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党的领导依法治国

党的领导依法治国

发布时间: 2021-01-09 13:26:51

① 如何理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第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我们只有牢牢坚持内党的领导地位,才能使人民容民主和依法治国有条不紊地进行。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要建立在人民民主基础之一。社会主义的法律通过人民民主程序来制定,通过人民民主监督来实行,民主和法治向来不可分割。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根本方略。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总之,党对国家的领导是依法领导,目的在于保证国家在民主法治轨道上运行,就会在民主法治轨道上发展。
这就是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

②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关系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离开了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把全国人民的力量和意志凝聚起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也就无从谈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健全民主和法制,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础。发扬人民民主,又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有效途径。党只有领导人民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也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保障自己当家作主的各项民主权利,这是依法治国的实质。依法治国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维护人民主人翁地位的过程,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过程。党领导人民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宪法和各项法律,又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法办事,保证法律的实施,从而使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③ 如何理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的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政
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通过科学的制度和程序,坚持把这三者统一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实践中,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党代表工人阶级实施政治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政治保证。党领导人民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就是要组织和支持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当家作主,实现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这也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的基础。人民利益的广泛性,要求有一个代表人民利益的坚强的政治核心,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各种民主形式,领导、组织、支持人民掌握好国家权力,管理好国家、社会事务和各项事业。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坚持我国民主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我们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才能有可靠的政治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和根本利益。
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的事业取得胜利的力量源泉和重要保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包括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建设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归根到底是推进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
明和精神文明的伟大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三大建设和改革既是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实践形式,也是创造人类文明的基本实践形式。充分发扬人民民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各项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保证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依法治国的实质,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关键是实现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的统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政策和法律的关系,把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与转变党的执政方式统一起来,不断提高执政水平。
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社会主义的重要优势,是我们党对国家事务实行领导的重要特点。只有坚持三者在实践中的统一,才能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正确方向,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从事实上保证人民群众享有广泛的民主和自由。
1、中国过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稳定和完善党的各项基本政策,拥护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人民和历史的选择,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质是取消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社会主义建设的现代化方向,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稳定的环境,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搞好社会主义建设。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国家机关都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要努力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
3、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

④ 什么是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坚持“三统一”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统一体现为: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需要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拓展资料: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之所以能够内在统一,是因为: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首先,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本质上就是为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一面旗帜,也是我们党从成立以来就明确提出并不懈追求的一个目标。

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为争取人民民主、维护人民民主、保障人民民主、发展人民民主所做的工作卓有成效。

我们党始终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要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要适应扩大人民民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其次,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要求建设法治国家。

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一贯强调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资料参考:人民网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⑤ 为什么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事实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追求全国各族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的生活目标就一定能实现。站起来的中国人有自豪感,富起来的中国人更有坚定的信念与自信。

《决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从这意义上说,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群众才有幸福安定的生活可言。

事实证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靠的是“人治”,最终被人民群众推翻。之所以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其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决定》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群众,向着美好生活出发的努力探索和实践的“文本”。中国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搞西方的议会和宪政、多党制、走不通,也不能搞,不适合我国国情。

事实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各民主党派并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群众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推翻了旧的制度,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从此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在坚持发展中国道路上实行改革开放,让人民群众富起来了。站起来的中国人有自豪感,富起来的中国人有自信感。中国人民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在依法治国中,还要强起来!

⑥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是什么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要求,是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界限的重要标志。

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6)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扩展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动员、团结和组织全体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使社会充满创新活力的基本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政治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在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方面体现出了明显的制度优势。

有利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真实、最广泛的民主,能够真正实现和落实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西方的资本主义民主是由金钱与资本主宰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形式上的民主。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才能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人依法所享有的民主权利,是不受财产、职位、民族和性别差异限制的平等权利。在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之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了我国人民的自由与权利,人民可以依法选举人民代表,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政治上的主人。

在社会文化生活中,人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享有信仰自由、文化创造与文化享受的多种、广泛的文化权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文化上的主人。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真实地享有主人翁的地位,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够被充分地调动和发挥出来。

这为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所证明。

⑦ 简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内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容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7)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扩展阅读:

党的领导不是靠行政权力来实现的,而是靠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党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来实现的。党的领导只能依靠自己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依靠向人民群众作宣传教育工作,使人民群众自觉地接受和执行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

党的领导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党所处的客观环境及其所面临的直接任务的不同,实现党的领导作用的具体形式和方法的不同,因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党的领导的含义曾经作出不同的表述。

⑧ 如何理解党的领导依法治国的关系

应当从三个层面来正确认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关系。
第一个层面,必须认识到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不是割裂、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另一方面,只有依法治国,才能体现党的宗旨,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实现党的执政目标。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是我国法治与西方所谓“宪政”的根本区别,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优越性之所在。
第二个层面,必须认识到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辩证统一的基石与连接点是人民利益、人民意志。
一方面,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统治阶级实现其利益的工具。在社会主义中国,法体现的就是人民政权的意志,维护和保障的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代表的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国家政权和国家法制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所以说,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维护人民利益,体现人民意志。人民的利益与意志是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能够实现辩证统一的基石与连接点。
第三个层面,必须认识到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辩证统一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之中。
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的辩证统一,不仅是理论命题,而且是实践命题。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全面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党面临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这一体系基本的原则,就是法治,通过各领域、各系统实现法治,形成完备的以法治为基础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党的建设也会得到不断加强,党的领导也会得到不断完善。
参考资料:http://wenku..com/link?url=_

⑨ 为什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内贯彻容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9)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扩展阅读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毫无疑问包括了党能否坚持依法治国的问题。

党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实践者,依法治国从根本上讲是对党自身提出的要求。目前,一些党组织依法执政、依法办事的观念和能力不强,有法不依、以权压法现象依然严重,一些党员干部以言代法、违法乱纪、徇私枉法问题突出,群众深恶痛绝。

全党同志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依法治国,向着建设法治中国目标前进。承诺高,期盼更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旗帜一旦举起,党就必须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决不能打法律的“擦边球”、搞“越位”。

热点内容
我国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8-15 05:16:14 浏览:973
法官背上 发布:2025-08-15 05:05:53 浏览:41
搭乘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8-15 05:04:38 浏览:700
福建法院网 发布:2025-08-15 05:04:38 浏览:92
经济法基础行政处罚 发布:2025-08-15 04:51:38 浏览:631
新沂市律师 发布:2025-08-15 04:47:12 浏览:176
书法院职责 发布:2025-08-15 04:47:12 浏览:397
新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19条 发布:2025-08-15 04:41:26 浏览:215
王志律师 发布:2025-08-15 04:41:15 浏览:250
重庆市法律法规 发布:2025-08-15 04:27:30 浏览: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