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依法治国与青年学子的历史使命论文

依法治国与青年学子的历史使命论文

发布时间: 2022-05-29 10:28:32

A. 新形势下 大学生对依法治国的理解的有关作文 五百字

我们生活在法制的国度,处处需有法,处处需遵法,而作为青少年,我们要应该让法律在心间长驻。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以“法律”作为开端的,没有了法律,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一片狼藉、不堪入目。我们社会主义时期的法制、法律以“有益于人民的是好、有害于人民的是坏”标准作为基础理念建设的。所以无论我们遇到了什么困难、无论我们处在什么惊险的境地,我们都得拿出我们的挡箭牌“法律”来保护我们自己,因为法律就是用来保护和保障每个人的权益的。
我经常去书店看一些关于法律的书籍,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我对法律有了逐步的认知,法制观念也由此提高。我懂得了在法律范围内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也不能做。还能了解怎样行使权利,如何履行义务……而假如我们都是法盲,也许在触犯法律后也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就必定是严重的,据统计,在各类犯罪人员中,不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或不懂法的人数占总数的一半以上。
我曾经就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年轻人去公园游玩,可是由于他的到来却让2、3只珍贵的狗熊惨遭厄运。到底是什么情况呢?这个年轻人每次去公园的时候都会带一些化学的物质,而这些化学的物质却恰恰让狗熊导致死亡。终于有一次他被警方逮住了。
警方问他:“你为什么要杀死那些狗熊,难道你不知道这些动物很珍贵吗?”
年轻人答到:“我喜欢它们还来不及呢,怎么会杀死它们呢!”
警方很疑惑:“那你为什么要带化学物质去杀死他们呢?”
年轻人回答:“我只是想知道那些化学物质对狗熊会不会引起伤害,可是哪里知道……”
警方更加疑惑了:“那你事前就不知道这样做是犯法的吗?”
年轻人低下了脑袋:“犯法?唉!如果我知道的话我就不会这样做了。我的前程啊!唉……”
看看,这是一个多么年轻的小伙子啊!就是因为对法律一无所知,才会犯下如此的滔天巨祸,才会断送了自己的前程,由此可见,不懂得法律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啊!
就是因为它的重要,所以才更要守法。遵守法律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俗语曾经说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的制定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根本途径,所以为了社会的安定,更是为了我们自身,我们必须自觉守法。而且法律所规定的内容,必定是着眼于公民的利益,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反对,没有理由不遵循,更没有理由背道而驰。虽然我们有追求个性的自由,但这并不意味我们能标新立异,无视法律的存在。与法律抗衡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自毁前程。前面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我的身边也曾出现过这样的一个关于法律的很真实很具体的事情。
我有一个邻居,她是一个9岁的孩子,她的双亲离异,她和奶奶居住在一起。她的妈妈是一个傻子,可她家很有钱,而就是因为钱,孩子的奶奶才和她连亲的。嫁妆是一套房子。可是风有不测风云,一开始说给她们的房子的房产证上的名字却是别人的,从此之后,孩子的奶奶便虐待她,想逼她离婚。终于今年离异了,离婚后得到的财产:100万。
其实,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
法制在我心中,我们就会拥有爱,当我们心藏法制,我们就会约束自己的行为,我们就不会感情用事,我们就不会做违反国家利益,损害别人利益的事,我们会维护国家和人民以至社会,当我们的行为都很好,很规范了,我们的国家就会和平,我们就能生活在一个自由民主的环境里,快乐和幸福就会伴随着我们。
法制在我心中,我们就不会刀光剑影,仇恨交加了,我们会依照法律解决一切需要解决的矛盾,化矛盾为友谊。法制在我心中,我们就能自主的生活,大家都深藏法律在心中,就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那么每个人的行为都是端正的,没有摩擦,就没有战争,我们就有了自由,有了和谐。我们小孩就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做我们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B. 论当代大学生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

一是要求当代大学生学法知法,培养法治思维,锤炼规则意识;
二是要求当代大学版生权遵规守法,身体力行实践法制规范;
三是要求当代大学生懂法善用,依法办事,依法维权。让我们争当厉行法治的公民表率,用实际行动为鲜明导向,引领遵纪守法的社会风尚,不负“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时代青年之名。

C. 依法治国对年轻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依法治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依法治国的核心是法治。
“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从人类社会的历史来看,“法治”和“人治”这两种不同的治国理论。在中外的历史上已经存在几千年。在古希腊,有以柏拉图为代表的人治论和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法治论之争。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主张人治,即“贤人政治”。他认为只有哲学家才能把政治权力和聪明才智完善地结合起来,把国家和个人引导。哲学家是智慧理论的化身,掌握着真理性的知识,它比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要文明得多。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则反对人治而主张法治。他认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要想使事物合乎正义,必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是这样一个合乎中道的权衡。” “法治应当包括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与古希腊几乎是同一年代,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也展开了一场以儒家的人治论与以法家的法治论之争。儒家主张“人治”,强调决定国家命运的是人的作用。“为政在人”,“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而法家则强调“法治”。“以法治国则举措而已。”“明王之治天下也,缘法而治。”韩非提出治国要“以法为本”,“法不阿贵,绳不绕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些思想无疑是精辟的。但在奴隶制和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下,根本不可能实现。何况,他们所主张的也非现代意义上的民主的法治,而是维护君主统治的法治。

D. 论述大学生如何做依法治国的践行者 论文范文

(一)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比如有一篇论文论述企业深化改革与稳定是辩证统一的,作者以浙江××市某企业为例,说只要干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则,与职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数职工的理解。从全局观念分折,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里只讲了企业如何改革才能稳定,没有论述通过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增加,最终达到社会稳定。
(二)从中心论点出发,决定材料的取舍,把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弃,尽管这些材料是煞费苦心费了不少劳动搜集来的。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一块毛料寸寸宝贵,舍不得剪裁去,也就缝制不成合身的衣服。为了成衣,必须剪裁去不需要的部分。所以,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材料只是为形成自己论文的论点服务的,离开了这一点,无论是多少好的材料都必须舍得抛弃。
(三)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初学撰写论文的人常犯的毛病,是论点和论据没有必然联系,有的只限于反复阐述论点,而缺乏切实有力的论据;有的材料一大堆,论点不明确;有的各部分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逻辑关系,这样的论文都是不合乎要求的,这样的论文是没有说服力的。为了有说服力,必须有虚有实,有论点有例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论证过程有严密的逻辑性,拟提纲时特别要注意这一点,检查这一点。
(四)论文的基本结构由序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组成。序论、结论这两部分在提纲中部应比较简略。本论则是全文的重点,是应集中笔墨写深写透的部分,因此在提纲上也要列得较为详细。本论部分至少要有两层标准,层层深入,层层推理,以便体现总论点和分论点的有机结合,把论点讲深讲透。

E. 依法治国以及青年学子的历史使命

青年学生是中国今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资源,是中国进行社会现代化回建设的未来力量。因此,对于答青年学生要求起点要高,关注要高,培养世纪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为青年学生要肩负起历史使命,要乐于学习,勤奋学习,胸怀天下。“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的凌云壮志,此时此刻也要有,要有“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工程为读书,为实现全面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终生”的远大理想。当今青年学生要学会面对现实,现实是残酷地,理想是虚无地,在残酷与虚无中勇敢地站起来,那你就是新时期的有所作为的青年。人民群众希望你们能够肩负起未来建设中华的使命,肩负起捍卫中华的伟大责任。青年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注重综合能力的提升,立志图强,为中华为誓死不渝、忠贞不会地前行吧!

F.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如何成为法治精神的践行者300字

何为法治精神?它是善用法律解决民生问题的善治精神,是保障人民权益的民主精神,是以人为本的人权精神,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公正精神,是运用法律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和谐精神。

身处时代洪波中,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不单要了解法治精神的内核,还要做法治精神的践行者。

践行法治精神,从宣传弘扬做起。为了让新中国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要为祖国做出宣传的贡献,普及法治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践行法治精神,从本职工作做起。每个大学生都不是单单是个体,我们每个人有自己的职责与义务。法治精神应该成为我们的行为规范,我们应该成为法治精神的拥护者。

弘扬法治精神,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法治精神的践行不单是口头践行,只有将法治精神内化于心,才不会是“纸上谈兵”。

G. 依法治国进程中青年大学生的使命作文

依法治国进程中青年大学生的使命作文。

H. 征文“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因此对青少年进一步加强法制教育、培养法律意识、提高法制观念,预防青少年犯罪成为了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科学发展中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环境的不断提高,青少年违法犯罪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犯罪年龄越来越低,面对此情我们应该问问自己,为什么他们会走向犯罪的道路?导致他们我们犯罪的原因大致可以总结为三点:1、法律意识的淡薄2、人生观的偏离3、盲目的物质享受欲望。

首先我们应该懂法:违法是指一切违反国家的宪法、法律、法令、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行为。犯罪则是触犯刑律、危害社会必须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我国《刑法》第17条第1款做了年龄及犯罪行为种类上的限制。己满十六周岁的人实施了刑法规定的任何一种的犯罪行为,都要负刑事责任。《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己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抢劫、贩毒、放火、爆炸、投毒八种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如果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时末达到能追究刑事责任的年龄,国家法律也是有惩罚措施的,比如作治安处罚、拘留、送劳动教养等。无论哪个人违法犯罪都将在他人生旅程的档案中记上不光彩的一页,一旦在自己的档案中记上违法犯罪的记录那将是一生都抹之不去的污点,直接影响到自己将来的工作、生活等。青少年只有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才能够提高预防违法犯罪的能力。

其次我们应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才是促进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基础。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青少年时期的我们,一定要慎择友,择良友。和好的朋友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有利于共同进步。若是和不良的朋友在一起,反而容易受到不良的影响。帮助他人、助人为乐是做人的美德。但是为了“哥们义气”两肋插刀,最终会是一失足成千古恨。面对他人包括朋友的要求,必须保持头脑清醒,以法律和道德为标尺进行衡量,三思而后行,不可随意迁就,否则会铸成大错。

人生的路途很短暂,我们青少年一定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在校做一名好学生,遵守校规校纪,努力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在家做一名乖孩子,懂得理解父母、体谅父母,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将来走入社会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I. 关于大学生与法治的作文800字

法律制度是法律条文的制定、执行和遵守的全过程.法制是一个国家文明的体现.
“一民之轨莫如法.”《韩非子·有度》如是说.常言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法律,就是约定公民行为准则、营造和谐氛围的“规矩”,也是国家机器的“润滑剂”.试想一下:一个城市,如果没有法规,将会怎样?一定社会混乱!交通瘫痪!事故频发!必将回归原始,丧失理性!由此可见,“网络皆准于法”.
明朝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大改革家张居正曾说“天下之事,不难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此言极是.法令行则国治.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的作用愈来愈重要,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愈来愈密切.作为共和国的公民,每个人都应遵守法律,从而在正常的社会轨道中运行,营造一个和谐有序、安定祥和的生活环境,不去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并用法律的武器最大限度维护自己的利益.这是社会安定的基础、社会发展的保障,也是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必须条件.
我曾看到过这样的故事:某大学生买的两条狼狗丢失后,怀疑是邻家小孩所为,便强行将其绑回家中,逼其说出狗的下落.三天后邻家小孩伺机逃脱并报警.司法机关以非法拘禁罪将他缉捕归案.在监狱的高墙里,那位大学生说自己只想找回丢失的狗,不曾想犯罪了.我不禁唏嘘:一个大学生竟连法律常识都不懂,何等可悲!等待他的将是铁窗生涯和未卜的前程.
所以,树立公民法律意识,开展法律知识宣传,是十分必要且必须的.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我们更应知法懂法,学法用法.唯有如此,才能学会明辨善恶、识别是非,不误入左道旁门,不在人生的道路上背道而驰、越走越远;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增强法制意识,学以致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不仅是为国家建设法治社会贡献力量,也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法律,是我们人身、财产安全的护身符,是国家发展道路的路基,是扬善惩恶、维护正义的利剑,是衡量群众利益的天平.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而法律是国家文明的体现.我们只有知法守法、学法用法,才能协力构建和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共产主义新社会,才能保障我国这条东方巨龙的腾飞.

J. 大学生在推进依法治国中承担着怎样的历史使命

第一,我们要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不仅包含丰富的内容,而且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我们当代大学生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性质和特征,树立起浦和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
第二,我们要树立自由平等观念。保障公民的自由平等是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价值取向。对于大学生来说,只有树立正确的法律自由平等观念,深入理解法律上的自由和平等,才能合法而有效地行使各项自由和平等权利。法律上的自由平等观念最为核心的内容是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第三,我们要树立公平正义观念。追求公平正义一直被认为是法律的主要价值目标。在过去的阶级社会里,由于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最终只能维护和实现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的公平正义观,而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正义。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由于法律是最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法律才有可能真正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我们大学生应在正确理解法律公平正义的基础上,树立起正确的法律公正观念。
第四,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法律权利和义务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公民应当具有的基本法制观念。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影响,很多人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较为淡薄,不能正确对待权利和义务。全体公民树立正确的法律权利和义务观念,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正确的法律权利和义务观念,包裹正确理解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把握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懂得如何适当行使法律权利,正确履行法律义务。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我们不仅要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培养社会主义地法律思维方式,而且要树立法律信仰,宣传法律知识,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热点内容
刑事诉讼法司考总结 发布:2025-09-20 00:43:06 浏览:277
劳动法赔款的双限 发布:2025-09-20 00:42:13 浏览:555
依法治国的利弊 发布:2025-09-20 00:40:34 浏览:584
电视剧道德与法治 发布:2025-09-20 00:34:38 浏览:581
苍南法院拍卖网站多少钱 发布:2025-09-20 00:32:22 浏览:542
融关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9-20 00:32:20 浏览:804
厦门锦天城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9-20 00:22:43 浏览:149
全国人大和常委会法律效力 发布:2025-09-20 00:14:55 浏览:950
湖北宜昌律师 发布:2025-09-20 00:14:06 浏览:990
新野律师 发布:2025-09-20 00:13:54 浏览: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