这方面来看,法治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法治国家、法治政党、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缺一不可。
Ⅲ 依法治国与法治社会建设的关系
建设法治国家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前提,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
我们首先来讨论建设法治国家和建设法治政府的关系。笔者认为,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关键。
为什么说建设法治国家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前提呢?道理有四:其一,法治政府必须是依法行政的政府,依法行政则必须有法可依。要保证政府行政有法可依,国家就必须有健全的立法机关,有保障立法机关正常运作,及时向政府提供所需法律的立法制度,而健全的立法机关和完善的法律制度乃是法治国家的必须的要件。其二,法治政府必须是依良法行政的政府, 而“良法”的产生取决于法治国家的建设,取决于法治国家的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机制。没有法治国家对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政府依良法行政是不可能有保障的。其三,法治政府必须是权力受监督制约的责任政府,而政府权力的监督制约不能只来自政府内部,更有效的监督制约应来自外部,这种独立性的监督制约只有外部才能提供,如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即在于完善这种外部监督机制,如人大的预决算审查制度、特定问题调查制度、质询制度,行政诉讼制度、法院独立审判制度等。 其四,中 国特 色社 会主义制度决定了中 国共 产 党的领导在法治建设中的特殊作用。法治政府的依法行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 国共 产 党的依法执政,而中 国 共 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依法执政的原则(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必须依宪法和法律实施领导),依法执政乃是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基本要素。据此,法治政府必须以法治国家为前提。没有法治国家,不可能有法治政府。
那么, 我们为什么说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呢?此一论点的论据有三:其一,政府,即行政机关,是国家机关中规模最大,公职人员最多,职权最广泛,公民与之打交道最经常、最直接的机关。因此,法治政府建设的目标、任务实现了,法治国家建设的目标、任务也就绝大部分实现了。法治政府建设推进不了,法治国家建设就无从谈起。其二,政府承担着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的职能,国家治理的法治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内政外交事务管理的法治化。而建设法治政府,则是实现国家内政外交事务管理法治化的别无选择的途径。其三,法治国家建设的目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最终要落实在法治政府建设目标、任务的实现上。法治政府建设成功与否是衡量法治国家建设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的指标。试想,国家即使通过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途径制定了很多“良法”,法院也能依“良法”独立办案,但各级政府却我行我素,公职人员任意违法、滥权,腐败,百姓怨声载道,这样的国家还能叫“法治国家”么?我们不能想像没有法治国家的法治政府,同样,我们也不能想像没有法治政府的法治国家。
Ⅳ 民法典对于中国法治社会建设的意义是什么
民法典对于中国法制社会建设的意义什么?民法典,我的文化浅,也不明白民法典是什么?是民间法律吗?
Ⅳ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民法典立法过程是如何体现依法治国方略的
民法典的立法抄过程体现了共产党领导立法,体现了人大行使立法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根本保证。
(5)民法典与法治政府建设关系扩展阅读
“以民为本”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早已有之,也是历史上出现过的一些所谓贤君良相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好皇帝”和“好官”所主张过的统治理念,人们经常引用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书·五子之歌》)就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一种典型的“民本思想”。
封建统治者中的开明派的“民本思想”是其统治经验较为清醒的总结,对于后来的人们,自然有其启迪、借鉴意义和警示作用。但是,这毕竟是站在封建统治者的立场上的一种经验谈。
中国古人把“民”比喻为“水”,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也属于这种经验谈。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巩固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是为了维护皇权。这种“民本思想”常常是同封建统治者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相结合使用的。
Ⅵ 民法典的重大意义 七个方面
具体有以下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
2、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
3、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4、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5、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
6、是提高我们党治国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
7、民法典实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级党政机关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尺度。
(6)民法典与法治政府建设关系扩展阅读:
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与依法治国理论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法治社会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的社会根基,只有筑牢这一根基,才能协调推进“三个一体建设”。民法典系调整人民群众、各行各业社会生活与经济生活的基本法,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网络全书”,其颁布施行应成为全面加强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契机。
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充分认识民法典的重大意义 全面加强法治社会建设
Ⅶ 法治政府、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之间的关系
现在我国就是承德市法治政府法治国家法治社会了,不管你是什么方面?如果你犯法的只要你充分的理由和条件,那那证明那个事实根据经过法律呢城处理。不会。有半点包容私下或者是不清不楚,不明白那种来一做事。
Ⅷ 依法行政与建设法治政府有什么关系
古人言:“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依法治省、建设法治海南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做得如何,是衡量依法治省、法治海南建设成败的重要指标。
依法行政是法治的题中应有之义。依法行政事关政府公信力和合法性。政府一切权力来源于法律,法无授权则不可为,其只能根据法律来行使权力,管理社会。从政府职能上讲,行政机关的基本职能是执法,用法治精神来建设现代政府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所以,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省、法治海南建设的重中之重。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依法行政的一个先行条件,就是所依之法要为“良法”。现行的法规法律不但有些重叠、过时,而且有一些规定不明确、不具体,缺乏可操作性。所以,要为现行的相关法规“去瘤”、“瘦身”、“定型”,从源头解决一些行政执法部门职能重叠、交叉,执法机构多元、管理多头的弊病。下转A06版
上接A01版
近年来我省对5584项具体行政行为的执法依据进行了全面梳理,并规范了3877项各类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形成了政府“权力清单”,借此来保障公民权利,约束政府行为。我们要进一步清理不合时宜的法规,不断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良法善治。
政府是法律的执行者和维护者,推进依法行政,政府守法是关键。政府尊法则利民,枉法则害民。建设法治政府就要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使各级政府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实施行政行为,在执法、行政的各个程序上规范行使权力;还要建立相应的权力约束机制、监督保障机制,让行政权力在阳光监督下运行、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从而把行政权力关进法治笼子里。只有各级政府争做权力有限政府、服务政府、透明政府、公共政府,大力推动政府事权规范化、法制化,才能保障“政府行有轨,权力不越位”。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政府执法要严格,要做到法定职责政府必须为。执法部门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尤其是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违法行为;同时,还要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解决懒政、怠政行为,惩处失职、渎职行为,纠正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严惩“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不正之风。只有严格执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规范行政行为,才能不断适应依法治省新常态,不断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唯有如此,才能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
本文来源:南海网-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