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守则

道德守则

发布时间: 2022-07-23 20:08:42

⑴ 公民道德准则都有哪些要求

一、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详细:
1、“爱祖国”:发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的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鼓励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作贡献,奋勇当先,直至牺牲自己的生命。既反对盲目排外,也反对在对外交往中丧失国格、人格的行为。
2、“爱人民”: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提倡一心为公,服从大局,同时坚决维护人民的民主权利,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热爱集体,热心公益,扶贫帮困,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反对一切不顾公共利益、欺骗他人、只图私利的思想和行为。
3、“爱劳动”:要提倡诚实高效的劳动,鼓励劳动创造,支持勤劳致富,劳动创造光荣,勤劳致富光荣。既要尊重体力劳动,也要尊重脑力劳动。反对消极怠惰、不劳而获、以权谋私和一切采取非法手段谋取个人和小集体利益的思想和行为。
4、“爱科学”:要发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精神,提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鼓励发明创造,大兴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之风。反对轻视科学、教育的思想和行为,努力克服各种愚昧落后的思想、行为和习惯。
5、“爱社会主义”:要发扬为社会主义努力开拓、奋发进取的精神,提倡忠于职守,爱护公共财物,努力增加生产,为社会提供物质财富。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浪费、贪污、盗窃及一切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和行为。
二、相关简介:
1、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
以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吸引群众普遍参与,是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一个核心”、“一个原则”、“一项基本要求”、“三个着力点”),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⑵ 公民道德准则的原则是什么

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一、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社会主义道德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二、社会公德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

三、职业道德

基本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最高层次要求。

四、 家庭美德

1、恋爱中的道德规范

基本要求: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

2、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五、个人品德

(一)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个人品德的功能和作用:

1、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2、个人品德是个体人格完善的重要标志。3、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

(二)掌握道德修养的正确方法

1、学思并重的方法。2、省察克治的方法。3、慎独自律的方法。4、知行合一的方法。5、积善成德的方法。

(三)锤炼高尚道德品格

第四节 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向道德模范学习;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引 领社会风尚。

⑶ 道德准则是什么呀

道德准则是指道德的标准规范,无形的约束枷锁,它是依道德之理所遵循的标准原则或是行为准则,顺应道德的准则是善,违逆道德的准则是恶,道德本身并无矛盾,而执行者在依道德之理执行准则时会产生冲突,详见准则矛盾。

道德准则的作用

1、道德对上层建筑的其他领域及其社会生活秩序起很重要的作用。

2、一切进步的道德总是对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一切落后腐朽的道德,则对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了消极的阻碍作用。

⑷ 道德准则和行为准则有哪些

行为规范与行为准则有什么区别?
两者区别在于:
行为规范是用以调节人际交往,实内现社会控制,维持容社会秩序的工具,它来自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交往经验,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行为。行为规范是公认的行为准则的总称,狭义的行为规范其实就是行为准则。
行为准则是具体的行为规范,广义的行为规则,指的是行为规范。行为规范是"母系统",行为规则是个"子系统"。比较而言,行为规范的内容、范围、对象更具有一定的宏观性、广泛性,行为规则调整的则是人们生活的细枝末节、言谈举止等细微之处。

⑸ 道德准则具体指的是什么

1.道德准则可以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个人方面来分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国首先要求我们必须要热爱自己的国家,不干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情。敬业指的是每个人都要干好自己的职业,学生要学好学习,职业人要干好生活中的事情。

2.诚信指的是我们尽量要诚信,做到令行静止,不能够撒谎,善意的谎言也要尽量少,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一直在重视诚信方面的制度安排。友善指的是我们要平等对待每一个人,不能够用坏想法去非议他人。

⑹ 道德准则是什么

“道德准则”即指道德的标准规范,无形的约束枷锁,它是依道德之理所遵循的标准原则或是行为准则,顺应道德的准则是善,违逆道德的准则是恶。

道德本身并无矛盾,而执行者在依道德之理执行准则时会产生冲突,详见准则矛盾。道德二是连用,成为一个概念,始于春秋战国时的《管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书。

荀况不但将道和德连用,而且赋予了它较为确定的意义,即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道德品质、道德境界和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中华民族自古尊师重教,并将这一传统视为社会文明进步之基。教师不仅是授业的经师,更要做传道的人师,其道德操守、行为举止,向来受到严格的约束。“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礼记·学记》)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师道尊严”。社会重视教育,尊重教师,首先是由于教师德高身正,严于自律,所以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修身养德,致知力行,方能做好教育工作,赢得社会尊重。这个简单的道理,直到今天,仍值得我们作深入的思考。

⑺ 现代道德准则具体内容

公民遵守基本道德规范是: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着我国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道德精华。

其基本内容有:爱国守法,是要求公民应该有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学法、懂法、守法、护法;明礼诚信,是要求公民的行为举止、待人接物应该文明礼貌,与人交往应该诚实守信,诚恳待人,信守承诺;团结友善,是要求公民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助友爱,与人为善;勤俭自强,是要求公民应该勤奋工作,俭朴节约,积极进取,发愤图强;敬业奉献,是要求公民应该恪忠职守,兢兢业业地工作,克己奉公,服务社会。

⑻ 道德准则是什么

“道德准则”即指道德的标准规范,无形的约束枷锁,它是依道德之理所遵循的标准原则或是行为准则,顺应道德的准则是善,违逆道德的准则是恶,道德本身并无矛盾,而执行者在依道德之理执行准则时会产生冲突,详见准则矛盾。

道德二是连用,成为一个概念,始于春秋战国时的《管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书。荀况不但将道和德连用,而且赋予了它较为确定的意义,即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道德品质、道德境界和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8)道德守则扩展阅读

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相应的道德基准也会有所不同。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首先,工业化大生产、市场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传统的相对封闭、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方式成为历史记忆。

人们的生产生活资料主要不是从家庭获得,而是从市场上获得,从而导致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家长主导制瓦解。人们主要不是为了自己使用而生产劳动,而是为了交换或交易而生产劳动。其次,个人脱离家庭作为独立个体走向社会,并取代家庭成为最基本的社会细胞。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道德准则

⑼ 道德准则是什么呢

道德准则就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必须要有行为规范去约束自己,如果一个人没有是的行为规范和规定去约自己,就会产生没有道德底线!就会失去一个人的信任,所以说每个人都必须要有一定的行为规范和规则来约束,才能够得到社会的尊重。

道德准则是与人们生活相关的规范性原则,指导诸个体如何更好地恪守道德;而道德法则是对这些道德规范进行普遍性规定之物,与全体理性存在者相关。法则是限定人们道德实践的根本红线,准则在法则的要求下得以实现。

真实标准

道德是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以来几千年的积淀。在古代中国社会有一整套完整的道德体系和标准,强调“忠、信、孝、悌、礼、义、廉、耻”和“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等。其中精华的部分形成了今天我们公认的一些道德标准,如“诚信”、“礼让”、“廉洁”等。

而对于那些明显属于糟粕的,虽然还有残存在人们思想中的部分,但多数已经被人们所摒弃,如“三纲五常”、“灭人欲”等。

⑽ 道德标准的道德准则

反映商业道德行为的准则有很多,如:
①不收受礼物和金钱;
②对所有顾客以诚相待,一视同仁;
③时刻维护顾客的名誉
④尊重顾客的隐私权;
⑤不进行内部交易的承诺;
一些企业为了向股东和顾客证明是值得和自己做生意的,公发展表他们的道德立场,比如中国国内有些企业倡导的“企业自律准则”就是如此。在环境领域,一些组织已采取步骤,改善他们的记录和公众形象,并且履行“绿色”政策。政府也还设立了相关机构以保证符合社会规范的方针、政策能够被更多地考虑在Et常经济活动中,比如中国各级政府设立的质量技术监督局、环保局、打假办公室等。
很多研究表明,企业在道德上采取正确的行为与其商业成功两者之间存在着一致性。有学者认为,如果管理者采用商业道德准则,那么就可以实现对商业成功有重要作用的五个目标,即:
①提高管理的合理性;
②连续性和均衡性的企业文化;
③个人和团队进一步信任的关系;
④产品、服务、工作过程的标准和质量与企业的产出水平和成绩具有更好的一致性;
⑤企业信誉对企业的客户和企业形象的影响将更有敏感性。 为了在该领域上获得成功,企业管理者向公众展示他们致力于道义和责任上的态度以及个人道德行为准则的程度,就显得特别重要。然而仅仅如此是不够的,如果一个企业的管理者致力于商业道德的行为是浮于表面的,其表面文章多于事实,而实际遵循的道德准则在某种程度上不同于公开那样,例如,有些企业尽管提出致力于创造有利于员工健康的工作环境,可员工仍被要求长 时间地工作;同样,尽管企业认为有些员工是企业的关键资源,其中一些员工的报酬仍然偏低;或者尽管企业鼓励员工参与长期发展规划,培训很有可能根本不存在或这方面的管理很差,那么企业的做法与企业提倡的道德相违背。
企业有关商业道德的决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依赖于组织在其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在生存期(起步或蹒跚期),道德考虑在议事El程中可能较少,缺乏重视, “面临生存威胁的企业的领导者,为了达到带领企业冲出困境的目标,常常做英雄的个人冒险,他们手段违法、坑蒙拐骗,无视真理的存在”①。在企业发展处于相对安定的时期,高级管理人员比较容易制定出道德准则,可中下层管理人员处于完成目标的压力下,要他们时时保持一致的道德水平会有困难。
许多组织都有自己的道德准则,以支配员工与大众的关系,并为组织与雇主个人提供评价他们行为和计划的基础。人事与发展部门在传达组织价值标准、监控道德准则的遵守、在全组织内实施该标准方面,被赋予了更大的作用。如今组织设立了专门机构为员工提供道德培训,目的是为了避免不道德行为及不利的舆论,以获取战略优势。更重要的是要以公正和公平的方式对待员工,承认他们是组织中有价值的成员。

热点内容
依法治国保证的是什么 发布:2025-05-25 02:37:13 浏览:892
当婚姻遇上婚姻法 发布:2025-05-25 02:20:46 浏览:945
司法之都 发布:2025-05-25 02:17:14 浏览:591
服务协议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5-25 02:17:09 浏览:391
劳动法员工事假工资 发布:2025-05-25 02:08:58 浏览:34
民事诉讼法是公法 发布:2025-05-25 02:07:34 浏览:315
婚姻法第二第二十三条 发布:2025-05-25 02:03:56 浏览:491
2012年司法考试成绩查询 发布:2025-05-25 01:56:46 浏览:712
保密法实施条例学习 发布:2025-05-25 01:54:26 浏览:193
寻找我身边的道德榜样 发布:2025-05-25 01:51:39 浏览: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