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难吗

道德经难吗

发布时间: 2022-05-17 01:06:17

㈠ 背道德经难吗

不难,带着理解去背,带着静心无为的感觉去背,每本书都有它的核心和精髓,比如道德经,就是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㈡ 《论语》《孟子》《庄子》《荀子》《道德经》《墨子》中哪一本最难读懂思想内容最复杂

要说最难读的应该算是《庄子》吧,因为《庄子》不仅仅是哲学论文集 而且也有浓厚的文学色彩。
光论表面就挺抽象的,但是另一方面又很形象,常常用最具体形象的描绘,阐释最抽象的哲理。
捉摸不定啊
不像论语孟子荀子之类的都会有很主要的思想方向。字面意思还好,但内涵就不好琢磨了
《孟子》应该是最好读的吧

㈢ 道德经为什么深奥难懂怎么才能看得懂

道德经为什么深奥难懂?答:因为《道德经》的层次很高。我打个比方,加减法,基本人人都懂,到解方程式,懂的人就在减少,再到微积分,懂的人就又少了。人的智慧是有高有低的,对于低智慧的人,《道德经》就是天书,但对于高智慧的人,《道德经》就没那么难了。
怎么才能看得懂?答:想看懂《道德经》没有所谓的捷径和方法。想看懂《道德经》必须有大智慧和悟性,要是没有大智慧和悟性,一辈子也不会懂的。要是有大智慧和悟性,很快就会懂《道德经》的。
希望你是有有大智慧和悟性的人给你推荐两本书,可有助你理解《道德经》(注:《道德经》又名《老子》)《老子注释及评介》作者:陈鼓应
出版社:中华书局《老子他说》作者:南怀瑾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㈣ 普通人如何去读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一书五千余字,由于它那简约的表达方式,那具有象征性、多义性、抽象性和模糊性的语言,令人百思难解、扑朔迷离,连司马迁也慨叹“著作辞称微妙难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样才能读懂老子《道德经》呢? 综观老子《道德经》一书,其主要内容大致不外是“道”和“德”所包含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关于宇宙观、社会政治思想、人生处事和修养原则的哲学著作。因此,只要我们明白老子《道德经》中“道”和“德”的涵义,便可开启老子《道德经》这座神秘文化的殿堂之门。而我们普通人要弄懂道老子《道德经》就要从明道、遵道、 体道三个方面来学习。

打开网络APP看高清图片
明道:“道”是老子《道德经》哲学思想的中心范畴或最高概念 。老子认为,“道”是“先天地生”的宇宙本原。这个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的“道”是个什么样子呢?老子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这就是说:“道”是无色、无声、无形的,因而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它在化生宇宙万物之前的存在状态,可以用二十五章首句中的“混成”二字概括。
尽管如此,但“道”的确是真实存在的。老子《道德经》中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就告诉人们:“道”虽然“惟恍惟惚”,但其中“有象“、“有物”、“有精”、“有信”,即“道”是真实存在的,是不容置疑的。

遵道:老子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大德之人的行为容止,完全遵从“道”,即以“道”为行为的准则,更具体地说,即以形上的“道”所显现的基本特性作为行为的准则。 “道”具有哪些特性呢?一般说来,“道”具有虚无、自然、清静、无为、纯粹、素朴、平易、恬淡、柔弱、不争等特性。这些特性,可以为我们人类所取法,既可以作为人类所遵循的最高的生活准则。

体道:无形的“道”化生了宇宙万物,这就是“德”。在化生宇宙万物之后,其“道”蕴藏于宇宙万物之中而使之得以生存和运化,这也是“德”。《庄子·天地篇》说:“物得以生,谓之德”,“形非道不生,生非道不明”。道性体现于人,谓之“德”。所谓“道之在我之谓德”也。譬如:“道”化生了万物,而它“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即不占有、不图报、不干涉,如果学道者修得“道”的这种特性,“行事与道合”,这就叫做“德”。

正是因为“道”由“德”显,所以修道者,必须积德或养德。“德”是“道”的作用和体现,“道”因“德”而得以显现于物的世界。正是由于“道”以“德”显,因此“德”便成为道教教理的重要概念。明白了上述关于老子《道德经》中“道”的涵义,并把它当做金钥匙,我们便可以此开启“众妙之门”而步入“道”境。因为其“道”之“德”蕴含其中,只是有时老子在一章中只论述某一方面的“道”,有时便论述几个方面的“道”,如“上善若水”,就“天道”、“人道”合而论之。老子《道德经》这部书的主旨为“尊道贵德”,所以道教以“尊道贵德”作为其信仰、行动的准则。“道”所具有的虚无、自然、清净、无为、纯粹、素朴、平易、恬淡、柔弱、不争等特性,从人身上体现出来就是“上德”。人如果能够达到“上德”的境界,“德”和“道”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我们普通 人,如果能“尊道贵德”,就会走向成功、获得幸福,不说成为圣人,也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尊道贵德“这就是我们普通人及社会中人学老子《道德经》之关键。

㈤ 道德经不就5000字吗为啥许多人看好久还看懂

道德经虽然字数不多,但是表达的境界非常的深远。确实道德经就5000个字,但是有几个人能真正读懂呢?说一句最简单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什么意思?据说有些东西并不是按字数多少来论的,是表达的意思,你能够理解这是最重要的。

㈥ 何如读懂老子的《道德经》

怎样才能读懂老子,《道德经》解读方法

木子: 您认为《道德经》是一部讲述什么内容的书?

草树先生: 如果你问一百个研究道德经的人会有一百个答案。因为绝大部分人对道德经的研究方式都好比是盲人摸象。

《道德经》其实是一个完整的哲学理论体系,是修道、修德、做学问、做领导的方法论,是启发我们看问题的思考方式。

所以,道德经不会使人变得更聪明,但可以开发你的大智慧。佛家讲“聪明于尘境发,究竟愚痴;智慧自本心生,终归正觉”

木子: 在不少《道德经》的翻译解读中,我看到不少“意识形态和教条主义”的理解,不同程度的曲解了老子的本意。

草树先生: 的确如此。对于修道也好、做学问也好一定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见解,要敢于怀疑,独立思考。

木子: 历史上,被认为读懂《道德经》的人几乎只有庄子一个人?

草树先生: 在有历史记载的人中,庄子对道德经的理解最接近老子本义,但这也是相对而言的。庄子还是带有自己的一些角度,还没有完全站在大“道”的角度,所以还不是究竟。后世对《道德经》的消极见解与庄子不无关系。

当年释迦穆尼如果看到道德经的话,我相信他将是有史以来最懂得道德经内涵的人。

木子:为什么这样说呢?

草树先生: 如果您对金刚经和道德经又较为全面的认知的话就会发现,佛的主张都是对“道”的进一步注解和展开。可以说,释迦穆尼的佛理与老子的道德见解几乎没有任何冲突的地方。

木子: 请问,以你的见解,怎样才能最有效的读懂《道德经》呢?

草树先生: 《道德经》这部哲学体系就像是一棵参天大树,而总章“道可道,非恒道......”则是这棵树的种子(本体),其它八十章都是由这粒种子生长出来的。

所以,要真正读懂老子的道德哲学思想,就要从“道德”总章开始,尤其要对此章的内容进行定性化分解(分类)。理解了总章,再来解读其它章节也就好比顺藤摸瓜——顺理成章了。

木子: 一般认为,现《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恒道......”是道经总章。
草树先生:然而,我的研究则认为它是“道德”总章——道经和德经的总章。

何谓“德”?老子是如何定义德的?在《道德经》里面,有人能指出来具体的回答来。
木子: 好象是找不到。

草树先生: 其实是有的,但老子没有直接用德字。它就在第一章里面,与 “道”交替进行了论述,还指出了两者的关系——“两者同出,异名同谓”。

研究道德经其实并不难。只是研究《道德经》的人都忽略了一个基本的学术研究常识,那就是对研究对象的从大类到小类的定性化分解和结构研究——分类、归类。

比如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物种,那么他们首先会根据这个物种的体貌、习性、饮食等明显的大特征将它与其它物种进行比较,从而将此物种归入某种大的类别,然后再按照某些小特征在大类别里面一层一层的归入更小的类别里面去,并最终实现对这个新物种的全面了解。

然而,《道德经》的研究者们往往习惯了儒家横向思考问题为主的简单逻辑方式,而不能按照整体逻辑的思考方式去思考问题。所以才导致了你前面提到的对道德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盲人摸象式的七零八散、意识形态和教条主义的文本解读。

--------------------------2009年9月3日于广州白云山

㈦ 20.背诵道德经是不是特别的难

我是赞同背诵《道德经》能提高人的智商这种说法的。以下的回答是基于我学习《道德经》的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所谓道德经的背诵能提高人的智商,第一位的是取决于背诵的内容。
首先,由于道德经本身便是一本奇书,其中没有一个专名,言简意赅,辞朴意深。能以区区五千言讲述如此博大精深的思想,恐怕为古今中外所罕见。其次,道德经独特的语言表述方式、概念的模糊性、语词的多意性,都使得道德经一书内涵更加丰富。因此,如果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道德经,本身是对我们的一大挑战;就像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样,每个读老子的人对道的解释必然不同,道德经必将丰富我们的学识,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思维。由于道德经目前最古老的版本是郭店楚墓竹简本,其次是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甲本和乙本两本《老子》帛书,再次是由东汉时的《老子河上公章句》、三国时王弼的《老子注》和唐初的傅奕的《道德经古本篇》演变而来的世传本。要想真正懂一点道德经,恐怕对先秦的典籍和中国哲学、训诂和考古等都要有一定的了解,还要有一定的历史、政治、古典文学等方面的知识——而这亦是一个提高思维水平的过程。
第二位要点明的是背诵这种学习形式。让我们退一步而言,哪怕只是死记硬背,也能有助于我们的思维水平的提高。这种提高有可能是明显的,也有可能是潜移默化的。这是因为背诵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而且背诵必然能让人学习到哪怕一点点的东西,让知识在人的大脑中留下痕迹——只要学的东西是有意义的;而显然道德经并不是一堆罗列的数字,而是一篇有内在逻辑的古汉语文章。
本人上中学时就很能够死记硬背,可以完全不理解一篇文言文的内容而把它背得滚瓜烂熟,像道德经这么短的文章更是不在话下。然而我能够深刻感受到,死记硬背也是能学到很多东西的,特别是古汉语中有些词句和现代汉语差别不大,背诵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理解记忆的过程;更别说道德经中俯拾皆是朴实易懂的道理,比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等句子,虽然我当时背的时候并不去记它们是什么涵义,但我还没傻到看不出来其中蕴含有大道理的程度。很多东西背诵时未必理解,但只要还有印象,未来的某一天说不定你会一拍脑袋恍然大悟。
不知道你是怎么理解智商的,如果你把智商定义在通常所说的狭义的思维层面上,背道德经也是有助于提高智商的。所以第三位要说明的是:道德经中蕴含有辩证法思想。对辩证法这个东西,我现在也还有很多地方弄不清楚,也不好跟你说。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是个很有用的东西;不理解、不懂得运用辩证法的人,往往嘲笑辩证法是一种虚无主义、相对主义的逻辑,是诡辩。那些人简直就像是睁眼瞎,忽视历史事实,否定我们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辩证法对人的思维是有深刻影响的,能让人突破二元逻辑的局限,更全面的看问题;近代数学已经证明,在“是”和“否”为基础的二元逻辑之外,还存在着其他用“是”和“否”不能表达的东西。非欧几何以及测不准原理等的横空出世、二元逻辑支撑起来的近代哲学的终结、当代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使得我们的思维必然要朝着并且已经朝着非二元逻辑的方向深刻发展——辩证逻辑、现代数理逻辑都属于非二元逻辑的范畴,都在当代社会有着广泛应用。背了道德经,便难免会受到一点(朴素的)辩证法的影响,这对人没有什么坏处。
最后想说明的是,道德经本来就是一门哲学,而哲学一词在古希腊语中就是“爱智慧”的意思,先贤们果然用语精妙——你说学习这门老子的哲学,你能不更聪明些、更有智慧些吗?

热点内容
刑法规定的十大犯罪 发布:2024-05-16 11:43:35 浏览:508
劳动法创新 发布:2024-05-16 10:59:51 浏览:403
民事诉讼法裁定再审 发布:2024-05-16 07:36:28 浏览:367
法院老干妈 发布:2024-05-16 06:41:15 浏览:316
国务院2013立法工作计划 发布:2024-05-16 06:07:58 浏览:853
贴吧涉黄百度法律责任 发布:2024-05-16 05:03:58 浏览:965
2016郭守杰中级经济法讲义 发布:2024-05-16 04:48:53 浏览:975
请假工资劳动法 发布:2024-05-16 02:08:39 浏览:422
雇佣工人依据劳动法 发布:2024-05-16 01:48:10 浏览:210
四川法律硕士招生 发布:2024-05-15 23:40:28 浏览: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