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中国不法治

中国不法治

发布时间: 2021-01-09 07:08:08

1. 中国应该需要人治,还是法治

a
法治、人治(即德治)是两种治理国家的制度和原则。
在国家治理上,前者认为版主要依靠权法律,后者认为主要依靠道德、统治者的理性和智慧。二者相对而称,自古以来,不可并立。
从15大提出法治的概念以来,“我党”一直倡导法治。而且,在“我党”看来,人治,是封建君主专用,势必要与之划清界线的。

2. 中国是不是法治社会

衡量一个国家是不是法治社会,不能以某领导讲话为标准,更不能以某法学家的著书立说为指针,也不能用一个国家的历史背景、风俗人情、文化差异来人为地披上某种颜色,以区别一般性法治国家所固有的根本特征。
就法治社会概念而言,它属于上层建筑领域,不同政体与国体的国家,法治社会的标准是一样的,并无特色与非特色之分。
当代中国,那种动辄就强调社会主义特色的一些伪法学家,充其量不过是道貌岸然为专制政客所豢养的门客,是新时代的封建腐朽思想的辩护神和卫道士,在真理面前永远不堪一击。历史的垃圾箱便是他们最终归宿。
就当代中国而言,本人认为,目前没有法治社会赖以生存的土壤和气候。因此说,我们目前法律的历史车轮所处的位置并非法治的轨道。究其原因如下:
一、当代中国的治理不符合法治社会的一般标准。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治理结构,虽然他们意识形态各异,社会制度千差万别,但就法治社会来说,其衡量标准就像我们给一个人下定义一样,有其一般性和普遍性,法治社会的标准,应该至少包含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正如美国宪政之父潘恩所说:“在民主的国家,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国王就是法律”,尽管我们对美国这个在国际社会经常扮演不光彩的角色有诸多看法,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国是一个民主国家。法律至高无上,这从克林顿与与莱温斯基的桃色事件中可以看得出。总统虽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根据美国宪法规定,他仍然逃脱不了被弹劾的命运。这件事如果发生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在中国,法律从其创制到法律实施都没有遵循一般法律所应当经过的程序,法律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一种摆设。法律并不具有权威性。
第二、政府及政权更迭依法进行。政府的职能应该是为大众服务。正如罗伯斯皮尔所说“政府是人民的创造物和所有物”,这种阐述在美国独立宣言中第一段有很好的诠释。政府是保障人民权利的,人民有权根据自己的意志选择或建立自己的政府。一位法学教授到法国参观巴黎市政厅,惊讶的发现市政厅没有门卫,于是好奇地问:为什么你们的政府机关没有站岗的?讲解对他好奇地反问:这里为什么要有人站岗?难道市政厅不是让市民自由出入表达民意或寻求帮助么?这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即便在基层,政府机构和政权的产生也过多地披上政治色彩,政府和民意往往很难一致统一,甚至不能代表最广泛的民意。在民主国家一般是法律创设政府,在中国,自古以来要么是专制政府没有法律,要么改朝换代创设法律。政府及政权的更迭不是法律作用的结果,恰恰相反,法律是政府或政权更迭的结果。
第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英国法学家洛克在《政府论》中提到:“法律应当不论权贵贫富,更不应以特殊情况而有所出入”。通俗的讲,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最主要的是法律实施人人平等。但就当代中国,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十分奢侈的事情。一部法律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地域发生不同的效力,地分南北,人分贵贱,同样一个犯罪构成,不同的人被科以不同的刑罚,同样一起交通事故,受害人还要分农民市民,就连最基本的受教育权,北京上海的学生竟然和同一个祖国其他地方学生考分不一样,如此等等,大家对此已经麻木的习以为常了。
第四、政府缺乏权力制衡机制。凡是法制国家都建立了权力约束机制,这是因为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正像我们每个人不能为自己做手术一样,腐败如果没有预防制衡机制,那么政府的运转就无法做到公开透明运行,腐败就会永远不能铲除其赖以生存的土壤。这一点,孟德斯鸠在他的论法的精神里是这样说的:从事物的性质来看,要防止腐败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综上,法治社会的标准可能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就其通常所说的基本标准,就是上述几条。以上述几条衡量我们的社会及其治理,我们会发现其并不具备上述特征。

3. 什么叫法治社会中国不是法治社会吗

法制社会是制定法律法规并执行做到有法可依人人平等~

中国有宪法物权法等等法律法规,这里是在强调法律法规的执行力与公平正义~

以上纯属浅薄解释~

4. 中国是不是法治社会请解释

不是法制,我们的口号是法治。法制,是说法律是制度,是国家和社会的行为基石。

5. 中国是不是法制国家

中国现在应该还称不上完全的法制国家,但正在努力地建设和完善中。
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将中国从法制国家努力建设成为法治国家。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6. 为什么在中国不能依法做事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依法治国的现代理念还需要慢慢加强,目前国家推行依专法治国属,个人觉得重中之重是转变人的思想:那就是执政的要转变工作作风,做到依法履职,不要动不动耍官僚主义;而群众的法律素质要加紧提高,特别是运用法律维权意识要提高,不要动不动就想着跑关系。所谓制度、法律都是人去定的,司法、执法、守法也是人去做的,只有人的素质全面提高,特别是法律素养提高,那么有一天中国才会依法办事,才会真的强大起来。

7. 怎么反驳人家说中国不是法治法治社会

制社制定律规并执行做依平等~ 宪物权等等律规强调律规执行力与公平义~ 纯属浅薄解释

8. 社评:中国是法治吗但肯定已不是人治

围绕一些案件侦查审判的争论不断在中国媒体上汇集,酿成舆论事件。其深层原因是一些人对司法公正的不信任。不断有人批评中国并无法治,而是仍然处于人治状态。这样的不满和指责对公众认识国家产生不小的影响。
中国早已提出依法治国的响亮口号,它事实上也成了中国上下今天的真实共识。人治从来不曾是中国推崇的政治理念,它是我们对改革前、特别是文革中一些混乱政治和社会现象的总结。法治是中国政治进程的重要目标,我们已在法治建设的路上走了多远有待评估,但今天的中国显然早已不是人治国家。
个人的意志已在中国做不到无所不能,无论他是谁。除了体制改革产生的内在制约力,舆论的监督和压力如今无处不在,不依法办事正遭遇越来越多被揭露的机会,一位平民通过舆论挑战违法的位高权重者一再成为现实。
但中国的法治至少今天仍与美国等西方社会不是完全对应的关系,今后大概也会有差别。依法治国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就已形成,中国今天的法治是以现实社会经济发展为基础,学西方法治社会经验为己用的过程。
现在是让法律承担社会治理主要角色的转轨时期,与此同时,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要素不能削弱,它们是中国凝聚力、前进动力和社会稳定的基石。中国的法治建设需要同政治制度的巩固和完善形成彼此促进的探索,这样的相互促进在西方曾经实现,它在今天的中国也势在必行。
一些激进的声音认为,中国法治建设只能以改变和削弱中国现有政治制度为代价,这是极大的误解。如果受这种认识支配,就不会看到任何法治进步,眼前将一团漆黑。
中国法治建设中的最大问题是司法权威不够,它更多是社会建设层面的问题,而不仅仅是政治层面的问题。司法腐败介于社会建设和政治建设之间,绕开终审上访的盛行尤其暴露了社会建设的不足。
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借助法律或与法律遭遇的几率都低于西方社会,让法治向草根社会渗透还有漫长的路。互联网帮助很多人越过这一过程,对一些著名的案件发表意见,这实际造成了中国的网上普法运动,倒逼司法公正,同时它也会带来临时性的负面效果,对具体案件审理形成民粹主义的压力。这与行政干预构成了对司法的双重压力。
需要看到,这些层出不穷的纠结指向一个总的目标,即把越来越多事情的裁决权交给法律,而且让这样的裁决越来越公正。只要不从西方的视角对国家政治制度耿耿于怀,任何人都有理由透过各种事件纷至沓来的喧嚣,对中国法治建设的不断前进持乐观态度。

9. 中国是法治社会吗

中国当然是法治国家,只是法治还不够健全,很多法律都有待完善,但是中国人口太多,要想法律符合所有人的利益,不现实,希望国家为人民服务的决心依旧,加强农村的法治建设,很多农村的法治建设太落后。

10. 为什么在中国不讲法制…

这个由来已久,也可以说是历史遗留问题。我国自古就是这样的,以人制为主,法只是辅助。而且法也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当你接触社会越多,遇到这样的问题也会越多。

热点内容
电子废弃物条例 发布:2025-08-15 04:08:32 浏览:356
元旦依据立法 发布:2025-08-15 04:08:32 浏览:885
房博士律师团 发布:2025-08-15 03:54:58 浏览:677
参加法律硕士有什么要求吗 发布:2025-08-15 03:49:20 浏览:176
孙剑良律师 发布:2025-08-15 03:47:42 浏览:640
法律知识普及名言警句 发布:2025-08-15 03:39:29 浏览:982
上网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8-15 03:39:27 浏览:85
305刑法 发布:2025-08-15 03:36:40 浏览:793
安徽省法院领导 发布:2025-08-15 03:31:50 浏览:174
法院失责 发布:2025-08-15 03:25:58 浏览: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