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民法典道德与法治

民法典道德与法治

发布时间: 2022-01-07 17:09:52

1. 小学思想品德刑法民法行政法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1.均由全国人民抄代表大会制定,由全袭国人大常委会解释;
2.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同一位阶,是国家的基本法,也是部门法;
3.均是指一类法律规范的总和,不止是一个具体的法典;
4.均是实体法,可以作为诉讼的依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48条和第183条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悟到道德与法制的哪些道理

道德和法治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国家必须讲道德,如果你不讲道德的话,那就要必须有法治来进行惩处,这样才能维持正常的。

3. 民法典对于中国法治社会建设的意义是什么

民法典对于中国法制社会建设的意义什么?民法典,我的文化浅,也不明白民法典是什么?是民间法律吗?

4. 民法典与道德之间的关系

民法典对道德的约束有着一定的作用,但是道德对民法典也是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

5. 《民法典》的亮点和特色是什么

(一)《民法典》具有极强的中国特色

《民法典》编纂始终贯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民法典》第一条中就有明确的体现:“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民法典》第二条至第十条从民法原则上对社会核心价值观进行了体现,特别是其中的秩序原则、绿色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具有极强的中国时代特色:其中“绿色原则”的提出,是以人民为中心,可持续发展在法典层面的具体体现,是与我们国家的发展政策向呼应的;而“秩序原则”“公序良俗原则”,则是强调“习惯”“公序良俗”的作用。社会问题的治理,不仅仅要依靠法治,同时也要凭借善良风俗;需要基层组织处理群众反映问题的时候,不仅要懂法,还要对所在地区的习惯、风俗具有明确的认识。问题的处理结果,不应当违反法律规定,也不应与该地区历史形成的善良风俗不同,而影响群众的“法情感”,未能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打开《民法典》,我们发现使用语言是平实易懂的语言,从形式上保障了人民的权利;而《民法典》中对民事主体人身及财产权利的保护,是从实体上体现出人民当家做主。《民法典》对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等倡导性规定,无不是《民法典》中国特色的体现。

(二)《民法典》具有显著的开创性

《民法典》的开创性体现在历史维度和编章设置。《民法典》是近代中国第一部法典,开创中国法律法典化的先河。中国自古有“重刑轻民”的法律传统,法律制度主要集中于刑事规定,民事纠纷的解决主要由社会基层组织依据道德、礼俗给予解决。近代以来,在“西学东渐”的思潮下,进行了大量学习西方制度的努力,但距离具有自己的法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法典》在1954年开始就进入草案阶段,历经66年积累与准备,终于2020年5月28日通过。

《民法典》的编章设置,相对于其他国家的法典,有开创自己的特点。我国《民法典》将“人格权”独立成编,是其他国家没有过的,足以体现《民法典》对人的权利的重视。人格权编不仅对传统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的相关权利进行明确规制,更是对人的精神健康进行了规定,强化对人格权的保护、对人格尊严的维护,强化了隐私保护,进一步加强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完善了相关的保护规则。

(三)《民法典》具有很强的实践连续性和可操作性

《民法典》1260条是建立在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以及民法总则等九部民事法律所确立的框架下,对原有法律条文进行了吸收和精练。在立法过程中,《民法典》条文吸收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150余条,而这种“吸收”体现在司法实践中就是法院裁判的延续性,对于社会经济的平稳,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民法典》不但提供纠纷处理的基本原则,还制定了常见具体问题的处理规则。以旅客霸座为例,近些年霸座事件屡见报端,但往往停留于道德层面,公权力介入存在法律障碍,而本次《民法典》第八百一十五条明确规定:“旅客应当按照有效客票记载的时间、班次和座位号乘坐。旅客无票乘坐、超程乘坐、越级乘坐或者持不符合减价条件的优惠客票乘坐的,应当补票,承运人可以按照规定加收票款;旅客不支付票款的,承运人可以拒绝运输”。《民法典》以明确态度,对于霸座行为给予了法律的否定性评价:赋予承运人有向“霸座”人员按照自行规定加收票款的惩罚性权利,更重要的赋予了在旅客不支付票款的情况下,承运人可以拒绝运输,不但能够使霸座人员受到应有惩罚,也从事实上维护了合法旅客的权利,引导了良好的社会风尚。

6. 道德和法律的定义

道德和法律的定义:
1、道德的定义可以概括为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这一概念说明,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2、法律就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法律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决定于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法的目的在于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一项重要工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条 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十三条 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第十八条 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四条 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7. 结合对民法典的理解和自身实,谈一谈如何培养法治思维

1、深扎尊法修身的“根子”,真学法、知敬畏。把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融入修身的根子里,贯通为依法抓建的思维观念,成长进步之基才会更加牢靠,工作事业之本才会更加扎实。

2、严把依法用权的“尺子”,讲原则、敢较真。领导干部手中有权切不可任性,如何把握好宽与窄、松与紧的尺度、看待依法与从严的辩证关系,都要靠依法用权来衡量。从合法性的角度筹划,只有坚持依法用权,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才能确保权力在阳光下、正轨上运行。

3、紧箍守法律己的“口子”,守规矩,听招呼。模范表率走在前列,坚决摈弃“言重于法、权高于法、情大于法”的观念,指导工作以法规为遵循不偏离法规轨道,开展工作以法规为依据不背离法规另搞一套。



(7)民法典道德与法治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牢固的法治思维是基础,让法治思维在心中根植,就会自然而然将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逻辑熟记于心,运用于认识、分析、处理问题中,摈弃依靠行政手段指导工作、凭借习惯经验开展工作的惯性思维模式。

弘扬法治精神的深度,实现想问题、定决策、抓工作向法治要效益、靠法治促效益的转变,不断提高依法办事的法治能力。

坚定的法治信仰是保障,只有对法治发自内心的认同,自觉自愿的遵守,把依法办事、依法治军上升为党性修炼,上升为基本素质培养,上升为职业良知坚守,才能真正促进治军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8. 民法典的意义和作用

    《民法典》在来中国法治建自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它不仅仅是权利的宣言,更是国家治理遵循的基本法律制度。

    《民法典》建立了一个前后一致、逻辑圆融、层次分明的有机法律体系。民法典将适用于不同民事领域的海量规则,按照特定的法学逻辑和原理,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全的规则体系。

    (8)民法典道德与法治扩展阅读:

    《民法典》发挥“半部宪法”的功能,更深刻地形塑社会并影响社会的运行体制和机制。民法典与宪法同样有控制权力和保护权利的双重功能,编纂民法典成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民法典》凝聚中国人的道德共识,展现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实践理性。民法典的全部内容无外乎社会生活的记载和总结,其中最关键的内容无疑是道德共识、价值理念和文化象征等精神层面的因素。

    民法典应将这些精神要素浇筑到具体的制度和规则中,妥当平衡各方主体的利益,赋予权利和利益,分配风险和义务。

    热点内容
    经营风险包括哪些经济法 发布:2025-05-01 02:05:11 浏览:981
    司法考试2016年改革 发布:2025-05-01 00:51:19 浏览:429
    劳动法实习规定 发布:2025-05-01 00:05:48 浏览:168
    法院合同法警 发布:2025-05-01 00:01:21 浏览:182
    中国法官协会成员 发布:2025-04-30 23:32:23 浏览:141
    法院办公室先进材料 发布:2025-04-30 23:26:23 浏览:272
    环卫工人有劳动法吗 发布:2025-04-30 23:11:12 浏览:682
    北大国际经济法大纲 发布:2025-04-30 23:10:58 浏览:137
    司法局签名 发布:2025-04-30 22:23:56 浏览:124
    街道机关规章制度总则 发布:2025-04-30 22:04:22 浏览: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