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怎样读道德经

怎样读道德经

发布时间: 2021-01-10 16:17:08

1. 怎样才能读懂道德经,是先读德经还是先读道经

我觉得只要是读中国古典文学,就应当是在一个很安静的环境下最好是深夜安静回(我自己喜欢答)。你主要是先看懂它的字面意思。在结合相关的文献悟里面更深一层的意思!只要是中国古典文学,读起来是要慢慢品的!不要期望自己几天就把这读透,因为它的博大精深,值得我们一辈子去读!去悟!

2. 《道德经》该怎么读

道德经要是“读”的话很简单,反复诵读、根据名家的解释来看,读一句专看一下解释;但是道德经的属内容不是仅仅靠读和看别人的解释就能理解的,经书中好多篇幅都是天、地、人、万物的认识及其相关规律等等,很多东西都是虚无看不到的,也可以说是用普通方法了解不到的,同时还要通过修道、练功等等来实际印证,由读经转化到实践经文内容,这才是最好的“读”

3. 如何读老子《道德经》

这个你可以看一些那个嗯在网易公开课上面那个有有那些大学老师讲的课上讲,道德经,然后听他讲完之后你再看一下,可能会理解更深刻一点。

4. 怎样读《道德经》

如何读懂老子的《道德经》

欲读懂老子的《道德经》,必须要先了解老子所处的时代(春秋)的社会情况,从中才能找到老子的思想来源的现实基础。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繁荣强大的西周和战乱不息的东周都对中国社会制度的变迁和中国文化的发展上都产生了极其深厚的影响。西周从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朝起至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杀为止,共经历11代12王,大约历经275年。西周的统治很有特点,主要有四大制度:封建制、宗法制、井田制与礼乐制,对以后的中国社会有很大影响。西周文化中所包含的各种典章制度、礼乐制度和思想道德规范,则成为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的思想、政治基础和儒学思想的源头,影响了周以后近3000年的中华文明史。

但任何一种制度,都是因时应地的产物。因此无论它制定时多么严密和规范,随着时空的易变,如果一成不变,或没有因时应地进行及时调整,都会从当初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的积极作用转化为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和民不聊生的罪魁祸首。所以老子说:“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真是一语道破人国家兴亡天机,一语道尽人间千古愁怨。

公元前770年,因为内乱和犬戎频繁入侵,周平王被迫将国都从镐京迁至洛邑。因洛邑在镐京之东,此后的周朝史称东周(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基本上是东周的前半期,史称春秋。“礼崩乐坏”(出自清章炳麟《与简竹居书》:“中唐以来,礼崩乐坏,狂狡有作,自己制则,而事不稽古。”)是对东周时期社会制度逐渐被废弃的一种形象描述。而“春秋无大义”则是对东周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文思想混乱的形象描述。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上以井田为特征的公有制土地所有制逐步解体,出现了土地私有化的趋势。势力强大的诸侯开始变王田为私田,不再对土地进行分封,并逐步建立起相应私有制土地制度及相应的赋税制度,如鲁国的初税亩,齐国的相地而衰租等等。

2、政治上强大的诸侯开始建立直属于君王的郡县制,行政权力不断下移,变分封制为郡县制,这些都反映了西周建立的封建制正式向解体。

3、周王朝就走了下坡路,王室衰微,周天子无力节制分封的诸侯,各诸侯间征战不已,据史书记载,春秋近三百年间,有四十三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起,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余次。

4、作为封建制度基础的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严重破坏,长子继承制度多不能施行,一些诸侯和有权势的卿大夫在征战中势力壮大,僭用礼乐的现象十分普遍。

5、春秋时期,一个新的社会阶层-自由职业者应运出现了,这就是士。他们早先源于来自当时社会的不同职能部门,先天掌握着当时社会的文化知识和典章制度,通晓天文、历算、地理、宗法礼仪、哲学、军事等各方面知识。由于士的出身不同,立场不同,因而在解决或回答现实问题时,提出的政治主张和要求也不同。春秋战国时期的士们纷纷著书立说,互相争辩,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许多学派。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儒、墨、道、法四家。其中代表人物如孔子、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以及商鞅、申不害、许行、陈相、苏秦、张仪等,都是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或科学家。

5. 道德经第一章中,“徼”咋念什么意思

在《道德经》第一章中,“徼”读作jiào,意为边际、边界,引申为端倪。

一、原文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二、译文

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

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三、徼的基本释义

1、读作jiǎo

〔~幸〕希望得到不应该得的,如“存在~~心理”。也指获得意外的利益或意外地免去不幸的事,如“~~成功”。

2、读作jiào

边界:~外。也指巡逻,巡察:~巡。~道(巡查警戒的道路)。

(5)怎样读道德经扩展阅读

徼的组词

一、巡徼 [ xún jiào ]

巡行视察。也指巡查的士卒。

二、穷荒绝徼 [ qióng huāng jué jiǎo ]

极远的边塞。

三、离本徼末 [ lí běn jiǎo mò ]

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四、行险徼幸 [ xíng xiǎn jiǎo xìng ]

指冒险行事以求利。

五、据徼乘邪 [ jù jiǎo chéng xié ]

据:凭借;徼:侥幸;乘:趁;邪:不正当。指凭侥幸、乘邪险的道路来求得富贵。

6. "徼" 怎么读,什么意思在《道德经》中老子说言之“徼”意指什么

徼,读音是jiào,归终、边际、边界的意思。引申端倪的意思。

春秋·老子《道德经》第一章原文: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

“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

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6)怎样读道德经扩展阅读

老子在《道德经》的首先提出的“道”与“名”两个关键名词,古时,“道”与“天”字相通,在这里“天”和“道”是相通的,一般是指自然运行法则。

“道”是代表抽象的法则、规律,以及实际的规矩,也可以说是学理上或理论上不可变易的原则性的道。“可道”,意思可法,按“天道”运行法则去做,“非恒道”不是永远不变的,即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关于宇宙万物的“有生于无,无中生有”的形而上与形而下问题,其中就包涵了宗教哲学中宇宙万有的来源论,以及纯粹哲学的唯心、唯物、一元、多元、有神、无神等学说的寻探。其中形而上也是修真修仙的基础,即自我的小宇宙是大宇宙的表象。万物确是从“无”中而生出“有”的种种万类。

“常无”与“常有”,是从万物之“道”讲。“本无”是天地的原始,“妙有”是前人或自己命的“名”,因此从无生有从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直到万物万有,是万物的源。

老子在本章里阐述了一个重要的哲学思想:“唯物论”的哲学思想。

老子说:“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通常在人类对某一事物一无所知的时候,往往是被动的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从表面现象逐渐认识到一定深度的奥妙,人类要把观察到的这些奥妙描述出来这就是“名”。

通常人类一旦对事物的探索发展到“名”的阶段,人类会把这些支离破碎的“名”组织起来,加以系统归纳就发展到“科学知识”的阶段了。人类用科学知识武装了头脑,就会产生更强烈的探索更深层次自然内在本质的欲望,正是这个欲望推动了科学知识的进一步发展。

先有物质存在就是“道”,后有意识产生就是“名”,这就是两千年前老子提出的唯物论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论观点是不谋而合的。

名和道,都出自同一个事物,一个是客观存在;一个是对存在的认识。认识是在否定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不断的否定、肯定,再否定、再肯定,事物的本来面目就揭示出来了。

与今天人们所说的: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否定之否定过程的哲学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就是老子所说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深刻内涵所在。

7. 道德经为什么深奥难懂怎么才能看得懂

道德经能读懂的来人 首先源智商是基础 爱因斯坦读的话 我可以说读个两三遍就懂了 而普通人读 恐怕100遍也懂不了皮毛 因为涉及到不懂也不能接受的领域 就好比一个只知道1加1等于2的人去读原子量子 我们不要小看了这本书 并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简单的 这里面有故事

8. 你是怎样解读《道德经》的

顶天立地,道德经,这本书,就这四个字

9. 道德经怎样读

道德经要是“读”的话很简单,反复诵读、根据名家的解释来看,读一句看一下解释;但是道德经的内容不是仅仅靠读和看别人的解释就能理解的,经书中好多篇幅都是天、地、人、万物的认识及其相关规律等等,很多东西都是虚无看不到的,也可以说是用普通方法了解不到的,同时还要通过修道、练功等等来实际印证,由读经转化到实践经文内容,这才是最好的“读

热点内容
法律顾问刑事辩护 发布:2025-08-15 17:56:55 浏览:458
澳大利亚公司法律体系 发布:2025-08-15 17:46:58 浏览:262
涉外法规汇编 发布:2025-08-15 17:45:51 浏览:217
经济法休假天数 发布:2025-08-15 17:43:05 浏览:399
杨欣律师 发布:2025-08-15 17:39:53 浏览:518
怎么样东莞市维正法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发布:2025-08-15 17:37:03 浏览:667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条例 发布:2025-08-15 17:33:14 浏览:119
司法鉴定十级标准 发布:2025-08-15 17:26:47 浏览:295
12小时连班违反劳动法吗 发布:2025-08-15 17:26:00 浏览:804
艾滋病防治条例自几日起施行 发布:2025-08-15 17:12:30 浏览:339