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企业
A. 创业者、企业家为什么需要学习道德经
“道”,如果成为赚钱的工具。就是脱离了道的本意,“道”是鲜活的、是生命......而不是道理,更不是知识。
B. 企业战略与老子《道德经》的关系
老子在道德经里基本都在讲“道”讲“德”讲为人治事。老子在治事上主张无为而治,他在战略上主张以奇用兵。无为就不妄为,每个人都只要做好自己的事。让你的员工每个人都先干好自己的事,首先要让他们不争,
C. 《道德经》中的投资哲学有哪些
这十二个字是“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这并不是《道德经》中最为人熟悉的一句,但在我看来却蕴含着深刻的投资哲学。
“道生之”讲的是一个优秀企业的根本。“道”指的是规律。只有有效掌握行业经济运行规律的企业,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牛股。《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掌握了“道”的企业,无论其起始多么渺小卑微,最终都会长成参天大树,正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打开可口可乐1896年的年报,你会发现这家公司的“道”在100多年以前就已经种下了。尽管那一年可口可乐收入仅有14.8万美元,其总裁Asa Candler说,“我们努力告诉全世界,可口可乐是一种平价的卓越商品,将给全人类带来健康和美好。”2012年,可口可乐的收入已经高达480亿美元。可以说,每一个真正优秀的企业都必然是“道生之”的。
即便是一个有“道”企业,也需要注意,在行业和市场的演进中,“道”作为指导性的规律也会发展变化。一个例子是我们过去投资的苏宁电器(行情 股吧 买卖点) ,就是掌握了低成本这个规律,通过不断开店实现规模效应,成就了数十倍的回报,也成就了一个经典的成长股故事。但是近年来电商的兴起,以更低成本冲击了苏宁的“道”,逼迫其也不得不走电商之路甚至更名,去寻找新的“道”。无论苏宁的变革成功与否,其积极进取、断腕求“道”的精神是令人钦佩的。
我们日常投资中看到的很多企业,并非是“道生之”者,而是“势生之”者。往往是一个政策性的机遇,或者是一类产品的突发性需求,搞定了少数大客户,导致了某个企业迅速成长,使之赚了钱也上了市。特别是在中小板(行情 股吧 买卖点)、创业板(行情 股吧 买卖点)中,这类企业为数较多。它们本身并没有掌握行业经济运行发展的规律,一旦势不在,就将昙花一现,最近频频出问题的光伏行业的多家企业就是很好的实例。因此,对于“势生之”的企业我们要非常小心。
“德蓄之”对于投资而言也至关重要。“道生之”之后,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商业道德,无论多大的企业,最终不能“蓄之”。特别是企业上市之后,季报年报的压力巨大,更可能会在经营管理中越出道德的底线。近几年美国发生的安然、泰科等过去都是大牛股,就是因为“德”上的问题,终不能持续,甚至破产清算。中国很好的例子就是乳品行业的几家公司,他们在发展初期就掌握了乳品行业的“道”,即通过常温奶和利乐包装解决了降低成本和运输半径的问题,迅速扩大市场,也在一段时间内为投资者收获了极高收益,但忽视了“德”之后,竟然导致了整个乳品行业信誉的全面失去。由此可见,在分析企业时,一定要对其“德”作充分的评估。
“物形之”,从选股投资的角度看,我认为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企业的经营性因素,例如商业模式、行业特征等会形成企业业务的特定状态。例如,航空公司就是以重资产、产品(客座)过期快为特征的,因此盈利波动性大,这是其商业模式决定的。二是指企业的治理、机制、管理、文化等软性的制度性因素,也会对企业的成长状态产生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公司的治理,决定企业的管理者能否与企业的股东“在一条船上”,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
“势成之”很容易理解,是指企业面临的形势和机遇。一家企业如果掌握了“道”,有“德”同时有很好的“形”,当“势”来的时候,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很好的投资标的。
必须要强调的是,“势”固然重要,但是并不是关键因素。可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获取的信息绝大部分都是只是“势”。每天的信息轰炸,卖方研究员大量研究报告出炉,买方研究员挑灯夜读,关注的焦点往往是政策的变化、经济数据的公布、新产品的推出、产品的销售、项目的进展、报表的披露等,这一切都只是“势”!在投资中,仅关注“势”而忽视“道”、“德”和“物”,就如同一个园丁只关心什么时间下雨,而不关注种的是什么树,不关注阳光、土壤和水一样。
笔者有幸在国外读过MBA,也讨论过上千个公司和投资案例,我深感对于选股的指导,可能还是2500年前老子提出“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这十二字简单透彻。当然,《道德经》绵长深邃,其蕴含的深刻哲理远超我所能理解。
D. 道德经里哪一句可以命名企业使命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均。
E. 企业为什么要学习道德经
不是企业要学习道德经,是企业要员工学习道德经。
企业文化,关键是员工有没有文化。企专业有没有道德属,关键是员工有没有道德。员工有没有道德,也能看到企业文化如何。
企业文化好不好,关键看企业的领导是如何引导企业和企业员工的。
员工有道德,企业有道德,企业才会兴旺。
F. 道德经里取一个公司名字
不熟悉道德经的人还真没法取,不过可以用企二哥公司起名系统试一下,结合国学知识,起的名字具有很好的深意,只需要输入地区和行业,便可有很多公司名称供你选择。
G. 可做企业文化的道德经句子
可做企业文化的道德经句子: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均。
H. 将道德经的精髓融入企业会怎么样
道德经对做企业是很有用的,比如:
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
企者不立,跨内者不行。
三十七章 无为而容无所不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这些基本规律对做企业作用很大,我在听子桓私塾里余子桓讲这些时感觉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让我自己讲还真不好讲,但其中如无为、跨度等一直对我有用。
I. 老子道德经中道的含义什么,如何将道与企业管理结合起来
它的道德经无为而又无不为的管理理念,在西汉初年被拿来治国,效果显著,回短期即恢复民间生产,与答民休息,稳定社会秩序。对企业管理也有同样的借鉴作用。管理人员在自己的岗位上行事,给予员工更大的自主权,符现代经济学推崇的“看不见的手”的要求。这是古典道家哲学和现在经济学的完美结合,国-学-大-师-李-冠-论的道德经理论让企业家们对内的管理,对外的市场,有一个良好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