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中国的法治体系要

中国的法治体系要

发布时间: 2021-01-05 05:11:56

①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具体要怎么做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2、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3、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4、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5、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充分的规范供给为全社会依法办事提供基本遵循。

一方面,要加快完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体系;

另一方面,也要完善包括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在内的社会规范体系。

二、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法治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认真研究如何使法律规范本身具有可实施性,不具有实施可能性的法律规范无疑会加大实施成本,甚至即使执法司法人员费尽心机也难以实现。因此,要特别注意法律规范的可操作性、实施资源的配套性、法律规范本身的可接受性以及法律规范自我实现的动力与能力。

其次,要研究法律实施所必需的体制以及法律设施,国家必须为法律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体制、设施与物质保障。再次,要认真研究法律实施所需要的执法和司法人员的素质与能力,要为法律实施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的培训与养成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机制。

三、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是任何法治形态的基本要义;公共权力具有二重性,唯有法律能使其扬长避短和趋利避害;破坏法治的最大危险在一般情况下都来自公共权力;只有约束好公共权力,国民的权利和自由才可能安全实现。

四、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依法治国是一项十分庞大和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要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任务艰巨而繁重,如果缺少配套的保证体系作为支撑,恐难以持久。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完善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

(2)中国的法治体系要扩展阅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意义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在法治领域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增添总体效应的重要举措。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骨干工程。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在法律体系形成后实现法治建设重心战略转移的必然要求。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以体系化视野掌舵法治建设降低成本减少风险的有效途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同德县人民政府

③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也是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道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的法制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从制度上、法律上保障国家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法制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把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从制度上、法律上解决了国家发展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

(3)中国的法治体系要扩展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特征:

1、这个法律体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它确立的各项法律制度,必须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以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本质要求。

2、这个法律体系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作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实践,为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波澜壮阔的舞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相伴而生、相互促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3、这个法律体系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科学要求。它们由不同立法主体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立法权限制定,区分不同层次,具有不同效力,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4、这个法律体系体现了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建,始终立足于基本国情,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兼容并蓄,充分体现这个法律体系在文化上的先进性、包容性和广泛性。

5、这个法律体系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因而反映并规范这种制度和体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就必然具有稳定性与变动性、阶段性与前瞻性相统一的特点。

④ 依法治国要依靠哪几个层面的东西来构建中国的法治体系

    “治国”是早先帝王时代的概念。

    即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具体内容有那几个方面

    ①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②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③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④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⑤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一、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充分的规范供给为全社会依法办事提供基本遵循。一方面,要加快完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体系;另一方面,也要完善包括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在内的社会规范体系。

    二、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要特别注意法律规范的可操作性、实施资源的配套性、法律规范本身的可接受性以及法律规范自我实现的动力与能力。其次,要研究法律实施所必需的体制以及法律设施,国家必须为法律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体制、设施与物质保障。再次,要认真研究法律实施所需要的执法和司法人员的素质与能力,要为法律实施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的培训与养成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机制。

    又次,要研究法律实施的环境因素,并为法律实施创造必要的执法和司法环境。最后,要研究如何克服法律实施的阻碍和阻力,有针对性地进行程序设计、制度预防和机制阻隔,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有必要把排除“人情”“关系”“金钱”“权力”对法律实施的干扰作为重点整治内容。

    三、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是任何法治形态的基本要义;公共权力具有二重性,唯有法律能使其扬长避短和趋利避害;破坏法治的最大危险在一般情况下都来自公共权力;只有约束好公共权力,国民的权利和自由才可能安全实现。

    四、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完善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科学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健全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增强全民法治观念。逐步增加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数量。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五、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对现有党内法规进行全面清理的基础上,抓紧制定和修订一批重要党内法规,加大党内法规备案审查和解释力度,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使党内生活更加规范化、程序化,使党内民主制度体系更加完善,使权力运行受到更加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使党执政的制度基础更加巩固。

    ⑥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什么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解决的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政治保证问题。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解决的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力量源泉问题。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解决的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价值追求问题。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原则。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解决的是推进依法治国的精神支撑问题。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解决的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实践基础问题。

    (6)中国的法治体系要扩展阅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方式: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2、要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在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是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制度基础。

    3、坚持上下有序、内外协调、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原则,完善和发展法律规范体系。全面坚持和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

    4、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⑦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什么原则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原则。

    (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充分发挥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保障作用,“法治中国”建设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和重大发展成就。

    (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原则。

    (7)中国的法治体系要扩展阅读:

    构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遵循的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党与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核心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既明确要求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也明确了党在推进依法治国中的领导原则与领导方式。

    既明确要求巩固党在国家建设与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也明确了党必须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二)坚持依宪治国与依宪执政有机统一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这一重要论断,体现了我们党对宪法尊严和权威的充分肯定。

    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也是确保党的领导与国家制度体系稳固的根本法律基础。所以,确立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根本地位,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将产生全局和长远作用。

    (三)坚持社会主义法治五大体系有机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五大体系既有理论层面,也有实践层面;既有制度层面,也有运行层面;既有国家层面,也有党的层面;既能实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共同推进,也能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一体建设。

    (四)坚持法治体系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有机统一

    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从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四个层面展开。因而,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建设和发展必然带来国家治理领域深刻变革。对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来说,法治体系建设既是其基本任务,也是其得以确立并产生效能的关键。

    (五)坚持法治体系建设与法治能力提升有机统一

    任何制度只有扎根民心,才能最终巩固。这就要求制度运行与实践能够全面具体地渗透到人民生活各个环节,并在其中起积极作用;要求法治价值、体系、程序与运行能够有效嵌入社会,契合社会内在要求与发展现实。

    ⑧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在中央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概念。
    什么是“法治体系”?
    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涵,对于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什么是“法治体系”?在我们过去的法律文献和法学著述中只有“法律体系”或“法制体系”的提法,而很少有或几乎没有“法治体系”的提法。
    “法治体系”与“法律体系”、“法制体系”有什么区别?首先,法律体系、法制体系是相对静态的,而法治体系是相对动态的。法律是指载有法律规范的书面文件,法制是指法律和制度的总称,而法治则是指运用法律和制度治理国家、治理社会。其次,法律体系、法制体系的“法”包括规范公民行为、社会生活和市场秩序的法,也包括规范国家、政府、政党治理行为的法,但规范公民行为、社会生活和市场秩序的法是其最大最主要的部分,而法治体系的“法”主要是指规范国家、政府、政党治理行为的法,也就是说,法治的“法”主要是指治官的法。再次,法律体系、法制体系相对于法治体系,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完善法律体系和法制体系是为建设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服务的。
    法治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法治体系包括哪些内容?全会公报列出了五个子体系或分体系: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
    法律规范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都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完善的法律,一个国家不可能实现法治,没有完善的国法和党规,在我们中国不可能实现法治。在中国实现法治,之所以不仅要有完善的国法(法律规范体系),还要有完善的党规(党内法规体系),因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整个政治经济生活中具有领导地位,直接行使国家重大问题决策权以及“党管军队”、“党管干部”、“党管意识形态”等公权力。从而执政党既要依国法执政,也要依党规管党和执政。党规服从国法,补充国法,党规主要规范执政党内部的组织和活动。直接规范执政公权力行为的党规,在条件成熟时,应通过国家立法程序转化为国法。

    参考: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体系?
    http://theory.rmlt.com.cn/2014/1027/334729.shtml

    ⑨ 思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来义法治体系的主自要内容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9)中国的法治体系要扩展阅读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要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把党的方针政策主张和人民意志贯穿于立法工作的全过程。

    要积极推进重点领域立法,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筑牢法律基础。

    热点内容
    小蝌蚪找妈妈渗透哪些法律知识 发布:2025-05-04 23:20:21 浏览:45
    证明传真过来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5-04 23:19:40 浏览:647
    消防新法规 发布:2025-05-04 23:04:25 浏览:495
    a证需要付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5-04 23:04:25 浏览:404
    民间律师 发布:2025-05-04 22:55:42 浏览:760
    从宽的刑法 发布:2025-05-04 22:52:38 浏览:668
    未缴纳社保违反了劳动法哪一条 发布:2025-05-04 22:52:28 浏览:202
    怎么提高初级会计经济法 发布:2025-05-04 22:52:27 浏览:924
    男的法学 发布:2025-05-04 22:51:09 浏览:131
    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 发布:2025-05-04 22:51:07 浏览: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