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立法的基本方式是

立法的基本方式是

发布时间: 2022-01-08 06:35:50

立法的依据和基础是什么

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
宪法是基本法,
其他法都以宪法为依据来制定,不能和宪法冲突,
就是说宪法的地位和效力高于其他普通法律。

⑵ 行政立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立法应当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2.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行政立法权是一种从属性、补充性和执行性的立法权。只有享有行政立法权的行政机关在其权限内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制定的行政法律规范,在不与宪法、法律以及上级法规相抵触的限度内,才是合法的和有约束力的。也只有严格遵循法定的程序立法才能保证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公正性。如前所述,实现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统一,是行政立法一项重要的艰巨的任务。如果说,依照法定程序立法是民主原则的要求,那么,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性质所决定的。
3.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人民的意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我国立法,从宪法到一般法律、行政法规,再到地方性法规、规章,都应当表达人民的共同意志。现阶段,应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其历史任务。因此,必须坚持民主立法,通过多种形式,充分听取和考虑利害相关人的意见,建立公开听证、合议制度和专家论证制度,使行政立法具有群众基础和保证立法质量。
4.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制定行政法规、规章必须尊重客观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情况密切结合起来,根据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和法制建设的要求,既要积极,又要慎重;既要考虑可能性,又要考虑可行性;恰如其分地掌握立法时机,条件成熟的,应及时制定;未成熟的不能急于求成,片面追求“完备化”。这样才有利于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恰当地确认公民的行政权利,正确处理行政权力与公民权益之间、以行政权为核心的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
5.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社会主义立法的基本原则。原则性是立法工作的本质规定性,是法律的基本目的要求。它是维护法律性质,坚持社会主义立法方向,实现法制统一性的基础。

⑶ 我国社会主义立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社会主义立法的基本原则:

1、宪法原则

宪法是万法之法,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等级的法律,是综合性地规定诸如国家性质、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的总任务、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这些带根本性、全局性的关系或事项的根本大法。其他所有法律、法规,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以宪法作为立法依据或基础,或是不得同宪法或宪法的基本原则相抵触。离开了甚至背离了宪法的原则或精神,立法乃至整个法律制度和法律秩序就必然会紊乱。

2、法治原则

经济上实行市场化,政治上实行法治化,是现代社会不同于以往社会的显着标志。而这两化都需要有法治来推动来保障。因而现代社会更为显着的标志,就在于要求建设法治国家,实现国家生活的法治化和法治生活的现代化。

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突出地体现为:一切立法权的存在和行使都应当有法的根据,立法活动的绝大多数环节都依法运行,社会组织或成员以立法主体的身份进行活动,其行为应当以法为规范,行使法定职权,履行法定职责。在立法需要遵循的法的根据中,宪法是最高规格的根据。坚持立法的法治原则,就要有一套较为完善的立法制度,为立法权的存在和行使,为立法活动的进行,提供法的根据。特别要有关于立法权限划分、立法主体设置、立法运作程序、立法与政党、与政府、与司法的关系和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的关系等方面的健全而具体的法律制度。

3、民主原则

立法应当遵循民主原则,其主要理由在于:首先,这是实现人民主权所必需。中国是人民主权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民主的主体,国家活动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确认和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特别是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权利。在立法中遵循民主原则,用立法的形式充分反映和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让人民群众成为立法的真实的主人,正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民主权利的重要体现。其次,这也是反映人民意志和客观规律所必需。要使所立的法反映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就要使人民成为立法的主人。要使所立的法正确反映客观规律,就要注意总结实践经验,因为法要符合客观规律,需要通过社会实践的中介来实现,而人民群众正是实践的主体,让最有社会实践经验的人民群众成为立法的主人、参与立法,便能有效地反映客观规律。如果只由少数人闭门造法,这种法即使“很完备”,也难以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客观规律。再次,坚持立法的民主原则,也是对立法实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防止滥用立法职权、个人独断或不尽立法职守所必需。可见,中国立法应当遵循民主原则,是现代立法的普遍规律和中国国情的双重要求。

遵循立法的民主原则,也需要把民主原则的普遍性同中国国情吻合起来。首先需要从国情出发,健全较为完备的民主立法制度。在立法权限划分和立法权行使方面,既要注意保障全部立法权归于人民,又要注意在初级阶段由于人民的政治觉悟、文化水平、管理国家的能力和国家的经济实力、交通条件等多方面的原因,尚不能由人民直接行使立法权,只能将立法权委托给人民代表或有关主体代为行使。其次,要根据国情,在观念和制度的结合上坚持立法的民主原则。中国是封建专制的遗毒极深的国家,过去没有民主传统,缺乏公民权利意识。因而在立法中遵循民主原则,应当注意以立法的形式反对封建特权和专制,不允许任何个人、组织和国家机关侵犯人民的合法权益,特别要注意用立法肯定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第三,在立法过程和立法程序方面,应当注意使立法面向社会公众,使公众能有效参与和监督立法。立法所反映的意志和利益应当客观,把各方面的矛盾、问题、意见都摆出来,多方征求意见,集思广益,在高度民主的基础上尽可能把正确的意见集中起来,使立法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第四,也要注意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在立法的本质、内容和目的上,所立的法要反映经过集中的人民共同意志,即立法不是反映人民的所有意志,而是反映经过选择的有必要提升为国家意志的人民共同意志。在立法权方面,要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其他法不得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在立法过程中,既要保障群众能有效地参与立法,也要加强专门机关的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专门机关、专家和其他有关人员的作用。

4、科学原则

坚持立法的科学原则问题,也就是实现立法的科学化、现代化问题。现代立法应当是科学活动。立法遵循科学原则,有助于提升立法质量和产生良法,有益于尊重立法规律、克服立法中的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也有利于在立法中避免或减少错误和失误,降低成本,提高立法效益。所以现代国家一般都重视遵循立法的科学原则。中国有着悠久的成文法传统,积累了丰富的立法经验。但这种经验中的主要成分,是统治者运用立法的方式治国安邦维护家天下的经验,其中堪称科学立法的因素并不算突出。而且,在人治当道的情形下,即便有一些科学立法的经验、理论和知识,也难以受到重视,更难以使其上升到制度层面而在立法实践中得以贯彻。最近二十年来,关于立法的科学化问题,在有关立法学者的着述中已引为注意,但立法实践中对立法的科学化问题,殊少有人看重。这种状况不能不从负面严重影响到立法的质量,使大量的法律、法规难以成为良法,难以在生活中获取好的实效。转变这种状况,提升立法质量,更多地产生良法和更多地减少恶法、笨法,从一个重要的侧面推进中国法治现代化,亟待重视科学立法,亟待以制度的形式形成中国立法的科学原则。

立法遵循科学原则,首先需要实现立法观念的科学化。要把立法当科学看待,以科学的立法观念影响立法,消除似是而非贻误立法的所谓新潮观念和过时观念。构造立法蓝图,做出立法决策,采取立法措施,应当自觉运用科学理论来指导。对立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教训,应当给予科学解答和理论总结。立法实践主要是摸索的实践、试验的实践而不是自觉的实践,立法经常付出沉重代价、高额学费,这种状况必须改变。第二,需要从制度上解决问题。要建立科学的立法权限划分、立法主体设置和立法运行体制。整个立法制度应当合乎社会和立法发展规律,合乎国情和民情,合适、合理、完善。立法主体应当由高素质的立法者和立法工作人员组成。第三,更具直接意义的,是要解决方法、策略和其他技术问题。从方法说,立法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和注重理论指导相结合,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相结合,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稳定性、连续性和适时变动性相结合,总结借鉴和科学预见相结合,中国特色和国际大势相结合。从策略说,要正确处理立法的超前、滞后和同步的关系;要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来确定立法指标;要尽可能选择最佳的立法形式、内容和最佳的法案起草者;要顾及全局并做到全面、系统,同时还要分清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各个项目的先后顺序。从其他要求说,要注意各种法之间的纵向、横向关系的协调一致,法的内部结构的协调一致;要注意立法的可行性,所立的法要能为人接受,宽严适度易于为人遵守;还要特别注意避免和消除立法中的混乱等弊病。


⑷ 法理学选择题: 立法的方式包括

1 ACD
2 ABCD
3 ACD
4 ABCD

⑸ 法的制定的立法的形式和

第一,按照立法的主体即立法机关的不同,可以分为:
①根据政体的不同内,可以区分为君主容立法或者专制立法和议会立法或者民主立法。
②根据立法机关的组成不同,可以分为一院制立法和两院制立法。
③根据立法机关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国家立法机关立法、国家行政机关立法和授权立法。
④根据立法机关地位不同,可以分为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
第二,根据立法主体行为的特征不同,可以分为创制、认可、修改和废止。
创制是具有立法权的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作和规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认可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对于社会上存在的某些习惯承认和许可其具有法律效力的活动。
修改,又叫修正、修订,是国家立法机关对于原先国家机关颁布生效的法律予以部分的变更,包括删除原有内容和补充新的内容。
废止,又叫废除,是指国家机关终止正在生效的某些法律的活动。废止的形式有:明示废止和默示废止。
此外,还可以根据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性质,分为民事立法、刑事立法、行政立法、经济立法和立宪活动;根据对社会关系调整的作用不同,分为实体法立法和程序法立法;根据所立之法的效力的不同,可分为一般法立法和特殊法立法等。

⑹ 立法的基本原则有

立法基本原则可分,有社会经济政治原则、专门法律原则、立法方法原则等三方面。中版国社会主义立法权总的基本原则是:(1)社会经济政治原则(2)专门法律原则(3)立法方法原则。在坚持上述总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中国各方面的具体立法还坚持各自具体的原则。

(6)立法的基本方式是扩展阅读

以高质量立法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实现高质量地方立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立法工作必须遵循的重大政治原则和不断取得新成绩的基本经验。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有关加强党领导立法工作的文件要求,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到立法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

坚持重大立法问题和重要法规报请省委决定,建立健全常委会党组讨论协调立法工作重大事项制度。

二、实现高质量地方立法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实现良法善治,关键在于围绕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实际需要开展立法。浙江省人大常委会认真做好有关重点领域立法,出台了一大批人民群众关注、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地方性法规,为推进浙江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⑺ 国家立法的两种主要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权力机关立法,即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并通过立法案。全国人大通过的立版法案具有普遍约束权力,凡我国境内及一定范围内的境外均适用。有权立法的地方人大通过的立法案仅对该地方有约束力。
第二种方式是行政机关立法,即政府及政府部门发布的行政法规,在我国同样具有约束力。中央政府即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在我国境内具有普遍约束力,有权立法的地方政府发布的规章仅对当地有约束力。

⑻ 立法的基本原则有那些

2000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最终通过的,在总则中明确规定的中国立法基本原则有四项:一是宪法原则,二是法治原则,三是民主原则,四是科学原则.

⑼ 立法的基本要求

立法是指有法的创制权的国家机关或经授权的国家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补充、修改和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以及认可法律的一项专门性活动。那么,立法原则的基本要求是怎么样的呢?现由找法网小编为大家介绍。
一、立法原则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原则。法律作为国家意志的体现,它要为国家、社会以及普通公民确立一种合理的组织结构,一种规范的行为模式,一种正确的价值选择,这就决定了法律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2、适时性原则。即是指一个国家的法的创制,必须不断地顺应历史发展和时代的变化,及时地、适时地根据这种变化,去创制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适时性原则建立的依据,是由法律本身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
3、民主化原则。在一个国家的法的创制中,贯彻民主化的原则具有非常广泛和深刻的意义。它除了维护民主自身的价值外,还对其他的一些法的价值诸如平等、资源、自理、自由、契约乃至法治等都奠定一个基础性的条件和保证。
4、合宪性原则,即是指在法的创制过程中,必须同宪法相符合,包括职权的合宪性,内容的合宪性,程序的合宪性等等。
二、立法法属于宪法性法律吗
立法法属于宪法性法律。
宪法性法律有三个特点:它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文件,不同于宪法惯例;它规定的内容是国家根本问题,但不是根本问题的全部,只是某一个或某一方面的根本问题;最后,它的法律效力低于宪法,其制定程序与宪法以外的其它法律相同,没有特别要求。
三、什么是立法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是为了规范立法活动,健全国家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质量,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保障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

热点内容
务工合同法代表人指的是 发布:2025-05-03 14:20:31 浏览:635
下列不属于行政法内涵 发布:2025-05-03 14:15:23 浏览:539
成都物业管理条例全文 发布:2025-05-03 14:10:08 浏览:992
法院卖编制 发布:2025-05-03 13:59:08 浏览:923
道德经第四十章的论文 发布:2025-05-03 13:41:30 浏览:351
侠客风云传道德悟性 发布:2025-05-03 13:32:34 浏览:246
房屋过户登记条例 发布:2025-05-03 13:32:33 浏览:859
廉政法规教育 发布:2025-05-03 13:14:25 浏览:111
义务植树条例 发布:2025-05-03 13:14:22 浏览:97
行政法法与经济法的区别 发布:2025-05-03 13:04:56 浏览: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